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獨立公正司法與西方國家「司法獨立」 的根本區別

2021-01-18 人民網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司法改革的重點之一,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這同西方國家司法制度核心的「司法獨立」,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和內容。

一、西方「司法獨立」的含義

「司法獨立」是西方憲政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國家的「司法獨立」又稱「司法權獨立」,是指「司法權從立法權和行政權分離出來,在賦予獨立的國家機構場合,進行權力分立」。這個定義是有特定含義的。在1983年出版的日本《新法律學辭典》裡,概括了西方法學界關於「司法獨立」的特定含義:(1)獨立行使司法權,只受憲法和法律的約束;(2)司法權完全獨立,不受立法權、行政權的任何幹預和束縛;(3)法律上司法不受其他國家機關(包括總統)和任何政黨的監督和管理;(4)司法權行使時,不受其他任何事物和形勢的牽制和影響;(5)在審判案件中審判權完全獨立,不受任何人指揮和命令的拘束;(6)保障法官獨立性,按照憲法法的規定,「所有的法官依據良心辦案」,為維護司法權的獨立,承認對法官特別強的地位保障和身份保障。這六個方面,完整涵蓋了西方國家「司法獨立」的要點。

從上述特定含義可以看出,西方國家的「司法獨立」概念具有專屬性特徵。就是說,「司法獨立」只屬於資本主義國家的國體和政體。專屬性直接決定了對其解釋的排他性,就是除了西方國家固有的解釋,其他解釋都是不能成立的。

二、為什麼我國不能搞西方的「司法獨立」

在我國,如果實行西方國家那樣的司法體制,就必然從根本上改變社會主義上層建築,否定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

第一,如果實現西方國家的「司法獨立」,就要改變我國的國體和政體。

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體和政體,是人類歷史上完全新型的。我國與西方國家具有根本不同的政體和國體,其表現形式和實現方式也是不同的。我國的司法制度,必須體現「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體性質,「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必須體現在司法之中;必須體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這種能夠保障人民實際上而不是形式上當家作主的政體和制度,必須體現在司法之中。一些人把國務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即「一府兩院」作為政體看待,是不正確的。「一府兩院」不是政體本身,而是在政體制度下的國家機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體符合馬克思主義原理,符合中國實際,是新型的政體形式。世界上哪個國家沒有「一府兩院」呢,他們沒有的是人民當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如果搞西方的「司法獨立」,必然使司法體制獨立於我國的國體和政體的性質之外,獨立於人民管理司法的憲法要求之外。從這個意義上說,實現「司法獨立」,只有改變我國的國體和政體,從而改變整個上層建築才能做到。

第二,如果實行西方國家「獨立行使司法權,只受憲法和法律的約束」,就要否定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

有些人提出,黨管司法「是造成司法腐敗和冤假錯案的根源」,應當實行「黨法分開」。為此,有人要求「取消政法委員會」。我們知道,各級政法委員會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組織保障,對於貫徹黨的政法工作的方針政策、協調公檢法部門職能、統一指揮政法戰線的工作步伐、團結廣大法律工作者和保衛國家安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取消政法委員會,實際上就是完全取消共產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有人主張的西方「司法獨立」中關於「不受其他國家機關(包括總統)和任何政黨的監督和管理」,正是針對共產黨的領導的。

有些人為了實現「司法中立」,主張廢除審判人員和檢察人員由黨組織提名考核、同級黨組織或上級黨組織批准、人大任命的原則。同時,他們反對法官的黨派性,主張法官不能是共產黨黨員,「司法改革」就是要「黨員退黨」。這實際上就是否定「黨管幹部」的基本原則,也是否定黨的領導的重要方面。

第三,如果實現西方國家「司法權完全獨立,不受立法權和行政權的任何幹預和束縛」,就要把我國的司法權與立法權和行政權完全分割、對立起來,並使司法優位於立法和行政。

司法從來都是與立法和行政緊密相連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早就揭示過司法與立法的關係,司法是司所立之法,離開立法,何談司法?資本主義立法的階級偏私,決定了司法的階級偏私。因此,在剝削和壓迫制度下,司法的公平正義是不存在的。那種強調「立法機關對審判的監督通過立法來監督」的觀點,是不符合我國憲法規定的。我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本身依據憲法規定的權限,有權對司法、審判直接進行監督,司法權不能獨立於立法權而孤立存在。在我國,最高行政機關制定的行政法規,是法的形式之一,具有法律性質和效力。行政法規是各級法院司法審判的重要依據,可見司法權也不能獨立於行政權而孤立存在。

