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局】遊戲瘋賣2100萬套,卻經歷創始人反目、大規模裁員,這家公司為何走向衰落

2021-02-14 遊戲葡萄

文/安德魯&唐詩

Telltale這個名字也許算不上如雷貫耳,但是他們改編過的作品IP卻都是世界頂級的。

《行屍走肉》《權力的遊戲》《我的世界》《蝙蝠俠》和《無主之地》等,都是有著千萬乃至上億受眾的知名系列。Telltale也曾經憑藉這些IP的改編作品收穫了上億美元的收入和多個獎項,並且在短短幾年內,從一個只有十幾人的小團隊,迅速擴張成一個數百人的大中型公司。

而最近幾個月,Telltale卻正在經歷一段極其黑暗的時期。

先是前段時間突然裁員近百人,接著又遭遇其創始人 、前任CEO的起訴。

這個極其風格化的公司,近期接連因為負面被外媒提起,時間背後公司發展的種種弊端也浮出水面:中小型團隊憑藉單一的風格化產品走紅,但卻因為流程混亂、管理粗暴和品類受限原因而難以為繼。其中的深層原因,值得很多迅速發展的中小團隊反思。

前段時間,科技媒體The Verge發布了一篇深度報導,採訪了多名離職員工及內部人士,試圖還原出Telltale這個最會「講故事」的公司是怎樣由盛而衰的。我們對文章做了編譯,以下為The Verge的報導內容(譯文略有刪節,查看完整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2012年,在現場觀眾的尖叫和歡呼聲中,《星際迷航》女演員Zoe Saldana在燈光璀璨的舞臺上公布了VGA年度遊戲得主:《行屍走肉》。《行屍走肉》的開發商Telltale Games規模相對較小,不過作為一款改編自同名電視劇、注重劇情和玩家情感體驗的遊戲,《行屍走肉》在那一年的VGA年度遊戲評選中擊敗了《恥辱》和《質量效應3》——儘管後兩款遊戲的開發團隊規模達到數百人,製作成本高達數千萬美元。

作為Telltale的代表,公司聯合創始人Kevin Bruner、Dan Connors與《行屍走肉》創作者Robert Kirkman一同登臺領獎。Kirkman從Saldana手中接過一座大型的黑色雕塑,將它遞給Bruner和Connors,隨後Bruner向另外兩人揮手:Sean Vanaman和Jake Rodkin,他倆是《行屍走肉》遊戲的項目主管和聯合創作者,不過都沒有被邀請登臺。在幾人走下舞臺前一刻,Vanaman突然將雕塑從Burner手中拿走,說:「我們與世界上最有才華的人們一起工作。」

當時Telltale只有不到100名員工,與那些幾百上千人的大公司相比規模很小。在遊戲行業,人們普遍認為講故事的意義不如有趣的玩法,Telltale卻憑藉《行屍走肉》,成為了以注重敘事和角色塑造而聞名的工作室。

接下來幾個月裡,《行屍走肉》繼續「收割」了更多獎項,這也讓一年前還面臨著財務挑戰的Telltale開始招兵買馬,員工人數在短短幾年間就擴大了三倍。Telltale很快就與幾家好萊塢IP製作方達成合作,根據《蝙蝠俠》、《權力的遊戲》和《銀河護衛隊》改編創作了衍生遊戲。與《權力的遊戲》類似,它們也更注重敘事和玩家的情感體驗,而非酷炫的動作場面。

但Telltale的快速增長並沒有持續太久。2017年11月,這家公司宣布裁掉90名員工,大約佔公司員工總人數的四分之一。許多Telltale員工對裁員消息感到震驚,但熟悉內幕的信源認為,在Telltale裁員難以避免。這是因為在Telltale的工作環境中,員工頻繁加班,公司高層的管理方式令人壓抑,遊戲創作也陷入了停滯。(十幾名Telltale前員工和在職員工接受了此次採訪,由於擔心遭到報復,絕大部分受訪者要求匿名。)雖然Telltale和公司管理團隊所遇到的部分問題有獨特性,卻也反映了影響遊戲行業的某些不穩定、不具備可持續性的慣例。

遊戲開發者幾乎總是惡劣工作環境的最大受害者。裁員現象相當普遍,某些大型工作室經常招募大批員工趕項目進度,但在遊戲發售或項目被取消後,卻又會為了削減成本裁員。當下一個項目的截止日期臨近時,他們又開始招人……像一種循環。

開發者常常過度勞累、身體透支,工作也缺乏安全感。超過四分之三開發者曾在「連續加班」的環境下工作,這意味著平均每天工作時長最高達到20個小時,每周工作時間可能超過100個小時。在遊戲行業,像這樣的工作環境令開發者們備受折磨。

某種意義上講,Telltale之所以由盛轉衰,不僅是因為這家公司出了問題。從Telltale的故事中,你可以看到在年產值達到360億美元的電子遊戲行業(譯註:2017年美國遊戲行業總收入,與電影行業收入大致相當),遊戲公司一些糟糕的 管理方式,是如何壓榨那些最忠誠且最有價值的員工的。

