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們幾個朋友帶家人一起出去玩,其中有一個朋友不太靠譜,玩到一半他生氣了,扔下他家的幾個孩子獨自開溜。
這一個突發事件出現後,接下來大家都批判那個朋友,尤其是各家的女主人,嘴下那是毫不留情。
我發現那個朋友家的幾個孩子,悶悶不樂。
於是我強行轉換話題,轉換之後,幾個孩子變得放鬆了。然後我又轉回來,開始講那個朋友小時候的故事。他脾氣暴躁,但人特別吃苦耐勞,這全拜他小時候窮苦又自強不息——
我聽他說,他讀初中時一周回家一次,帶 21 個大饅頭,每天早中晚就著開水各吃一個;冬天最冷時在窯洞睡不著,就跑去學校附近的村子裡,找豬圈睡,因為豬圈堆有豬糞,暖和。是的,他自己也說,路遙《平凡的世界》裡描寫的,其實算是條件好的,反正比他小時候經歷過的強。
我說我欽佩他,他自強不息的精神一直感染著我。
我發現,他家的幾個孩子,嘴角開始上翹了。
我也沒說謊,沒瞎編,我還說我讀研時,他晚上去找我一起睡宿舍,但是宿舍沒有空床,我們就到樓頂去睡,那天是十五,他拿著計算機的書在月光下苦讀,這些我都歷歷在目。
人都有優缺點,在人家的孩子們面前,一定要說人家的優點。
又,我的畫家朋友老蔡(蔡印龍),他的精力都放在作畫會友上,很少有時間教育兒子,前不久他的兒子結婚了,他兒子在婚禮上說,爸爸是他的驕傲,他這一輩子可能不會有爸爸那麼大成就,一定不會給爸爸丟臉。
這些經歷讓我有一個認識:我覺得父母能成為孩子的驕傲,是對孩子非常重要的教育。
成為孩子的驕傲,並不一定需要有多大成就。有成就也被兒孫怨恨的,兩個有名的反例,一個是冰心,一個是季羨林。雖然他們的成就很大,但是他們的兒孫對他們的怨氣很重,一個去給奶奶墓碑潑墨水,一個寫書數父親罪狀。
我覺得這裡面有一個怎麼教孩子造句的問題。
你可以這麼造句子:
雖然你們的爸爸很有成就,但是他很渣。
但也可以這麼造句:
雖然你們的爸爸有很多缺點,但是他( )。
括號裡可以填「最愛你們」,「最能吃苦」,「最孝順爺爺奶奶」,「最忠誠於你們媽媽」,「最熱心助人」,等等。
哪一種造句,更能讓孩子心生自豪、積極向上,將來的生活充滿陽光呢?
答案顯而易見。
我平生最討厭的一種人就是:
抱怨者。
我們一定不要成為生活中的抱怨者。
抱怨的根源是在思維上,半杯水, TA 永遠只看到上面空的一半。
回到本文女主的傾訴和問題。
有的人適合當老闆,比如女主;有的人適合打工,比如女主老公。一個月能賺一兩萬塊錢,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打工人了。女主呢,白手起家,開個小鋪,幾年能存下大幾十萬,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小老闆了。
客觀地說,從工作上講,不應當存在誰看不起誰。
女主和男主,其實就是不愛了。沒有愛,在一起,氣場就會感覺尷尬,這種心與心存在隔膜,最怕兩個人單獨在一起,最怕身體接觸。這種恐懼,我表示理解。
但是他是孩子的父親,這個永遠無法改變。
所以我的建議是:
第一,不要去抱怨他的缺點,如果他能改,他早就改了。而應當要看到他對孩子的愛。
你應當這樣造句:
雖然他做飯不好吃,但是他還很努力地給孩子們做,他是多愛孩子啊!
第二,對你老公的其他行為也如同第一條,你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觀察,看看他缺點的另一面,是否也正是他的優點?並且有一些缺點,也是可以轉換的,比如做飯,你完全可以讓他打下手,你掌勺嘛!
我是說,換一種思維和相處方式,看看你還能不能接受他。
第三,如果你確證自己再無法接受他,那麼堅定離婚。沒有離不了的婚,別給我扯他不同意。
第四,在孩子們面前,不要強調他的缺點。
春節,其實只是你一個人不想讓他回來,借著疫情來說事。至於你的孩子,其實就像在一個單位裡,一把手天天說張三好吃懶做工作無能,然後開會問全體員工:張三要不要開除掉?哪個員工敢替張三說話呢?有個別拍你馬屁說要開除的,但絕大多數都會默默不說話。
在單位裡,有張三是一種平衡,沒有張三是一種平衡。有張三的,排擠張三會形成一種平衡,讓張三融入會形成另一種平衡。
兩類三種情況,取決於一把手。
單位好說,不存在誰離不開誰;但在家庭裡,孩子永遠需要爸爸,爸爸也永遠需要孩子。
其實在我看來,你比你的家庭成員任何一個都自私,所有的一切,都只能根據你的利益、你的情緒來安排。
從孩子爸爸的角度,他也盡心盡力養孩子,他也有條件春節回家,但你連他這個權利也要剝奪,是不是太殘忍、太不公平了一點?
離婚的,還有去看望孩子的權利呢。
你說的你與孩子其樂融融,其實是殘破的其樂融融,就好像斷了一條腿的人,他跳久了,習慣了,你覺得他跳著走也挺開心。
但我覺得,只要雙腿健全,哪怕另一條腿長瘡,也不要鋸斷,雖然單腿跳著走看起來很輕便。
我是說,請永遠不要剝奪父親表達對孩子的愛,也不要剝奪孩子表達對父親的愛。
我們一定要記住,對孩子,身教重於言傳,你怎麼對老公,怎麼對婆婆,孩子將來也一定會怎麼對你。
如果你深信這一點,你就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了。
卯叔在文章裡多次說過,「接受—回饋」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根本人性,大家都遵循這個人性法則,我們才敢於去付出。
假如你老公每個月都寄錢回來養家,你也接受了,但是他春節回家看孩子的權利都要剝奪,這是不是違反了這個人性原則呢?
將來孩子們對你,也違反這個人性原則,你該做何感想呢?
家庭之事也可以放到工作上去看。小生意做好,在於提供更有競爭性的產品和服務,你做得不錯;但是要升級,把小生意做成大生意,就要僱傭工人,要涉及管理,涉及怎麼對待自己的團隊成員——如果你的思維方式不改,我不認為你能把生意做大。
我們生而為人,來世一遭,各有各的任務和使命。人的一生都在打怪升級,你把與老公,與婆婆,與孩子們的關係處理好了,我相信,你的人生還會再上一個臺階。
生命不息,進步不止,我們大家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