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工大學生研發上肢輔助復健系統 讓上肢康復訓練像玩遊戲

2021-01-15 北晚新視覺網

2014年10月30日,因為意外事故、突發疾病、年老體弱等諸多原因,不少人都會遇到上肢功能弱化、肌肉萎縮等問題。傳統的解決辦法是前往康復醫院進行專門的治療訓練。在北京,康復醫院不但「一號難求」,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來自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的王念、王彪、叢義昊開發出一套「上肢輔助復健系統」,通過當守門員撲球、聽音樂敲架子鼓等電子遊戲的方式康復訓練上肢。用王彪的話說,就像訓練「阿凡達」一樣。他們的成果前不久獲得了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一等獎,目前已經申請專利。

因姥爺病重萌生設計念頭

王念說,設計上肢復健儀的想法來自7年前的一段經歷,當時15歲的他還在念初中三年級,姥爺突發腦淤血,無法正常活動。照顧姥爺的重任落在了母親的肩上,為了使姥爺的肌肉保持放鬆狀態,每隔兩個小時,母親就要為姥爺按摩、做牽引運動。日復一日,母親一次不落地堅持著。但是,繁重的勞動讓母親身體也逐漸吃不消。

「姥爺被病痛折磨,非常痛苦,母親又疲於奔命。」王念說,當時他就在想能不能有一些家庭用的康復設備,能代替人力,同時又有良好的康復效果。

2011年,王念考入了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專業的原因讓他接觸到了大量高精尖的電子儀器設備,設計一套康復設備的願望也愈發強烈。2013年下半年,正在讀大三的王念準備報名參加今年夏天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他拿到了由一家頂級跨國公司提供的高端3D攝像頭,可以記錄、識別肢體、面部的細微動作,「我想到是不是可以利用這樣的攝像頭,匹配一定的軟體,指導病人進行康復訓練。」王念說。

通過調研,他發現一些肢體有傷殘的病人在家人或者護士的人工手動配合下進行肢體牽引訓練,來防止肌肉萎縮。這種傳統的康複方法費時費力。為了減輕了病人家屬和護士的勞動,不少病人選擇用機械來帶動肢體來回運動,進行康復治療。這種治療方法需要一個一個模塊進行,價格昂貴,一整套療程下來動輒上萬甚至十幾萬元,並且病人還需要向醫院提前預約,與其他病友輪換使用康復中心的治療儀。

正式決定參賽後,他又找到了王彪、叢義昊兩名同學。三人雖然同在計算機學院,但軟體、硬體的研究方向各有側重,組合在一起就成了「軟硬兼有」的黃金搭檔。

遊戲程序讓康復變得快樂

今年上半年新學期開始,團隊就進入了緊張的研發階段。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打算利用那款3D攝像頭識別、記錄病人的動作,計算機模擬成像,同時用牽引架輔助病人進行科學康復訓練。

一開始老師建議他們「由淺入深」——先用計算機建立一個骨骼模型,然後再做一個手掌撿球的簡單動作。結果上來就失敗了,「攝像頭精度不夠,數據會出現抖動,抓取呈現效果很一般。」他說,這意味著在更加複雜的肢體運動中,攝像頭很難抓取,康復訓練模擬就更無從談起了。

他們立即聯繫攝像頭的生產公司,對攝像頭程序進行升級。同時,對外部軟體程序進行修改完善。「康復訓練是一個重複性的過程,一個康復動作重複上千次、上萬次,枯燥乏味。能不能讓康復過程快樂一點,有趣一點?」王念說,後來團隊經過連夜商量,決定加入遊戲元素,他們設計了自由足球、打架子鼓等多個遊戲程序,「比如自由足球,讓病人擔當守門員的角色,需要判斷方向並伸手撲球,眼、腦、手臂、手掌都需要用到。」王念說,同時在遊戲中病人放鬆了對肢體的潛意識幹預,能夠在輕鬆的氛圍中訓練,康復效果會更好。

