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終南山隱者,走近那些深山密林中的神秘修行者

2021-03-02 佛教文化雜誌

文/張崇紅

刊載於第118期《佛教文化》

在中國,隱士自古有之,除了許由、嚴子陵、陶淵明等名士,還有許許多多我們叫不出名字的隱者,只在某個山谷中、竹林間或田園裡,孤獨地升起一縷炊煙,清亮地傳出一聲長嘯,寧靜地響起一曲琴音。有人也許會問,隱士有什麼價值?這個問題很難解釋,不錯,他們數千年來留下的東西不多,幾首詩,幾個仙方,幾曲琴譜而已。但在每個時代裡,都有隱士存在。中國人歷來都尊崇隱士,這一傳統也從未斷絕。學佛修行者,是隱士隊伍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直到今天,山川的深處依然生活著一些修行學佛的隱者,他們吃得很少、說話不多、住在茅棚或者山洞,距離繁華很遠,卻離自己內心很近,並且自得其樂……

從西安城一直往南,過了子午鎮,便是終南山。我在小鎮下車,向路邊山民買一根竹杖,背著包獨自進山了。此行是經一位道友指點,去尋訪一位住山修行的隱者,不還居士。

一路無人,亦無山裡人家。山谷間一條河潺潺流出,水上煙霞浮動。正值隆冬,山間隨處可見薄薄的殘雪,越往深處走,越是寒氣浸骨。在白雲深處走得久了,慢慢會生出一種不知身在何處的錯覺來。千百年間,一位位白衣飄飄的隱士,就沿著這條路走進了終南山。

三個小時後,終於遇到一座四周扎著籬笆的茅棚,不還居士一身青色長袍,身形清瘦,正在院中收拾一堆乾柴,念了聲阿彌陀佛,將我讓進了屋裡。

房舍原是山民的,後來山民全部搬到山外去了,房子荒蕪下來。不還居士五年前來到這裡時,屋頂上和院子裡長滿了荒草,她自己動手清除,扎了籬笆,開墾了菜園。站在茅棚的院子裡,前面的山谷雲霧遊走,後面的峰巒層層疊疊,居士指著終南山的更深處,說裡面住著許多其他的隱士。

她往爐灶裡添了一根粗枝,用燒開的山泉水泡一壺茶,爾後在蒲團上結跏而坐。不還居士原名高銘,她的故事從一個夢開始說起。「1994年3月,夢見惡狗撲身,接著看見整齊的一摞衣服,上面放著一雙皮鞋。一位道友解夢說,那年家裡會死人。開始不相信,可是十二月兒子果真出了車禍,且他的戰友從搶救室出來時,正抱著他遺下的軍服,上面放著皮鞋,跟夢境一模一樣。」高銘認為,這之間一定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關聯,傷痛稍減後,她帶著疑問皈依佛門,開始研究《唯識論》,試圖破解夢境的秘密。

到了2007年前後,高銘還是不斷做惡夢,時常驚恐不已。那時候她做著生意,在家修行難以精進,於是決定進山專注修行。她給自己取了個法名:不還。雖然當時她剛投資了一間咖啡屋,但已無心經營,虧本轉讓後,她辭別家人,帶上一點米麵,獨自進山了。

不還居士還在清理被山民廢棄的房子時,丈夫和孩子就找上門來了,勸她回家,「不然家不像家了。」但不還居士堅持自己的想法,家人無奈之下只好不歡而散。奇怪的是,以前家裡做生意總是虧損,但在她上山修行一年後,家裡的生意開始紅紅火火,家人似乎感受到了這種福報,不再反對她住山。她將茅棚重新翻修了一遍,從此隱居於終南山中,除了偶爾下山採購基本所需的糧食,她常年在山中與清風和白雲作伴,搬柴運水,參悟佛法。