逆勢而行卻大獲成功,靠《行屍走肉》一炮而紅的行業新秀

Telltale擅長製作冒險遊戲。冒險遊戲曾經是PC遊戲的同義詞,《國王密使》、《猴島的秘密》和《神秘島》等流行冒險遊戲都鼓勵玩家發揮想像力、創造力和解謎技巧。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雪樂山和盧卡斯藝界等開發商是業內的統治者。但到90年代後期,隨著射擊遊戲和3D遊戲的流行,冒險遊戲不再像過去那樣受歡迎。Telltale的幾位創始人(Bruner、Connors和Troy Molander)都曾在盧卡斯藝界工作,他們在2004年創辦Telltale,隨後重新製作了《薩姆與馬克思》、《猴島的秘密》等盧卡斯藝界的經典作品,不過在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冒險遊戲已經「入土為安」。

為了讓冒險遊戲再次流行,Telltale的幾位創始人決定專注於互動性故事、角色扮演並將其深化。2007年,Telltale獲得超過6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而在資本注入的同時,限制也隨之而來。融資意味著,公司需要保證業務的增長。

就像在電影行業一樣,遊戲工作室使用授權IP做遊戲的成本較低,風險也相對較小。所以,Telltale決定尋求與IP方合作(而非開發原創遊戲),為《回到未來》、《侏羅紀公園》和《行屍走肉》改編製作了衍生遊戲。

Telltale於2011年推出《侏羅紀公園》,但該作在市場上的反響一般,批評人士形容它「令人失望」。但Telltale隨後推出的《行屍走肉》收穫了空前成功:一方面,《行屍走肉》擁有極高的公眾辨識度,另一方面,開發團隊也充分發揮了自身在敘事方面的優勢。《行屍走肉》不是一款四處遊歷解謎的典型冒險遊戲,而是聚焦於主角Lee、他努力保護的小女孩Clementine,以及他們之間父女般的關係。與Telltale的其他遊戲不同,《行屍走肉》帶給玩家一種如同電影的感覺,遊戲有優秀的劇本、配音和表演,還要求玩家做出一些艱難的道德抉擇。例如,倖存者小隊有兩名成員瀕臨死亡,你只能救一個人,那麼你會選擇誰、放棄誰?隨著玩家做出不同選擇,遊戲劇情的走向也會發生變化。

多個信源指出,兩位主要開發者Jake Rodkin和Sean Vanaman是《行屍走肉》獲得成功的關鍵原因。Vanaman撰寫了遊戲中幾個章節的劇本,他和Rodkin親自執導第一章,還指導團隊製作了整個第一季。在當時,由於《侏羅紀公園》遊戲營收表現欠佳,Telltale必須在經濟緊張的情況下快速推出《行屍走肉》,不能放緩開發進步或擱置項目——考慮到這種情況,《行屍走肉》創作團隊可以無視高層提出的部分反饋意見。另外,Rodkin和Vanaman也頂住了高層的壓力,堅持按照他們的想法創作。「他們贏了,遊戲最終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一位熟悉《行屍走肉》項目的消息人士透露。

2012年4月,Telltale推出《行屍走肉》第一章,該作收穫了來自玩家的如潮好評。到2013年1月,《行屍走肉》累計銷量已經超過850萬份,收入超過了4000萬美元。2013年10月,Telltale稱《行屍走肉》各章節在所有平臺的總銷量超過了2100萬份。Telltale開始擴大規模,與Gearbox Software、HBO和Mojang籤約,從一哥小工作室發展成為一家擁有多個IP授權的中型公司。

急速擴張,從十幾人小團隊到數百人的「講故事遊戲」流水線

在團隊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Telltale的公司文化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根據幾名前員工的描述,Telltale在創辦初期就像一支小團隊,成員彼此之間非常熟悉,招聘節奏緩慢,高層不會過度幹預開發人員的日常工作,所以他們能夠自由創作。但在《行屍走肉》獲得成功後,Telltale開始快速擴張,工作環境逐漸變得讓老員工們感到陌生。「我們從一支精悍的小團隊,變成了一個300多人的大型工作室。」2008~2015年為Telltale工作的程式設計師、設計師Andrew Langley說,「你在辦公室裡走來走去,但可能不認識任何人。」

有信源稱,Telltale始終缺乏明確的工作流程;由於交流不夠,員工之間經常發生誤會。「很少有人在wiki、某個合作頁面或任何形式的文檔上寫東西。」一名前Telltale員工說,「人員經常變化,所以你可能會聽到某個幾周前的故事版本,但跟你溝通故事情節的人卻不知道。」

與此同時,人員變動也是個問題。作為《行屍走肉》創作者,Vanaman和Rodkin沒有留下來繼續創作《行屍走肉》第二章。與他倆相仿,過去幾年Telltale的許多其他優秀開發者也因為各種原因離開。

