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與汪達爾人的殊死戰爭,失敗者不但被滅國,還被當炮灰滅族

2021-01-08 騰訊網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體(文定),無授權禁轉!

查士丁尼一世在其發動的西地中海戰爭中,對貝利撒留委以最高軍事指揮權,希望他在打擊蠻族的戰爭中再立新功,而貝利撒留則不負厚望,在徵服西地中海戰爭中使自己的才華得到最充分的展示。

(查士丁尼大帝)

所謂蠻族,是古希臘人對非希臘語民族的稱呼,拜佔庭帝國時代,蠻族泛指拜佔庭帝國周邊落後的野蠻民族。當時,拜佔庭帝國的領土包括多瑙河以南的巴爾幹半島、從克裡米亞半島到黑海東岸的黑海地區、自高加索經兩河流域上遊到亞喀巴灣以西的小亞細亞和地中海東岸地區,以及今亞斯文以北的埃及和今蘇爾特灣以東的北非地區。在拜佔庭帝國領土周圍出現的日耳曼人各部落中,入主原羅馬帝國高盧行省的法蘭克人、佔據北非迦太基地區的汪達爾人、控制義大利中部和北部的哥特人勢力強大,成為查士丁尼一世實現其政治目標的主要障礙。

(拜佔庭帝國版圖)

533年,查士丁尼一世發動了對西地中海世界的徵服戰爭。查士丁尼一世在西地中海地區打擊的第一個目標是以迦太基為中心的汪達爾人。533年,貝利撒留統領18 000名將士和百餘條戰艦渡海直取汪達爾王國。汪達爾人原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406年時從中歐地區跨過萊茵河進入高盧地區,與阿蘭人和塞維魯人肆虐西歐地區達3年之久,後遷移到西班牙西部和南部。429年,汪達爾人跨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北非馬格里布地區,並於數年後奪取迦太基古城,建立汪達爾王國。新興的汪達爾王國實力發展迅速,其兇殘野蠻的作戰方式幾乎摧毀了原羅馬帝國在北非的所有防務。汪達爾人利用迦太基扼守西地中海與東地中海通道的戰略地位,不僅很快控制了西西里島和撒丁島,而且進一步掌握了西地中海的海上霸權。此後,他們多次渡海入侵義大利南部地區,危害拜佔庭帝國在西地中海地區的商業利益。5世紀時,拜佔庭軍隊曾兩度遠徵汪達爾王國,均以失敗告終,被迫承認其對北非的佔領。

查士丁尼一世登基後,將汪達爾人視為眼中釘,他特別不能允許拜佔庭帝國在西地中海的利益受到汪達爾人的破壞和剝奪,不能坐失富庶的北非地區。因為,北非的穀物、油料和酒在歷史上曾對羅馬帝國經濟產生重要影響,拜佔庭帝國時代,北非豐富的農牧業產品對東地中海地區仍然具有重要意義,不僅為拜佔庭帝國帶來大量的商業利潤,而且構成拜佔庭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資。查士丁尼一世決心以武力徵服汪達爾人,消滅汪達爾王國,迫使其或承認拜佔庭皇帝的宗主權,或成為帝國的行省。查士丁尼一世作為當時地中海世界最精明的政治家,之所以迅速結束波斯戰爭並展開對汪達爾人的徵服戰爭,是因為他等待時機、充分利用當時汪達爾王國的內亂。6世紀初時,汪達爾王國雖然經常與拜佔庭人發生利益糾紛,但是,對於拜佔庭帝國基本上保持友好關係,特別是國王希爾德裡克(Hilderic)力主結好拜佔庭人的政策。這一政策引起汪達爾人內訌,強硬派認為遠在東方的拜佔庭人沒有權力也沒有可能干涉西地中海事務,因此,汪達爾王國也沒有理由懼怕他們。外交政策上的爭論成為爭奪王權鬥爭的導火索,終於導致希爾德裡克被推翻,新國王蓋利默(Gelimer)奪取王權。查士丁尼一世立即抓住這一時機,派軍隊武裝幹涉。