半年後,她有了新鄰居。因為不還居士的狗咬死了他們家的一隻雞,鄰居竟在半夜將死雞倒掛在她的門上,還天天追著她罵。

此時不還居士修行時間尚短,定力不夠,她開始心煩意亂,心想遇到如此惡鄰居,修行是無法繼續了,一氣之下,下山而去。

回到家中後,她開始反思,修行不就是要修掉自己的一些習氣嗎?自己的表現,正是心胸狹隘,不能寬容。作為一個佛教修行者,不但要包容善眾生,也要能包容惡眾生。於是她再次回到茅棚,繼續苦修。開始仍然會受到幹擾,坐禪時隔壁老太太尖銳的罵聲突然會響起,直鑽到耳朵裡。後來發現老太太的吵鬧對自己的幹擾越來越小,直到有一天打坐良久,聽著老太太的咒罵毫無動念時,突然悟到,這不就是《楞嚴經》中所講的耳根圓通法嗎,「初於聞中,入流亡所,」就是說聽到了外界的聲音,但還未動念就已經消融。

住山修行,最耐不住的是寂寞。許多人初上山的時候,耳邊會有幻聽,眼前會有幻視,心力若不強,精神就會崩潰。在山下坐禪功夫多好的,初住山,能坐住一小時就算了不起了。

不還居士也如此,她會忍不住想自己的兒女,忍不住想回家,而比這種寂寞更折磨人的是,修行是一個枯燥漫長的過程,很長一段時間以後,回頭看看,感覺每天如此,打坐時還是滿心的妄想,沒有什麼大的進步,就會特別困惑和沮喪,懷疑自己是不是修行的料呢,修了半天到底能不能修成?

「自己其實才是你最大的敵人。」不還居士說,「但只能咬咬牙堅持下去,佛法也說,要修無生法忍,忍住自己想逃走的欲望,忍住困惑和沮喪。」

這年夏天,不還居士在山溪邊搭建了一個簡易草棚。一塊巨石上,支上木架,蓋上茅草,從山中的任何一個角度都不容易看見它,除非下到溪底,但通往這裡的小徑也被茂密的草莽覆蓋了。這裡背風,寧靜,不還於巨石上盤膝端坐,身邊溪水的泠泠清音,有如佛祖的廣長舌,向她講述起緣起,性空,法空……

隨著修行的深入,不還居士不再那麼執著於結果,甚至將「修行」兩個字也慢慢淡化了,只是在山中隨意生活。雲深處採藥,山林間打柴,野徑上閒走,菜園中種瓜種豆。慵懶地曬太陽,喝一壺茶,看一卷書,餓了吃飯,困了睡覺,順應自然。

我問道,既是如此,那與在家吃飯睡覺有什麼區別?居士回答,在家時,吃飯時心事重重,睡覺時胡思亂想;在山中,吃飯就吃飯,睡覺就睡覺。

不還居士說,隨著心慢慢寧靜下來,在漆黑的茅棚關燈打坐,有時候深夜睜開眼,能清楚地屋子裡的桌子,凳子,茶壺。她以為天亮了,掀起門帘一看,外面還是一片漆黑,也沒有月光。「有時候,我還能看見自己,就好像是看到另一個人坐在那裡一樣……」

不還居士說,我們通常說到「我」時,想到的是肉身的「小我」,其實那不是真正的「我」,當一個人非常平靜時,會變得非常空靈,你可以忘掉一切,包括自己的身體,這時候,你會覺得自己的無邊無際,很遙遠的地方的風吹草動都能感知,這是擺脫了二元對立的「大我」。

不還居士還在盤算著等積雪完全消融後,開始動手給茅棚邊的菜園鬆土。等到春天來了,她就可以種上蔬菜和土豆。花花草草是不用她種的,春天裡茅棚周圍都是野花,在有微風的夜裡,透過門窗,為她暗送著幽香。

我問居士,可知道如何才算悟道?她答道,尚未悟,因此不知。她只是在這山中茅棚裡隨緣度日,自在過活。

傍晚時,居士邀我跟她一起吃飯,我已經飢腸轆轆了,也不推辭,抱來乾柴幫著燒火。她招待我的晚飯是清水煮掛麵,裡面加了小青瓜,沒有油也沒有鹽,但是味道清香極了,我們把它吃得乾乾淨淨。

