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香港佳士得,藝術的課題擷取了兩個重點,一是;深化經典的深邃,二是;捕捉藝術新浪潮的流行美學。
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這次以【巨匠之巔──現當代藝術史至臻瑰藏】來作為核心主題,佳士得通過眾多的藝術品來引證出不同年代的藝術家,如何從環境獲得創作的激發、又是如何通過作品來牽引出時代的脈絡。
要特別提出的是,在「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拍賣」之前,香港佳士得有一場全新的HI-LITE主題專拍。這個主題專拍係將關注點轉向當代新流行美學,也就是將會從商業藝術、卡通與街頭文化中的幾個環節來探索這個流行美學的根源。HI-LITE專拍更為這批當代新潮藝術家梳理出一條視覺風格元素的線索:大膽的扁平形式、鮮麗的色彩與從大眾媒體中挪用圖像。
在這次專拍裡,同時也可以看到這些被舉證出的藝術家無不受日本漫畫、街頭塗鴉藝術、商業設計和時尚潮流的影響,並且贏得了全球矚目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張丁元首先就以這一季香港佳士得的重磅拍品,常玉1950年代油彩作品〈五裸女〉來作開場。張丁元認為,常玉這件最大規格的〈五裸女〉從中國現代藝術史的觀點來看,都有可能是凌駕林風眠的〈豐收圖〉、徐悲鴻的〈愚公移山〉。
常玉以一種超凡的獨立美感,充分詮釋了東方性的現代美感。以作品主題上來說,常玉的這件作品可以看出繪畫與文字的關係,在畫面的最下方,有著書法線條;尤其是裸女在腳踝部分,更能看出書法線性的端倪。另外,這件作品也能看出繪畫與雕塑的關係。常玉以白色的裸女來作為表述,畫面的背景是紅色,人物此時則彷若大理石雕塑,在平面的烘託下,格外能顯現空間的視覺推移。
Lot 7 常玉 五裸女
油彩 纖維板 120×172cm 1950年代
HK$ 250,000,000 – 550,000,000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張丁元講到此,話鋒一轉;接著就提到,從常玉的所處的年代來說,作為一位藝術家勢必都想要如何去超越自己,甚至如何不讓自己的創作落入前輩的窠臼裡。「我想,特別舉兩件作品來說明常玉如何透過〈五裸女〉來回應畢卡索1907年〈亞維農的少女〉及1910年馬蒂斯的〈舞蹈〉。我認為,常玉一定對這兩件作品是熟悉的,可是,常玉在自己的繪畫語言來回應這兩件作品;則是相當中國式」。
張丁元認為,畢卡索〈亞維農的少女〉以立體主義來帶出空間與人物間的關係,立體主義是透視的現代表現,馬蒂斯〈舞蹈〉則以色塊的韻律感與人物的姿態來把人物前後的動感表達出來。至於,常玉的〈五裸女〉則是以虛實相間的線來把人物層次活化出來。
你可以注意看,常玉的這五個裸女的上半部,幾乎處於一種不動的姿態,可是在腿到腳的部分,則是充滿著動感,常玉只用了線條的細微變化讓這五個裸女的前後關係、甚至年紀、個性的描寫表現;清楚地呈現出來整個畫面因為線條交疊所帶出的空間感,徹底拉開了五個人之間的遠近關係。同時,紅色背景的處理,格外凸顯裸女的膚色深淺、軀幹的不同比例,這無疑也更強化出這五個人的年齡落差。這極端簡單又細微的描繪,何嘗不也說明中國寫意特殊的個性。
張丁元就說「50年代的常玉自己就曾說,他比過去還要懂得繪畫的技巧。這個說法在這件作品身上,更可以看到常玉如何以線來表現光、能以中國的線條筆法來回應西方大師探討藝術性上的色彩、空間、光線、造型的問題。這件作品說是中國現代藝術史最重要一件作品,應當不為過」。
張丁元接著介紹趙無極〈24.12.59〉,這件作品在私人藏家手中珍藏14年,未曾上拍過。張丁元說「這件作品是趙無極邁向60年代,象徵甲骨文轉向狂草時期的最具劃時代意義重要代表作之一。在畫面上,光在天際綻放,大開大闔格局開闊,筆觸的交織舞動,為狂草的承上啟下有了相當關鍵性的代表」。
Lot 15 趙無極 24.12.59
油彩 畫布 160.7×111.8 cm 1959 年作