(汪爾達侵佔路線)

貝利撒留率軍渡海遠徵,進入西地中海後沒有貿然發動進攻,而是首先利用對汪達爾人充滿恐懼且與之對立的東哥特人,爭取後者的支持。就當時西地中海世界而言,汪達爾王國與東哥特人存在利害衝突,雙方多次發生爭奪西西里島的戰事。特別是東哥特人乘汪達爾王國內外交困之機奪取西西里島後,擔心汪達爾王國日後進行報復,因此支持拜佔庭軍隊進攻汪達爾人。他們不僅允許貝利撒留遠徵軍在西西里島休整部隊,解除遠航疲勞,而且幫助拜佔庭軍隊補充軍需,使貝利撒留得以很快完成進攻前的準備。534年,貝利撒留髮動攻勢,在徹底偵查清楚汪達爾人的防禦情況後,命令拜佔庭軍隊避開與西西里島隔海相望的汪達爾人主要防禦陣地,從其防務薄弱的卡布特瓦達(Kaputbada)突然登陸,奪取沿海地區,建立屯兵大營。而後,拜佔庭軍隊迅速從南向北在沿海陸地和近海同時發起海上和陸地進攻,襲擊汪達爾人的右翼。這一作戰方向完全出乎汪達爾人的預料,引起其全軍恐慌。貝利撒留則乘機迅速攻佔卡布特瓦達以北的西科萊克特(Syklektos)、萊伯第(Lepte)、阿德拉米特(Adramitos)、格拉西(Grasse)和代基蒙(Dekimon)諸沿海城市。汪達爾國王蓋利默急忙調集各地軍隊增援。為了匯合海陸軍隊,增強拜佔庭軍隊的攻擊力,貝利撒留命令部隊暫時停止進軍,選擇代基蒙附近沿海地區紮營,在天然海港左右兩側分別建立基地,艦隊則部分進入海港,等待汪達爾人的到來。雙方的決戰發生在代基蒙城以南阿龍沙漠以東的平原地區。

貝利撒留根據拜佔庭遠徵軍人數較少,而本土作戰的汪達爾人人數佔優的情況,選擇這個相對狹小的空間作為決戰戰場,從而可以達到限制敵方優勢的戰術策略。同時,他考慮到汪達爾人不像波斯軍隊那樣注重作戰陣形,因此,拜佔庭遠徵軍必須集中兵力,不在地域廣闊的平原上作戰,使汪達爾人大面積散兵作戰的優勢難以發揮出來。當汪達爾軍隊騎兵先鋒突然出現在戰場時,貝利撒留不等對方後援部隊到達,就命令早已作好戰鬥準備的拜佔庭騎兵發動攻擊,汪達爾人措手不及,全軍後撤。次日,汪達爾人集結各路軍隊後再次向拜佔庭軍隊發起攻擊。此番作戰意義重大,貝利撒留充分認識到這將成為決定汪達爾戰爭勝負的關鍵戰役,因此改變陣形,將拜佔庭遠徵軍全部集中在沿海地帶排成縱隊。突前騎兵前鋒部隊的任務是引誘敵軍,挑起汪達爾軍隊全軍的攻勢,而後後撤與主力前鋒部隊匯合。主力前鋒部隊的任務是只對汪達爾軍隊進行簡單抵抗,繼續後撤,等待貝利撒留親自統帥的主力部隊發動決定性反擊。汪達爾人雖然作戰驍勇,但是缺乏基本的戰略戰術素養,他們在猛烈地進攻中過早興奮,當與貝利撒留的主力部隊正面衝突時,士兵們似乎已經有些疲勞。而貝利撒留在敵人興奮點剛剛過去的時候,立即匯合全軍掩殺,等待已久的拜佔庭士兵,一舉擊潰汪達爾人的衝鋒。經過雙方暫短的激烈搏殺,汪達爾人終於頂不住拜佔庭軍隊的反衝鋒,全軍潰敗,兵敗如山倒,自相踐踏,死傷無數。汪達爾軍隊的有生力量遭到了毀滅性打擊。此戰勝利決定了拜佔庭人徵服汪達爾王國戰爭的最終勝利。

