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6/ STAT3信號通過幹擾雌激素受體α增強乳腺癌轉移

2020-12-23 科學網

IL6/ STAT3信號通過幹擾雌激素受體α增強乳腺癌轉移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8 20:03:38

英國劍橋大學Jason S. Carroll、Rasmus Siersbæk課題組的最新研究發現,白細胞介素6 (IL6)/ STAT3信號通過幹擾雌激素受體α(ER)增強乳腺癌轉移。2020年7月16日,《癌細胞》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研究人員證明IL6 / STAT3信號以不依賴ER的方式誘導ER +乳腺癌細胞轉移。STAT3幹擾了部分ER增強子以誘導獨特的轉錄程序。儘管STAT3和ER共享這些增強子,但IL6 / STAT3的活性阻礙了以ER為靶點的標準治療。

相反,使用JAK抑制劑魯索替尼抑制STAT3活性可減少體內乳腺癌的侵襲。因此,IL6 / STAT3和ER致癌途徑在功能上是獨立的,這突出了針對IL6 / STAT3靶點在ER +乳腺癌治療中的潛能。

據了解,IL6及其下遊的效應因子STAT3組成了關鍵的致癌通路,之前研究表明在乳腺癌中該通路與ER功能相關。

附:英文原文

Title: IL6/STAT3 Signaling Hijacks Estrogen Receptor α Enhancers to Drive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Author: Rasmus Siersbk, Valentina Scabia, Sankari Nagarajan, Igor Chernukhin, Evangelia K. Papachristou, Rebecca Broome, Simon J. Johnston, Stacey E.P. Joosten, Andrew R. Green, Sanjeev Kumar, Julia Jones, Soleilmane Omarjee, Ruben Alvarez-Fernandez, Silvia Glont, Sarah J. Aitken, Kamal Kishore, Danya Cheeseman, Emad A. Rakha, Clive DSantos, Wilbert Zwart, Alasdair Russell, Cathrin Brisken, Jason S. Carroll

Issue&Volume: 2020-07-16

Abstract: The cytokine interleukin-6 (IL6) and its downstream effector STAT3 constitute a keyoncogenic pathway, which has been thought to be functionally connected to estrogenreceptor α (ER) in breast cancer. We demonstrate that IL6/STAT3 signaling drives metastasisin ER+ breast cancer independent of ER. STAT3 hijacks a subset of ER enhancers to drivea distinct transcriptional program. Although these enhancers are shared by both STAT3and ER, IL6/STAT3 activity is refractory to standard ER-targeted therapies. Instead,inhibition of STAT3 activity using the JAK inhibitor ruxolitinib decreases breastcancer invasion in vivo. Therefore, IL6/STAT3 and ER oncogenic pathways are functionally decoupled, highlightingthe potential of IL6/STAT3-targeted therapies in ER+ breast cancer.

