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深海之妙 賞科學之美

2020-12-23 人民網

《深海淺說》:汪品先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我們研究科學不僅因為科學有用,更因為科學有趣」

2020年10月到11月,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潛器「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展開萬米海試,成功完成13次下潛,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從「蛟龍號」到「深海勇士號」再到「奮鬥者號」,以載人深潛為代表的中國海洋研究一步步走進深海。

深海是地球系統中十分關鍵的部分,深海研究能夠使人類對地球的認知視野在空間和時間上不斷拓展。例如,在深海發現的黑暗食物鏈和深部生物圈,大大擴展了生物圈的概念,也改變了地球科學與生命科學的關係。在傳統地質學中,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但實際改造地球的原核生物幾乎沒有形態化石可留,只靠生態過程影響化學元素周期表裡幾乎所有的元素,在三四十億年的地質歷史上默默「耕耘」。直到今天,隨著深海研究的深入,原核生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評價。深海大洋的研究不僅是地球科學,也是生命科學的突破口。

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地質學家汪品先新近出版《深海淺說》。這本關於深海的科普書籍,滿足了讀者對於海洋知識尤其是深海知識的渴求。汪院士長期致力於推進我國深海科技的發展,有力推動了中國地球系統科學研究。同時,他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與人文情懷,在科研工作之餘,筆耕不輟,在社會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心中播下深海探索的種子。過去,汪院士的科普作品零散見於各大報紙刊物,此次出版的《深海淺說》乃是他對過去數十年科普成果的一次全面梳理,選材科學嚴謹,語言富有張力。

《深海淺說》名曰「淺說」,實則深入淺出,高屋建瓴,一覽深海科學全貌,堪稱一部全面且精準的海洋科普力作。全書從早期海洋探索、海洋深度探測開始,到近年來的深海資源勘探開發與深海科技進展,精選八大主題,對深海進行全面揭秘。它介紹了目前深海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展示了最新的深海探測技術,指出了深海前沿研究面臨的一系列科學挑戰,兼顧科學性與趣味性,既可供一般讀者進行科普閱讀,也可作為海洋科學專業人士的補充讀物。

《深海淺說》的可讀性堪比小說。每章開頭,汪院士都用小段引語引入本章話題。如在第四章《海底在移動》中,先提到「海誓山盟」「堅如磐石」等讀者熟知的成語,隨後話鋒一轉,展示深海大洋「移山倒海」的真相,勾起讀者好奇心,讓人禁不住再探究竟。又如,在第五章《解讀深海檔案》中,汪院士用類似推理小說的手法,將「小行星撞擊地球」「綠萍漂浮北冰洋」「地中海乾枯之爭」幾個科學問題的研究過程娓娓道來,科學嚴謹,妙筆生花。類似這樣的描寫俯拾皆是,讓人不忍釋卷。本書精選大量圖片作為正文補充,讓讀者可以輕鬆理解書中所述內容,書末還提供參考書目及圖片來源,方便有興趣者深入學習。此外,《深海淺說》不僅著眼於海洋科學本身,更深入透視海洋對文化的影響。

汪院士說:「我們研究科學不僅因為科學有用,更因為科學有趣。」希望藉由《深海淺說》的出版,讓更多人領略海洋和科學的大美!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22日 20 版)