天徹底黑了,不還居士沒有空房,不便留宿,她借了一把手電給我,推薦我到來時的道觀去掛單。我思量著終南山既有如此多的修行隱士,應該自有菩薩護佑,於是謝過居士,壯了壯膽,下山去了。

山中月華如水,我獨自走在終南山夜晚的山道,伴著我的是淙淙的流水,和清亮的蟲鳴。到道觀時,門已關上,我輕輕叩門,過得一會,門吱呀一生開了,一位清瘦的道士飄然而出,施禮問道,客人從哪裡來?我據實回答後,道長請我進屋,給我安排了一間窗臨山巒的客房,簡單寒暄後便退了出去。山中清冷,夜深無眠,我拿出不還居士贈我詩稿,隨手翻開一頁,輕輕吟起來:

十萬關山獨立人,

晏坐三昏,靜觀六塵。

雲在青天水在盆,

收不留痕,放不留痕。

海底暖發便是春,

出得俗魂,入得佛身。

扯來秋雲封柴門,

清了眼根,淨了耳根。

……

(本文圖片由被採訪者提供)

《佛教文化》雜誌

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4-2881

國內統一刊號/CN11-2619/B

趙樸初先生創辦

中國佛教協會主辦

全國公開發行佛教文化類權威雜誌

關注當下、關注現實、關注佛教文化藝術

全面報導當下佛教弘法事業

立體展示佛教文化藝術魅力

生動反映當代佛教生活

回復關鍵詞「訂閱」獲取訂閱辦法

諮詢、訂閱熱線:

