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網消息,美國總統川普日前透露自己曾服用羥氯喹預防新冠肺炎,引發了外界對他健康狀況的猜測。
當地時間6月3日,美國白宮發布美國總統川普的年度體檢報告,體檢醫生肖恩·康利在體檢報告上寫道:「沒有發現重大問題或者需要報告的情況。」
截自央視相關報導
愛吃垃圾食品的川普
最新體檢報告出爐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稱,體檢報告顯示,73歲的川普體重為244磅(約221斤),身高為6英尺3英寸(1.9米),血壓值為121/79mmHG,心跳為每分鐘63次。白宮新聞秘書凱莉·麥克納尼稱,結果表明川普「很健康」。
川普的膽固醇值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別為223和196,超出正常範圍。最新體檢報告中提到,目前川普的膽固醇值該值被控制在健康範圍內,總膽固醇值為167,低密度脂蛋白醇值為100。
早在川普就職初期,CNN首席醫療記者桑傑·古普塔報告稱,川普患有常見的心臟病,川普當時的醫生建議他增加降膽固醇藥物劑量,並在生活方式上做出一定改變。根據梅奧醫學中心的說法,如果沒有這些改變,川普將在未來三至五年有心臟病發作的中等風險。與川普關係密切的消息人士表示,川普確實在飲食習慣上做出了一些微小的改變,但並未堅持鍛鍊計劃。
截自央視相關報導
據商業周刊中文版報導,川普本人是個不折不扣的垃圾食品熱愛者,他最愛的食物品牌有四個:麥當勞,肯德基,披薩和健怡可樂。
在2016年美國總統競選活動中,川普經常從麥當勞訂購餐食,具體包括Filet-o-Fish(麥香魚)、Big Mac(巨無霸)和Quarter Pounder(足尊牛肉堡)。
進入白宮之後,川普的飲食也沒有發生太大變化。2019年1月14日晚,在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舉辦克萊姆森老虎隊時,川普自掏腰包,請隊員們吃了一頓豐盛的快餐:巨無霸、三明治、比薩、義大利麵、薯條、雞塊、麥香魚等等。
另一個違背常識的生活習慣是,川普經常不吃早餐,所以很難看到他舉行早餐會議。在極少數吃早餐的情況下,川普會選擇傳統組合:中熟的培根和過熟的雞蛋,偶爾是香腸+薯條配兩塊餅乾。
很難想像如此生活習慣能使川普在七旬高齡仍保持「非常健康」的體魄,這也許得益於他在其他方面的超強自制力。
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是,川普不抽菸,也從不喝酒。他在2015年告訴《華盛頓時報》,他從來沒有喝過酒,而作為父親,他對孩子的建議就是戒除毒品、酒精和香菸。
此外,川普還有潔癖,所有接觸過他的人都知道,川普不會從已經打開過的包裝中拿食物吃。「你不知道他們會在裡面放什麼。」川普解釋說。
羥氯喹近期再惹爭議
值得注意的是,體檢報告顯示,川普曾服用兩周羥氯喹,稱川普是在與護理團隊協商後服用,並密切監視其心電圖情況。體檢報告顯示,川普在服用該藥物一輪後並無副作用,沒有因使用藥物而對心臟造成不良影響,且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呈陰性。
川普5月18日曾向媒體自曝,他已服用抗瘧疾藥物羥氯喹一周半,以「預防感染新冠病毒」。他稱自己並不確定這種藥物是否有效,但他認為,即使該藥物無效,也不會讓人「生病或者死亡」。當地時間5月28日,白宮新聞發言人凱莉·麥克納尼還表示,川普在服用羥氯喹後感覺「完美」。
川普的言論隨即引發輿論譁然,世衛組織5月25日宣布,暫停使用羥氯喹治療新冠患者臨床試驗,英國《柳葉刀》雜誌發表的報告也顯示,抗瘧疾藥物氯喹或羥氯喹對治療新冠患者並沒有療效,使用不當還可能引發併發症。
然而據中新網援引美國中文網報導,當地時間4日,在醫生和科學家對數據的有效性提出質疑後,該項有關藥物羥氯喹對新冠患者治療無效的研究論文,從《柳葉刀》醫學期刊上撤回。
撤回的原因,是獨立的同行評審者無法訪問用於分析的數據。
作者在當天的一份聲明中寫道:「我們都參加了這項合作,在新冠大流行這個非常時期,真誠地做出貢獻。」「對於由此可能造成的任何尷尬或不便,我們深表歉意,向你,編輯和期刊讀者致歉。」
世衛組織則於6月3日宣布,基於現有患者病亡率數據,織決定恢復羥氯喹抗新冠病毒試驗。
美加最新研究顯示:羥氯喹難防新冠感染
美國和加拿大學者3日發表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顯示,羥氯喹對預防新冠病毒感染所起效果與安慰劑沒有明顯差異。
圍繞羥氯喹藥效的爭議迄今難平。部分學者認為,3日發表的試驗結果不足以徹底否定這種藥物對新冠病毒的效用,需要更多、更廣泛研究作進一步驗證。
新華社援引法新社報導稱,3日發表在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研究報告廣受關注,因為隨機對照試驗被視作判定臨床試驗結果的「黃金標準」。而先前針對羥氯喹的研究報告多為「觀測性」,因存在多重不可控因素而難以作出明確結論。
截自央視相關報導
這一雙盲試驗在美國和加拿大展開,共招募821名存在中高風險感染新冠病毒、平均年齡40歲的成年人。他們是與新冠確診病患共同生活的親屬,或從事醫護和急救工作,曾在沒有佩戴口罩或護目鏡時接觸病患,距離小於兩米且時間超過10分鐘。參加試驗時,他們沒有顯現新冠症狀。
研究人員用快遞向參與試驗者隨機發放羥氯喹或葉酸營養劑,要求他們在暴露於新冠病毒4天內開始服藥,連服5天。
研究人員隨後經由檢測結果或臨床症狀觀察參與試驗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參與試驗14天後,414名服用羥氯喹人士中49人感染,佔11.83%;407名服用安慰劑人士中58人感染,佔14.25%。這約2.4個百分點的差異被視為不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學者戴維·博爾韋爾說,羥氯喹基本「無法預防感染」。另一主要作者、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副教授託德·李說,他們的研究顯示,羥氯喹對於暴露後預防感染所起效果無異於安慰劑。
試驗結果同時顯示,40.1%人士服用羥氯喹後出現噁心、胃疼等副作用;服用安慰劑人士出現副作用的比例為16.8%。不過,按照路透社的說法,試驗沒有發現羥氯喹可能引發心臟問題等嚴重副作用。
因部分衛生監管者和研究者先前擔憂羥氯喹的安全風險,多項臨床試驗暫停。博爾韋爾認為,認定羥氯喹「危險」和「有用」的兩方觀點「都不對」。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查珀爾希爾校區的邁倫·科恩為《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撰寫評論說,試驗結果沒有提供明確結論,反而引發更多爭議。
沒有參與試驗的英國牛津大學教授馬丁·朗德雷也告訴法新社,試驗「規模太小」,無法下定論,需要更多研究來判斷羥氯喹是否具備「適度」藥效。
博爾韋爾目前已完成另一項羥氯喹能否治療新冠的試驗,正評估相關結果。另據英國《衛報》報導,位於泰國曼谷的瑪希隆-牛津熱帶醫學研究所準備招募全球大約4萬名醫護人員展開臨床試驗,以判定羥氯喹能否預防新冠。
編輯|趙雲 王嘉琦 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