Telltale變得更高產,在同一時間開發的遊戲項目也越來越多。Telltale在2013年推出《人中之狼》和《行屍走肉:第二季》,2014年發布《權力的遊戲》和《無主之地:傳說》,2015年又推出了《我的世界:故事模式》。而從2016到2017年,Telltale還開發了《蝙蝠俠》、《銀河護衛隊》遊戲,並為《行屍走肉》和《我的世界:故事模式》製作了更多新章節。據一名Telltale員工透露,公司曾給員工發了T恤,上面印著遊戲章節的發行日期——時間很緊,看上去像一場演唱會一樣。

由於工作量大增,Telltale開始在遊戲開發過程中搭配不同項目組成員,但許多員工認為這毫無意義。如果某個項目的開發周期太緊張,Telltale高層會增加項目人數,但正如一名前員工所說:9個女人放在一起也不可能把生小孩這事縮短到1個月。「我們不再專注於遊戲品質,想法變成了『讓我們製作儘可能多的章節吧。』」

時間管理是個大問題。在Telltale,高層經常對遊戲項目進行數輪評估,提出許多反饋意見,卻又不為開發團隊留出足夠的修改時間。因此,Telltale的遊戲經常跳票。「工作室運轉速度太驚人了,這也是最大的問題。」一名前Telltale員工說,「管理層經常在最後時刻才要求團隊重寫劇本、重新設計或者重做動畫,卻又不調整項目時間表。如果某款遊戲在發布後獲得成功,他們對開發團隊的要求還會變得更高……這令人筋疲力盡。」

許多遊戲公司都存在員工連續加班的現象,Telltale也不例外。據幾名前員工透露,他們曾連續幾周每天工作14~18個小時。與其他工作室只在遊戲開發後期要求員工連續加班所不同,在Telltale,員工似乎永遠都在加班。這是因為Telltale採用章節體的形式發布遊戲,一旦開發團隊完成某個章節,就會立即開始製作下一個章節。「你永遠要像打了雞血那樣工作,得不到休息。」來自不同部門的四個受訪者都表達了類似的感受。

許多員工明白Telltale承受著巨大壓力——工作室需要達成財務目標,並滿足IP方提出的嚴苛或突發要求——但遊戲開發節奏太快讓他們感到體力透支。Telltale高層試圖通過發送電子郵件的方式給開發人員鼓勁,但到後來,那些郵件越來越相似。「這個月的郵件跟上個月、上上個月一模一樣。」信源在描述高層的電子郵件時說,「上上上個月也是這樣……簡直讓人崩潰。」

Telltale為員工提供帶薪假期,但由於項目太緊張,員工基本不可能主動休假。信源稱如果一名員工休假,那就意味他願意讓團隊其他成員承擔他的工作量。從紙面上講,Telltale並沒有強制要求員工加班,但他們不得不加班。

如果一名開發者連續幾個月每周工作6天,他們只有兩種選擇:辭職或是忍著。「付出最多的人犧牲也最大。」一名前員工說,「開發者們對這款產品引以為豪,但他們(長期加班)的做法卻如同自殺,儘管他們是整個公司最有價值的一群人。」

至少6名消息人士稱,雖然Telltale地處舊金山灣區,生活成本非常高,但公司的待遇卻低於平均水平。在Telltale,連續加班和低薪對動畫團隊員工的傷害最大,動畫團隊的許多成員都是大學剛畢業的新人。

Telltale的動畫團隊主要負責視覺效果,往往會在項目進度緊張時承擔極大壓力。重寫一段場景的劇本也許只要花幾個小時或幾天,但製作視覺效果要花更長時間。熟悉Telltale內部流程的信源描述,這就好比在已經通行的鐵路上建軌道。

為了緩解連續加班的痛苦,某些管理層會提供餐飲。「這就如同在一個已經流血多年的傷口上蓋張創可貼。」一名消息人士稱,「他們只是想儘快完成工作,但沒有任何人有長遠眼光,都意識不到這麼做沒有可持續性。」

除了Vanaman和Rodkin,許多其他優秀人才的離開也讓Telltale的開發者們感到難過,包括Adam Hines、Chuck Jordan、Dave Grossman和Mike Stemmle等等。2017年初,前Telltale資深開發者Dennis Lenart、Pierre Shorette、Nick Herman和Adam Sarasohn同時轉投育碧。四人曾參與製作數款成功的遊戲作品,他們離開之後,Telltale的高級開發者出現了明顯的短缺。「在Telltale,這些人一直舉著創意的火炬,他們離開後,我們還剩下什麼呢?」一名消息人士說。

更多開發者悄無聲息地離開這間工作室。「雖然名氣不大,但他們真的很友善、很努力,總是腳踏實地工作。」熟悉Telltale工作環境的信源稱,「每當他們當中有人離開,我都會感到難過。在Telltale,那些粗暴的管理者很成功,但一些更低調、更配合的開發者卻離開了。這讓我很受傷。」

有多個信源指出,Telltale的許多問題都是一個人造成的——公司聯合創始人Kevin Bruner.