HK$ 80,000,000 – 120,000,000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至於,金煥基〈05-lV-71#200宇宙〉作品,則是一直由一位醫師所珍藏,這是金煥基尺幅最大的作品,從單一顏色展開豐富多變的層次。金煥基精準的控制顏料的濃度,營造出的畫面朦朧效果,拉開了無垠空間的深度,用二元對比的手法,探討陰陽、男女、日月視覺哲學的表現,是一件讓人會越看越深邃進去的藝術家代表作品。
Lot 17 金煥基 05-IV-71 #200 ( 宇宙 )
油彩 棉布 ( 二聯作)
每件:254×127cm
總共:254×254cm(雙聯作)
1971 年作
HK$ 48,000,000 – 62,000,000
Matthew Kim 與 Chae Kum Kim 收藏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藤田嗣治1924年〈躺臥的曲臂裸女〉,1922年藤田嗣治遇到來自比利時的模特露西‧芭杜(Lucie Badoud),露西雪白的皮膚、美麗的相貌,藤田嗣治總喜歡叫她「小雪Youki」。這件作品是他「乳白色」風格成熟時期的罕見巨作,有別於莫迪裡亞尼以豐富色彩層次刻劃出熱烈而情慾的裸女形象,藤田嗣治以他獨特含蓄又細緻的東方語言,顛覆裸女畫被當時既定成俗的情慾美感,展現了屬於藤田嗣治自己個人鮮明的藝術風格。
Lot 11 藤田嗣治 躺臥的曲臂裸女
油彩 畫布 89×146 cm 1924 年作
HK$ 25,000,000 – 35,000,000
俄羅斯重要私人收藏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緊接著,張丁元繼續回到趙無極作品,1970年〈27.03.70〉油彩作品,係由貝聿銘收藏。貝聿銘相當喜歡具有東方文化氣息的作品,尤其貝聿銘最喜歡作品當中有黑與白兩個顏色。因為,貝聿銘認為,這兩個顏色似乎看起來更貼近於雕塑的本質。從這裡,就不難想像他對於藝術作品能夠融會東西兩方的文化特質,應該是格外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Lot 16 趙無極 27.03.70
油彩 畫布 130×195 cm 1970 年作
HK$ 38,000,000 – 48,000,000
貝聿銘與盧淑華夫婦收藏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另外一件趙無極是1952年〈舊城重光〉,這件作品有著典型克利時期特色,顏色顯得豐富,在建築物的那個部分,似乎更讓人感受到一種動態生命力。
Lot 34 趙無極 舊城重光
油彩 畫布 65.3×81.2cm 1952 年作
HK$ 22,000,000 – 28,000,000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林風眠的京劇人物,更是不能不提。這件1956年的〈戲劇系列:張飛〉,在墨青色的統馭下,出現了松綠、靛藍、赭黃、赭紅,林風眠讓整體色調冷肅,進而凸顯張飛的兇猛氣息。
Lot 4 林風眠 戲劇系列:張飛
油彩 畫布 53.5×45cm 約1956 年作
HK$ 5,000,000 – 8,000,000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朱德群1981-1982年的〈晴〉,張丁元也特別推崇。張丁元認為,朱德群在70年代時的創作,有點放不開的感覺。但是進入80年代後則有了更好的表現。朱德群向來對藍色情有獨鍾。他認為,藍色是大自然裡面最有氣魄的顏色。
Lot 19 朱德群 晴
油彩 畫布 162×260cm(雙聯作) 1982 年作
HK$ 25,000,000 – 35,000,000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張丁元也說,趙無極筆下的光是發散性的,朱德群筆下的光澤顯得有方向性。朱德群畫裡所呈現的光,就好像是內心的光、是靈魂的光,這樣的筆觸與色彩的兩相對應,讓視覺彷彿有一種觸覺,讓人對畫裡所產生空間也就更具有想像。
