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李原 編輯_蕭三匝 攝影_鄧攀
陳華穿著一件暗紅色的長袖衫,語氣和緩,眉頭緊鎖,偶有笑容,轉瞬即逝。
他辦公室潔白、寬敞,這裡除了必要的工作用品,幾乎找不到能體現主人愛好和交際圈子的玩物。
在講述唱吧的發展時,陳華沒有任何渲染,也沒有談及任何個人問題。他勾勒未來的藍圖,但對關鍵的信息點,他的回答會毫無預兆地突然變得籠統而簡短。
再問到更細節的行動計劃和盈利模式,他索性說:「公司不會告訴你他們到底是怎麼賺錢的。美團說他們是靠團購賺錢,但誰都知道,團購是最不賺錢的。」
這樣警惕的人,內心或許正承受著一些不尋常的壓力,真實的故事也應該不如他面上表現的那樣波瀾不驚。
陳華曾說,唱吧未來的目標是成為中國最大的音樂娛樂網際網路公司。為此,他從兩三年前開始就一直處於焦慮中。採訪中,他不肯說唱吧面臨任何考驗和問題,一切都運轉良好。但問到他自己是否焦慮時,他說,當然很焦慮。
今日頭條的CEO張一鳴曾是陳華上一個創業項目「酷訊網」的第一號工程師,他對陳華的抱負有很深的印象:「陳華是個追求極致的人。他為第一臺伺服器制定的帳號是himalayas(喜馬拉雅山),密碼是no.1intheworld,加上一些變體。」
現在,可能有一個巨大的機會落在了這個追求著「No.1」的人面前,而如果這個機會沒有被把握住,就比較麻煩了。
隨著「直播時代」的到來,一夜之間所有人都開始大談未來的社交和造星模式。大公司紛紛對此押寶,表現得激動萬分。
直播和網紅的模式,唱吧在幾年前就已經積累下了不小優勢。在唱吧的平臺上,已有許多網絡紅人在此成名,每年能獲得幾百萬的變現。如今恰逢風口到來,陳華卻無暇感到興奮,因為巨頭的介入也意味著現有市場隨時會被擠佔。
唱吧要防範的競爭對手已不只是過去複製K歌模式的音樂軟體,更是未來的下一個直播平臺「獨角獸」,而網際網路最不缺的就是速朽的公司。
唱吧當然要以最快的速度搭上這趟快車。2015年,它獲得湖南衛視投資,在多個節目和項目中開展合作,並聘請了《我是歌手》的總導演洪濤擔任首席藝術顧問。
看起來,陳華對未來仍然憂心忡忡。
湖南衛視加持2016年剛過去了4個多月,就有人把這一年稱為「直播元年」了。連Facebook的扎克伯格都說,「直播是目前最讓我感到激動的事。」
4月初,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全面向視頻直播進軍。他在自己的主頁上說:「就像口袋裡的一臺攝像機一樣,任何一個有手機的人都有向全世界做直播的能力,這是我們交流方式的一次大的轉變,而它將會為人們攜手並進創造新的機會。」
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中國社交視頻行業用戶規模以63.95%的年複合增長率發展,到2017年,中國社交視頻預測將涵蓋超過4億人。
對於這樣爆發性的趨勢,陳華有非常清楚的認識:「VR、手機直播、人工智慧就是當下的三大風口。」
曾幾何時,唱吧可以說已經提前站在了直播和「網紅生產」的風口上。
根據唱吧提供的數據,目前平臺註冊設備數超過3億,月活躍用戶超過3000萬。易觀數據顯示,唱吧平臺上24歲及以下用戶佔到了62.2%。
在這樣一個龐大的用戶基數上,2015年1月底,唱吧直播間就已上線。一年多的時間裡,在直播間上,已經產生了像「Skm破音」和「Rita」這樣一些有百萬級粉絲的超人氣網紅。
「Rita黃汐源」來自四川綿陽,從2013年開始在唱吧積累出人氣。2014年,她獲得了唱吧的年度實力女歌手。現在,Rita在唱吧擁有215萬名粉絲,並進擊到了《2016超級女聲》唱吧區總決賽,給粉絲展示了一個素人(即普通人)逆襲的造星夢。
陳華認為,唱吧在網紅生產中,最大的優勢是良好的社區環境。與YY、映客等在虛擬產品上與網紅分成收益的公司不同,陳華說,唱吧滿足的是用戶的「造星夢」。「未來,我們的粉絲可以在唱吧上出唱片、開演唱會、與電視節目合作等等。」
要做成這樣的事,唱吧需要與更有影響力的平臺站在一起。2013年,唱吧第一次登上了《天天向上》,節目播出當天,唱吧就新增了100多萬粉絲。這讓唱吧嘗到了借勢的甜頭。
此後,唱吧與湖南衛視一直維持著蜜月期,而傳統媒體的日漸式微,也讓湖南衛視迫切地希望能尋找到網際網路新生力量的出口,兩者一拍即合。
2015年,湖南衛視出資1.63億元戰略投資唱吧。同時,何炅、謝娜、汪涵三位明星主持人作為個人投資人參與入股。唱吧也成了湖南衛視2016年《超級女聲》的線上官方戰略合作平臺。
