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安之後,梁山好漢就被朝廷抓了官差,東奔西顛地幫助宋朝皇帝賣命。所幸到徵討遼國之後,梁山好漢依然是毫髮無傷,這時得勝班師回朝的好漢們,又接到了徵討江南方臘的命令。然而與以往不同的是,梁山好漢此次竟然十損七八,讓很多人在悲痛不已的同時也頗為困惑,方臘手下大將不過8員,為何能夠打敗梁山這麼好英雄好漢呢?
首先,實力使然。雖然在水滸中山東宋江與江南方臘被皇帝列為四大反賊,但事實上與已經坐擁江南半壁天下,具備與宋朝分庭抗禮實力的江南方臘相比,宋江一夥充其量只能算是小蟊賊。梁山好漢的地盤只不過是梁山水域,而江南方臘佔據六州五十二縣,擁有了與宋朝一樣完整的建制。
可能有人會奇怪了,既然方臘的實力這麼強,為何在水滸中只出現以方傑、呂師襄為師的八位上將呢?其實這很好理解,因為水滸傳主要講的就是梁山好漢,如果過多介紹江南方臘這邊的話,就完全是「喧賓奪主」了。書中只講這8位上將,並不是說方臘麾下就只有這8個人可用。
僅這8個上將,就讓梁山好漢無法消受。秦明在梁山好漢中是五虎將,但也只能與方臘的侄子方傑勉強打個平手,由此可見方臘手下戰將的實力之強悍。事實上除此之外,宋江陣容中的很多戰將,都要死在了名不見經傳的方臘眾多統制之手,只不過礙於篇幅所限,水滸傳中沒有他們的詳細資料。
其次,坐擁地利。梁山好漢此前之所以能夠打得前來徵剿的官兵有來無回,有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們佔據著水泊梁山的天險。然而到了徵討方臘的時候,他們完全無法適應當地的地理環境,在搶關奪隘時的犧牲自然就會加大。坐擁地利優勢,也是方臘集團的一大優勢,此消彼長之下,梁山好漢只能是拿命相搏了。
第三,不得人心。原本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漢,因為宋江執意招安,已經變成了助紂為虐的幫兇。如果說他們此前徵討遼國,還算是在保家衛國的話,他們此番前來徵討方臘,就沒有正義性可言了,這種農民起義軍的自相殘殺,已經註定了梁山好漢必然以失敗收場。
從朝廷來說,他們原本也不指望梁山好漢能夠戰勝江南方臘,只不過是讓他們充當炮灰而已。事實上在梁山好漢的背後,就是宋朝的徵討大軍!在梁山好漢與江南方臘兩敗俱傷之時,宋朝軍隊就出來收割勝利。梁山好漢即便不戰死,回去後也是被高俅一夥毒死,從這個角度來說,施老爺子也只能是讓他們早點戰死了。
備註: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