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巴(Samba ),是歐洲白人音樂與非洲黑人音樂融合的產物,音樂加舞蹈的混合體。音樂主要是由弦樂、打擊樂和歌手來共同完成,而舞者則負責舞蹈的部分。桑巴是巴西最具代表性的國家象徵之一。每年一度的狂歡節是桑巴音樂展示的最佳舞臺,來自歐洲、全球其他地方以及巴西國內的遊客會在每年2-3月份擠滿裡約熱內盧和薩爾瓦多,著名鼓團或者桑巴學校的遊行演出是狂歡節的精華所在。
桑巴是音樂加舞蹈的混合體。音樂主要是由弦樂、打擊樂和歌手來共同完成,而舞者則負責舞蹈的部分。桑巴是巴西最具代表性的國家象徵之一。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桑巴,桑巴是歐洲白人音樂與非洲黑人音樂融合的產物。其實大部分巴西音樂都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產生的,比如我們熟悉的Bossa Nova,還有它的前身Choro和巴西爵士。一邊是隨著非洲黑奴登陸巴西的黑人音樂,一邊是歐洲,尤其是德國和義大利移民的歐洲音樂,當這兩種音樂在裡約熱內盧融合的時候,就誕生了我們所知道的桑巴。
我們常在電視新聞中看到的桑巴片段其實只是桑巴的一種風格,也是最為著名的一種風格,即裡約熱內盧桑巴(Rio)。對於大多數巴西人來說,Rio就是桑巴的代名詞,而對於外國人來說,由於裡約狂歡節的盛名,他們所知道的也往往是Rio。從裡約向北到巴西的東北海岸巴伊亞州(Bahia),那裡的首府薩爾瓦多是巴西另一個因狂歡節而著名的城市。這裡當年是黑奴達到美洲的第一站,是黑奴交易中心,也是當時巴西的首都,黑人文化因此在這裡紮根發芽。這裡的桑巴風格通常被稱作Samba Afro和SambaReggae,因為R在葡萄牙語裡有時發音為H,因此SambaReggae更常見的叫法是SambaHeggae。
每年一度的狂歡節是桑巴音樂展示的最佳舞臺,來自歐洲、全球其他地方以及巴西國內的遊客會在每年2-3月份擠滿裡約熱內盧和薩爾瓦多──巴西的兩個舊都, 裡約狂歡節演出也是巴西音樂最重要的兩個發源地。著名鼓團或者桑巴學校的遊行演出是狂歡節的精華所在。裡約的狂歡節其實就是各個桑巴學校一年一度的競賽,每個學校都會為這個比賽編寫並推廣自己的主題曲(Enredo,r為h音),進行大量的舞蹈和打擊樂排練,製作華美的演出服(Costume),一切只為了在那個長約1公裡的著名的狂歡節大道上進行一次完美的演出。裡約狂歡節以華麗、激昂、明亮、節奏超快著稱。2008年的裡約狂歡節,有一個桑巴學校的演出達到了每分鐘140拍以上,對於舞者這幾乎是人所能達到的極限速度。而到了東北部巴伊亞州的薩爾瓦多,桑巴的節變得緩慢了一些,去掉了像Tambourim這種音色極其明亮的樂器,更富有黑人律動。
這裡的遊行演出不是比賽,完全是娛樂,而且這裡是桑巴的真正誕生地,因拒絕商業化而使得狂歡節保留了更為傳統的面貌,所以很多人在體驗過裡約的狂歡節之後更願意前往薩爾瓦多體驗那裡的文化與節奏,或者是去最古老的街區Pelourinho,尋找當年MJ拍攝They don't care about us巴西版MV時與著名鼓團Olodum合作演出的痕跡。事實上,直到現在Olodum每年狂歡節前後還會在那裡進行免費的公開演出。如前所述,狂歡節是個比賽,因此裡約的數十間桑 裡約狂歡節巴學校會花一整年時間備戰狂歡節。比賽被分為六個等級,特別組(Special Group)和ABCDE組,只有特別組才有資格在那條著名的"桑巴大道"(Sambodromo)上,在90000觀眾面前遊行演出。這條長約一公裡的路,每個桑巴學校走下來至少要用一個小時,因為隊伍實在是龐大,有3000-5000人的演出團隊和6至8臺花車。
比賽分為兩天,每天六個學校。評審根據每個學校的舞蹈、音樂、服裝、故事編排和花車設計來評分。特別組的最後一名下一年降級到A組,而A組比賽的第一名則會升級到特別組。每個桑巴學校每年都會設定一個主題,所有環節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盡全力渲染。
2009年里約桑巴遊行大賽的冠軍是Salgueiro。這所學校最早也是非裔巴西人展現自己舞臺之一,但變成一個典型的精英鼓團,粉絲以中產為主。它在靠近裡約市中心的區域擁有一個演出大廳,相比之下,其他鼓團的演出場所多位於貧民窟中,對遊客來說是相當危險的地方。
2010年狂歡節是我們的大年初二,2月15日,據說已經有電視臺在談轉播權。或許我們有機會在電視上看到完整的狂歡節直播。
在全世界人眼中,森巴舞是巴西的國舞,代表著熱情及多種族族群的藝術溶合,嘉年華會更是巴西人最重要的節慶,但巴西人對待森巴舞,就不如異國人對待森巴舞那麼崇高了,因16世紀黑奴引進時所帶來森巴舞雛形的黑人舞蹈,因跳時身體有摩擦被列為「不入流」、「粗野」的舞蹈,屬於低下階層的,甚至當時殖民總督下令禁跳,再者,巴西政府對森巴舞有卓越貢獻的人並無獎勵,對森巴舞有歷史性之事及物也未予以重視。故在20世紀初之前的年代,巴西人如跳森巴舞就被視為遊手好閒、無賴等之輩,有時警方也會制止。
但在另一方面,原黑人的舞蹈具有宗教性、文化性的層面意義,因加入了巴西土著及歐式舞步,演變成多族群性的共同舞蹈,又其所用的敲打式樂器所散發出的豪邁,深深打動人心,而舞蹈的挑逗性與律動性,對巴西佔大部分人口的中下階層而言,代表著是對現實社會不滿情緒的舒散,是男歡女愛的媒介,也是打發時間的休閒娛樂,更是慶典節日狂歡的工具,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在近四、五十年間國際社會接納森巴舞後,森巴舞的地位才在巴西國度裡向上提升,不過巴西仍未其列入高尚藝術之廳。
2006年5月份,中國第一支森巴舞蹈打擊樂團在北京成立,名字叫做桑巴亞北京。這個社團最初由藝術家Jimmy Biala和Leon Lee在2002年9月創建於舊金山,成員主要是在舊金山生活的亞裔,因此取名桑巴亞。
桑巴亞北京是一個立足於社區的非牟利組織,主要提供巴西傳統打擊樂舞蹈等相關的教育項目和專場演出,是中國唯一一支活躍於巴西打擊樂演、舞蹈演奏與教學的社團。2006年5月JimmyBiala(吉米·比亞拉)和李寶衍創辦桑巴亞北京。自此以來,桑巴亞北京從15人的小團隊擴大到有近40多個學員的社區團體,提供了不同級別的巴西打擊樂和舞蹈課程。創始人JimmyBiala(吉米·比亞拉)與Leon Lee(李寶衍)的初衷是通過結合巴西鼓樂與亞洲舞蹈的形式為舊金山灣地區社區間搭建文化傳播的橋梁。2008年年底,桑巴亞北京通過了世界桑巴組織協會的認可,成為其會員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