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靳夢蝶、高璵 上海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
新華科普
腦卒中後上肢該如何鍛鍊?作業治療幫助您
腦卒中是由於腦血管發生阻塞或破裂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俗稱「中風」。由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中提到在我國每21秒就有一人死於中風,它也成為了我國成年人致死和致殘的首要原因。
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加拿大在2015年發布的一篇關於腦卒中後上肢作業治療的臨床指南,從篩查、評估到設定治療目標、實施治療以及複評後評定上肢功能水平等級,每一步都非常詳盡描述了評估和治療的具體方法,希望能為從事這方面臨床工作的治療師們提供幫助,也給有這方面需要的患者一些知識宣教,幫助他們意識到上肢功能鍛鍊的重要性,從而更積極主動的配合「作業」鍛鍊。
上肢功能障礙篩查
在第一步篩查過程中,治療師除了會決定利手、比較雙側上肢的肌力情況、觸診是否有肩關節半脫位以及肩胛骨位置外,還會詢問患者一系列的問題,包括運動功能、疼痛、感知覺、水腫情況、功能性使用等等,每個部分大致分為低、中、高三個等級。
上肢功能評估
卒中後的上肢活動和功能水平都是因人而異的,對於有不同後遺症的患者我們選擇的評估工具以及治療方案也各不相同。根據加拿大推薦的中風管理最佳實踐推薦 「醫生應該使用標準化、多樣的評估工具,對患者因中風引起的病損、功能和活動受限以及角色參與受限情況進行評定」。如果患者因為失語症而存在溝通困難,其評估工具也應適當調整。
臨床上常用的評估工具包括:使用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評估上肢肌力情況;改良版Ashworth(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評估各關節肌張力;使用Fugl-Meyer上肢功能評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 FMA-UE)評估上肢粗大運動功能;使用手臂功能調查測試表(Action Research Arm Test, ARAT)、積木盒障礙測試評估箱(Box and Block Test, BBT)評估上肢精細運動及肩肘手的協調能力;對於出現的疼痛,採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進行系統的評定。
如何設定康複目標
1)加拿大作業表現量表 (Canadian 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Measure, COPM)通常被使用,可以根據評估得出的患者作業表現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功能性目標。同時該量表以患者為中心得出測量結果,體現了患者在不同時間段,對各項作業表現的自我認識情況。
2)「SMART法則」是一個目標設定的基本方式,指在設立目標時,應注意制定具體的、可測量的、可達到的、與實際相符的以及基於時限的康複目標。它能夠非常清晰的描述患者的目標並很容易的將達到的目標進行分類。
指南推薦將以上兩種方法結合使用,治療師根據功能評定結果同患者一起設立具體、明確、可實現的康復治療目標。
如何制定治療方案
患者應當參與一些有意義的、能投入其中的、可以逐步適應調整、有特定任務以及以目標為導向的訓練中,從而改善整體的運動控制並恢復感覺運動水平。治療師應當鼓勵患者的患側要積極主動參與到功能鍛鍊中,尤其是日常生活活動所需的部分,直至獲得全部技能。
此外,可以加入特定任務訓練,例如限制性強制運動療法(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CIMT), 該治療適用於腕關節可主動背伸至少20°以及手指主動伸展達10°,且感知覺和認知功能幾乎沒有損傷的患者,通過強制性的強調患側手或特定關節的使用,提高功能恢復的效率。
痙攣管理(肉毒毒素注射)
對於肌張力過高的患者,指南中還加入了肉毒毒素的治療內容,那如何將肉毒素與治療結合產生最佳療效?
1、作業治療師根據功能性目標、先前注射結果和治療記錄與物理治療師共同商討下一步的治療策略。
2、注射肉肉毒毒素後,治療和家庭訓練的重點應該在力量訓練和拮抗肌群的運動鍛鍊,儘可能的激發肌群的主動活動。
3、夾板支具結合肉毒素注射旨在改善肌肉長度、糾正和預防攣縮,使得功能最大化。
4、使用支具時應定期評估包括腕關節和手指的角度,彈簧對動態支具的阻力、穿戴時間、皮膚完整性、耐受程度以及功能活動的改變。
5、注射後,功能性電刺激也可以用於刺激拮抗肌肌群。
此外還有功能性動態支具、功能性電刺激、想像療法、體位擺放、鏡像治療、感覺刺激和再訓練以及關節活動度和力量訓練,這裡就不一一展開介紹了。治療師可以根據患者的自身需求以及配合程度,再綜合評估結果選擇最適合的治療處方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治療中的再評估
定期評估客戶的上肢功能對於促進療效和調整治療計劃非常重要。再評估幫助決定患者的目標是否已經達到或還需再調整,同時,再評估的過程讓治療師重審之前的評估工具,回顧SMART目標以及評估上肢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的使用情況,而根據一段時間後的功能變化情況,及時調整下一階段的治療目標和策略。
加拿大版的卒中後上肢功能的康復訓練指南就介紹到這裡,更多實用有趣的科普微文歡迎繼續關註上海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
本平臺科普內容獲中國科協科普部
「科普中國共建基地2020年-2021年」項目資助
版權聲明
本平臺旨在為大眾交流學習,歡迎分享,轉載前請於平臺留言,獲轉載後,請註明出處,必須保證帖子內容、作者、二維碼原封不動,未經允許不得二次轉載,未經許可嚴禁用於其他用途,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原標題:《腦卒中後上肢該如何鍛鍊?作業治療幫助您—— 新華科普625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