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剛最近新開了一檔節目《故事剛剛好》。節目中的坐在那裡安靜講故事的他,像是一位分享人生智慧的長者——言辭犀利卻多了幾分幽默和深刻。
在這個強調個性的時代,提起「犀利」大家能想起的第一人一定包括張紹剛。他因犀利遭人詬病,也因犀利拯救自己。
當犀利的張紹剛講故事時,他的犀利卻與往日不同:語言直觀、深入人心。他的犀利升華了。
知道張紹剛是在《非你莫屬》上,毒舌、犀利和刻薄是他的特質,站在臺上的他永遠穿的一本正經,趾高氣昂居高臨下,讓人倍感壓抑。
直到看到《吐槽大會》,當張紹剛以一身花西服現身時腦海中蹦出的是:「這還是當年那個惹人厭的張紹剛嗎?」
他犀利幽默,時而高高在上,時而媚俗世故,與節目的高度融合,讓我對他徹底的刮目相看。
更讓人意外的是,在第四季的《吐槽大會》上,我還發現了他綿裡藏針的一面。
《吐槽大會4》中第3期是體育專場,鄧亞萍、孫楊和王仕鵬均在其中,尤其鄧亞萍,她是奧運冠軍還是桌球大滿貫得主。
甭說在體育界就在整個社會都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人,要將這樣一位「德高望重」之人介紹的有趣還不缺槽點,壓力真的比較大。
但,該面對的總要面對。
張紹剛上場了,他稍作停頓,開始歷數鄧亞萍的輝煌戰績:中國兵乓球的初代大魔王、共獲得118塊金牌,16歲就獲得了金牌。
緊接著話鋒一轉,可16歲是什麼年紀啊?正是長身體的年紀啊!這一塊又一塊、一塊又一塊的金牌把鄧亞萍壓的再也沒長過個兒。
介紹完,臺上臺下笑成一片。不得不說此番介紹水平頗高——既巧妙吐槽了鄧亞萍個子矮,又將她的成就與江湖地位用一串金牌展示出來。
這樣充滿槽點又不得罪人的介紹難道不高級嗎?
張紹剛式的吐槽還是那麼犀利卻不再刻薄、惡毒,甚至還多了些許溫暖。
被稱為史上最尷尬的吐槽,發生在馬景濤身上,他先是上臺直接衝向劉嘉玲又親又抱,誇張的跑一圈便要回到嘉賓席,張紹剛趕緊將他轟上臺請他開始表演。
馬景濤的表演一如既往,咆哮、咆哮還是咆哮,但究竟說了啥不清楚,槽點在哪裡不知道,唯有尷笑。坐在嘉賓席的張紹剛一臉懵圈,池子也是好幾次將已經舉起準備鼓掌的手默默放下。
當咆哮帝馬景濤結束表演回到座位上,張紹剛來到臺上以一種「賤嗖嗖」的姿態說:「哼,一看你們就沒有認真聽,我可是全程都在學習演技。」
張紹剛通過自己的矯揉造作巧妙地化解了這場尷尬的表演。
在《嚮往的生活》第四季中張紹剛帶著周深和毛不易參加節目,他脫下主持人的外衣換上了家長的罩衫。
他提議晚上舉辦的晚會,既為節目增加了綜藝效果又讓廣大觀眾了解到年輕一輩們的搞笑特質,比如妹妹原來可以說相聲、毛毛唱歌時還可以串詞兒、周深跳舞跳的還挺像模像樣……
他對晚輩們的提攜的這種態度,大概就是因為他的犀利裡也暗藏溫柔。
吳小莉曾這樣評價張紹剛:張紹剛似乎比較低調,從知名度這個角度看去,他似乎沒有其他的一些名主持那樣無限風光。但從大量他的訪談節目中,從他的言談話語中,明顯的感到在他的身上散發著一種睿智的光芒。
在吐槽的過程中,他言詞犀利,語調誇張、沒有感情,但每個字、每個詞、每句話都足以讓人笑。
這也是張紹剛式犀利的特點之一。
《吐槽大會》第2季第10期的主咖是張靚穎,嘉賓中還有毛不易。當張紹剛介紹毛不易時略作浮誇和刻意地說了句:「一個全國冠軍今天來到吐槽大會吐槽一個第三名,大家想想這複雜的人物關係!」現場瞬間被點燃,爆笑聲此起彼伏。
他愣是將兩件沒有關係的事情巧妙地糅雜在一起,一個「人物關係」讓觀眾從人物本身跳轉到關係上,「八卦」帶來的笑料瞬間引爆全場。
當王建國吐槽張紹剛的腿時說:「在醫學沒有那麼昌明的古代,就你這個歲數一條腿已經邁過奈何橋去了」。聽到這話的張紹剛臉轉向一側默默說了句「我去」。
