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方面軍16位軍長,後來都是什麼結局

2020-12-22 騰訊網

紅一方面軍初成立時,下轄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總兵力大約三萬餘人,一共8個軍,後來,紅七軍和紅五軍團(下轄三個軍)先後成立,紅一方面軍建製取消,歸中央直轄,中央紅軍兵力達到了11個軍之多。

1932年6月,紅一方面軍番號恢復,整編為三個軍團,由軍團直接下轄師,另外組建的4個軍則由方面軍直轄。在紅一方面軍建制變化的過程中,一共有16位將領擔任過軍長,他們都是誰呢?日後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仔細道來。

紅一方面軍初成立時,下轄兩個軍團,紅一軍團下轄3、4、12、20、22五個軍,軍長分別為黃公略、林帥、羅炳輝、曾炳春、陳老總五人。黃公略是跟隨彭老總一起指揮平江起義的名將,在中央蘇區的發展過程中功勳卓著,深得主席的欣賞。我軍在反圍剿作戰中擒獲張輝瓚後,主席親自作詞慶祝,黃公略的名字赫然被寫入這首漁家傲中,可見黃公略當時地位之高。可惜的是,黃公略後來犧牲在反圍剿戰鬥中。

林帥,紅軍時期的戰爭魔鬼,人民軍隊傑出的元帥,指揮四野在解放戰爭中所向無敵,縱橫南北,最終被授予元帥軍銜,可謂是水到渠成之事。羅炳輝,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曾在抗戰中率新四軍創造出「梅花樁」戰術,將日寇打得一敗塗地,可惜病逝於1946年,未能成為開國將帥。

曾炳春,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參加革命後指揮了東固暴動、贛西南路暴動等一系列革命活動,並成功促成了羅炳輝率靖衛隊起義,是一位功勳卓著的革命元勳,1932年5月犧牲。

陳毅,人民軍隊傑出的將領,十大元帥之一,赫赫功勳就無需多言了,作為一位能文能武的儒帥,陳老總不僅指揮打仗的能力非常不錯,還寫得一手非常不錯的詩文,可謂是文武雙全的一位人傑了。

紅三軍團下轄5、8、16三個軍,軍長分別鄧萍(兼任)、何長工、孔荷寵。鄧萍是彭老總指揮平江起義的重要助手,後來犧牲在長徵途中。何長工大革命時期就是警衛團的連長,後來參加了秋收起義,成為人民軍隊的一位高級將領。授銜時,何長工因為不在軍隊工作,所以未能被授予軍銜。孔荷寵是平江農民運動的領袖,加入紅三軍團後表現還算不錯,成為軍級幹部。紅軍主力長徵後,孔荷寵留在南方打遊擊,很快便叛變了革命,做了可恥的叛徒。

紅七軍軍長先後由張雲逸和李明瑞擔任。張雲逸參加過辛亥革命,革命資歷在全軍中是數一數二的,他在紅軍時期除了參與指揮百色起義外,搞政工較多,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則是專職軍事幹部,功勳卓著,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李明瑞,指揮龍州起義的革命元勳,進入中央蘇區後率紅七軍在第三次反圍剿作戰中,表現極為搶眼,1931年10月犧牲。

紅五軍團加入紅軍後,下轄13、14、15三個軍,軍長分別為董振堂(兼任)、趙博生(兼任)、黃中嶽。董振堂與季振同一起指揮了寧都起義,參加紅軍後成為人民軍隊中一位戰功赫赫的名將,尤其是長徵中,他作為紅五軍團軍團長,率領紅五軍團多次擔任阻擊敵人的任務,表現極為出色,可惜最後犧牲在西徵中。

趙博生,與季振同、董振堂一起指揮了寧都起義,成為人民軍隊政工工作中的一位模範人物,1933年1月,趙博生在反圍剿作戰中壯烈犧牲。黃中嶽,曾經做過商人,後來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在西北軍中做到了團長。1930年,黃中嶽參與指揮了寧都起義,起義後被任命為紅15軍軍長,1932年8月犧牲。

紅一方面軍重新恢復建制後,除了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五軍團三個軍團外,另外直轄4個軍,分別是11、12、21、22軍,軍長分別為周建屏、張宗遜、尋淮州、羅炳輝。羅炳輝前面已經介紹過了,再來看看其他三位軍長。周建屏,出身於滇軍系統,後來參加南昌起義,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南昌起義失敗後,周建屏被派往閩浙贛蘇區,紅十軍成立後即成為軍長,後來犧牲在抗日戰爭中,十分可惜。

張宗遜,人民軍隊的開國上將,戰功赫赫的名將,曾任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司令員、西北野戰軍副司令等職務。尋淮州,紅軍時期的傑出將領,不到21歲即做到了紅七軍團軍團長,堪稱是一位軍事天才。可惜的是,我軍組建北上抗日先遣隊時,尋淮州與方志敏部組成紅十軍團,犧牲於譚家橋之戰中。