DOI: 10.1016/j.ccell.2020.06.007

Source: https://www.cell.com/cancer-cell/fulltext/S1535-6108(20)30311-1

相關焦點

  • 成體神經幹細胞通過TNF-α受體信號通路響應全身炎症
    成體神經幹細胞通過TNF-α受體信號通路響應全身炎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9 11:12:15 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Isabel Farias和Jose Manuel
  • 致命的誘惑:它死後,竟能驅使乳腺癌發生肝轉移
    其實,除了腫瘤局部微環境,人體全身都屬於腫瘤的生態系統的一部分,遠處的器官組織也會與腫瘤發生相互作用,導致腫瘤的遠處轉移。但這一過程究竟是怎樣發生的?6月1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教授團隊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種特殊的腫瘤遠處轉移機制:中性粒細胞的一種特殊死亡方式,最終導致了腫瘤的肝轉移。
  • 致命的誘惑:它死後,竟能驅使乳腺癌發生肝轉移!
    6月1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教授團隊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種特殊的腫瘤遠處轉移機制:中性粒細胞的一種特殊死亡方式,最終導致了腫瘤的肝轉移。
  • 核受體之父-Elwood V. Jensen
    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2004年LASKER獎獲得者,因首先發現雌激素受體被稱為核受體之父。他進一步闡明了雌激素受體與乳腺癌的關係,奠定了雌激素受體拮抗劑如他莫昔芬治療乳腺癌的理論基礎,被公認為乳腺癌研究的先驅。        Elwood V. Jensen在二戰期間接受大學和研究生教育,專業是化學和有機化學。
  • 什麼樣的乳腺癌最「兇險」
    然而,乳腺癌有著多種臨床分型,其中的HER2陽性乳腺癌和三陰性乳腺癌,你了解多少呢?  HER2陽性乳腺癌,乳腺癌兇險之最  臨床研究發現,乳腺癌患者中約有20%~25%的患者為HER2陽性乳腺癌,其惡性程度高,容易復發和轉移,患者的生存期往往較短。因此被認為是乳腺癌類型中的兇險之最。
  • 三陰性乳腺癌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研究人員對乳腺癌患者的細胞進行分析後發現,僅有一小部分剪接因子似乎會與細胞的癌變行為相關聯,尤其是,三種剪接因子會給予細胞錯誤的配方,增強細胞生長並遷移的能力;在這三種剪接因子中,一種名為TRA2B的剪接因子似乎在三陰性乳腺癌中尤為豐富;三陰性乳腺癌是一種最惡性的乳腺癌,其有著最高的轉移率、最差的預後,目前患者並無有效的靶向性療法。
  • 這些都是乳腺癌徵兆!北大醫生教你怎樣儘早發現乳腺癌
    本文作者:曹迎明醫生 乳腺癌是發生於乳腺組織的一類惡性腫瘤,是女性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我國發病率超過45/10萬人,並且發病率逐年上升。其具有以下特點:生長迅速,易發生轉移,且發生轉移後危險性大大增加,易復發,會導致患者臟器受損最終導致死亡。
  • 男性也會得乳腺癌!乳腺癌的3個真相,一定要知道!
    對於淋巴結陰性(癌症尚未轉移治淋巴結)的男性乳腺癌患者,應當基於與女性乳腺癌患者同樣的考慮予以輔助治療,因為沒有證據表明男性與女性對治療的反應存在差異。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對於淋巴結陽性(癌症已經轉移至淋巴結)的男性乳腺癌患者,輔助治療可包括以下: 化療+他莫昔芬(阻斷雌激素的效應)。
  • 有些乳腺癌存活率可達100%,有些乳腺癌卻只有20%,到底為什麼?
    病理分型是通過在顯微鏡下觀察腫瘤細胞特徵,將其分為非浸潤性癌(早期,原位導管癌)、早期浸潤性癌和浸潤性癌(浸潤性導管癌、浸潤性小葉癌)等;分子分型則是根據基因和蛋白進行分組,根據癌細胞是否表達ER(雌激素受體)、孕酮受體(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三種蛋白來進行分類,可以有以下幾種組合:
  • 32個乳腺癌新基因位點被發現!有望預測不同乳腺癌的風險
    近日,一項涵蓋了26.6萬名女性的遺傳研究分析結果表明,在人類基因組找到了與乳腺癌有關的32個新位點,並且該研究結果首次將這種風險因素與多種具體亞型的乳腺癌關聯起來。目前,這項分析結果已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
  • 乳腺癌遠處轉移才是致死主因
    核心提示:據了解,在乳腺癌患者中遠處轉移是復發最為嚴重的類型。有關數據顯示,遠處復發或轉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遠處轉移的患者在診斷後的5年內病死率為75%。相比之下,局部復發的婦女可能長期生存。