王彪說,整個設計開發階段,實驗室就成了他們的第二個宿舍,基本上只要不上課,都會泡在那裡。同時,學校的老師也給與了很多指導。

讓康復成本邁進萬元門檻

到今年6月份,這套上肢復健儀終於開發成功。它主要分為三個結構:牽引架、自主復健遊戲、肌表電壓傳感器,可用於不同康復階段的上肢復健儀。在復健早期,病人可通過牽引架帶動上肢關節活動。牽引架像一隻手一樣,帶動病人運動,緩解肌肉萎縮、痙攣的症狀。而在自主復健階段,「足球」、「架子鼓」、「手影」等3D實感小遊戲可以幫助病人進行康復訓練。

王彪向記者演示了「足球」遊戲康復的過程:打開計算機上的程序,啟動專用攝像頭,「病人」將需要康復訓練的手放在攝像頭視野範圍內。很快,計算機的屏幕上就出現了另一雙3D模擬出來的手,「病人」的手移動,屏幕上的手也隨之做同樣方向的移動。在遊戲中,足球迎面飛來,「病人」就可以揮動自己的手來驅動屏幕上的手進行撲救,「這種人機互動就跟在操縱一個『阿凡達』一樣。」王彪說,病人通過運動上肢,參與遊戲,使得肌肉群得到充分的恢復性訓練。再通過肌表電壓傳感器,對病人肌肉力量的恢復狀況進行實時評定,有助於增強病人對於康復治療的信心。

王彪說,經濟、適於家用是上肢復健儀的另一大特點。一個病人在醫院康復治療中心進行完一系列的上肢康復訓練,需要上萬甚至十幾萬元,這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講,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而他們所設計的上肢復健儀價位相對低,更具有普及性,「主要成本就在於攝像頭和牽引架,因為屏幕、程序通過普通家用電腦就能實現,整體成本肯定不到1萬元,量產的話還會更低。」王彪說。

今年7月,「上肢復健治療儀」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上亮相,引發關注,最終獲得一等獎。大賽主辦方英特爾公司的IOT物聯網主管湯振宇說,自己有一位因為腿部膝蓋問題進行下肢恢復的親戚,所以他對肢體治療儀有比普通人了解更多。「你們的上肢復健儀比市場上的普通階段性上肢復健儀好很多,像是西藥療程一樣,一步一步的,很連貫。」湯振宇評價道。

如今,王念、王彪、叢義昊都已經是大四年級的學生。因為品學兼優,三人都已經獲得保送研究生的資格,明年秋天將前往其他高校、院所深造。王彪說,「上肢復健儀」的升級完善任務就交給下面的學弟學妹來完成了,「希望他們能有更好的改進,有機會再推向市場。」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張航 通訊員高婉雲 文並圖