Bruner在創辦Telltale前是一名程式設計師,曾供職於盧卡斯藝界。在Telltale,他曾歷任CTO、總監和CEO。根據多名Telltale在職員工及前員工的說法,在《行屍走肉》贏得巨大成功後,Bruner的管理方式變得越來越粗暴、獨裁。憑藉在編程方面的經驗,Bruner為Telltale編寫了一些遊戲製作工具,但他似乎越來越希望成為遊戲設計上的天才,並且不願意讓其他員工代表公司站在鎂光燈下。

「就是從那時候起,事情開始變糟了。」一名前員工說,「我認為他有了強烈的不安全感,這跟《行屍走肉》關係很大。」《行屍走肉》的成功讓Rodkin和Vanaman名氣大增,並且獲得了廣泛稱讚。「我覺得這真的激怒了Bruner。」該信源稱,「他覺得只有他才配得上(讚揚),《行屍走肉》是他的遊戲,Telltale是他的公司,他應當贏得人們所有的喜愛。」

有信源稱,在《行屍走肉》第一季獲得空前成功後,正是Bruner的行為導致Rodkin 和Vanaman決定離開。「與Bruner的鬥爭已經讓他們厭倦了。」某消息人士透露。倆人創辦獨立工作室Campo Santo,推出了《看火人》,並收穫了不少獎項。一位消息人士認為,Campo Santo及Night School Studios(《Oxenfree》的開發方,由兩位前Telltale員工創辦)的成功讓Bruner大受刺激,並因此決定進一步加強管控。

「他不願讓任何人因為創作了一款遊戲受到讚揚。」一位消息人士稱,「他覺得他們都會離開,並成為競爭對手,之前已經有幾個先例了。」Bruner也許希望減少可能的競爭者,但事與願違,他這麼做反而讓更多人離開Telltale。某些項目主管雖然選擇留下,但也覺得自己不再被信任,而是必須去襯託Bruner,讓他成為明星。「公司經歷過一段黑暗時期,如果你負責某個項目,那麼你就不能接受任何採訪。」一位消息人士說,「他才是那個要參加座談會、接受採訪的人;他必須是那個在雜誌裡出現的人。」

Bruner反駁了Telltale開發者對他的這種評價。Bruner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解釋說,他不希望有哪個遊戲系列會被玩家認為是某個開發者,或幾名開發者的成果,因為每個項目都需要團隊協作。「在Telltale,所有遊戲都是團隊作品,我認為應當讓人們意識到這一點。這很重要。」Bruner說,「每一款遊戲的開發工作都十分複雜,需要許多人參與其中,當你想要製作一個五章節的系列時尤其如此。你需要在編劇、設計和藝術等方向設立5個主管。」

但幾名前Telltale員工和熟悉其工作環境的內部人士,都將Bruner形容為阻礙創作的瓶頸。從提案到成品,Bruner試圖管理遊戲開發過程中的所有環節,他甚至還會親手重寫遊戲教學。「從挑選牆體顏色,到讓誰來編寫某段對話,他希望你在做任何決定前都徵詢他的意見。」一名前員工透露。

2015年的時候,Bruner接替Connors成為了新任CEO,按照許多前員工的說法,Bruner的前任Connors不是一個控制欲強的人,而Bruner則相反。他們稱Bruner管理公司的方式就像個笑話,他主導的企業文化散發著恐懼。Bruner的關注,就像《魔戒》中的索倫之眼那樣讓人不安。

「索倫之眼注視著你,那道目光點燃了一切,把Telltale變成了地獄一樣的地方。人們不再相信自己搭建起來的一切,所以很多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在那兒不受待見。」

(Bruner上任後,)公司高層會議也在公司內部變得臭名昭著,這類會議基本上變成了Bruner的出氣筒,他會質疑、抨擊一切具體遊戲項目中他不滿意的地方。「Bruner經常對一些項目表達不滿,但這些往往都是按照他的意見調整過的地方,這樣反覆讓團隊很難辦。」多名前員工對The Verge爆料。

一名在Telltale工作了10年的程式設計師Tulley Rafferty表示,這樣的批評意見讓人崩潰。「往往事先都沒有徵兆。你突然就會收到管理層讓你很為難的意見,那些意見會直白地告訴你,他們討厭你所做的。」Rafferty說。

「我記得我的一個上級提到,他喜歡那種開會的時候大家可以互相爆粗口的交流方式,他覺得那很棒。」一名前員工說,「但我不喜歡,我不喜歡那種扯著脖子罵人才能把意見表達出來的環境,我覺得很多人都是這樣被消耗殆盡的。」

Bruner則辯稱這種管理層的評議,是工作室工作流程中不可缺少的。並且否認了前員工對此事的定性:「我不認為有人故意表現出職場霸凌。遊戲開發的特殊性意味著我們必須快速決斷,以便製作出最好的遊戲內容。」

但多個信源告訴The Verge,他們從沒有覺得自己在做最好的遊戲內容,而只是在做Bruner個人喜歡的內容。「很多時候我們就像是在做給Bruner個人定製的遊戲。」一位熟悉流程的前員工說,「我們得把所有的元素設計成貼合他品位的內容,這是他作為CEO最大的問題——他總覺得他的喜好就代表了所有人的喜好,並且深信不疑。」