從法律角度說,我國法院的司法解釋不得與憲法和法律相牴觸,也不得與行政法規相牴觸。顯然,司法解釋不能優位於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從國家機構角度說,立法機關優位於司法機關,全國人大優位於最高法院。這是不能更改的。西方國家的「司法優位」,集中表現為「司法權優越」,就是承認法院具有法律審查權,這種審查權,是所謂「防止議會通過立法解釋改變憲法規定的含義」,以「對抗立法權的專斷」。在美國,「最高法院在美國人生活中處於核心地位」,西方國家法院院長可以當代總統、代議長。這種情況不符合我國憲法精神,不能容許在新中國出現。

第四,如果實現西方國家「保障法官獨立性,按照憲法法的規定,『所有的法官依據良心辦案』,為維護司法權的獨立,承認對法官特別強的地位保障和身份保障」,就要把「法官身份」突出到不適當的地位。

西方國家的社會性質和法院的暴力職能,要求保障法官的特殊身份。西方法學認為,「法官是法律帝國的王侯」、「法官不服從任何權威」,法官的職權高於一切,「拒絕政治、道德滲入」。為保障法官的特殊身份,就要維護其職位特殊性:(1)實行職位終身制或任職年限不受公務員那樣的限制;(2)享有特殊待遇,實行高薪制;(3)要求法官非政治化、非政黨化,對政治取中立立場;(4)法官具有「造法」職能;(5)有職務豁免權,非經本人同意,不得解職、審級等調動,無法定事由和彈劾程序,不被逮捕或起訴。這樣的特殊身份和職業特權,使法官優位於政府官員,凌駕於人民大眾之上。在資本主義條件下,階級的對立和利害的分化,造就了資本的良心就是法官的良心。「司法獨立」本身意味著法官不可能按良心辦案,可他們卻欺騙說,只有「司法獨立」才能保證法官按良心辦案。

