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懋功會師,有4位將領調到紅四方面軍工作,他們都是誰?

2020-12-23 丁姑娘講歷史

在紅軍長徵時期,紅軍各支隊伍有過多次重要的勝利會師,為紅軍隊伍的整編,以及紅軍長徵取得最後的勝利打下了堅持的基礎。比如說在1935年6月18日,紅一方面軍到達了四川懋功地區,在這個地方與前來接應的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這次勝利會師就是著名的懋功會師。在懋功會師之後,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進行部隊整編的同時,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當時紅一方面軍有4位將領被調到紅四方面軍工作。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當時調到紅四方面軍工作的4位將領都是誰?他們後來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一、張宗遜。張宗遜是陝西渭南人,出生於1908年,他很早就參加了革命,經歷過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鬥爭。在紅軍長徵初期,張宗遜曾擔任紅一方面軍紅3軍團第4師師長,在懋功會師之後,張宗遜被調到紅四方面軍第4軍擔任參謀長,當時第4軍的軍長是許世友。後來,張宗遜又調任紅軍大學參謀長一職、軍事委員會第一局局長等系列職務。1937年8月,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張宗遜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20師第358旅旅長,率領部隊開赴晉西北抗日前線,參加了著名的雁門關伏擊戰、滑石片伏擊戰、陳莊戰鬥、百團大戰等抗日戰事,立下了非常多的戰功。

在抗日戰爭後期,張宗遜率領部隊回到延安,執行保衛陝甘寧的重要任務,指揮了爺臺山反擊戰。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張宗遜還先後擔任過晉綏野戰軍副司令員、呂梁軍區司令員、晉綏軍區第1縱隊司令員、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兼第1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等系列重要職務。在這一時期,張宗遜參與指揮了解放陝北系列戰役、宜川戰役、陝中戰役、扶眉戰役、龍洞戰役、蘭州戰役等重大戰役,為西北地區的解放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在1955年,當時擔任訓練總監部副部長的張宗遜,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二、李聚奎。李聚奎是湖南漣源人,出生於1904年,他在軍事生涯早期曾經參加過著名的平江起義和井岡山軍事鬥爭。在紅軍長徵時期,李聚奎曾經擔任紅一方面軍紅1軍團第1師師長,在懋功會師之後,李聚奎被調任紅四方面軍第31軍擔任參謀長,後來又擔任紅四方面軍第9軍參謀長,率領部隊參加了紅軍西徵,繼而輾轉回到了延安。到了全面抗日戰爭時期,李聚奎最初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參謀長,後來又歷任抗日先遣縱隊司令員、決死第1縱隊副司令員、太嶽縱隊第1旅旅長兼太嶽軍區第1軍分區司令員,參加了神頭嶺、響堂鋪、百團大戰等著名抗日戰事,戰功非常突出。

全面抗日戰爭勝利之後,李聚奎根據工作需要,和一大批軍政幹部開赴東北地區。在解放戰爭時期,李聚奎又先後擔任過冀熱遼軍區參謀長、西滿軍區參謀長、東北軍區後勤部參謀長兼西線後勤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後勤部第二部長等系列職務。在這一時期,李聚奎在後勤工作領域取得了很大成就,為支援前線戰事作出了很大貢獻。新中國成立之後,李聚奎出任後勤學院院長,於1955年又調任石油工業部部長,由於李聚奎當時已經離開軍隊系統,所以沒有參加1955年9月授軍銜。不過,後來到了1958年,李聚奎重新回到軍隊系統,出任總後勤部政委,因此被補授為上將軍銜。

三、陳伯鈞。陳伯鈞是四川達川人,出生於1910年,他在軍事生涯早期曾經參加過著名的秋收起義和井岡山軍事鬥爭。在紅軍長徵初期,陳伯鈞曾經擔任紅一方面軍紅5軍團參謀長,在懋功會師之後,陳伯鈞被調到紅四方面軍第9軍擔任參謀長,後來還擔任紅四方面軍第4軍參謀長,最後調任紅二方面軍第6軍團軍團長。在全面抗日戰爭時期,陳伯鈞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旅長,當時他是八路軍六個旅長中最年輕的一位。後來,陳伯鈞還先後擔任過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陝甘寧保安副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參謀長等系列職務,為保衛陝甘寧邊區作出了很大貢獻。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陳伯鈞和李聚奎一樣,和一大批軍政幹部開赴東北地區,執行發展東北的戰略任務。在解放戰爭中,陳伯鈞先後擔任過東北軍政大學教育長、合江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1兵團副司令員、任第四野戰軍第12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兼第45軍軍長等系列重要職務。在此期間,陳伯鈞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和廣西戰役等重大戰役,立下了很多戰功。在1955年我軍授軍銜的時候,當時擔任軍事學院副院長的陳伯鈞,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四、彭紹輝。彭紹輝是湖南湘潭人,出生於1906年,他很早就參加了革命,經歷過著名平江起義和井岡山軍事鬥爭,曾在一場戰鬥中嚴重負傷,不得不截去了左臂。在紅軍長徵時期,彭紹輝最初擔任紅一方面軍紅3軍團教導營營長,在懋功會師之後,彭紹輝被調到紅四方面第30軍擔任參謀長,後來又出任紅二方面軍第6軍團參謀長一職。在全面抗日戰爭時期,彭紹輝先後擔任過八路軍第120師教導團團長、第120師獨立第2旅旅長、抗日軍政大學副校長等系列職務,他參加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系列重要戰鬥,立下了不少的戰功。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彭紹輝留在西北地區工作,在此時期他歷任晉綏野戰軍第2縱隊副司令員、呂梁軍區司令員、西北野戰軍第7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第7軍軍長,率領部隊參加了呂梁戰役、汾孝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隴東戰役以及川北地區剿匪作戰等,戰功尤為突出。新中國成立之後,彭紹輝曾擔任過第一高級步兵學校校長、西北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務。在1955年我軍授軍銜的時候,當時擔任副總參謀長兼訓練總監部副部長的彭紹輝,也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相關焦點