Lot 1 林風眠 秋山
水墨 設色 紙本 66.5x69.5 cm 1960 年代作
HK$ 2,000,000 – 3,000,000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Lot 8 費爾南多·波特羅 夫婦及靜物
綜合媒材 木板 96.5×121.9 cm 2013 年作
HK$ 4,000,000 – 5,500,000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Lot 27 鍾泗賓 嘉魯達舞
油彩 畫布 74.5x60 cm 1957年作
HK$ 1,200,000 – 2,000,000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Lot 40 劉野 紅2號
壓克力 畫布 195×195 cm 2003 年作
HK$ 12,000,000 – 18,000,000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Lot 45 草間彌生 無限之網 (OQRWHN)
壓克力 畫布 194 x 194 cm 2008 年作
HK$ 9,000,000 – 12,000,000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HI-LITE主題專拍
從流行文化所梳理出的當代新美學
如果說,藝術在19-20世紀初是比較偏向於封閉性、內觀性,甚至比較趨向於為特定對象服務的,似乎一點也不為過。
以前,藝術確實是為宗教服務,它也確實比較具備針對社會特定階層來作服務。但是,從古典繪畫跨入現代藝術,再從現代藝術邁入當代藝術範疇,時代;為藝術創作拉寬了更多的接觸層面,也給藝術帶來更多貼近環境的機會。
張丁元就表示,HI-LITE這個主題專拍,就是以當代流行美術為主要的出發點。我們很清楚處在現今這個扁平化時代,當代藝術與整體環境接觸的介面也相對提高太多。尤其,街頭文化、電影、音樂…等等現代媒體與現在生活幾乎是共處,這更也讓當代藝術創作的表現與流行符號、文化符號產生更緊密的關係。
我們同時也可以發現,這些新潮藝術家所呈現的藝術,在顏色訴求上;都極盡強烈之能事。在作品造型講究上;也充分結合訊息性。這也就是說,當代藝術並不純然只是一項藝術的創作,它更可以是現代生活訊息的一種表述,同時也能是藝術家傳達個人對時代、環境觀感的反芻平臺,它在一種面對高度資訊化密集的時代裡面,重新製造出一個更吻合節奏運動的觸面。
藝術家的創作對比過去古典繪畫時期,這些潮流藝術家的創作取材更具有環境開放性,他們從生活周遭來取材創作內容,透過藝術審視自己與時代的關係,重新去定義自己的文化觀點。
張丁元就先舉村上隆與菲瑞‧威廉斯(Pharrell Williams)共同合作的〈The Simple Things〉雕塑來作例子,這件作品堪稱是相當典型的當代新流行美學代表,也就是它的視覺性與符號性,都說明了它與當下的關係密切。
兩位藝術家以一個像是「怪物」張大嘴巴來作為主軸,那張大的嘴也似乎就像是個劇場;正能夠上演著許多的情節。我們可以發現兩位藝術家在怪物大嘴塞進很多物件;可樂、杯子蛋糕、球鞋…。同時也在這怪物的外身上鑲嵌著紅、藍、綠寶石和鑽石的黃金(白、黃、粉紅)。
Lot 58 村上隆 The Simple Things
玻璃纖維、鋼、LED燈、壓克力、七件鑲有紅、藍、綠、
寶石和鑽石的黃金(白、黃、粉紅)製品、雕塑
雕塑:78(H)×110×101cm;臺座:110(H)×80×75cm;
全部尺寸:188(H)×110×101cm 2008-2009 年作
HK$ 20,000,000 – 30,000,000
Lot 59 村上隆 Wow, Kaikai Kiki
壓克力 鉑金箔 畫布 裱於鋁框 (五聯作)
300 x 608cm 2010-2011年作
HK$ 15,000,000 – 20,000,000
藝術,在這裡是一種絕對現象學,它記錄著人對於口腹之慾與財富之慾的等量並重,就如同貪婪的大嘴,渴望不斷又不斷的餵養。這種商業與藝術十分靠近的創作表現,也是當代新流行美學特質之一。