相關焦點

  • 加力健康牆面互動復康系統訓練上肢
    加力健康牆面互動康復系統「加力運動牆面互動復康系統」通過促進康復者在牆面上的多媒體內容互動,訓練康復者上肢及手部的活動能力。康復者手握小球砸向虛擬場景中的移動目標,即可產生豐富的多媒體反饋效果,從而提高「捏力」、「握力」、「扭力」等上肢動作控制及協調能力,訓練指關節、肘關節以及肩關節,加強手部肌肉力量和手指的抓握能力、上肢肌群的肌肉力量。以達到康復者上肢保健的目標。
  • 【康復】康復治療進病房,助力卒中患者復健
    【康復】康復治療進病房,助力卒中患者復健 2020-08-11 0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腦卒中後上肢該如何鍛鍊?作業治療幫助你
    原創 靳夢蝶、高璵 上海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新華科普腦卒中後上肢該如何鍛鍊?作業治療幫助您腦卒中是由於腦血管發生阻塞或破裂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俗稱「中風」。
  • 加力運動牆面互動復康系統,老年人上肢鍛鍊的合適選擇
    在中老年人群中由跌倒引發的損傷與中老年人發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關,其中身體平衡能力的下降是跌倒的重要因素,而上肢對維持身體平衡有重要作用,因此上肢協調性鍛鍊對中老年人群具有重要意義。由於中老年人對上肢協調性功能的不了解,上肢協調鍛鍊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普及出現了許多問題。
  • 漲知識,上肢力量訓練對於提高短跑成績不容忽視
    要想取得短跑的較好成績,就要重視每一個動作要領,對人體整體力量加強訓練提升,更要注重對速度的提高。多年來,對於短跑技術的探討與研究主要放在下肢訓練內容上,卻忽視了上肢力量訓練對短跑成績提高的影響。上肢力量訓練不但可以增加下肢的後蹬力量、維持人體的平衡並促進上下肢的協調性、提高跑速、提高肌肉的協調放鬆的能力、會降低身體的脂肪比,還會對步頻與步幅產生影響。
  • 神經康復中輔助具的應用
    綜合康復科 汪寧 隨著康復醫學的發展,不僅是在治療技術上逐步完善,也開始注重康復工程的發展,利用工程學的原理和手段,通過功能代償和適當的途徑來矯正畸形
  • 50歲女子乳腺癌5年後,右上肢突然水腫是腫瘤復發?
    50歲的鄧女士5年前因為乳腺癌做了手術,5年來,在醫師的精心治療下,康復得跟正常人一樣,讓她十分高興。然而,最近她發現右側上肢又莫名其妙的腫了起來,到底是怎麼回事,是不是乳腺癌病情復發了?乳腺癌術後,如果腋窩淋巴結轉移較多(≥4個)的話,一般會配合術後輔助放療以減少術後復發的風險,而放療容易造成腋窩纖維化以及血管閉塞,從而妨礙淋巴及血液回流。第三,術後缺乏正確的鍛鍊。乳腺癌及腋窩清掃術後,有的人由於缺乏正確的鍛鍊,或者是因為傷口疼痛而不願鍛鍊,導致了腋窩淋巴回流障礙。那麼又該如何診斷淋巴回流障礙呢?
  • 4個上肢健身動作,提高上肢肌肉質量,擁有年輕形態
    不過呢,對於大多數上了年齡的朋友們來說,這時候,力量的訓練就更重要了,力量訓練可以提高基礎代謝,進而幫助我們減脂,並且力量的訓練的訓練直接可以消耗熱量,這樣也是有利於減脂,這樣下來,力量訓練幫助我們彌補局部不足,進而幫助我們塑造體型,而且還保護我們的關節,來刺激骨骼生長,所以,往往那些長期堅持進行規律訓練的朋友們,和同齡人相比,就會變得更加年輕,顯得更加有活力。
  • 上肢力量不對稱?別擔心,價值千元的糾正訓練送給你
    帶領團隊總結、研發的動作篩查體系,用來發現運動員或普通大眾在基礎動作模式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而進行針對性的糾正,達到降低傷病、提高運動表現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肩關節的活動度,反映了其周邊肌群的張力狀態,對我們上肢活動、訓練具備很大的指導意義。在執行篩查之前,我們需要先測量手掌的長度(中指指尖到手掌第一掌紋的距離):
  • 【解剖】上肢
    【解剖】上肢 上肢的皮膚節段性神經支配
  • 脊髓損傷康復訓練方法
    脊髓損傷康復訓練方法:1、肌力訓練: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不同訓練的重點有所不同。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肌力訓練的重點是上肢肌肉,而不完全性脊髓損傷的患者,殘留肌肉要一併訓練。肌力3級的肌肉可以採用主動運動;肌力2級時可以採用助力運動、主動運動;肌力1級和0級時只有採用功能性電刺激的方式進行訓練。