Bruner同樣否認了這樣的說法,「品位是一種很玄學的東西,我很確信我們的遊戲反映了工作室內部不同的品位。」他說,「我們那些風格化的玩法內容很強力,但也要受到一些約束,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這樣的約束。」Bruner表示公司是有意在做能夠輕易辨識出的、同一類型的遊戲產品,這是他們在互動型的敘事遊戲領域達到「世界級」的一種策略。由《行屍走肉》等作引領的模式,是一種非常直白的模式——人們一看到Telltale的LOGO就會知道這大概是一個怎樣的遊戲。「我對此十分自豪。」Bruner說。

儘管Bruner有著種種缺點,但也有前員工表示Bruner的確也對公司有一些積極的影響,並且承認他對於編程的理解極具天賦。除了給Telltale編寫了開發工具之外,也提出過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遊戲機制,系統提示的「XXX會記住你的選擇」這一設定就是他的主意。

「很多時候他對一些事情的直覺還是對的。」一位前員工說,「但他向員工傳達時的方式,會讓人覺得這是毫無益處的。」不過另一位離職員工也指出,儘管和Bruner共事很麻煩,但也確實有一些不錯的項目最終從Telltale內部走了出來。「Bruner沒有關閉這些項目,他給那些團隊帶來了挑戰。你可以回過頭來看看工作室的成果,他促成了這些項目的產出。」

不過從內部整體來看,失望、不滿的情緒在員工群體中滋長,人們開始覺得這樣妨礙新創意的產出——「一次次開槍射擊一個孩子,這樣的劇情人們體驗多次之後,就不可能還覺得這是一段刺激或是痛心的遊戲體驗。」熟悉Telltale工作流程的信源這樣描述。

很多人都覺得《行屍走肉》是一款很成功的產品,在當時是具有創新性的,它打破了固有的模式。在它的成功之後,公司的創意人員想要再現這樣的案例,但他們稱公司的領導層不願意冒險,並且堅決反對一些試驗性的舉動。

因此,儘管一些開發者嘗試為遊戲引入新的機制——包括重新規劃遊戲中的一些QTE設計,但這些創意最終都沒能成型。這些創意的原型通常完成度不是很高,開發者們總是覺得自己非得拿出一個幾近完成的版本,才能讓自己的設計思路獲得認可。「只要不是一個完整的內容,Bruner就會否決。」某個對此有直接了解的 信源稱,「他只能看到當下存在的,完全沒有遠見。」

說到為什麼開發人員覺得自己沒有得到信任這件事,他稱是因為「他要求開發者們接受外部、下屬的想法。因為好的創意可能來自任何地方。」

不過從多個熟悉Telltale的信源反饋來看,對大多數員工而言,最大的問題不是創意本身(的實現),而是缺乏新的創意。《行屍走肉》讓Telltale開闢了新的領域,在設計上、收入上都是如此。但這也極大地限制了公司後續的發展方向,這讓有決策權的高層一致認為:只有《行屍走肉》這樣形式的遊戲才是值得做的。

據前員工回憶,隨著Telltale進一步擴張,這種增長也讓最初的靈感、創意——那些在早期激發他們成功的東西不復存在。「他們就是佔著位置不幹事。」一位前員工說,「高層這幫人根本就不知道《行屍走肉》為什麼能成功。就好像他們拿著一份寫好的配方,然後就照著配方做了,完全不知道這種配方做出來的東西為什麼好吃。」

《行屍走肉》之後,Telltale的遊戲全都變成了同一種模式:依據連續放出的(劇集)內容製作的章節冒險遊戲,玩家需要在其中做出各種艱難的選擇,這些選擇會導向不同的後果。

《行屍走肉》成了Telltale一種創意的模具,根據前員工的說法,幾乎每一個遊戲都在試圖重現《行屍走肉》那種模式的成功「每一款遊戲都是按照那樣的標準來做的,不管這麼做是不是現實。」一位知情人士說。

The Verge接觸過的多個信源都表示,Telltale中不乏大量很有天賦的開發者,但很多人最終都選擇了離開。他們或是對公司墨守成規、不願創新感到失望,或是對無止境的加班感到疲憊,也有人對Bruner在項目中橫加幹涉、按個人喜好隨意更改感到厭倦,這些也讓開發者覺得公司對他們沒有信心。不過Telltale也在逐漸改變,但改變是緩慢而痛苦的。

Bruner在Telltale的歷程在2017年3月結束。當時有員工目睹他背著包離開辦公室,把大多數個人物品都留在了裡面。隨後不久,公司收到了Bruner的郵件,他宣布自己已經從CEO的位置上卸任,Connors將會重新擔任CEO。儘管此前關於Bruner要離開的傳言已經散播得很廣了,但人們還是很震驚,也有不少人覺得Bruner選擇如此平靜地離開,讓人感到驚喜。

「我猜他看到了各種徵兆。」一位匿名員工說,「我們得打破Telltale固有的模式,做一些不一樣的事來給人們帶來驚喜和啟發。這些能從網上文章的評論中看出來、從遊戲評分中看出來,還能從銷量上看出來。不止是在Telltale工作的人,其他人也都能看到這些。」

