軍長交給團長一個奇特的任務:除了挨打,沒有任何好處

2020-12-28 有故事的淡淡

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喬治·屈維廉(英)

文章類型|歷史文化

字數|1936,閱讀約4分鐘

抗美援朝時期,在攻破臨津江戰役正式打響之前,志願軍39軍安排了一支古怪的部隊,給他們布置了一個除了「挨打」之外毫無益處的奇怪任務。

這個奇兵就是115師344團。他們被賦予的任務是:在敵人認為我軍最有可能選擇的突圍地區,換句話說,在臨津江北岸,高浪浦和通往政府,漢城的道路兩側,佔領進攻起始陣地,積極以兵力和火力佯攻,騷擾牽制敵人,並組織假渡臨津江,暴露自己,儘可能吸引敵人空軍,炮兵,坦克的火力,兵力和注意力到團陣地

下達這一命令前,集團軍軍長吳新泉明確告訴344團團長徐鵬,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隱蔽作戰企圖,牽制和迷惑敵人,儘可能製造戰鬥的突然性,確保集團軍主力突破臨津江的任務圓滿完成。

也就是說,軍長交給三四四團的任務,其實是在九葉山上「打」他們。為了贏得全局,團長徐鵬欣然接受了「挨打」的任務,沒有更多收穫。

1950年12月27日午夜,徐鵬帶著前衛隊來到了高浪鋪。在人民軍隊在臨津江北岸修築的壕溝裡,我見到了被派往當地進行武裝偵察的先遣隊隊長高科。

高克向徐鵬介紹了敵情和地形。將防守交給344團後,他率部向左師主力靠攏。

根據部隊和師長的命令,徐鵬首先消滅了臨津江北岸原昌裡地區的殘敵,完全控制了江北。

為了順利完成軍,師指派的掩護軍主力準備突破「三八線」的艱巨任務,徐鵬在會上說:「要不惜傷亡,積極佯攻,吸引敵人火力和注意,把二營放在前面,二營把六連放在袁塘以南的八七高地,以防備江南。」

同時,他派副營長帶小分隊到臨津江渡口偵察結冰情況。

30日13時,江南鬥二裡,周嶽之敵約一個連在炮火和航空兵支援下向六連陣地進攻,被擊退。當天夜間,為了掩護陸軍主力前進進入進攻出發陣地,第6連轉移到更容易觸動敵人「神經」的九葉山。

九野山都是堅硬的巖石山,無法設防。但在江灣突出處是制高點,能有效牽制敵人,俯瞰敵人陣地。這座山也在通往政府和首爾的道路右側。地勢險要,是楔在敵人陣地前的釘子。它對敵人構成了巨大的威脅。江南韓軍1師團11團拼命搶佔高地。

六連控制九葉山後,指導員白毅全連深入動員。連長張忠芳和副排長認真勘察研究地形,周密安排各排班任務。

31日是最緊張,最苦的一天。敵人發現志願軍已經控制了九葉山。從早晨開始,他們集中空中,火炮和坦克火力,對九葉山六連陣地進行轟炸,掃射,投擲凝固汽油彈和炸彈。剎那間,彈片和巖石碎片如暴雨般飛來。

13時10分,在炮火支援下,敵軍從排到增援連分不同方向向六連陣地進攻。

此時,徐鵬在三福洞團指揮所看著九葉山六連陣地被敵人炮擊,炮轟,掃射,敵機燒毀,十分焦急。

但左翼軍突擊群除了3,4團提供的槍械和少量火炮可以支援6連外,還加強了炮兵26團,6山45團,野炮營和炮兵連所屬的8團近百門炮兵,只能盯著9個野山陣地挨打。為了絕對隱蔽,不暴露戰鬥企圖,這些炮火無法提供支援。

