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影后是指獲得權威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項的女演員。最高權威機構為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這是國際性電影製片行業的組織機構。國際A類電影節是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綜合類電影節」。根據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確定,截至2018年全球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包括中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中國電影史上,獲得FIAPF認證的國際A類電影節的華人最佳女演員都有哪些人吧!
首先盤點最權威、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坎城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被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的國際影后。
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后,坎城國際電影節影后
1991年,張曼玉主演了人物傳記片《阮玲玉》,在片中飾演中國無聲電影時期的影星阮玲玉,並且參與了片中人物形象的設計,張曼玉憑藉該片於次年獲得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銀熊獎),成為首位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中獲得最佳女演員獎項的華人演員。
2003年,張曼玉主演了由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執導的劇情片《清潔》,在片中飾演力圖擺脫毒品陰影的搖滾女歌手艾米莉,張曼玉為該片學習了法語,並在片中使用了英語、法語和廣東話三種語言,2004年5月,憑藉劇情片《清潔》,張曼玉獲得第5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亞洲女演員。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影后,蒙特婁國際電影節影后
1992年,鞏俐主演了農村題材的電影《秋菊打官司》,她憑藉在本片中飾演一個倔強不屈的農村婦女秋菊獲得了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2000年,鞏俐與第五代導演孫周合作了溫情電影《漂亮媽媽》,出演一位自強不息的單身母親孫麗英,憑藉該角色,鞏俐在蒙特婁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女主角獎、藝術成就大獎。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影后,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影后
2011年,葉德嫻憑藉文藝片《桃姐》獲得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和第15屆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后
1995年,蕭芳芳在電影《女人四十》中飾演一位飽受生活困擾的中年女性,憑藉在該片中的表現,蕭芳芳獲得了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銀熊獎),成為繼張曼玉之後第二位獲得該獎項的華人女星。
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后
2019年,詠梅憑藉主演電影《地久天長》獲得第69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成為獲得該國際獎項的第三位華人女演員。
以上為獲得世界三大電影節影后的女演員,接下來,我們再了解一下其他被FIAPF認證的國際A類電影節中,獲得國際影后的華人女演員。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影后
1949年,石聯星在「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影片《趙一曼》,成功地塑造了革命戰士趙一曼的英雄形象。她創造的趙一曼形象,轟動了新中國,曾給予億萬人民群眾以巨大的鼓舞。
在1950年第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趙一曼》受到熱烈歡迎,石聯星也因此榮獲了「優秀表演獎」,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爭得了榮譽。石聯星是我國最早獲得國際電影節影后的女演員。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影后
1961年,於藍與孫道臨共同主演劇情電影《革命家庭》,其在片中飾演兩歲失去雙親、由後娘養大的周蓮,於藍憑藉該片獲得第2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后
趙麗蓉(二排左二)
你或許不知道,家喻戶曉的藝術家小品演員趙麗蓉,還是一位出色的電影演員。1991年,趙麗蓉在黃健中執導的電影《過年》中飾演主角母親,憑藉此片獲得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也是第一位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后的華人女演員。
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后
1993年,呂麗萍通過其主演的電影《藍風箏》獲得第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是繼趙麗蓉之後第二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女演員。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影后
1994年,寧靜出演了由何平執導的劇情片《炮打雙燈》,寧靜在片中飾演自小被當作男孩撫養的大戶人家繼承人「春枝」,並因此獲得了第42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后
1997年,潘予憑藉在胡炳榴執導的電影《安居》飾阿喜婆一角,獲得第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潘予(右)
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后