(拜佔延軍隊)

(汪爾達軍隊)

貝利撒留在取得代基蒙戰役的勝利後,乘勢北上,奪取汪達爾人在突尼西亞地區東部沿海最後一個軍事重鎮卡爾西丹城(Karchedan),從而沉重打擊了汪達爾人反撲的力量,解決了拜佔庭軍隊向西追擊汪達爾人殘餘部隊的後顧之憂。經過短暫的休整,拜佔庭軍隊從卡爾西丹城發動西徵,進而完成對汪達爾人最後的徵服。失去控制的汪達爾人殘餘部隊和內地增援部隊慌忙退守特裡卡馬洛(Trikamaron),企圖重新組織抵抗。該城位於特裡卡馬洛河西側,控制沿河向西的道路,易守難攻,拜佔庭軍隊為了能迅速佔領該城,搶先渡過特裡卡馬洛附近的大河,佔據有利地形,並乘敵軍驚魂未定之時,揮師掩殺,取得特裡卡馬洛戰役大捷。

至此,拜佔庭軍隊基本完成了西徵的戰爭目標,按照查士丁尼一世的原定計劃,在蓋利默承認拜佔庭帝國宗主權後就可以結束戰爭。但是,貝利撒留不放過這唾手可得的最後勝利,決定滅亡汪達爾王國,消除拜佔庭帝國在西地中海的潛在威脅。這樣,他不等查士丁尼一世派遣的大臣到達就命令拜佔庭軍隊繼續追擊向西逃竄的蓋利默殘部。他親自率領精銳騎兵部隊晝夜兼程,跟蹤蓋利默向西疾進,終於在伊彭城(Ippon)抓住最後一股敵軍。此時,屢戰屢敗的蓋利默已經走投無路,眾叛親離,前國王的支持者和國內反對派紛紛表示效忠拜佔庭皇帝。汪達爾國王蓋利默及其殘兵敗將眼看大勢已去,小小伊彭城也是孤城難守,被迫出城投降。

(汪達爾~羅馬帝國的對決)

貝利撒留將勝利後在北非重新建立拜佔庭帝國地方政府的任務留給查士丁尼一世派來的大臣處理,自己則押解著蓋利默、汪達爾人貴族和將領返回君士坦丁堡。被俘的汪達爾人後來被編為拜佔庭軍隊中的汪達爾人兵團,最終在拜佔庭人對外戰爭中消耗殆盡,這個民族也逐漸從歷史中消失了。貝利撒留的勝利為他贏得了極大的榮譽和聲望,拜佔庭帝國周邊地區的蠻族更是聞風喪膽,稱之為「蠻族剋星」。查士丁尼一世對於他「超額完成任務」也感到意外驚喜,因為,汪達爾王國的滅亡使他隱約看到羅馬帝國昔日的輝煌即將再現,他夢寐以求的理想即將實現。他對自己愛將的讚賞是無法表達的,但是,生性多疑的查士丁尼一世也對貝利撒留在軍隊裡的巨大聲望感到擔憂。為了表示對貝利撒留赫赫戰功的獎賞,查士丁尼一世在其班師回朝後,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典禮。當貝利撒留身穿戎裝禮服,騎乘高頭大馬通過君士坦丁堡的勝利凱旋門時,歡迎的貴族高官和士兵都感到無比自豪,因為,自君士坦丁大帝以後,還沒有人取得過如此顯赫的戰功,也沒有人享受到如此輝煌的榮譽,特別是數百年來沒有一位軍事將領獲此殊榮。為了籠絡貝利撒留,查士丁尼一世慷慨賞賜參加汪達爾戰爭的將士,並親自授予貝利撒留執政官的榮譽稱號。查士丁尼一世大肆犒賞貝利撒留及其部下並不僅僅是為表彰其已經取得的功績,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勵全軍將士死心塌地為他實現重建羅馬帝國的政治理想效力,在即將進行的哥特戰爭中繼續奮戰。參考資料:《查士丁尼大帝傳》《蠻族崛起》《鷹旗飄揚》