談到離職,Bruner稱他認為該去探索其他的可能了。「Telltale的董事會正在規劃其他的發展路徑,這樣的方向其他人會做得比我更好。」Bruner說,「當然,在把離開的消息廣而告之之前,我已經和公司的高層、主管、製作人以及一些老員工談過了。」

換帥、裁員,亡羊補牢的Telltale試圖開啟新篇章

Bruner離開之後,此前的一些壓力減輕了,項目中一些突發的臨時改動少了很多,加班情況也有改善。留在公司的員工感受到了更多的創作自由,並且有了更多的項目自主權。

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項讓人滿意的改變。「我沒有意識到,從構想宏大的目標到回歸現實,我們吸取了多少教訓。我們也明白哪些是能夠放飛創意的,哪些在Bruner的影響下沒有機會。之前我們被訓練成只能著眼於小目標,而現在我們意識到了並且在努力調整,這是一段走向自由的經歷。」

2017年9月,Telltale任命了一名新的CEO:前Zynga的總經理和高級副總裁Pete Hawley。這一任命又引起了恐慌。「Zynga就像是遊戲界的Uber。」Rafferty說,「我們瞬間就警惕了起來。」Hawley在Zynga期間,也經歷了Zynga大規模裁員。而他來到Telltale的第一個重要會議上,是否會裁員的問題 就被提了出來。而根據內部人士爆料,Hawley對此的解釋就像公關辭令一樣,完全沒有平息內部的恐慌。

Hawley加入Telltale一個多月後,Telltale裁掉了四分之一的員工。大約90人收到了郵件,公司把他們聚集到一起告訴他們被炒了。裁員影響到了公司每個部門的新老員工。「那場面就像《行屍走肉》裡一樣。」Rafferty說,「人們來回走動,互相擁抱告別。這是一次很大的打擊。」

根據多方的消息,被裁掉的員工基本都得到了妥善的處理。對於這些人Telltale提供了直到年底的工資,並且策劃了招聘活動來幫助他們聯繫用人公司。對於比較突然的人事變動,Telltale也給所有員工留足了告別時間。

很多人表示並沒有把這次裁員看成是Hawley的責任,這更大程度上是長期策略失當導致的。「這(裁員)是無法避免的。」Rafferty,「但是完全可以做得不這麼誇張。新來的這位加入Telltale之後看到了種種問題,裁員這種事是必須的,我不會因此責怪他。」

至少兩個信源稱,對於Telltale這樣一直在做同一類型的公司而言,裁員是難以避免的。「我一直在擔心,用戶是不是會對我們做過的這麼多同類的遊戲感到厭煩。」一位前員工說,「如果說我感到驚訝的話,是驚訝於(裁員)這件事現在才發生。」

另一個信源稱,公司對裁員比較專業的善後方式,以及Hawley不幹涉開發過程等,都顯露出了公司走向新階段的信號。「我們希望能幫助公司重新定義自己,並且找到新的發展模式,我們肯定不會再像之間那樣做千篇一律的事了。」

Telltale犯過的錯誤,從依賴單一類型的產品策略,到留不住開發者的用人失當,再到混亂粗暴的管理和加班,都給遊戲產業提供了很典型的案例。畢竟在這個行業中,工作時長不規範、缺乏職業保障和管理層不夠職業化的行為都很常見。現在Telltale邁向了新的階段:少而精的開發團隊,數量更少但類型更多樣化的遊戲,有良好待遇的員工,以及更好的創新支持。「Telltale並沒有什麼秘訣。」一位前員工說,「Telltale裡那些充滿激情的員工,才是Telltale從前能做出好遊戲的原因。」

據悉,Telltale將會繼續推進已經公布過的遊戲,這些項目不會受到裁員的影響。比如新一季的《權力的遊戲》《人中之狼2》等等。

在這些項目當中,《行屍走肉:終章》將在2018年夏天發布,距離初代過去了6年。這個系列曾經定義了Telltale最好的一面和最壞的一面,而這第四章節則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或許也意味著一個新階段的開端。

Telltale多次拒絕了The Verge的採訪,並通過郵件解釋稱「相比(在採訪中)描述Telltale的未來會是什麼樣,我們更傾向於向我們的玩家直接展示,這一點我們還沒有準備好。」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PS:新版iOS微信上線後,公眾號界面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葡萄君也製作了如下指示圖,以便於讀者能更好地找到原先的菜單入口,體驗搜索文章、葡萄書店等功能。