當時,軍,師,團,單位都沒有配備高火力槍械。這時,他們只能用輕重機槍對付低空投彈掃射的敵機。

敵人衝了上來。六連戰士以巖石為掩體,從容應戰。他們把敵人放到離前線30米遠的地方,各種槍械一起開火,大量殺傷敵人,將其擊退。

之後,敵人又發動了猛烈的炮擊轟炸,六連的傷亡不斷增加。

14時40分,敵人從左側向六連三排進攻。當3排9排只剩下趙永善一人時,他依然沉著應戰,用衝鋒鎗和手榴彈迎擊敵人。

當他發現側後方有敵人拿著手榴彈逼近時,他又跳又撲向敵人,與敵人扭打在一起。

這時,敵人機槍猛烈掃射。趙永善不幸中彈身亡,與他混戰的敵兵也被擊斃。戰後,趙永善犧牲時被發現咬敵人耳朵。

九班全體職工在九爺山灑下了最後一滴血。

344團官兵堅持到17時30分,志願軍突破臨津江「三八線」。他們沒有讓敵人翻越九葉山,引起了敵人的注意,消耗了敵人大量的炮火,為戰鬥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116師在距敵150至300米,東西寬2500米,約3.5平方公裡的範圍內。隱藏的7個步兵營,6個炮兵營,8個團,隸屬於炮兵連第一師。團指揮所約有7500人,但敵人兩晝夜都沒有注意到。

其中,除了他們師嚴格的偽裝指令和防空紀律,以及30日一夜小雪的助力外,還有陸軍首長的英明部署,命令344團積極佯攻,吸引敵人火力和注意力。

戰後,六連受到軍令表彰,六連三排榮立集體二等功,榮獲「九葉山守備英雄排」光榮稱號。部隊還追記趙永善,杜壽山特等功,王長友一等功,沈傑,王建二等功。

此外,116師王師長,石英政委還專門寫信,讚揚344團圓滿完成了這項只能「挨打」而不能獲益的艱巨任務,並向他們討要功勞。

39軍軍史在描述這段歷史時寫道:「第344團在準備主攻部隊突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相關焦點