相關焦點

  • 哥特人一心融入羅馬,羅馬皇帝為何對他們趕盡殺絕
    從入主義大利開始,他們就實施了一系列以羅馬為師的「同化政策」。其一,哥特人並沒有殘忍報復曾與他們殊死搏鬥的羅馬人民。入境後,他們照搬東羅馬帝國的統治形式,將義大利劃分為一個個「大區」。他們也對當地人抽稅,但是負荷極低。在戰爭年代,東羅馬無數次將義大利當作他們的兵員地和糧倉,事實上破壞了義大利的生產。
  • 5次滅族,56次滅國,卻永遠滅不掉大中華!一篇讓囯人潸然淚下的文章……
    古埃及公元前343年滅于波斯帝國。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滅於雅利安蠻族,古印度人淪為第四種姓,即今之賤民。它們滅絕至今均已超過2000年,所以在史書上它們前面都要加一個「古」字。有憤青說,小小蒙古滅了大宋,並不證明蒙古強大,而是證明宋朝有問題。真知灼見。要知道,指揮元軍滅宋的,是河北涿州漢人張弘範。元軍後來打彈丸小國越南和日本都攻不進去,可十幾萬元軍,卻擊敗超過一百萬的宋軍,滅總人口超過一億的中國,殺人超過五千萬!當然是宋朝自己出了問題。我們就應當討論一下出了什麼問題。這是中國第一次亡國。
  • 羅馬、波斯、突厥上演絲綢之路版三國演義
    羅馬和安息長期因為爭奪敘利亞領土和對絲綢之路貿易的主導權而大打出手,不過打來打去雙方的疆域都沒多少明顯的變化。公元224年波斯貴族阿爾達希爾滅安息王國,建立波斯帝國薩珊王朝;與此同時羅馬帝國正在經歷三世紀危機,此後羅馬帝國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又在蠻族入侵的浪潮中覆滅。
  • 5次滅族,56次滅國,卻永遠滅不掉的中華文明!(深度好文)
    有憤青說,小小蒙古滅了大宋,並不證明蒙古強大,而是證明宋朝有問題。真知灼見。要知道,指揮元軍滅宋的,是河北涿州漢人張弘範。元軍後來打彈丸小國越南和日本都攻不進去,可十幾萬元軍,卻擊敗超過一百萬的宋軍,滅總人口超過一億的中國,殺人超過五千萬!當然是宋朝自己出了問題。我們就應當討論一下出了什麼問題。這是中國第一次亡國。
  • 5次滅族,56次滅國,卻永遠滅不掉華夏中國!(深度好文)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張弘範率元軍在崖門(在今廣東新會)全殲南宋殘餘部隊,末代宰相陸秀夫身背9歲小皇帝趙昺投海,張弘範在崖山石壁刻「張弘範滅宋於此」,高奏凱歌而還。後人在前加刻二字,變成「宋將張弘範滅宋於此」。
  • 臺當局欲滅臺灣人「中國姓」:中文姓名改用羅馬拼音
    島內政治評論人黃智賢稍早在臉譜網(Facebook)指出,有名觀眾寄給她一封信,裡面附有臺當局「內政部」公文,該公文的內容為「
  • 二千年前, 漢軍和羅馬士兵的唯一一次對抗,結果如何呢?
    遠徵中亞,羅馬軍團士兵神秘失蹤公元前53年,羅馬帝國三巨頭之一克拉蘇率領羅馬第一軍團進攻中亞地區的帕提亞王國(中國史書稱其為安息,地處伊朗高原)。帕提亞人進行了殊死抵抗。5月,羅馬遠徵軍進入一個叫卡萊的地方,結果中了帕提亞人的埋伏。面對四周黑壓壓的帕提亞大軍,不甘心坐以待斃的克拉蘇拼死突圍。經過一番激戰,羅馬軍團徹底崩潰,克拉蘇命令手下各自逃生。
