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中人》是諜戰片,這類片子最典型的特點,就是要有嚴密的邏輯,非常嚴密的情節,在環環相扣中向觀眾講述一個個英雄的故事。筆者曾經讀過張露萍烈士的傳記,她被捕的原因就是他們小組的一名同志由於疏忽,燒毀了電臺的一個零件,而沒有按照當時特務部門的要求上報。進而導致了整個潛伏小組的暴露。
從真實的歷史中可以看到,紅色特工是在刀尖上跳舞的職業,每一個細節都關乎生死。對於諜戰題材的電視劇而言,他們所描述的正是那一段歷史,這也就要求每一位這類題材的編劇,起碼要用更嚴謹的態度,去試著講述那段歷史,就算你架空了歷史,也不能隨心所欲地去演繹,這是對這段歷史最起碼的不尊重。
而今晚播出的兩集《局中人》,簡直把混亂而自行矛盾的情節演繹到了極致!筆者看諜戰劇多年,就算是一些較為粗糙的抗日神劇,在情節上恐怕也沒有這樣的自相矛盾過。下面,筆者將給大家講述這兩集中混亂不堪的情節。
其一,軍統、中統和保密局傻傻分不清楚。在更新的第二十六集中,作為沈放的戰友的秦參謀被中統逮捕,作為沈放,一方面他要拿回秦參謀要送出的情報,另一方面,他要想辦法救出秦參謀。這個情節看上去沒什麼問題。只是劇中人的個概念中,出現了大量的混亂。比如,那位可愛的呂科長有些調侃的和前去要人的沈放說:「這是中統局,不是保密局」。這句臺詞聽起來確實很通暢。
只是,當時的中統很可能已經改名為黨員通訊局,簡稱黨通局。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情節呢,之前沈放曾經拿著一份所毛局長的手諭,上面寫的是民國三十六年,也就是1947年。
中統是在1947年4月改名。這個情節還能說得過去,只是已經開始出現疑問。後來的兩邊的特務們的對話,已經亂成了一鍋粥。這些中統的特務們一會喊軍統,一會喊保密局,那時候到底是軍統還是保密局內,這裡的混亂很明顯,民國三十六,軍統已經改組完畢,更名為保密局,中統的特務還一直喊軍統,難不成是對軍統這個組織的懷念。
後面的情節更搞笑,軍統的沈放拿著毛人鳳,劇中雖然沒說名字,但這時候的毛局長,只能是毛人鳳。來要求中統放人。這就說不過去了。保密局的局長的手諭,會對中統局或者黨通局的人起作用?不知道沈放是怎麼想的,還言之鑿鑿,頗有幾分大義凌然的味道。只是,你手中的那份指令,根本不能約束中統局。而且,這位沈參謀,是國防部二廳的參謀。那位國防部二廳又是一個什麼機構呢,他是軍統改組的時候,其公開特務武裝部分與軍委會軍令部二廳合併為國防部第二廳,由鄭介民任廳長。而保密局是剩下的秘密部分。
筆者贅述了這麼多,只是告訴觀眾,這位編劇根本沒搞清楚軍統、中統、保密局和國防部二廳的關係。沈放一個保密局的處長,拿著自己局長的手令,要求中統局釋放一位國防部二廳的參謀,他的一個行為,橫跨了國民政府的三大情報部門。這讓筆者有了一種一石三鳥的感覺。
其二,搞笑的審訊手段。中統的那位呂科長,對於自己的審訊技術有了一種迷之自信。他先是在皮手套上沾點水,筆者覺得,這是不是要給被審訊的沈參謀洗洗臉?還是用皮手套沾水,用來打沈參謀耳光,以此來增加潤滑效果?好讓沈參謀的臉受傷而又看不出來。這位呂科長曾經十分自信地說,他的審訊,別人驗不出傷。筆者想說,他的審訊,壓根沒有傷,這是典型的無招勝有招。
後面更荒誕了。可愛的呂科長找了一本字典,讓自己的小嘍囉將字典墊在沈參謀的胸前,用一把斧子的背面使勁的錘沈參謀的胸口。筆者覺得,這位編劇不止分不清中統和軍統。物理也學得一塌糊塗,在物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壓強,就是單位面積內所受到的力。你把一本硬硬的字典墊在沈參謀的胸口,再拿斧子背面錘,這分明是增大了受力面積而減小了壓強,這是為了減輕沈參謀的痛苦啊。這樣的方法,怎麼可能震碎沈參謀的肺,難不成他的肺是紙糊的?只是可憐了操刀的小特務,這樣忙活白天,沈參謀沒準還覺得是在做按摩。
筆者覺得,編劇的意思應該呂科長深得太極功夫的真傳,用斧子敲字典可以起到按外傷內的效果。只是,這種效果,往往是用橡膠棒一類的軟棒子才有可能實現。這在之前的很多諜戰劇中也提及過。無論如何,你墊上一本字典,只是在增加行刑的難度,對於其他的沒有多大的幫助,倒是兩個特務嘿呦嘿呦的敲沈參謀的肺看上去有了不少喜劇色彩。
其三,掩耳盜鈴的鎖門。劇中沈放為了拿到沈參謀所說的那份情報,假意去休息室休息,那位可愛的呂科長要求把門鎖好。為了達到真實的效果,還給了一個特務鎖門的鏡頭。只是,編劇啊你能長點心嗎,特務手中的那個門鎖,是曾經很流行過的辦公室門鎖。從外面用鑰匙鎖,從裡面一扭門把手就開了,這到底是誰鎖誰?
其四,凌亂了的沈林秘書。沈林拿著沈參謀的那個公文包,終於發現了其中的秘密,他立刻打電話給自己的秘書,要求秘書通知行動科攔下保密局沈放的車。而小秘書也一步跑進辦公室,說行動科已經出動。只是沒過幾分鐘,沈林好像忘記了自己已經吩咐過自己的小秘書。又讓小秘書去通知行動科攔下沈放的車。這次小秘書大概是吃一塹長一智。告訴沈放,放走沈參謀是他們老大的意思。沈林更強硬,老大也不好使,小秘書只好悻悻地照做。
只是,沈林的小秘書啊,你不是已經通知行動科了嗎?第一次怎麼不提醒一下沈林。既然第一次沒通知,第二次為什麼又要通知?難不成他們二人都選擇性地遺忘了第一次的劇情。或者第一次的劇情少了葉局長這位幕後大佬,只好把第一次的劇情重新演繹一遍,加上葉局長的諄諄教誨?
總之,《局中人》的劇情演繹到了這裡,已經出現了極度混亂的狀態,一部諜戰劇在短短的兩集的劇情中,出現如此多的漏洞,在筆者追諜戰劇的歷史上,恐怕也不多見。
不知大家有何看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