0510-82750303、010-85325203

相關焦點

  • 深入探索終南山道士生活:與世隔絕背後的隱居秘密!
    天下修道,終南為冠,自古以來,終南山就是修行的聖地,群山和適宜的氣候成為隱士的首選,秦嶺七十二谷修行者眾多,那麼他們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呢?清晨,地平線上有輕微的薄霧,鳥兒啁啾,清朝的和尚們在地上醒來,裹著被子做『早課』,一個個背著書,一個個念經,一個個默讀,在附近的懸崖壁龕的某個地方,有寫有道教祖先的文字的石碑,分別供著"道德天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純陽祖師"等道教聖祖的字樣牌位,這是終南山某天的一個平常開始。
  • 中年「摩託迷」至今未娶,生意場上幾經失敗,毅然決定歸隱深山
    走近秦嶺,如同進入一個夢境裡,河流飄著霧氣,置身其中令人心曠神怡,塵世的煩惱一掃而空。而這麼一個「世外桃源」自然也少不了一些隱士在此隱居。他們的生活遠離繁華的都市,與青山、微風作伴,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需求。
  • 貧道此生清寒,不過在終南山上有套房
    終南山的修行人。圖/比爾·波特「終南山租金猛漲,3000修行人士不堪重負,很多人已經下山回家。」最近,一篇標題為《那個辭職隱居終南山的姑娘,付不起房租又回來了》刷爆了朋友圈。終南山上的修行者,懷揣一顆不為五鬥米折腰的修仙之心,卻被房租逼得重新墮入凡塵......原來,俗世阿堵才是修仙路上要渡的第一大劫。
  • 終南山上的「隱士」為何越來越多?老道士:大多「心中有鬼」
    如今,這裡已成為隱士愛好者最嚮往的聖地,特別是近年來,城市生活壓力變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逃離城市,而終南山吸引了大批隱士。在這群隱士中,也有不少真正厭倦了城市浮華的普通人。但更多的是一些過客,他們中的一些人忍受不了山裡艱苦的生活,只在這裡短暫停留,然後悄然離開,還有一些人把這裡當成了度假勝地,只為來這裡呼吸新鮮空氣,還有一些人,他們不是想躲起來的隱士,只是為了出名才來這裡。我想看看傳說中的隱士生活是什麼樣的。終南山隱士本是一個神秘而崇高的名字,卻在眾多心懷鬼胎的人的影響下,變成了一個略帶諷刺意味的名字,這到底是誰的錯,誰該為此付出代價。
  • 終南山苦行僧——在安貧樂道中堅守信仰!
    終南山中清貧苦修的師父,於山洞中打坐閉關,於樹林間的茅棚安居悟道,簡衣素行,每日精進修法,默默感化著一切大眾,讓佛法薪火不滅!深山中的苦修師父更讓人敬佩,每一位師父都是那樣的隨緣、自在、清淨、無染,更值得我們佛弟子去護持和供養!
  • 仙翁洩天機:探秘終南山隱士,深入最神秘群體的,隱居生活與傳統
    而隱士們最嚮往和青睞的地方,便是「修行聖地」終南山了。終南山裡的隱士傳統,至少已經延續了三千年了,但是隱士有幾種:道教隱士、佛教隱士和知識分子隱士。然而這只是大體上的分類,因為即使在佛教裡,也有不同類型的隱士。
  • 《恐怖理髮店》改檔11.25 探秘深山髮廊迷情
    網易娛樂8月31日報導 由陸詩雷導演執導,殷果兒、任青安、姜星丘、陳嘉敏、劉小奇、孫筱燕、蔡翱駿、姜濤等新銳影星聯袂出演的驚悚電影《恐怖理髮店》近日發布改檔海報,宣布改檔至11月25日上映,古鎮理髮店上演驚魂一夜,懸疑故事探秘詭譎傳說
  • 人人仰慕終南山隱士,真實的秦嶺山居生活到底什麼樣?
    此文為小漁陝南秦嶺探秘之旅的第九篇內容。前文提要:秦嶺無人山溝,像極了陶淵明筆下桃花源!密林深處竟藏著如此秘境 中國自古就有隱逸文化,從陶淵明修籬種菊、歸鋤南山開始,隱士們的山居生活總被人們寄予了某種詩意、美好的想像,令人心嚮往之。 陶淵明歸鋤的「南山」並非今天的秦嶺終南山,但倚靠著帝都長安的秦嶺終南山一帶,自古便是隱士的天堂。
  • 深山密林下的野味,長得很像「鬼筆蘑菇」,被譽為男人「充電寶」
    當時小編還不以為然,認為這是武俠小說捏造的,其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還真的存在回春草,只不過效果沒有小說中描述的那麼神奇,不過它的藥用作用還是我們不可以忽視的,今天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回春草。回春草的價格是非常的貴的,而且購買也非常的不方便,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買的到的,主要是因為所有的回春草都是野生的,而且都生活在深山密林裡面。現在很多的山林都被我們開發成了田地,現存的深山老林也並不是特別的多,而且這些地方裡面還含有一些未知的因素,應該算是禁地。
