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俗稱「中風」,它是一組起病急、血管源性、引起持續的神經功能缺損的臨床症候群,為急性腦血管疾病。缺血性腦卒中是由於腦血管堵塞,血液不能到達腦部而引起的;出血性腦卒中則是由於腦血管破裂,出血而引起的 ,死亡率和致殘率都很高。
有數據表明,腦卒中後,75%的患者會喪失勞動力,40%面臨重度殘疾的可能。
圖解腦卒中後遺症
面對這些後遺症,卒中康復是經循證醫學證實的對降低致殘率最有效的方法,越早開始規範的康復治療,康復效果越好,及時進行腦卒中康復治療仍有很大希望使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那麼,康復何時可以開始?康復之路上,又需要注意些什麼?我們有幸邀請到了由霽達康復支持的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康復醫學科的治療師長桑賢明和康復治療師鍾媛,為大家進行相關問題的科普。下面就一起來看看。
一、抓住卒中康復黃金6個月
早期神經康復是卒中康復的關鍵環節。腦卒中後8-12周是患者身體功能障礙的快速恢復期,6個月是黃金康復期。
有效的康復治療有利於預防腦卒中後可能發生的一些併發症,改善腦卒中患者受損功能,有效重塑大腦神經網絡,促進感覺運用語言和認知等功能。能夠減輕殘疾的殘損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適應社會的生活能力,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
從服務的31位腦卒中出院患者的相關評估數據對比來看,發病6個月內開始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早期巴塞爾指數改善率達到了78.6%,效果最佳。
二、注重患者自主性,強調主動康復
德國康復模式更關注患者獨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而不僅僅是生命體徵。我們會根據患者的工作特點、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來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和設置相應的康復訓練課程,讓患者在康復訓練時更主動、更積極。
從加入到霽達康復支持的SIMC康復醫學科後,我們團隊引入了德國康復模式中的團體治療、個性化生活情景康復等理念,結合中國國情開創了多項特色治療項目。我們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為了幫助他們達到獨立的狀態。比如獨立穿衣服,獨立吃飯喝水,獨立洗臉刷牙,上洗手間等,不需要別人幫助,而不是機械地從某一個角度去實施康復治療。教會他們獨立和回歸是我們很重要的工作內容。
團體治療:將功能狀況相近的患者分成3-5人的小組,共同進行康復訓練。訓練過程中需要組員互動、互助或者比賽,在完成訓練的同時,功能水平也得到提升。
生活情景康復:根據每位患者不同的功能水平和個性化的目標需求,在實際生活場景中開展訓練,以滿足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功能需求。
康娛活動:結合節日組開展主題康復活動,寓教於樂,將功能康復和趣味性活動有效結合,不僅可以調節康復中的消極情緒,還能鍛鍊患者的肢體和認知功能,在提升康復效果的同時幫助他們重建回歸生活和社會的熱情和信心。
三、多元化的治療手段推動卒中康復
卒中康復需要多元化的康復治療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手段。
1.物理治療,主要針對患者的活動能力、平衡能力等進行治療,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改善肢體活動,為日常生活能力打好基礎。
2.作業治療,是關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工作能力以及社會參與能力,幫助患者克服功能障礙,掌握自理技巧,從而獲得最大的生活獨立性。
3.言語治療,針對中風後存在呼吸障礙、嗓音障礙、共鳴障礙、構音障礙的恢復期患者,通過具有針對性的呼吸訓練、構音訓練等方法,提高患者肺活量,改善發音清晰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參與度。
4.語言治療,針對中風後存在失語症、言語失用的恢復期患者,通過具有針對性的Schuell刺激療法,聽、說、讀、寫訓練等方法,提高患者聽理解、口顏面主動活動等能力,改善患者交流能力。
5.認知治療,是對存在注意力、記憶力、計劃和組織能力、抽象力、洞察力、定向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計算力、知覺、理解力及思維能力等的障礙的患者進行的治療。
6.吞咽功能治療,通過鼓腮、伸舌、雙側面部按摩,以及對咽部吞咽肌肉的重新訓練,用不同質地食物來刺激吞咽功能恢復。
7.神經心理治療,通過對患者評估、抑鬱篩查後,進行心理幹預。比如幫助患者調整心理預期,保持樂觀的心態。
加上桑賢明和鍾媛的介紹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