陳華說,洪濤的加盟,相當於唱吧增加了一位重要的產品經理,在湖南衛視和唱吧之間得以實現節目與人才的彼此輸送。
2016年5月,洪濤擔任導演的最新節目《我想和你唱》將在湖南衛視播出,這是一檔讓素人可以與明星一起演唱歌曲的節目。唱吧也順理成章地成為節目的素人推薦合作方。
變現難度儘管目前唱吧與湖南衛視這樣的有力平臺架構起了互通渠道,但客觀來說,唱吧目前的業內地位並不算十分有利和牢靠。雖然提前一兩年就踩中了網紅的爆發點,但唱吧並沒有讓自己迅速做大,成為其中的領軍者。
與唱吧耕耘多年相比,反而是「映客」這樣後發制人的直播軟體,很快就被證明了它的商業變現能力。而騰訊的「全民K歌」,依託於強大的平臺勢能,也迅速在社交市場打開了局面。
唱吧發展速度相對緩慢,原因在於工具類APP的屬性限制了它的進一步壯大。
2012年,唱吧曾創造了業內的用戶爆發增長奇蹟。上線首日,註冊用戶就突破了10萬,5天後,唱吧便位列App Store免費下載總榜第一名,一時風光無兩。
但作為一款主打K歌的工具性產品,最大的隱憂在於它的進入門檻較低、產品易被複製,變現周期也較為漫長。雖然當年唱吧在陳華的正確判斷下,速度為王,不斷向產品中充實新功能體驗,從而打敗了同期湧入的幾十個競爭對手,全面佔領了市場。但要讓用戶付費,唱吧還需要向社交方向轉變。
陳華自己也了解這個邏輯,「音樂社交需求才能長期留住用戶」。但從工具屬性轉向社交屬性又談何容易。工具性產品的內環境本身相對封閉,又要時刻警惕巨頭的碾壓。現在,前有騰訊攔路,後有直播新秀公司追兵,留給唱吧的時間和空間更為有限。
唱吧的變現問題,大多數媒體採訪陳華時都會問他,而大多數時候對此他都諱莫如深。但從唱吧可見的業務來看,盈利渠道似乎並不如他所說的那樣神秘莫測。
唱吧目前主營業務分為四大板塊:唱吧APP、唱吧直播間、線下的唱吧麥頌KTV,以及唱吧研發的硬體麥克風。其中,大部分營收應來自於虛擬物品、會員體系、KTV營收,也不乏廣告、遊戲、電商的貢獻。
這個盈利模式缺乏核心,顯然尚不足以形成持續爆發增長的力量。
陳華也曾尋求用建構線下產業的方法形成突破,比如鋪設KTV的品牌實體店、在APP上加入硬體電商入口等辦法。他的邏輯是,打造一個「上遊內容、中遊平臺、下遊用戶」的泛娛樂閉環生態,與所有與唱歌有關的場景結合起來,但結果差強人意。雖然陳華為線下「麥頌KTV」品牌設想的是社區化的小型KTV,走低客單價、高頻次的方向,KTV內的表演可以直接上網,還創造性地採取了眾籌開店等模式。但傳統線下KTV業務整體正在快速收縮,陳華也不可避免地很快遇到了推廣的困難。與他當初設想的「麥頌KTV」可以迅速在全國擴張2000家門店的目標,目前看來還相去甚遠。
資金焦慮在業內,陳華被稱作「連續創業者」。他的上一個創業項目酷訊網曾與唱吧類似,也經歷過爆發式的增長和媒體的聚焦關注。甚至一度被認為酷訊網的垂直化搜索模式將對百度形成巨大衝擊。
但因為戰略上的轉折失誤,以及投資方要求業績兌現,2008年,陳華被投資人突然拋棄,被迫出走。第二年,酷訊網也被轉賣。
至今,這次失敗依然是陳華心中的痛點,當年的同事也證實,這件事給陳華的影響很大,給他後來的創業、管理方法帶來了很多改變。
其中一點是,他更懂得如何正確地運用資本的力量,追求更安全、穩定的現金流。他教導創業者,首先要做風口上的事,這樣才能拿到融資;其次,「產品只要有進展,就可以去尋求再融資,讓帳上多一點錢。」
陳華當下的目標首先是要熬下去,保證資金鍊不能斷掉,保證資本的安全性。而跟著風口的方向行動、進行業務轉型,在他看來是在資金充裕的前提下,「要一件一件去辦的實事」。
現在,與唱吧尋求變現同時緊鑼密鼓進行的,是唱吧的上市目標。唱吧原計劃去美國上市,但擔心社交K歌的模式不一定能被美國投資人接受,當然更多的是看到了國內A股的風光,唱吧也旋即加入了當下A股的回歸浪潮,並迅速啟動了拆VIE行動。
2015年11月11日,陳華發了一條朋友圈:「有誰認識好的A股殼公司推薦下哈。」陳華在採訪中證實,現在拆VIE已近尾聲,未來很可能將尋求借殼上市。國家暫停戰略新興板對唱吧是否產生影響?陳華說,沒問題。
最近,陳華參加了湖畔大學的學習,他小組的面試官有郭廣昌。面試題目是要每個人畫一張圖,說出自己的問題和夢想。陳華的夢想中沒有個人情懷的部分。他畫了一張產品規劃圖,裡面都是唱吧未來的業務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