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通行本: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帛書本:古之善為道者,微眇玄達,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曰:與兮其若冬涉水,猶兮其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沌兮其若樸,湷兮其若濁,…兮其若谷。濁而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老子的思想相應於政治哲學。這裡所謂的善為道者,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擅長修行的人。這裡的為道,就是治理天下之道。但是呢,在古人那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貫的。我們把老子的思想放在個人的修身上,放在建立家庭關係上,放在管理企業上,也是行得通的。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這裡的善為道者,相應為「聖王」。這些人的治理之道,精微、奧妙、玄密、通達,有著甚深奧義,一般人是理解不了,見識不到的。
這就是賣關子了,吊人胃口,激發人的探索欲。
到底怎麼個微妙玄通法呢?
老子說,難說啊,難說啊,但是呢,我盡力而為,說給大家聽聽。
這個事先聲明很重要。這是說不得的,說不清楚的,但是呢,不說不行啊!據說關尹為了老子留下些文字,廢了老鼻子勁了。
老子事先聲明好了,我說的,你們不能執著。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這是描述這個善為道者的象。
豫,非常地小心謹慎,就像走在冰面上一樣。
猶,猶疑的樣子。
最近在看《大明風華》,朱棣的長子,也就是太子爺,總是一副憨厚,退讓,窩窩囊囊的樣子。最終,也就是這個看似柔弱的大胖子,戰勝了風華絕代、剛強勇武的老二,為兒子朱瞻基贏得了天下。
算是柔弱勝剛強的例子。
儼,恭敬,莊重。就像到人家去的客人一樣。
這就像泰卦,天在下,地在上,天柔地剛,君柔臣剛。「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彖傳描述的也是這種善為道者之君。
渙兮其若凌釋,渙然冰釋,那麼堅硬的冰,悄然地化為水。這是剛柔之間的轉化。這就是能剛能柔。
這讓我想到謙卦彖傳「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能知止而變,順道而行。
敦兮其若樸,敦敦厚。帛書版裡是「沌」,混沌,看起來愚蠢遲鈍。和敦厚是相通的。這是質性的樸實。
曠兮其若谷。曠,空曠,曠達。像山谷一樣能涵容。
混兮其若濁,混,混而為一,和光同塵之相。「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孫子兵法這裡就是講這個。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帛書版的「濁而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可以輔助我們理解。
濁水如何能變清,不要再去攪動他,讓它安靜下來就可以了。這個「徐」字很重要,不要著急,要學會等待,等待時機。這就是微妙玄通之處。這個時機,早了不行,晚了不行。
我們初中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不說君王的事情,而說自己的不是,讓君子自己明悟過來。這就是間接路線,也就是等待對方的醒悟,靠對方自主去改變。
想讓一個靜下來的人動起來,那也要以平緩的方式,不能來硬的,否則只能適得其反。家長管叛逆期的孩子,肯定是太有體會了。
一個太虛弱的人,中醫給他調理身體,也是慢悠悠地來,一點一點把把身體的自我調節機能修復好,也就是把脾胃調節好,身體的運化能力好了,自然就更容易康復。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所以這樣的一個善為道者,它永遠保持一種謙虛謹慎,不自滿,不自傲。也就是放空,虛己待物。也可以說是一個謙謙君子之象。「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鳴謙貞吉,中心得也。勞謙君子,萬民服也。無不利撝謙,不違則也。利用侵伐,徵不服也。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徵邑國也。」(《謙卦·象傳》)
所以這樣的善為道者,他能夠謙虛謹慎,所以就能規避那些可能的過失,就是不掉到坑裡,所以就能夠持續地出新,更新,維持長久的泰道。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這句話值得我們細細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