  • 遊泳上肢力量差怎辦 試試這4個彈力繩訓練動作
    很多業餘愛好者們普遍上肢力量很差,而力量差是沒法做高肘抱水和加速推水動作的,這樣遊泳的最主要推進力來源就大打折扣了。  利用彈力繩進行上肢力量訓練是個不錯的方法,不僅價格便宜,而且用起來非常方便,隨便綁在欄杆上或掛在牆上就能訓練了。
  • 老人全身康復訓練,加力運動互動感覺統合治療室
    老人康復治療在老人照護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功能恢復為主。老年人康復訓練的目的是什麼?加力運動康復訓練系統移動音樂康復系統利用互動技術讓康復者體驗互動音樂的無限樂趣,康復者可在屏幕上按照指示學習彈鋼琴加力運動康復訓練系統創意美術康復系統運用先進AR影像辨識,虛擬成像及3D多媒體互動等多項技術,將康復者的2D繪畫秒變成
  • 一條毛巾,4個動作,讓你在家練遍上肢
    導語:經常健身的小夥伴都清楚知道,想要練出強壯的上肢,就要提高胸部、腹部、手肩、背部的孤立訓練,提高效果明顯的方法,是到健身房利用器械進行健身,但是很多的時候,由於總總原因,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訓練計劃,小編今天分享的以下4個動作,借用一條毛巾,讓上肢肌肉得到很好的鍛鍊,假如你不小心翻到這篇文章
  • 上肢神經損傷的表現是什麼?恢復需要多長時間?
    當然,上肢神經也不例外,一旦受傷會給患者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上肢神經損傷的表現是什麼?支配上肢神經的最主要仍然來自臂叢,臂叢神經在中間分為許多分支,包括周圍神經,支配不同的肌肉。上肢神經損傷最主要仍會誘發運動障礙、肢體無力症狀。臨床上,這種虛弱可能主要是肌肉群。
  • 該如何強化上肢力量?想要堅實的臂膀,健身大神都這樣做
    該如何強化上肢力量?想要堅實的臂膀,健身大神都這樣做!在訓練的時候有些健身者只會想著怎麼才能更好地練到下肢,因為他們普遍覺得練好下肢是在為以後的健身生涯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就比如說在跑步時需要擺臂,擺臂運用的可是上肢力量。很多跑者其實都知道上肢力量的重要性,但很少有跑者會專門為訓練上肢力量空出時間。對於跑者來說一分一秒都是寶貴的,而這些寶貴的時間自然要花在他們心裡所認為應該花的地方,那就是訓練下肢。這種想法其實很正常,但如果想要通過科學方法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跑步水平就必須要重視上肢訓練,並專門為上肢訓練制定一個計劃。
  • 彈力帶上肢訓練,8個動作,讓上半身協調發展,練出挺拔身姿
    當減脂初見成效以後,我們就要把重點轉移到塑形訓練上來,因為我們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簡單地讓自己瘦下來,我們還需要讓身材變得更好,因此,針對性的塑形訓練則是不可少的存在。那麼在全身各個肌群的訓練過程中,我們可以簡單地把上肢與下肢分開來練,這樣做對於沒有特定的增肌計劃的朋友們來講,會顯得簡單許多。
  • 啞鈴上肢訓練集合,10個動作,幫你練出緊緻無贅肉的上半身
    但是對於新手塑形來講,想要自己根據各個肌群進行詳細的安排來達到目的則不太現實,所以,一般會建議他們從一個複合動作練起,在自己能力提高的過程中來豐富自己的經驗,從全身各個肌群訓練的角度來看,也可以選擇一組可以鍛鍊全身的動作去訓練,也可以把上下肢分開來訓練,相對於下肢來講,上肢訓練則要複雜許多,因為在下肢訓練過程中所涉及的主要肌群就是臀部以及腿部
  • 腦癱兒童的站立康復訓練|特教經驗
    ,比如說站立時頭前屈,背呈弓形或腰部生理彎曲加劇,髖、膝關節呈屈曲位;足外翻、尖足或足背屈超過90度,雙側上肢呈屈曲位或處於正常狀態。也有的腦癱患兒只是一側肢體受影響,上肢肩關節內收、內旋,肘關節屈曲;手指呈握拳或半握拳位,髖關節屈曲、內旋、膝關節呈屈曲或過伸展位,足內翻、底屈。 不難看出,對這些孩子進行站立訓練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如何對腦癱患兒進行站立方面的康復訓練。
  • 你早該掌握的黃金上肢動作
    但除了普通的臥推之外,還有不少輔助動作能夠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幫助,而今天要說的Spoto press,不單是最佳的臥推輔助動作之一,還是增肌利器。不管是力量舉式的藉助下肢驅動的做法,還是純孤立上肢的健美做法,都可以應用spoto press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