2004年,趙薇與陸毅搭檔主演愛情電影《情人結》,在片中飾演女主角屈然 ,兩人的感情之路因上一輩恩怨而命運多舛,最終再次攜手,屈然在拍攝婚紗照時感慨落淚,該角色深深打動了國際評委。該片於2005年2月12日上映,趙薇憑此片獲得了第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女演員獎。
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后
2005年金雅琴憑藉主演馬儷文執導的電影《我們倆》獲得第1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金雅琴(右)
開羅國際電影節影后
徐帆在2000年的電影《一聲嘆息》中,飾演了一個遭遇婚姻危機的妻子曉英,並憑藉此片獲得了開羅國際電影節影后。
蒙特婁國際電影節影后
很多年輕人或許不知道,倪萍先於主持人的身份是演員。倪萍從山東藝術學院畢業後,便成為了一位電影演員,參與出演了不少影片,並在1983年,被評為國家二級演員。2006年,倪萍憑藉電影《雪花那個飄》獲得蒙特婁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后
2002年,陶紅主演了霍建起執導的電影《生活秀》,憑藉在片中飾演的風情萬種、潑辣、勤勞、獨立的吉慶街老闆娘「來雙揚」,獲得第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后
2001年,彭玉與奚美娟共同主演劇情電影《月圓今宵》,憑藉該片獲得第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女主角獎。
開羅國際電影節影后
1997年,梅婷與張國榮合作電影《紅色戀人》,憑藉該片獲得1998年第22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卡羅維發利國際影后
歸亞蕾是湖南籍中國臺灣女演員,1995年後,轉回中國大陸發展,參演謝衍執導的電影《女兒紅》,憑藉在片中飾演老年花雕一角獲得第30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水晶地球儀獎女主角。
歸亞蕾(左二)
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后
出生於上海的香港演員顧美華在淡出影壇多年後,再次參加內地導演彭小蓮執導的電影《美麗上海》,在其中扮演二姐靜雯,沒想到一舉摘得2004年第七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影片裡的角色沉重殘酷,與顧美華本人反差很大,說明角色的揣摩是成功的。
顧美華(左一)
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后,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影后
2010年,範冰冰主演李玉執導的電影《觀音山》,飾演女主角南風,憑藉此片,範冰冰獲得第2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該片亦獲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
2016年,範冰冰因主演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獲得第64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成為繼張曼玉之後第二位獲得兩次國際A類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的華人演員。
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后
1997年,劉若英主演了同性戀題材的電影《美麗在唱歌》,以此片獲得了第1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劉若英(左)
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后
1997年,曾靜與劉若英搭檔主演了同性戀題材的電影《美麗在唱歌》,憑藉此片,曾靜劉若英雙雙獲得第1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曾靜(左)
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后
1999年,艾麗婭憑藉電影《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獲得第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女主角。拍攝該片頗為辛苦,不僅條件艱難,合作演員又是塗門等重量級戲骨,艾麗婭克服了重重困難,出色完成了對角色的演繹,徵服了國際評委。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影后
2012年,女演員耐安出演了劇情片電影《我還有話要說》,飾演母親王靜梅一角,憑該片,耐安獲得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開羅國際電影節影后
2006年2月14日,張靜初與範偉、聶遠共同主演的劇情片《芳香之旅》上映,張靜初扮演活潑的公車售票員「春芬」,並憑藉該角色獲得了第30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開羅國際電影節影后
1991年,修晶雙在胡雪揚的處女作《留守女士》中扮演女主角乃青。這是一位丈夫在國外,而與一司機偶遇、相愛,一度從丈夫背叛的陰影中走出來,但並沒有徹底解決自身危機的女性。她成功刻畫了人物,體現出了人物自身的情感困惑和失落,及最終決定去尋找自我價值的精神。
修晶雙因在該片中出色的演技而榮獲1992年第16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后
1995年,郭柯宇主演的電影《紅櫻桃》在中國內地上映 ,憑藉其飾演的楚楚一角,郭柯宇獲得了第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獲獎時郭柯宇年僅17歲,是華人國際影后中獲獎年齡最小的一位演員。
28位國際A類電影節影后及其作品總結完畢,不知你看過其中的哪幾部電影?片荒的朋友不妨找資源來看看。這些優秀的女演員,用自己的演技證明了中國電影的希望,她們將我國優秀的影片帶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希望未來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女演員獲得國際影后,特別是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影后,讓我們的好影片、好演員、好製作團隊在國際上大放異彩!
文:欣喜娛樂—喜壯壯
參考資料: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