  • 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是帝國 小歷史
    汪達爾人的王國以海盜為主業,騷擾義大利沿海地區,破壞了帝國的地中海商業網絡,羅馬更脆弱不堪。與汪達爾人進入西班牙差不多同一時期,盎格魯和撒克遜人渡海來到已被羅馬帝國放棄的英格蘭,他們逐漸將當地的布列吞人驅趕到邊境地區,並將其餘本土人同化融合,五世紀中期以後,七個盎格魯-撒克遜王國建立起來。
  • 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意在入侵明朝,為何他覺得自己能滅大明?
    豐臣秀吉屌絲逆襲之後,自信心膨脹,他是相信自己能夠滅了大明的,不然也不會制定計劃付諸行動!在他的計劃中,日本要先滅朝鮮,再滅明朝,隨後佔領天竺稱霸世界。並且在計劃實施的第七年,將首都遷到北京。不光是豐臣秀吉,他的手下們也是自信滿滿,比如加藤清正仗還沒打就先開口要了二十個明朝的縣城作為封地,龜井茲矩則是要了浙江台州……日本只是一個彈丸小國,為什麼豐臣秀吉和他的手下們會自信心這麼膨脹呢?
  • 開場勢如破竹,為何還輸了第二次迦太基戰爭?漢尼拔:小看了羅馬
    但是他扣留所有的羅馬人俘虜阿庇安(《羅馬史》)。之所以這樣是因羅馬人再義大利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以下是戰爭開始之時,羅馬人兵力表。這也就是漢尼拔,繼續進攻羅馬盟友的原因。這裡有一個問題?為何羅馬遭到一連串慘敗之後。羅馬大部分城市還是沒有背叛羅馬呢?因為這個時候的義大利剛剛遭遇高盧人入侵,有一種普遍反對高盧人的觀念。從戰前對高盧人的態度就可以看出,義大利其他居區也樣恐懼高盧人的進攻,所有盟邦隨時提供協助,他們不再將自己看成是羅馬盟邦而已,也不會將這次戰爭認為只是為了支持羅馬霸業而戰。
  • 二戰時,法國被德國閃電滅國,為何戰後法國還那麼牛氣?
    外界不明白,一個有著屈辱滅國歷史的國家,緣何如此自信,而且還牛氣呢? 1.國雖滅痛很少 對於法國二戰後這種牛氣,很多人一直在找尋其中的因素。網絡也有很多評論,其實法國滅國與其他國家被滅有很多不同之處。
  • 羅馬:全面戰爭——策略SLG遊戲
    遊戲繼承了前兩作的優點,它具有宏大的即時戰爭場面,其歷史真實性和對細節的刻畫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幕府將軍:全面戰爭》(Shogun: Total War)為系列開了一個好頭,《中世紀:全面戰爭》(Medieval: Total War)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而《羅馬:全面戰爭》則有了革命性的改進。由於採用了全新的3D引擎,遊戲可以更好地表現出上千人的戰爭場面。
  • 《明日傳奇》:汪達爾•薩維奇何以成為超級大反派?
    為何需要8個英雄(或至少8個試圖成為英雄的人)來拿下汪達爾·薩維齊呢?《明日傳奇》仍未回答這個問題。汪達爾•薩維奇    薩維奇的飾演者科倫普(Crump)向電視指南網(TVGuide.com)解釋:「汪達爾(在交叉劇情中)並沒有太多故事。他只是個扔飛刀的反派。我一直試圖對我的角色負責,讓他更加立體,而不僅僅是個壞人而已。他有感性的一面,也有人性的一面。希望隨著《明日傳奇》劇情的發展,我們能從其中挖掘更多。」