  • 懋功會師之後,紅4軍的三個負責人,除了許世友,另外兩個是誰?
    在早期革命鬥爭中,先後有三支部隊使用過「紅4軍」的番號:一是井岡山根據地紅軍部隊,1928年4月井岡山勝利會師後,兩部合編為紅4軍,後來於1930年6月編入紅一軍團建制,到了1932年12月間,這個紅4軍番號撤銷,後來就是紅一方面軍的組成部隊;二是湘鄂西根據地紅軍部隊,1928年7月湘鄂西根據地紅軍部隊改編為紅4軍,到了1930
  • 1935年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整編為9個軍,軍長都是誰?結局又怎麼樣?
    1935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紅1、4方面軍進行了會師,會師後的總兵力達到了10萬餘人。中共中央和軍委為團結紅4方面軍的廣大指戰員,實現北上創建川陝甘根據地的方針,決定對組織進行必要的調整,將軍團改成軍,以與紅4方面軍保持一致。
  • 巴山蜀水鑄忠魂——紅四方面軍長徵與四川
    強渡嘉陵江,飛奪劍門關  1935年3月底,紅四方面軍根據黨中央關於配合中央紅軍戰略行動的指示,發動了嘉陵江戰役,拉開了紅四方面軍長徵的大幕。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紅四方面軍共殲敵12個團共計萬餘人,攻克縣城8座,控制了東至嘉陵江、西到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邊界縱橫二三百裡的廣大地區。
  • 號稱十萬、實為八萬的紅四方面軍最後都去了哪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一部在四川懋功與紅一方面軍會師,後在兩河口召開常委會決定統一指揮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張國燾任中革軍委副主席,徐向前、陳昌浩為委員。
  • 57位開國上將中,有4位少數民族將領,他們都是誰,屬於哪族
    57位開國上將中,有4位少數民族將領,他們都是誰,屬於哪族紅軍長徵,歷時二年,其中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都經過了西南、西北少數民族聚居區,與苗、瑤、壯、侗、水、布依、土家、白、仡佬、納西、彝、藏、羌、回、裕固、東鄉、蒙古等十多個少數民族頻繁接觸。
  • 長徵時,開路先鋒紅4團先後有3位團長,他們都是誰?後來呢?
    紅4團的前身是葉挺獨立團。紅4團在長徵時期多次承擔著開路先鋒的重任,在突破湘江、強渡烏江、大渡河、奪取瀘定橋、臘子口天險、山城堡等戰役中,都有紅4團將士們勇敢衝鋒陷陣的身影。今天龍叔就和大家說說紅4團在紅軍長徵時期的3位團長都是誰以及後來的情況。 第一位團長是耿飈。
  • 紅二方面軍長徵沒有蝕本,兩大奇功,會師時毛主席兩次大拇指點讚
    紅二方面軍長徵出發時,沒有紅一、紅四方面軍的人馬眾多,途中沒有那麼大的起伏,蒙受那麼慘重的損失,所以沒那麼受人們的重視。但是,就是這樣一隻部隊,長徵下來,會師時人數和出發人數都是一萬多,幾乎不減少,用毛主席的話就是沒有蝕本。創造了紅軍長徵史上的一個奇蹟。
  • 彭德懷「飛石傳書」,徐向前「飛人渡河」,促成紅軍會師
    1935年6月,中央紅軍歷經千辛萬苦,由江西瑞金長徵來到了川西北地區。而紅四方面軍也離開川陝蘇區,強渡嘉陵江,實施戰略轉移來到了這裡。通過電臺聯繫,兩軍相約派部隊在黑水河達維谷渡口會師。中央紅軍派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率一個團,來尋找紅四方面軍兄弟部隊。
  • 紅軍有一、二、四方面軍,為什麼唯獨中間空了「紅三方面軍」?
    早期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共產黨都是由留蘇派或者共產國際的人擔任領導,在他們眼裡只有大規模的作戰、正規化的訓練才算是軍隊,因此在1930年1月前,只有朱德、毛主席及彭德懷的部隊能被稱為「紅軍」,連賀龍等人的部隊都被稱為遊擊隊。
  • 紅二十五軍、紅一方面軍陝甘支隊先後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會師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翻過大雪山,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勝利會師。隨即召開兩河口政治局會議,確定了繼續北上的戰略方針。張國燾對此持有異議,對中央領導產生不滿情緒,埋下了日後分裂的種子。黨中央繼續北上的方針無疑是正確的。
  • 五五授銜時,都有哪些原紅四方面軍的將領授銜偏低了