關注微信公眾號「遊戲葡萄」,每天獲取最前瞻的遊戲資訊

相關焦點

  • 海外直播平臺Kitty Live宣布獲2100萬美金A輪融資,直播走向全球化
    海外直播平臺Kitty Live宣布獲2100萬美金A輪融資,直播走向全球化 2017-01-20 10:00
  • 360員工感慨:公司大規模裁員,之前免裁券也不靈了,心裡好失落!
    在職場上相信大家最擔心的就是裁員問題了,更何況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公司員工都遭受裁員問題,近日就有一位360員工在網上吐槽同樣的問題。
  • 獨家|字節跳動投資的經紀公司曝裁員:Angelababy經紀人出走 謝娜...
    公開資料顯示,所謂「VIE架構」,即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VIEs),也稱為「協議控制」,即不通過股權控制實際運營公司而通過籤訂各種協議的方式實現對實際運營公司的控制及財務的合併。主要用於中國企業實現海外上市、融資等。  天眼查股東信息顯示,創始人楊銘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48.52%。
  • 還原鬥魚裁員真相
    ,裁員、官司、惡意跳槽等負面消息層出不窮,最近,曾經的遊戲直播領頭羊鬥魚,也傳出了大規模裁員的消息。如果武漢有裁員也是個別情況,大公司都有考核標準,每年都會有常規的優化,均屬於正常人員調整,目前公司員工有2400多人,並沒有大幅裁員計劃。」被裁員工和鬥魚雙方各執一詞,那到底真相是什麼呢?在遊戲版號收縮,直播平臺遭遇嚴厲監管的背景下,鬥魚是否是戰略收縮過冬,同時為了將財務報表做好看以謀求上市?鬥魚的收縮與海外擴張
  • 裁員3000人!孫正義看好的這家網紅「獨角獸」很坑人?
    另一方面,OYO正在中國區乃至全球進行一次大規模的裁員。據國外媒體報導,印度酒店初創公司OYO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約5000人,其中中國市場約佔3000人。實際上,這並非是OYO公司第一次大規模裁員。先是在2019年底,印度總公司裁掉20%,總共約12000名員工;隨後是中國分公司的裁員,人數也是12000左右,佔比則是5%。 曾幾何時,OYO 在全國600多個城市都有辦事處,但如今他們已放棄了其中的200個。  對於中國市場,OYO近期內部信顯示,公司中國區域11個大區合併為7個,原來的48個Hub(轄區中心)縮減為30個。
  • 「我被公司裁員,造假的老闆居然還沒坐牢?」
    但遊戲行業的薪水真的不高,入行4年多,我的收入不到1萬。一旦降薪,感覺付出與收穫都不成正比。失業那段時間,感覺天空都是灰色的。沒法轉行,別的行業不要遊戲公司的人,就算去面試一些我不太喜歡的小公司,他們也不要我,這就非常傷我的自信心,有懷才不遇的感覺。雖然我的經濟壓力不大。
  • 又一外企啟動大規模裁員,最低賠償N+2,最高補償到手60萬!
    前言:去年5月,甲骨文在中國大舉裁員,其中,裁員補償也引人關注。據媒體報導,甲骨文採用的裁員補償方案,依據籤解約合同的時間劃分為三類,最高可獲得N+6的賠償,即在職N年補償N月工資,外加6個月工資。在經過慎重分析與討論之後,公司股東和董事會遺憾地決定,自2020年10月26日起全面停止生產經營活動,並提前解散史丹利深圳。通告中特別申明:為保障全體員工的合法權益,公司決定自2020年10月26日起至2020年10月28日與全體員工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在此期間,公司將提供高於法定標準的補償方案(詳見《協商解除勞動合同補償方案))。
  • 國泰航空大規模裁員 旗下港龍航空停止運營
    10月21日,深陷資金鍊危機的國泰航空(0293.HK)公布了重組方案,宣布將整體削減8500個職位,約佔公司總職位的24%。其中,駐香港的5300名員工和600名駐外員工將會被裁員,今年以來因為凍結招聘及關閉若干海外基地而懸空的約2600個職位將會直接被削減。
  • CBA大規模裁員,姚明年底或下課,中國籃壇重大改革來臨?
    近日,據相關媒體報導,CBA公司由於今年虧損較大,將進行一次大規模裁員。結合第二階段戰略目標和考慮到賽會制度等方面,CBA公司預計大概率在年底前完成各種工作的交接。近年來,雖然CBA發展迅猛,但是今年,由於疫情和各種風波的影響,以及李寧取消5600萬的贊助。CBA公司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今年的收益令管理層並不滿意,所以裁員也是大勢所趨。畢竟今年,有很多公司都走上了裁員降薪的道路。本次裁員的重點是CBA公司本部員工,應該不會涉及到各個俱樂部。
  • 裁員、巨虧、大股東易主,這家儲能龍頭股或被ST