  • 國民黨軍隊中為何會出現上尉團長,上校軍長及少尉總司令?
    說起國民黨軍銜,因為經常會出現上校軍長,上尉團長等,更有少尉總司令的奇怪現象,相信這讓很多人都頭都大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934年,國民党進行整軍,同時軍政部設立軍事委員會直屬的銓敘廳,負責軍銜的晉升與評選問題(類似新中國55年授銜),到1935年5月,軍政部正式給相關人員授軍銜。
  • 擅自撤退,放棄南寧的團長,被判的五年,是不是太輕了?
    按照計劃,蘇祖馨的部隊,應該被調回安徽大別山,但是由於廣西風雲突變,蘇祖馨的的部隊,被軍長韋雲淞下令,直接率領部隊到邕江北岸布防,擔任南寧的守備任務。蘇祖馨手下有一個團長叫——伍宗駿,乘坐汽車先行抵達南寧。而這個時候,日軍第5師團前鋒部隊,也已經抵達了邕江南岸。
  • 第一個起義的國民黨軍長:高樹勳沒提任何條件,後擔任什麼要職?
    而西北軍在華北地區經過幾年的時間發展,已經形成了一股強大實力,宋哲元也暗地裡建立了一個「小朝廷」。當時蔣介石想插手都無能為力,而宋哲元出身軍閥,佔地稱王的思想還是比較嚴重的。
  • 參加紅軍就是團長,他第二年當軍長,又用了三年時間升任軍團長
    導讀:參加紅軍就是團長,他第二年當軍長,又用了三年時間升任軍團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解放戰爭中,哪5位死硬的國軍軍長戰敗自殺?脾氣一個比一個倔強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全面落敗,但有部分將領十分頑固,共有5名國軍軍長戰敗後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這其中並沒有張靈甫,因為並沒有確鑿的證據可以證明他在孟良崮自殺,更多是來自蔣軍陣營的宣傳。而黃百韜和楊幹才等人雖是自殺,但職務高於軍長屬於司令級別,也暫不收錄。
  • 此人參軍七天,活捉敵副軍長,擊斃敵團長,成大英雄!
    可走到半路,他們卻被四縱11旅的一個連截住,還下了郭佔山的槍。郭佔山連聲說:「別誤會,我是共軍29團9連的,這是我們連的俘虜。」  郭佔山要背他下去搶救,張排長艱難地說:「小郭,你是好樣的,把這挎包和槍交給團長。我不行了,我的衣服送你了!」  張道華閉上眼睛,犧牲了。2班長齊國強代理排長,喊道:「跟我來,為排長報仇!」  郭佔山掛著淚花,發了狂似地衝進了軍部,空手活捉了敵副軍長谷炳奎。  戰鬥結束後,指導員劉學軒宣布:齊國強任排長,郭佔山任2班副班長。
  • 紅一方面軍16位軍長,後來都是什麼結局
    曾炳春,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參加革命後指揮了東固暴動、贛西南路暴動等一系列革命活動,並成功促成了羅炳輝率靖衛隊起義,是一位功勳卓著的革命元勳,1932年5月犧牲。
  • 抗美援朝初期,第九兵團三個軍緊急入朝,其中軍長分別是誰?
    朝鮮內戰爆發後對臺作戰後延,第九兵團劃歸人民志願軍序列,由江南到山東整訓,1950年11月由輯安、臨江緊急入朝作戰,參加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擔任東線作戰任務(長津湖戰役)。第九兵團進入朝鮮後,為更好的迷惑敵人,於朝鮮戰場的冰天雪地中翻山越嶺、晝伏夜行,其開進和集結行動甚至沒有被美軍空中偵查所察覺,此舉被美國認為是「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蹟」。
  • 中將曾澤生:當軍長時間最長,兩次被主席召見,因一事遺憾終身
    他1948年10月17日率部起義,所部國軍60軍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1949年1月2日,曾澤生被任命為50軍軍長,跟他搭檔任政委的,是特別擅長改編舊軍隊的徐文烈將軍。第二年10月,二人率部赴朝作戰,用一個有一個的勝利,將一個在國軍中被嘲笑為「60熊」的60軍,變成了兇猛如虎的「50兇」,簡直就是翻天覆地。
  • 紅21師戰史:師長不滿蕭克當軍長,長徵任性指揮,被俘犧牲