  • 油麻菜:每年夏至,張至順道長都要像候鳥一樣回到終南山……
    2019年是油麻菜老師尋訪記錄中醫的第十年,最近他正提筆回顧終南山隱修人張至順老道長的故事。狹義上說,終南山就是秦嶺。悠然見南山,雲橫秦嶺的那座,緊挨著古都西安。廣義的終南山,又名太乙山,則長遠得多。對於道家而言,終南山不僅是道教全真派發祥聖地,更是通往崑崙山西王母瑤池的朝聖之路,神奇偉大。老道長常年隱修的八卦頂,位於寶雞天王鎮的大山中,非常隱秘。
  • 23歲踏入終南山,一處小院,一襲布衣,她的日子比小龍女還逍遙
    23歲的年紀,祥子一腳邁進終南山住進了深山裡,所有人都說小姑娘絕對住不長久,轉眼2020年就到了
  • 還是虛晃一槍的神秘電影?《吻隱者》
    各位夥伴好,我是左道,今天來看一部神秘電影不知為何取名為《吻隱者》,看預告和宣傳應該是《吻癮者》,與丹麥影片《女性癮者》、美國影片《性癮者》應該是同一個套路。小提琴手文峰(李至正 飾)與神秘女子朵拉(譚卓 飾)之間一個浪漫的邂逅之吻,竟讓文峰成為了萬中無一的吻癮者,他的生活自此因對吻的迫切渴求而陷入困境,只得再次踏上高原探尋答案。
  • 5萬假道士橫行終南山,工作人員無奈漲房租,反倒逼走真道士
    說到隱居,從古至今去深山野林隱居的例子不在少數。古有陶淵明南山下採菊,鋤禾種地,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今有李子柒居於鄉野,養花種地,過著怡然自得的生活。 他們選擇隱居的原因大多是想要躲避凡塵世俗,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被外界困擾。
  • 此物長於深山中,俗稱「鍾馗判官筆」,長相難看,但異常珍貴
    一般來說,生長於深山密林的奇花異草,只要是長得特別好看的,往往含有劇毒,而一些看起來很醜陋的植物,卻有著很珍貴的價值。比如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這種植物,它就有著讓人感到費解的奇怪名字,而且長相還有些嚇人。這種植物被人們稱為「鍾馗判官筆」,也有些地方叫它「兒子不離母」。這種植物一般長在隱蔽的深山密林中,極為罕見。
  • 問道「終南山」,數萬人在這裡修行,辛東方說還有人在修行的路上
    「終南山是個隱士的地方,這裡藏著數萬神仙」,12月7日,西安當地的一位旅遊愛好者告訴網絡作家辛東方。從古至今,終南山一個是個謎,引發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問道」,更有數萬人居住在終南山,在這裡尋得一塊淨土,淨化自己的內心。
  • 空間隱者上演逆時空營救《溝通者》今日上線
    電影聚焦科幻題材,探秘宇宙運行「潛規則」,為觀眾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時空之旅。情節高能引人入勝 硬漢主演解鎖跨時空愛戀電影講述了「隱者」林江為了拯救戀人馮夕,跨越平行時空尋找「替身」為馮夕移植健康的器官。救人心切的林江跌入了局長羅傑的陰謀中,最終林江聯手其他隱者擊敗羅傑維護空間秩序的故事。本片情節最為高能之處在於多維空間的構想和平行時空的設定。
  • 獨居終南山的90後女攝影師
    又一場大雪瀰漫終南山。 漫天雪花飛舞,人踏進雪裡 仿佛落進了一個巨大的夢境裡。即便一次次靴子溼透、襪子溼透,也要爬進那深山走一走。原諒我找不到更合適的詞語來形容漫步這寂靜天地、與萬物安然同在時的內心觸動。
  • 隱士深居躲債,道士心懷鬼胎,終南山還是那個「天下修道之冠」?
    瓶中鄠縣酒,牆上終南山。」由可以此猜測,終南山的風景,一定是天下一絕。說到終南山,它可是中華宗教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天下修道,終南為冠」,古時候老子,姜子牙,張良,王維,王陽明這樣的歷史人物都曾經在終南山隱居過。同時,它又是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以及孝文化與壽文化的發源地。人文氣息非常的濃鬱,稱其為天下第一山也不為過!
  • 那些在終南山修煉的人中,原來真的有高人!
    接下來小編就找來終南山修道中的一位,張志順先生的修道自述。看完之後,相信你們對道教,會有新的認識。  張至順道長口述一生修煉經歷  我常常聽人家講「終南山」出神仙,是修道的好地方,我想「終南山」中有個「南」字,應該在南方,我偷偷摸摸向南邊跑過幾次,結果都被別人送了回來。我的童年過完了,也沒有出成家。  小時候,最羨慕的是別人能有學上。要飯的孩子交不起學費,我就站在學校的窗外聽,一下課我就跑。有一天,老師叫住我問我,小孩兒,你別跑,我看你愛念書,為什麼不讓你爹娘帶你來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