  • 火影忍者,漩渦一族滅族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原來是失去它!
    漩渦一族出現的機會並不是很長,和宇智波一族的命運有點相似,都是被滅族的現象,種族都差不多只有幾個人了,宇智波被滅族,前期動漫也是有所介紹,被宇智波鼬趕盡殺絕了,只有弟弟存活下來了,那麼對於旋渦一族,直接就省略了,出場機會也沒有過多的介紹,總之,就是被滅族了。
  • 這是一場在BGM中殊死搏鬥的戰爭!
    裡面「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劇情也是讓人內心十分平靜只想扔一個朵法拉。本周日的《拜託拿穩》決戰隊伍酸甜辣隊和無敵先生隊上演「一言不合就唱歌」,音樂互鬥,金曲循環,怎麼平靜得了!「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從來不是酸甜辣隊的行事風格!酸甜辣隊現場也演繹情感細膩的《你是我的星球》,鬥歌鬥氣勢根本停不下來!兩隊隊長「互相傷害」也是激發了隊員們的鬥志,速度與激情遊戲中,穆小龍號稱「膽子大」卻又不參加遊戲猛遭吐槽,激昂的BGM更是將對方隊員的劍拔弩張表現得淋漓盡致,現場遊戲大戰一觸即發。
  • 為何春秋時期的諸侯們熱衷於爭霸,而不是吞併和滅國?
    儘管如此,楚成王執政時卻是楚國發展最為迅速的階段:不但逐漸贏得了中原諸侯國的認同,還把楚國領土擴張到了淮河中下遊。特別是在齊桓公稱霸期間,表面上每次對抗齊桓公都能壓過楚國,但實際上卻是齊國得了「面子」、楚國得了「裡子」:楚國領土就是在這期間擴張到淮河流域的。楚成王不作霸主卻獲益良多,這充分證明了爭霸不過是個「手段」,最終目的還是爭奪資源、以壯大自身。
  • 同盟者的背叛,幾乎毀滅羅馬——公元前91年的義大利戰爭
    義大利同盟與羅馬城邦本應相依無事,但隨著羅馬財富的增長、地盤的擴大,羅馬公民權的價值便水漲船高。因此,曾為羅馬做過很多貢獻的義大利同盟們,此時開始要求獲得羅馬公民權,而不僅僅想當一個名曰同盟、實為附庸的小弟。義大利同盟城邦身處羅馬共和國的腹地,能否安撫他們的情緒,成為影響整個國家安危的關鍵。不少羅馬人看出了這個問題,他們主張給予義大利同盟公民權。
  • 《羅馬II:全面戰爭 帝王版》價格永降 萬聖節活動明日開啟
    還記得曾廣受玩家好評的《羅馬II:全面戰爭》嗎?
  • 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刻板印象,被西方人翻案
    帶著國王的「祝福」,這支部隊會同其他國家遠航到東方,侵略了這個據傳傲慢的國度——以「文明」的名義——屠殺、掠奪了這個古老國度的百姓,史稱八國聯軍侵華。也許是因為這不符合人們對阿提拉和對匈人素來的印象。」與後世人們憑空想像不同的事情是,阿提拉並非出生在大草原的典型遊牧人後代。在匈人早年的徵服過程中,阿提拉的父輩已經定居匈牙利大平原,政權從遊牧往封建化開始轉變,也形成了一個「寄生性」政權,依靠收取貢品和戰爭維持運轉,和最早期的羅馬帝國別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