    早在1932年初,紅一方面軍就計劃恢復從廣西遠徵來的紅7軍的三個師的編制,但由於戰鬥頻繁和兵員緊缺,在紅7軍的兩個團擴編為第19、20師後,第21師的兵員一直還沒有著落。
  • 《新亮劍》郭勳魁原型:川軍抗戰王牌軍長,曾擔任省人大代表
    一個是黃埔五期的高材生,一個法國聖西爾軍校畢業的海歸(名將廖耀湘就是聖西爾軍校畢業)。因為當年圍剿紅軍有功,很多人將郭勳魁的第一印象當成了當年四川王劉湘的手下愛將郭勳祺,但實際上以新《亮劍》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晉西北來說並不恰當,當時郭勳祺並沒有去過山西作戰,因此可以排除。
  • 解放軍的王牌第38軍,改編為集團軍之前,歷任軍長都有誰呢?
    解放軍的很多部隊都有一個英雄稱號,比如鋼七連,大渡河連,黃繼光連等,它們有著光榮的傳統,要說在軍中最著名的一個軍當屬萬歲軍了吧!梁興初鐵匠出身,人稱鐵匠,紅軍時期曾經擔任過團長,在抗戰時期擔任過旅長,接替李天佑擔任軍長,率部開赴朝鮮戰場,在第二次戰役讓38軍世界聞名,1955年梁興初被授予中將軍銜!
  • 在遼瀋戰役中,放棄抵抗的新7軍軍長李鴻,為何後來又跑到臺灣?
    結果,愛好和平、厭惡內戰的第60軍軍長曾澤生率領部隊發動了起義,新7軍軍長李鴻則率領部隊放棄了抵抗,成為光杆司令的鄭洞國,最終被手下人挾持宣布投誠。 1928年,當時擔任國民黨稅警總團特種兵團團長的孫立人,將名不傳經傳的李鴻調到手下擔任機槍連連長,從此兩人便長期共事。到了全面抗戰時期,李鴻深受孫立人的器重和賞識,並跟隨孫立人在印緬戰場上立下了不少抗日戰功,最後還當上了國民黨新編第38師師長。
  • 軍長在犧牲之前告訴了警衛員一個秘密,說出了軍政委失蹤之謎
    今天我要跟大家說的這位軍長名叫蔡申熙,而失蹤的那位政委就是陳奇。蔡申熙是紅二十五軍的軍長,和徐向前一起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1927年的時候參加了南昌起義,1931年的時候擔任了紅四軍第十師的師長,而陳奇則擔任政治委員。
  • 聽古典音樂對你沒有任何好處
    焦元溥坦言要聽的音樂太多,沒時間聽妹妹張懸的歌,不過自己對任何音樂都不排斥,也不主張在古典與流行之間劃分太過明確的界線,甚至認為麥可•傑克遜都可以是古典音樂。最有意思的是,作為古典音樂推廣人,焦元溥告訴你:聽古典音樂對你沒有任何好處,那我們為什麼要聽古典音樂呢?聽聽焦元溥怎麼說。
  • 《我的團長我的團》最終結局,怪不得電視劇沒有
    我的團長我的團一直是我喜歡的一部電視劇,不過由於某種原因,電視劇版本沒有拍出來,那麼小編今天就為沒有看過原著的朋友們來盤點一下各主要人物的結局
  • 程子華到紅二十五軍本來要當參謀長,最終,他為何當了軍長
    說起這支部隊的軍長,很多人都知道那是徐海東,後來的開國第二大將。可是在紅二十五軍踏上長徵之路的時候,軍長換人了。這是怎麼回事呢?當時的鄂豫皖根據地非常艱難,主力紅四方面軍已經到四川去了,剩下的紅二十五軍艱難苦戰,未來該何去何從?紅二十五軍的領導人拿不定主意,他們派宣傳部長成仿吾來到中央蘇區。
  • 社區團購,大部分團長沒有掙到錢
    各大巨頭交鋒的第一戰場,也正是對團長的爭奪。目前,除了賽道頭號玩家興盛優選公布其團長數(超過30萬+,每周新增1萬左右)以外,新入局的網際網路巨頭,對其發展的團長數量都閉口不談,而將數據重點放在訂單量上。但我們不難推測出三大網際網路巨頭(美團優選、拼多多、滴滴)在各省市的布點狀況。
  • 四年時間,從少尉到副營,高城是不是靠他的軍長爹?
    高城曾說過「十六個連裡我老大,營裡我橫著走」連王團長見了他也禮讓三分。他以為這一切都是他靠能力拼出來的,可當許三多說出「全團人都知道你爹是軍長時」,他才覺得自己以前的行為就像是猴子一般上躥下跳。高城即將調任師偵營副營長時,王團長專門找他談過話。其中說到「哪一個軍官的調任不需要軍長籤字,你以為師李沒人知道」?這句話敲醒了高城,也讓他想明白了很多道理。
  • 解讀:上尉團長和上校連長有何區別?誰的級別高?
    解讀:上尉團長和上校連長有何區別?誰的級別高?在我軍中,軍銜與職務的聯繫並不是那麼密不可分。一個大校可以當軍長,也能當團長。比如我軍唯一的大校軍長尹先炳大校,在開國授銜的時候便是16軍軍長,可人家僅是一個大校,照樣能指揮千軍萬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