相關焦點

  • 新品鑑賞:星之卡比一番賞 全賞品分享報告!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大王一樣很喜歡『星之卡比』的玩家朋友呀!據說星之卡比的一番賞是猛男必買的番賞喲!由於今年特殊疫情的緣故,我自己一直覺得略有遺憾,因為沒法趁著暑期旅行去日本抽一番賞。
  • 【品非遺】嘆漢服之美,賞國潮之風!秀湖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的這...
    【品非遺】嘆漢服之美,賞國潮之風!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漢服作為華夏文化的代表之一錦衣華裳,天機雲錦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與推崇他們步履輕妙、衣袂飄飄,根據各自漢服的特點,或張弓射箭,或拔劍出鞘,或彈奏琵琶……舉手投足間盡展漢服之美。
  • 賞椴樹花美 品黑蜂蜜香
    近日,虎林市首屆「賞椴樹花美、品黑蜂蜜香」文化節活動開幕,讓大家零距離感受到椴樹花美、黑蜂蜜甜。活動在熱鬧的紅鼓舞下拉開帷幕,藏族舞蹈《送吉祥》,時裝秀《衣袂飛揚》《曳步舞》等一個個精彩的節目讓觀眾心潮澎湃,將「賞椴樹花美、品黑蜂蜜香」文化節活動推向高潮。欣賞了精彩節目後,在場觀眾一起觀看了搖蜜的過程,品嘗極具家鄉特色的黑蜂蜂蜜。
  • 妙載文心 | 檀香之美 生活之美
    Lot:0032林建軍 檀香竹林七賢擺件長:66cm;高:21cm(連座)妙載文心——當代工藝專場上海聯合2020秋季藝術品拍賣會檀香之美,在於它質地的細膩,如膚如脂;檀香之美,在於它盈盈的光澤,如綢如緞;檀香之美,在於其清醇的香氣,似遙遠而清晰,令人於煩惱之間頓覺通達,於靜思之際而有所悟。
  • 花道的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在很多史書、話本中,我們也能看到花在歷史上的地位一直很高,而經過了宋元對花品的更高提升後,插花技術的完善才真正進入了插花鼎盛時期。我們先來說說明朝時期的插花歷史,這時的插花藝術主要還是意態天然。花枝的插法講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態,如同與書畫家寫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 賞雪景、住民宿、品美食、過大年 4條線路開啟懷化冬季之旅_都市...
    活動現場發布了4條懷化市冬季自駕旅遊精品線路,邀請省內外遊客來懷化賞雪景、住民宿、品美食、過大年。近年來,自駕旅遊以自由、方便、個性化等獨特的魅力,越來越受到遊客的青睞,迅速成為旅遊市場的重要組成,也將成為懷化旅遊日益重要的消費群體。
  • 享茶之雅趣 賞茶之美好——以張潮《松蘿茶賦》為例
    他說「吾歙在郡之東南,聲名文物,甲於諸邑,其為故老所傳聞者,真足令人神往……」以致在《檀幾叢書》中記有故鄉茶:「其味淡香清,不可多得」且「妙在香、妙在淡。」他認為善茗飲者:「每度卒不過三四甌,徐徐啜之,妙盡其妙。」他還有:「吾鄉既富茗柯,復饒泉水,以泉烹茶,其味大勝,計可與羅岕敵者,唯松蘿耳」的感慨!
  • 遊浪漫珠海 賞櫻花之戀
    恰緣於此,櫻王集團繼去年成功舉辦中山三鄉櫻花節後,以「櫻愛」之心落戶浪漫珠海,攜手珠海一棵樹愛情莊園舉辦盛大愛情主題櫻花節,為幸福珠海再添一處醉美愛情櫻花世界,再次踐行「醉美櫻花,錦繡中華、真愛傾城」的文化傳承。
  • 聽小雲說書,賞評彈之美
    記者 張健攝「藝往情深」藝術普及演出贏得贊聲一片本報訊(記者 姜鋒)叩開藝術之門,品賞評彈之音。昨天下午,藝往情深——小雲說書·蘇「州評彈之美」在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劇院開演,著名蘇州評彈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盛小雲現場講述、展示蘇州評彈之美,贏得贊聲一片。本次活動還通過引力播App進行直播,近20萬名觀眾線上同步感受蘇州評彈的魅力。