另外,MADSAKI的〈牙刷〉作品,則又是另外一種當代語境的表現。MADSAKI彷若以一種堂而皇之的鏡頭進入,而且是進入浴室裡。這樣的題材在過去印象派時期的皮爾‧波納爾、艾得加‧竇加、雷諾瓦…都曾描繪過沐浴間的女性。但是,MADSAKI以一種卡通漫畫的筆法,將妻子的日常裸現在眾人目光面前,私密空間頓時成為一個公開場域,觀者的眼光從一開始的唐突冒犯心理;逐漸轉化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觀視,徹底顛覆了視覺心理的思維模式,進而轉向體察出藝術家與妻子間的深邃情感。
Lot 56 MADSAKI 牙刷
壓克力 噴漆 畫布 245×180 cm 2017 年作
HK$ 1,000,000 – 2,000,000
張丁元提到「當代與古典繪畫,其實一直都存在某一種線在連結。我們從MADSAKI的人物來回想莫迪裡亞尼的人物,莫迪裡亞尼筆下的女子,眼神空洞;但是在MADSAKI則以黑色噴槍強化了女子眼神那揮之不去的鬱鬱。藝術家其實並非在重複題材,藝術家更多一點是在以新的方法來詮釋舊素材,從中去發現新的心理閱讀經驗」。
再來,張丁元則舉艾德‧馬丁內斯(Eddie Martinez)的作品來說明。張丁元認為,艾德‧馬丁內斯應該是現階段最能畫的一位藝術家。在他的繪畫作品中,你很清楚能感受到街頭塗鴉藝術的典型表現,但是相對於平板式塗鴉藝術表現,艾德‧馬丁內斯更具有高超的反芻能力;在面對自己的藝術表現上。
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發現他像過去的畢卡索,幾乎都能在一個畫面上展現多樣的不同技巧表達,技巧的轉換與轉接流暢無比,每個轉折都在貼映著主題的表述,這使得他的繪畫成為最受到矚目的焦點,想必是有其個人特殊的能力所在。
另外是尼古拉斯·柏蒂(Nicolas Party)的作品,比較貼近超現實風格,帶有簡樸的筆觸,在瑰麗色彩的烘染之下,散發著一種淡淡的歡喜甜味。
Lot 67 尼古拉斯·柏蒂
彩巖 粉彩 畫布 220×100cm 2016年作
HK$ 4,100,000 – 5,000,000
最後,再來看奈良美智那件〈Angry Blue Boy〉。奈良筆下這位孩童,應該可說是整個國際最被認識也是最知名的孩童。而且從某個角度來說,也應該是全世界身價最高的一位孩童吧!奈良的藝術,總是流露著生活的呼吸。他在單一線條中,長出生命的運動也構成空間的深度,使得他的藝術始終被觀者視為個人經驗的投射,既具有私密性,同時也能帶有一種泛社會性的普遍共鳴。
Lot 57 奈良美智 Angry Blue Boy
壓克力 畫布 裱於畫布 198×193 cm 2008 年作
HK$ 15,000,000 – 20,000,000
畫面上,一雙大而狹長的綠眼睛專注看著你,兩個小鼻孔好像是因為生氣而在舒張著,再加上扁嘴所強化的情緒,奈良呈現出相當讓人感到親切的孩童模樣。另外,圍著臉孔旁的白色圓形,既像是生氣的表徵;也讓人想起漫畫拿來書寫對白的圓形空間。奈良的藝術,企圖從一種直觀的角度來喚醒人最初的內在感受,當這個社會能不那麼經營心機,也許人也就能活得更真實些。
從絕對經典到當代新流行美學,藝術;是時代的說帖、是生活的補記,也是跨世代溝通的介面。【巨匠之巔──現當代藝術史至臻瑰藏】,具體地將這些特質都帶到了。
臺北預展
11月9日至10日
11:00 - 18:00
臺北萬豪酒店博覽廳
拍賣
11月23日
HI-LITE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11月24日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上午拍賣)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下午拍賣)
地點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亞洲藝術新聞》
2019 / 11 No.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