    來源:能見Eknower文/ 馮優編輯/閣佬披著儲能概念龍頭股光鮮外衣的科陸電子(002121.SZ)正經歷至暗時刻。「能見」獨家獲悉,自去年底,科陸電子開始大規模裁員,主要被裁對象集中在儲能產品線員工,裁員幅度高達30%左右。儲能曾是該公司創始人饒陸華為公司制定的戰略轉型方向。但去年6月,這位飽受爭議的億萬富豪失去公司實際控制權,他所看重的儲能業務也隨之陷入停滯。
  • 【小敗局 】e代駕大裁員!創始人自述:我經歷了過山車般的瘋狂
    i黑馬 楊博丞、周路平、汪晨 11月14日報導今日有爆料稱,網際網路O2O服務平臺e代駕開始進行大幅度裁員,主要涉及技術和BD(商務拓展)等崗位,裁員比例達到30%。下午,e代駕發布聲明,確認了裁員事實,並且e代駕CEO楊家軍也已經證實,並稱將盡最大努力補償。對此,他表示裁員是因為部分機構臃腫,崗位重疊,效率低下。
  • 男性向美少女戀愛遊戲「LovePlus」為什麼會走向衰落?
    等到伺服器終於恢復穩定,科樂美迅速推出了全新的聖誕限定套裝「回饋玩家」,而這個套裝需要玩家在遊戲裡氪金至少40萬日元才能獲得,奇高的價格讓苦苦等待的玩家瞠目結舌。「LovePlus」在經歷了前兩作的良好開端後,又在3DS平臺上發布了「New LovePlus」和「New LovePlus+」,但由於科樂美內部混亂的管理和頻繁的人事變動,遊戲質量出現了明顯的下滑,頻繁出現Bug。
  • 史上最賣座的電影,改編成的遊戲,卻壓垮了曾經最大的科技公司
    堪稱「偉大」的這部電影,為何以它為名的遊戲銷量卻慘不忍睹,還獲得史上最失敗電子遊戲的評價。01高價購得版權同年7月,當時最大的科技公司雅達利向《E.T.外星人》導演史匹柏以2100萬美元的高價購買遊戲版權,並將設計製造遊戲的任務交付給遊戲設計師沃肖。
  • ...重組結構 存大規模裁員可能|渣打集團|裁員|重組|私人銀行|徐仲薇
    對此,彭博社引述內部人士報導稱,因業務將進行重組,公司將會出現大規模裁員,主要涉及新興市場職位。聲明顯示,渣打集團擬把大中華、北亞地區和東協及南亞地區業務,整合為新的亞洲地區業務。公司認為,認為,亞洲區的貿易和投資額正在增長,合併有助集團利用業務網絡,繼續在大灣區尋求戰略機遇,並捕捉東協帶來的財富和業務機遇。
  • 凱特王妃帶貨的Ted Baker,一點不貼心,裁員25%卻想給高管加薪
    據英國媒體《the Sunday Times》報導,Ted Baker正在裁員超過四分之一的英國員工,以節省品牌的資金。這家時裝零售商在7月份的時候,告訴自己的員工,將削減至少500個職位,以期在年底之前節省600萬英鎊(750萬美元)。
  • 男性向美少女戀愛遊戲「LovePlus」為什麼會走向衰落?-虎嗅網
    等到伺服器終於恢復穩定,科樂美迅速推出了全新的聖誕限定套裝「回饋玩家」,而這個套裝需要玩家在遊戲裡氪金至少40萬日元才能獲得,奇高的價格讓苦苦等待的玩家瞠目結舌。「LovePlus」在經歷了前兩作的良好開端後,又在3DS平臺上發布了「New LovePlus」和「New LovePlus+」,但由於科樂美內部混亂的管理和頻繁的人事變動,遊戲質量出現了明顯的下滑,頻繁出現Bug。
  • 給Magic Leap研發AR遊戲的Weta團隊被大裁員了
    布羅德曼沒有詳細說明目前工作室的團隊規模,也沒有透露居家令開始時裁撤了多少受僱於Weta的員工,或者公司是否依然在與Magic Leap合作。不過,他表示:「對於Weta Workwhop的遊戲部門,我們繼續致力於開發優秀的遊戲和數字體驗。」
  • PayPal創始人創建行動支付公司Affirm
    今日美國丨PayPal創始人創建行動支付公司Affirm   在短暫服務於谷歌之後,PayPal的聯合創始人Max Levchin先生回歸了網絡金融服務業務,創建了行動支付公司Affirm。  黑莓完成重組並開始招聘   黑莓內部的備忘錄顯示該公司已經完成了冗長而痛苦的重組。裁員,資產出售,商業轉型已經接近尾聲。過去3年間,這家加拿大公司裁員約40%。
  • 團隊解散、遊戲跳票,這家「最會講故事」的遊戲公司正在走向自己的悲劇結局 | Global 24/7
    Telltale 是一家與眾不同的遊戲公司,他們最擅長知名 IP 改編的劇情類遊戲,比如屢登蘋果 App Store 首頁推薦的《蝙蝠俠》、《行屍走肉》和《權力的遊戲》等等。然而,9 月 22 日這家公司發布的一則聲明,卻使得眾多未完成的備受玩家期待的遊戲面臨腰斬。團隊解散,遊戲跳票
  • 樂視美國公司秘密裁員,中國公司的「美國夢」真那麼難做嗎?
    屋漏偏逢連夜雨,繼賈躍亭辭去樂視總經理一職後,眾人就紛紛猜測樂視的未來走向將如何,正如大家預料的那樣,樂視並沒有在總經理離職的風波中安全度過,接踵而來的是樂視在美國公司大量裁員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