相關焦點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十二位師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長徵時,紅一方面軍共有1、3、5、8、9五個軍團,共下轄十二個師。在長徵中,他們浴血搏殺,與反動軍隊展開了一幕幕生死較量,為二萬五千裡長徵的偉大勝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那麼這十二位師長都是何人?在日後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 紅7軍首任軍長後被授予大將,那麼第二任軍長是誰呢?結局如何?
    紅7軍成立於1929年12月11日,首任軍長是大家眾所周知的開國大將張雲逸。張雲逸是位老革命,年輕時就加入了同盟會,參加了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和北伐戰爭。在紅7軍與紅一方面軍會師後的1931年7月,李明瑞被任命為紅7軍軍長。此後,李明瑞的經歷和遭遇,就太令人痛惜了。就在李明瑞任軍長不久,蘇區的王明路線開始推行,肅反開始擴大化。對黨忠誠,具有較高軍事指揮才能的李明瑞竟被懷疑為AB團分子、改組派頭子。
  • 揭秘:紅一方面軍六位軍團長後是什麼軍銜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紅一方面軍六位軍團長,在建國後,都享受啥樣的軍銜!要知道紅一方面軍是朱毛所領導的部隊,絕對算是紅軍主力了,該方面軍鼎盛時期共有六個軍團,實力十分雄厚,那麼你們知道,在建國後這六位軍團長,分別都授予什麼軍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按照先後順序。
  • 授銜時,四野有七位軍長授上將,為什麼三野的軍長大多都是中將
    五五授銜時,第四野戰軍的18位軍長中,共有7人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鄧華、韓先楚、洪學智、李天佑、劉震、黃司令、陳明仁。 相比之下,在三野的16位首任軍長中,共產生了十位中將、三位少將,而何基灃、吳化文、張克俠三人則未被授予軍銜。
  • 全軍唯一一例,這個軍的軍長和副軍長是少將,政委和副政委是中將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第65軍最初的四個負責人,他們在1955年授軍銜的時候,軍長和副軍長被授予了少將軍銜,政委和政治部主任被授予了中將軍銜,這在當時是全軍唯一一例。 邱蔚參加過紅一方面軍長徵,在抗日戰爭時期他一直在晉察冀軍區任職,曾擔任過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1團團長。第1團是一支英雄部隊,狼牙山五壯士就出自第1團,前身是著名的紅一軍團第1師第1團。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邱蔚先後擔任過華北軍區第二兵團第八縱隊司令員、第19兵團第65軍軍長,率領部隊參加過平津、太原、扶眉、陝中、蘭州、寧夏等戰役。後來,邱蔚還參加了抗美援朝,出任志願軍第67軍軍長一職。
  • 1935年6月懋功會師,有4位將領調到紅四方面軍工作,他們都是誰?
    比如說在1935年6月18日,紅一方面軍到達了四川懋功地區,在這個地方與前來接應的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這次勝利會師就是著名的懋功會師。在懋功會師之後,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進行部隊整編的同時,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當時紅一方面軍有4位將領被調到紅四方面軍工作。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當時調到紅四方面軍工作的4位將領都是誰?他們後來被授予了什麼軍銜?一、張宗遜。
  • 新四軍共八位師長,他們分別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在代軍長陳毅的帶領下,新四軍迅速發展壯大,共下設七個師,它們分別是:由蘇中地區部隊整編而成的第一師,由淮南地區部隊整編而成的第二師,由八路軍第5縱隊整編而成的第三師,由八路軍第4縱隊整編而成的第四師,由豫鄂挺進縱隊整編而成的第五師,由江南地區所屬部隊整編而成的第六師,由無為遊擊隊、第3支隊挺進團和皖南事變突圍出來的部隊整編而成的第七師,由豫鄂挺進縱隊整編而成的第七師
  • 當年授銜時,為何四野有七位軍長授上將,而三野軍長大多都是中將
    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四野七位軍長都被授予了上將軍銜,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因為他們確實有著一份光鮮亮麗的履歷,戰功赫赫,無可挑剔,首先是劉震、韓先楚都是出身於紅25軍的名將,他們曾經率領著紅25軍長徵,從艱苦卓絕的紅軍長徵一直到民族情懷的抗戰,他們憑藉著自己的驍勇善戰、屢立奇功,從連級升到了師級。
  • 碾莊戰役讓華野損失巨大,並成功突圍的兩位軍長,最後結局如何?
    碾莊戰役是發生在華東地區江蘇省邳州市碾莊鎮的一場決定性戰役,這場戰役還是淮海戰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碾莊戰役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淮海戰役的走勢和結局。
  • 三野第七兵團轄有4個軍,軍長政委都由誰擔任?後來結局如何?