  • 湖畔夜遊:品船菜、賞城市夜景
    白天休閒遊可賞自然風光、觀巨網捕魚、玩水上娛樂。夜遊則可以品船菜、賞城市夜景。 聽古箏婉轉優美之聲。月出東山時,邀三五好友,乘一座畫舫,搖曳於湖中,曼妙的弦樂襯託著迷人的夜色。雖處於鬧市之中,卻鬧中有靜。
  • 一番賞潮訊:鬼滅之刃
    Q :一番賞是什麼?
  •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探索一號」科考船特檢大修採購...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探索一號」科考船特檢大修採購項目 品目 服務/維修和保養服務/其他維修和保養服務 採購單位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行政區域 三亞市 公告時間
  • 《諜戰深海之驚蟄》有「五美」,個個國色天香,你對誰情有獨鍾?
    #諜戰深海之驚蟄#文|冷絲欄目|娛樂明星很多觀眾對《諜戰深海之驚蟄》的女性角色應該很熟悉,大多對張離和餘小晚印象深刻
  • 銘品賞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賞 五葉松】樹種   五葉松   【日本盆栽作風展內閣總理大臣賞】規格   樹高68cm盆       和長方作者   鈴木伸二評語:樹齢約250年的五葉松【日本眾議院議長賞 五葉松】樹種   五葉松(瑞祥)   規格   樹高79cm盆       不詳作者   古谷正男
  • 人間有幸妙歌生,賞此勝觀萬景——王宇法和著名詞曲家焦隨東之歌
    人間有幸妙歌生,賞此勝觀萬景——王宇法詩和著名詞曲作家焦隨東之歌一草原之吻四西江月賞《牡丹吟》歌——敬賞著名詞曲作家焦隨東老首長心作《牡丹吟》作者:王宇法.賞此勝觀萬景。.註:系詞林正韻2020年7月20日於鄭州.
  • 蘭花:王者之香,君子之品
    蘭花被稱為國蘭,有王者之香,君子之品,不僅能愉悅感官,更可寄以心曲。蘭花品德高潔,枝葉典雅,花朵幽香清新。蘭花之美,只有中國人最懂!01幽蘭,不因無人而不芳兩千多年前,孔子周遊列國,而終不見用於諸侯。賞蘭當在惠風、輕煙、淡陰、嫩清天氣,挑選清露、曉日、晚霞、皓月之時。
  • 曬旅遊·曬文創|端午節,雲陽縣縣長帶你賞美景、品美食、購美物
    雲陽縣人民政府縣長覃昌德將化身「導遊」和「導購」,通過直播的方式,帶網友賞美景、品美食、購美物,感受萬裡長江畔的「天生雲陽」人文風情。「雙曬」恰逢端午佳節底蘊豐厚的千年之城雲陽將帶來哪些驚喜?在這場文旅精品網購盛宴中雲陽哪些熱門景點會送出優惠?
  • 魏豔鳴:千年氣息撲面而來,品城門春聯賞「六美」
    中國建築是古典的、莊重的、經典的、沉穩的美,它一點也不乏味,反而是一種千年的氣息撲面而來。」魏豔鳴說,建築的對稱呼應天地,對聯亦如此。建築園林中的楹聯,與景觀和建築相交融,成為包括建築裝飾、聯板製作以及書法藝術為一體的綜合藝術。楹聯作為建築外部裝飾一部分而存在,中國古典建築注重外部裝飾,充分運用線條、色彩、圖形、文字等裝飾元素,以達到典雅精緻的藝術效果。
  • 春蘭梅瓣、水仙瓣品賞
    賞宋梅之花,外三瓣端莊圓整,中宮嚴謹,色澤嫩綠清雅。視之剛毅挺拔,器宇軒昂,有凜然大氣之風。一品花,能融合自然之美和中國儒、佛、道家思想中和諧、平和、自然有度的美學精神,怎不令人敬畏!宋梅,自選育面世,如今已200多年的歷史了。
  • 院士徐洵:致力求解深海生物之謎路
    在中國醫科大學,徐洵敲開了「科學殿堂」之門。1957年,徐洵大學畢業後,擔任中國醫科大學教研室助教,從事酶的活性在代謝調控中所起的作用研究。1978年,徐洵調入中國科技大學生物系,這成為她科研生涯的轉折點。 3年後,徐洵作為中國科技大學生物系代表到美國10多所著名高校進行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