當王建國又一次用「一條腿沒崴著,另一條腿崴著了。」的繞口令調侃他時,他則是以一臉無可奈何卻又不屑一世的表情作為回應。但執拗的王建國始終沒有拋棄張紹剛的腿,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停吐槽,張紹剛在臺下則是又敲拐又跳腳,一臉堆笑滿身浮誇表達自己的氣急敗壞。
或許他真的生氣,可透過他的行為觀眾看得的分明是「表演」,反而引得場下笑聲不斷。
敢於自黑的人在這個時代不少,但當別人黑自己時還能用搞笑回應的人卻是稀缺,也正因為他總是敢於高質量的自黑,其帶來的滑稽和幽默也讓觀眾紛紛買單。
戴維•邁爾斯在《社會心理學》曾介紹:我們和他人之間的交往是雙向的。我們對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會影響我們對事件的解釋和回憶,也會影響對他人的反應。而他人也有利於我們進行自我塑造。
這就是張紹剛的修煉:他可以把犀利式自黑拿捏到剛好,迅速帶觀眾走向搞笑。
《吐槽大會》中有一期,張紹剛身穿黑色西服,一臉正氣的站在臺上。
他難得一本正經卻又面含怒色道:「我在這兒站著,你們在那兒坐著,我旁邊還需要再站一個人,你們看著我『罵』他,然後全國人民在網上一起『罵』我,這節目就舒服了。」說完他生氣的臉立馬變成了笑臉,臺下的歡呼聲、掌聲不絕於耳。
當他將自己的「黑歷史」以一種調侃的方式說出時,正好迎合了人們「看好戲」的心態。
《沉思錄》中有一句羅馬皇帝馬庫斯•奧裡利厄斯說的話:再沒有比別的力量更能拓寬我們的眼界,即一種對生活進行系統真切的觀察研究的能力。
這種系統真切的觀察研究能力就是堅持不懈的做一件事並將這件事做到極致。
比如閱讀,大多數人對於閱讀基本都停留在一個看過就結束的層面,而有些人則會透過書來悟道人生,閱讀不是淺顯的翻閱而是深刻的體悟。這是讀書的意義也是探尋的意義。
這就和張紹剛對犀利的極致追求一樣——深刻。
這是他長久以來積累的功力,現在他也將這種功力通過講故事傳達出來,但他的傳達不是生硬的、刻板的而是娓娓道來、引發共鳴,在言辭犀利的下面,是他平和的、深刻的表達。
在第一期《故事剛剛好》中,坐著講故事的他懷揣書本,脫去了花西服,眼神裡多了些柔和。
他講述的是《聊齋志異》中《綠衣女》的故事:
一于姓書生半夜在深山古廟中讀書,一女子突然上前,於生嚇了一跳意識到她可能不是人,故於生不停追問女子是何人?女子淺笑帶過:「我不吃你。」兩人共度良宵。
此後,女子常來。於生央求女子唱歌,她一再拒絕,於生一再央求,她附耳低聲輕唱,滿足於生要求。
一天早上,女子離開之時只覺心慌,央求於生送她出門。待女子走後就聽見一聲慘叫,於生立刻循聲而去,發現牆上的蜘蛛網上掛著一隻綠蜂,奄奄一息。他救起這隻綠蜂,綠蜂恢復後在桌上蘸墨寫下「謝」字,飛走,此後再沒出現。
故事講完,他尖銳地指出:
女生更敢愛。在於生和綠衣女的愛情裡,綠衣女無疑是主動的、更敢於表達自己的情感的。
真正的強大是敢於認輸。綠衣女對這段感情的態度非常灑脫,敢擔當。而小於卻是借著愛的名義讓對方實現自己的想法。
對愛的尊重是分手不撕。當綠衣女面對危險,死而復生之後,她選擇走作「謝」字,以感謝的方式來結束這段感情。
講故事時,他言辭仍然犀利,卻不是毒舌的犀利,而是切中要害的犀利、是一針見血的犀利,他將故事中蘊含的意義抽絲剝繭,講述的深刻動人!
深刻,我覺得是他追求的目標。正如他做這節目的緣由一樣:喜歡,就是純粹的喜歡。
至於為什麼講解《聊齋志異》,他淡淡說道:「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
有人說,是《吐槽大會》成就了張紹剛,還有人說,張紹剛才是《吐槽大會》中最大的咖。
正是因為他的犀利,才成就了特立獨行又世俗的他。
如他自己所說,我只是一個愛看熱鬧的老百姓。
他的犀利、睿智和深刻大概也和他一直強調的一樣:「我拒絕一切標籤,我就是一名教師。」
--end--
作者:顏言 碼字探尋世界!
本文所用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