    這兩位將軍都是出身於紅四方面軍系統,從抗日戰爭時期就是粟裕手下的驍將,抗戰勝利後,粟裕在蘇中打出了七戰七捷,最為倚仗的兩位將軍就是陶勇和王必成。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陶勇和王必成先後擔任縱隊司令員、軍長、兵團副司令員,立功無數,殲敵在四大野戰軍的各個軍級單位中都是名列前茅的,但最終兩位名將只被授予中將軍銜,確實過低了。
  •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紅1軍團師長和政委都是誰?軍銜最低是上將
    1936年7月,紅二、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在不斷鬥爭的同時,逐漸開始北上與黨中央會合。黨中央對北上的紅二、四方面軍極為關懷,先後攻佔了會寧城、隆德的將臺堡等地,以迎接紅二、四方面軍。10月初,紅一、四方面軍終於在會寧會師。10月下旬,紅一、二方面軍又在將臺堡會師。
  • 紅四方面軍的最慘烈一戰,八萬紅軍銳減一半,張國燾因此戰改變命運
    4軍和紅25軍組建而成,實際領導權由張國燾控制,軍事指揮由徐向前負責。1932年30萬國民黨軍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紅四方面軍主力離開了鄂豫皖。    紅四方面軍來到川北,建立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隊伍由1萬餘人發展到10萬之眾,建立起一個僅次於中央蘇區的第二大根據地。紅一、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後,為南下、北上問題發生分歧。
  • 她逃婚當上女軍醫,隨紅四方面軍長徵,後嫁給開國少將
    紅四方面軍是女紅軍最多的主力部隊之一,大約三千人的隊伍中,絕大多數參軍的女娃身世都很悽慘,不是賣給地主為奴為婢,就是早早扛起了家庭的重擔,亦或是嫁做人婦,犧牲了自己一輩子的幸福。但是有些人敢於站出來挑戰封建制度,放開裹腳布,擺脫舊習俗的詬病,勇敢地選擇另一條人生路,秦儀華就是這一類人的典型代表。
  • 長徵後,紅一軍團第4師三個團的團長都是誰?後誰的軍銜高?
    1936年10月,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後,紅三軍團改編為紅一軍(團)第4師,直屬中央軍委指揮。第4師的師長是李天佑,政委是楊勇。第4師下轄3個團,分別是第10團、第11團和第12團。
  • 紅四方面軍三大師政委,當時只有一二十歲,後都當大軍區司令員
    在紅軍時期,師長和師政委是有一個明確的分工,師長負責軍事指揮,衝鋒在前,政委負責政治宣傳和動員。一般來說,師長是猛將,就像猛張飛,師政委則政治工作過硬,像一位謙謙君子。可是在紅四方面軍中則不然。紅四方面軍的師政委,不但要負責政治工作,還要領兵打仗,師長和師政委往往都是猛將,師政委勇猛不在師長之下。
  • 紅25軍與紅四方面軍是何關係,為何紅25軍出了兩個開國大將?
    熟悉軍史的朋友都知道紅二十五軍隸屬於紅四方面軍 ,但是讓人疑惑的是紅四方面軍主要活動在川陝地區,而徐海東的紅二十五軍卻活動在陝北地區,最後還加入了紅一方面軍
  • 北上會師,向著勝利前進
    1935年6月,中央紅軍翻越夾金山,在小金縣達維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但會師前後,在四方面軍工作的張國燾對當時政治形勢的認識同中央存在分歧。中央認為「總的方針應是佔領川陝甘三省,建立三省蘇維埃政權」。張國燾主張南下,向川康發展。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懋功北部的兩河口召開會議。
  • 開國中將,有著三個方面軍傳奇經歷,富田事變中因力挺毛澤東險些被殺
    1935年6月中旬,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之後,中央決定集中兩支紅軍主力向北進攻,首先取得甘肅南部,以創建川陝甘根據地。7月中旬,為統一兩軍番號,紅9軍團改稱紅32軍,朱明繼續擔任地方工作部部長。1935年8月上旬,兩支紅軍主力混編,兵分左、右兩路,執行中央北上方針。這時,紅32軍編入紅四方面軍序列,為左路軍一部。這樣,朱明就成為了紅四方面軍幹部。
  • 紅軍有一、二、四方面軍,為什麼沒有紅三方面軍?
    大家都知道,紅軍時期,我軍最大的軍事編制是方面軍。當時紅軍共有紅一、紅二和紅四三大方面軍,紅軍長徵就是以三大方面軍的勝利會師為終點。但是令人奇怪的是,紅軍有一、二、四方面軍,為什麼獨獨沒有紅三方面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