  • Trodelvy治療三陰性乳腺癌最新研究數據公布
    1三陰乳腺癌(TNBC)特指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及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三者均為陰性表達的乳腺癌,進展迅速,預後極差,5年生存率不到15%。近日,一項關於抗體偶聯藥物Trodelvy(Sacituzumab Govitecan-hziy)治療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的III期ASCENT研究結果公布,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和關鍵次要終點。。
  •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腫瘤|腫瘤微環境|內質網|-健康界
    它們包括:需肌醇酶1α(IRE1α)、類PRKR ER激酶(PERK)和激活轉錄因子6(AFT6)。                           首先,它的一個關鍵功能是通過增加抗氧化劑穀胱甘肽的生物合成來控制氧化應激。第二,PERK–eIF2α軸減弱整體轉錄並增強自噬作用,以促進MYC驅動的淋巴瘤中的細胞保護性UPR功能。第三,PERK和GCN2都被MYC激活以磷酸化eIF2α並誘導ATF4。
  • 《小歡喜》中季楊楊的媽媽罹患乳腺癌,乳腺癌患者能吃豆製品嗎?
    劇中小主人公季楊楊的媽媽劉靜在孩子備戰高考的關鍵時期查出罹患乳腺癌!季楊楊為了給媽媽加油打氣,毅然剪去一頭秀髮,要和母親共渡難關戰勝病魔,這份難能可貴的親情感動萬千觀眾。劇中季媽媽的患癌並非個案,從2019年初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 我國平均每天有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平均每分鐘就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而乳腺癌居女性發病首位。
  • 乳腺癌的早期徵兆,如若有以下幾個表現,可能是乳腺癌到來的信號
    自女性進入青春期之後,體內雌激素就開始迅速分泌促進機體生長,女性特徵也會逐漸明顯,比如「乳房發育」就是信號之一。但是,乳腺癌隨著病情發展,癌細胞容易脫落隨著血液擴散至其他部位,從原位癌走向轉移癌階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癌症晚期,此時不僅患者遭受的痛苦更大,最終也會因癌症死亡。
  • 惡病質在腫瘤轉移中的作用
    暴露於腫瘤細胞分泌的促炎性循環因子(TNFα、IL-6、IL-1β、白血病抑制因子前體(LIF)、IL-8、VEGF),導致肌肉細胞脂肪酸過度氧化,從而引起氧化應激,激活p38應激反應途徑並損害肌管的生長。因此,TNF家族的細胞因子通過直接幹擾蛋白質穩態來引起肌肉萎縮。在肌肉細胞中。同樣,TGFβ的幾個成員通路超家族與癌症惡病質有關(圖1a)。
  • 一文讀懂丨乳腺癌診斷「金標準」 的病理報告,究竟怎麼看?
    IV期:不論腫瘤大小如何,淋巴結有沒有轉移,癌細胞一旦擴散至身體其他部分,即有遠處轉移,均為四期 乳腺癌的分期決定了乳腺癌的治療方案以及未來發展預後,早期比晚期預後好。
  • 英媒:跨性別女性服用雌激素易患乳腺癌
    參考消息網5月18日報導英媒稱,研究表明,跨性別女性服用激素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英國《每日郵報》網站5月15日報導稱,那些出生時是男性但服用雌激素轉變為女性的人比男性更容易患乳腺癌。與此同時,一項研究顯示,跨性別男性通過服用睪酮可以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
  • 核受體ESRRA通過偶聯新陳代謝和分化來預防腎臟疾病
    核受體ESRRA通過偶聯新陳代謝和分化來預防腎臟疾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19:50:19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Katalin Susztak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核受體ESRRA通過偶聯新陳代謝和分化來預防腎臟疾病
  • 諾華LEE011乳腺癌臨床提前終止,CDK4/6抑制劑領域巔峰對決即將上演
    2016年5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瑞士製藥巨頭諾華(Novartis)近日宣布,該公司在研口服靶向抗癌藥CDK4/6抑制劑LEE011(ribociclib)的一項乳腺癌關鍵性III期臨床研究(MONALE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