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初構,陽清陰濁。穹蒼空闊,星漢曜爍。天行雲雨,地承華嶽。禹甸方域,物華卓犖①。然則先祖匍匐以刀耕火種,五穀豐穰;聖賢圖治而布仁施德,文明煜爚。
觀夫錦繡中華,鳳翥龍翔。江河澎湃,層巒莽蒼。五嶽三山,巍屹東方以藏精聚氣;三皇五帝,觀象法地而睦鄰和邦。天象垂星,五行七曜以列位;地載厚物,四海八荒而封疆。至若后羿杖化之鄧林②,始皇街巷之蔽綠③;隋帝運河之垂柳④,朱棣紫禁之槐香⑤。植樹造林,肇始遠古;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屋舍樓閣,籠蔭環綠;街衢道路,綠樹成行。中華傳統,源遠流長。或若歷代王朝,力倡植樹,頒布禁令,立法制綱。植者有獎,不樹無槨⑥,植柳賞縑⑦,衣食農桑。或若醫病植杏⑧,紀念栽松,思鄉種柳⑨,慶功樹楊⑩。於是望崑崙之橫亙,靈闕騰光。聆山泉之清越,江河浩湯。紫霞映天,華光照地;膏雨滋潤,清風鬱芳。雨霖霖以濯榮,風習習而送爽;露瀅瀅以潤草,雪霏霏而積陽。山川秀美,江河波碧,苑林雅典,人居安康。自然造化,風雲吐納,國家邦宇,否泰禎祥。
若乃上紀中葉,華夏天災人禍,百廢待興;崇尚人定勝天,圖強發奮。開荒拓土,毀林造地,梯田連雲以童山濯濯;大煉鋼鐵,興辦廠房,煙囪林立而濃煙滾滾。新紀伊始,開創一帶一路,保衛藍天;籤署協定公約,恪守誠信。節能清汙,生態治理,退耕還林以水綠山青;新型農村,脫貧致富,面貌煥然而風調雨順。棄陳規之陋習,求創新之精準。開源節流,保護資源,防沙治霾,長天流韻。唯當不辱使命,造秀美山川;鐵肩擔當,還天朗地潤。走中國道路,絲路光大以含弘;揚中國精神,人道扶危而濟困。
(雲和梯田)
是故蒼茫大地,虎吟龍嘯,河岸水湄,百鳥和鳴。峭崖秀峙,天景貞騰。絕壁千尋,重崗含煙以吐翠;孤峰萬仞,飛泉霰玉而凝虹。長松落落以垂青,修竹剪剪而搖影;岫嵐嫋嫋以溢彩,碧嶂巍巍而崢嶸。崇岑巒以雲繞,竦奇峰若地傾。天行健,日月懸璧以應瑞;地勢坤,山川峻極而承明。青山翠微以集雲雨,流水旖旎而藏蛟龍。雲興則雨落,風吹則氣清。同心以事旺,聚德而業隆。保護環境,匹夫有責,承前啟後,砥礪前行。
(馬嶺河峽谷)
誠如自然回歸,生態均衡。天藍地綠,林茂糧豐。環境優雅,文脈相承。譜綠水青山之曲,抒和諧幸福之情。弘敷曠覽,河清海晏;德耀華夏,誠信炳銘。鳳翥于晴昊,含靈以吐瑞,堯天舜日;鶴鳴乎玉宇,富民而強國,江山永寧。
(虎林 東方紅溼地)
(韻依詞林正韻)
己亥仲夏(二〇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注釋:
①.物華卓犖:卓犖,卓越、突出。
②.后羿杖化鄧林:《山海經·海外北經》中記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③.始皇綠蔭街巷:秦統一全國後,秦始皇大力提倡在城鎮街巷和大道兩旁種綠化樹,這是我國古代城市綠化的先聲,賈山《至言》載:「秦為馳道於天下,道廣五十步,樹於青松」。
④.隋帝運河垂柳:隋煬帝雖然是個窮奢極欲的皇帝,但他親自種柳,賜柳為楊,下令在開挖大運河的同時,要在河旁植柳。並給予獎勵:「柳一株,賞一縑」,後來出現了千裏運河岸綠柳成蔭的景觀。
⑤.朱棣紫禁槐香: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朱棣遷都北京,隨後便提出在壇廟、道路、長城等處廣植樹木。紫禁城四周夾道皆槐樹,十步一株。
⑥.不樹無槨:西周,國家就成立了「林衡」、「山虞」管理機構,負責掌管種植、護林等事務,為動員群眾植樹,甚至作出「不種者,無槨」(不種樹的人死後不給棺材)的規定。
⑦.植柳賞縑:見④
⑧.醫病植杏:三國東吳名醫董奉,醫術精湛,濟貧善施,為人治病不收財禮。他只要求治好一個輕病人,種一株杏樹,治好一個重病人,種五株杏樹。天長地久,他的房前屋後竟有10萬餘株杏樹,人稱「董林杏仙」。
⑨.思鄉種柳: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幹布,特地從長安帶去柳樹苗種,植於拉薩大朝寺周圍,以表達對柳樹成蔭的故鄉的思念。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現在已成為藏漢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⑩.慶功樹楊:西周有位名將沙其俊,他驍勇善戰,在多年的軍旅生涯中,每打一次勝仗,都下令全軍在獲勝的戰地上栽好一株楊樹。
此賦彰顯了一個「博」字,博知識之豐富,博古今文化之時代雄篇。所以從此角度看,此賦是一篇充滿著昂揚與激情。是一篇歌頌之文。
李德全,又名清泉,甘肅卓尼人,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中國教育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辭賦社會員,中國辭賦家協會理事,卓尼縣文聯副主席、作協主席。詩賦、散文收入多部作品集,並偶爾獲獎。出版詩文集《生命如歌》,詩賦集《歲月如詩》、地方風物傳記《話說洮硯》《洮硯探秘》等。
甘南州中等職業學校賦 李德全
金華山賦 李德全
錦繡中華賦 李德全
秋菊賦 李德全
古戰賦 李德全
阿角溝情緣 李德全
洮硯採石人 李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