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丟人,剛一看到這個「貟」字時還真不會認,要不是手機上可以手寫,這個字一時還真不知怎麼打出來。有多少人不認識這個字的?
旅遊時認識了一驢友,在互相報出姓名時,對方說因為他的名字曾一度不讓上飛機,幾次差點兒耽誤行程,還找他們理論過,說什麼他的名字跟運輸相關,電腦又很難打出來,但是身份證上確實是這個名字。我也好奇他到底姓甚名誰?是不是真的連飛機都不讓上。他看我們一臉疑惑的樣子,就在手機上寫出來讓我們認一下,結果當場還真沒一個認識的,悲催!
這個字,有人讀成「負」,有人讀成「貢」,還有我兒子「識字不識字識個半邊字」的讀成「貝」,而我是想到了書法上是不是簡寫的「員」字,實際上真正的讀音是「yùn」,四聲。
回來後想了解其意。因為我習慣用五筆,結果「CMU」怎麼打都打不出來,重碼很多字也沒看到這個字。用拼音打,也是發現了好多重音,翻了好幾頁才出來。最後我只好求助於搜尋引擎,原來這個字屬生僻字,也是異體字,必須先開啟「臨時生僻字」功能,再用五筆字根打出來。
我不知道大家用的是哪個五筆輸入法,我用的是極點,方法如下:
1、先打一個「`」,以開啟臨時生僻字,這個「`」的位置就是電腦鍵盤左上角「ESC」鍵下方的這個符號。
2、接著輸入CMU。
3、完整的就是打「`cmu」。
為了更好地了解這個字,我仔細看了一下說文解字相關的參考資料,從字形到字意到演變等。
可以說,漢字不愧為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一座文化寶藏,每一個漢字都是一部富含底蘊的文化史。想想古代的先賢們,一筆一畫造字,多麼地意味深長。就好像一首歌《生僻字》裡唱的一樣:我們中國的漢字,落筆成畫留下五千年的歷史,讓世界都認識!我們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現在全世界各地到處有中國字,黃皮膚的人驕傲地把頭抬起……
所以,我告訴孩子們:作為中國人,就必須多多認識中國的漢字,不光要會認還要會寫懂其意,更要用心去感受中國漢字的魅力,了解並理解中華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涵養!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因為這就是要告訴我們,做中國人就得堂堂正正,橫平豎直站得穩一生一世好做人。
最後,回到文首,大傢伙知道這個人姓甚名誰了嗎?估計這名字,再加上一個字一時打不出來,為難一下也有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