    第七兵團的司令員、政委和參謀長在日前的文章已經對大家作過分享,接下來就和大家說說這4個軍的軍長、政委都由誰擔任?他們的結局如何?軍長叫滕海清,政委叫康志強。1949年2月合併而成,軍長是吳化文,政委是何克希。
  • 大將必須在紅軍任過軍以上職務,陳賡沒當過軍長,為何能當大將?
    如果按照這種說法,了解歷史細心的朋友應該有所發現,陳賡在紅軍時期並沒有擔任過軍長,為何能夠成為開國大將呢?並且還排在第四位。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他雖然沒有幹過軍長,但是他幹過另外一個和軍長平級的職務——紅軍第一步兵學校校長。這樣一來,他完全是符合硬性規定了。
  • 紅25軍在長徵開始前夕,三位負責人分別是誰?後來成就如何
    我們知道紅25軍在到達陝北後與當時的陝北紅軍合併改編為紅15軍團,隸屬於紅一方面軍,但是殊不知紅25軍最早成立於1931年,當時屬於紅四方面軍的戰鬥序列,為何一個軍隸屬於兩支不同的方面軍呢?因為紅25軍在成立不久後就分成了兩部分。
  • 一哥「俗人讀史」之——蕭克任紅四方面軍第31軍軍長
    紅四方面軍與紅二、六軍團會師後不久,紅二、六軍團改稱紅二方面軍,並加入了原紅一方面軍紅9軍團改建的紅32軍,蕭克改任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陳伯均任紅六軍團改建的紅6軍軍長。而此時,紅四方面軍的第31軍原任軍長餘天雲因與張國燾之間的不睦而墜崖身亡了,暫時代理軍長的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的王樹聲也因病不能帶兵了。
  • 陳錫聯兵團麾下三位軍長,都是第二野軍的虎將,而且軍銜都一樣
    在解放戰爭時期,我黨在那個時候擁有16個兵團,每一個兵團都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這些兵團也是解放戰爭時期的頂梁柱。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在全軍進行改編後,中原野戰軍改編成第二野戰軍,當時下轄三個兵團,分別為第三兵團,第四兵團,第五兵團,這三支兵團都是劉帥手中三隻虎。而第三兵團司令員是由陳錫聯將軍擔任,因此也稱之為陳錫聯兵團。陳錫聯也是我黨歷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將領,當時他擔任兵團司令員時年僅34歲,是我軍最年輕的一位兵團司令員。不僅如此,陳錫聯兵團麾下三位軍長,都是當時第二野戰軍的虎將。
  • 這個軍的政委和兩個副軍長,後來都是中將,為何軍長只是少將?
    其中,第48軍是由東北野戰軍原第11縱隊改編而成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當時第48軍的四位負責人,一個政委和兩個副軍長後來被授予了中將軍銜,而軍長卻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抗日名將張發奎:30歲當上軍長,麾下走出8位元帥,他結局如何?
    抗日名將張發奎:30歲當上軍長,麾下走出8位元帥,他結局如何? 驚悉向華將軍逝世,不勝哀悼。鄉情舊誼,時所縈懷。特電致信,尚希節哀。 上面這段話是葉劍英元帥在聽聞一人去世後的致電,而他致電的這位曾經是他的領導。
  • 1945年,山東軍區抽調六個主力師進入東北,後來師長都是何軍銜?
    後來他們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事實上,這6個師的師長分別是第1師師長梁興初、第2師師長羅華生、第3師師長王建安、第5師師長吳克華、第6師師長聶鳳智、第7師師長楊國夫,下面我就一一介紹一下這幾位師長。
  • 在遼瀋戰役中,放棄抵抗的新7軍軍長李鴻,為何後來又跑到臺灣?
    結果,愛好和平、厭惡內戰的第60軍軍長曾澤生率領部隊發動了起義,新7軍軍長李鴻則率領部隊放棄了抵抗,成為光杆司令的鄭洞國,最終被手下人挾持宣布投誠。 鄭洞國和曾澤生後來都留在大陸,鄭洞國長期致力於祖國統一大業,做出了很多貢獻;而曾澤生一直在軍隊工作,後來還參加了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了中將軍銜。而李鴻呢?他最初被釋放回湖南老家,可是在1950年5月,李鴻又輾轉香港跑到了臺灣。那麼,李鴻為什麼要跑到臺灣呢?他後來的結局如何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李鴻是湖南湘陰人,出生於1903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五期。
  • 第43軍成立時,洪學智任軍長,下轄4個師的師長是誰?後來什麼軍銜
    第43軍由洪學智任軍長,賴傳珠任政治委員,楊國夫、李作鵬任副軍長,劉其人任副政委,雷震任參謀長,鄧飛任政治部主任。第43軍下轄4個步兵師和一個炮兵團。這4個步兵師分別是第127師、第128師、第129師、第156師。那麼,這4個師的師長分別是誰?後來什麼軍銜?我們往下看:第127師師長李作鵬。李作鵬是江西吉安人。
  • 1935年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整編為9個軍,軍長都是誰?結局又怎麼樣?
    下轄9個軍,其中紅1方面軍1軍團改為1軍,軍長林彪,3軍團改為3軍,軍長彭德懷,5軍團改為5軍,軍長董振堂,9軍團改為32軍,軍長羅炳輝。原紅4方面軍番號不變,4軍軍長許世友,9軍軍長孫玉清,30軍代軍長程世才,31軍軍長餘天雲,33軍軍長羅南輝。 在這9位軍長裡面,最著名的要數彭德懷和林彪,他們都是公認的軍事家,在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