相關焦點

  • 原創 「司法獨立」是誰的常識?
    以前談論「憲政」問題時,其實就已經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問題討論過,因為制度框架已經在那裡限定了——「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我國實行的是人民代表大會制的政體,而不是「三權分立」。在意識形態領域,我國一直以來是反對資產階級的「三權分立」的。在官方看來,「憲政」和「司法獨立」都是三權分立制度下的概念,因此也一併反對。
  • 在討論所謂「司法獨立」時,為什麼有人故意唱一出「關公戰秦瓊」的歪戲?
    要強化主體責任,狠抓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落實,堅決抵制西方『憲政民主』『三權分立』『司法獨立』等錯誤思潮影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首席大法官提出的亮劍目標,並不是「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這一中國司法制度的根本品質,而是西方「三權分立」語境下,特定的「司法獨立」制度。 在一些歐美國家,政治是圍繞「不信任」這一原則展開的。
  • 全面貫徹落實人民陪審員法 發揚司法民主 促進司法為民公正司法
    周強強調,全國各級人民法院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法思想,深刻認識人民陪審員法的重大意義,切實抓好貫徹落實,努力開創人民陪審員工作新局面,不斷豐富和發揚司法民主,促進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司法部部長傅政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王超英出席會議並講話,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徐家新主持會議並作總結。
  • 新聞監督無礙司法獨立——評蔣豔萍案的媒體審判
    有人擔心媒體如此介入司法審判會給法官施加無形壓力,可能導致法官在定罪量刑過程中迎合媒體進而損害司法獨立。《中國青年報》今天發表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何濱的文章指出: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擔憂。  中青報的文章說,法官斷案自有規矩: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 司法獨立還是政治審判?偌大的香港法院竟容不下一個郭偉健!
    我們慶幸!被西方掌控、將「司法雙標」玩得出神入化的香港法官隊伍中,仍有郭偉健這般極具正義感、敢於發聲的香港法官!我們悲哀!然而,從去年裁判《禁止蒙面規例》違反《基本法》,再到近日裁決「主張『民主自決』的港獨分子劉小麗就其參加立法會補選被DQ上訴一案」的勝訴……種種判決都表明,香港法官的判決不僅帶著明顯的政治立場,且維護的就是西方反華勢力的利益!所謂的司法獨立,只是一塊用來掩護自身政治立場的「遮羞布」罷了!
  • 「不穿法袍的法官」助力司法公開、司法公正
    「不穿法袍的法官」助力司法公開、司法公正 2020-08-06 2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二公民》解析民意與司法
    司法審判追求的公平正義,同民眾的訴求在根本上是相契合,但民意多變、感性、不專業。民意往往把一些還在審理階段的個案推到風口浪尖,甚至出現網絡「標題黨」裹挾民意,對事實曲解誤導,給法官形成強大壓力,破壞司法獨立性,不僅降低法律權威,還影響司法公正。「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需要司法與民眾良性互動而不陷入民意阻礙司法的困局,筆者有三點思考。
  • 彭宇案:應對社會輿論壓力 依法獨立公正審判
    負責人:日常生活經驗對於司法裁判的作用,不僅《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已經作出明確規定,更重要的是,它確實是法官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不可或缺也不能迴避的一種手段。換句話說,無論法律或者司法解釋如何規定,日常生活經驗也難免會在司法裁判中發揮作用。
  • 人民法院報評論員:堅持公正司法 維護公平正義
    人民法院報評論員:堅持公正司法 維護公平正義 2020-11-26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進德 司法文明與程序正義
    1991年《民事訴訟法》的正式頒布、1996年《刑事訴訟法》的修改以及2002年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制度的實施等,可能是其中為數不多的幾個高潮情節。這些年來,司法改革路徑的過於平緩,致使在改革效果方面並未取得更多的實質性進展。傳統司法運行機制固步自封,甚至帶給人們一種「許多的改革最後又回到了原點」的印象(江平語)。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司法改革具有積弊甚深、起步較晚等諸多特點。
  • 被指或涉嫌藐視法庭及妨礙司法公正
    有政界及法律界人士指出,目前案件仍在審訊,「攬炒」分子的行為或涉嫌藐視法庭及妨礙司法公正,希望司法機構能秉公辦理。資料圖:黃之鋒(港媒)據香港文匯網19日報導,鄭法官日前在庭上表示,被告黃森球的答辯反映其熱愛社會,只因政見不同犯案,表示相信被告身體狀況能繼續服務社會,故不反對判以社會服務令。
  • 社會主義法制統一原則,是指法律由國家制定、統一實施,在國家主權...
    在我國當前歷史時期,維護和實現法制統一是堅持黨的領導,維護國家統一,實施依法治國方略,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司法統一,是指國家通過統一的機構,根據統一的程序和方式,適用統一的法律規則來解決社會中難以避免的各種矛盾和糾紛。國家司法權的統一行使不僅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內容,也是彰顯和維護國家法制統一的最主要方面。
  • 港媒:人民陪審員制度助力中國司法進步
    香港《南華早報》11月21日文章,原題:作為司法改革的重要一部分,人民陪審員制度如何幫助中國法院進一步開放西方媒體從不缺乏有關中國司法失當的新聞報導,但近期中國司法改革將有助於改變人們的固有觀念。中國法院現在關注的焦點是確保供詞是犯罪嫌疑人自願作出的。
  • 甘肅法制報 | 掛圖作戰促進公正司法——慶陽法院排查整治執法司法...
    甘肅法制報 | 掛圖作戰促進公正司法——慶陽法院排查整治執法司法突出問題專項行動掃描 2020-12-23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司法解釋怎樣出爐:立項到發布需經六大程序
    發揮作用突出  ●每一條司法解釋條文都在反覆地適用,展現出強大生命力  如何解釋法律,是由不同國家的法律文化傳統及具體國情制度決定的,各有不同的模式和特色。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頒布了3000多件司法解釋,見證了中國邁向法治國家的每一步。
  • 歐洲莊園制的三大典型特徵:土地剝削、經濟壟斷與司法獨立
    農奴制我們很好理解,那是西歐的封建領主通過控制土地,從而實現對農奴的殘酷剝削制度;然而對於歐洲的莊園制度,很多學者對它的定義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所謂的莊園制度就是一塊土地地產,應該當做社會經濟生產方式來研究;也有學者認為,歐洲的莊園事實上是半獨立的政治實體,每個中世紀的歐洲莊園通過土地來控制農民的經濟生產,擁有實際上的經濟壟斷和司法獨立。
  • 檢察聽證:可見、可觸、可感「3D模式」呈現的司法公正
    檢察聽證:可見、可觸、可感「3D模式」呈現的司法公正 2020-12-23 14: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治立檢」牡丹江林口縣人民檢察院:舉行國家司法救助公開聽證會
    2020年11月27日上午,林口縣人民檢察院分別就韓某某申請司法救助案和王某某申請司法救助案舉行公開聽證會。聽證會邀請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人民監督員參加並擔任聽證員。聽證會上,主持人詳細闡述了國家司法救助案件舉行公開審查聽證的重要意義和聽證程序,歸納了爭議焦點。
  • 鄠邑區人民檢察院舉行國家司法救助案件公開聽證會暨司法救助金...
    為進一步深化檢務公開,加快推進公開聽證工作,主動接受外部監督,增強辦理國家司法救助案件的透明度,促進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10月29日下午,西安市鄠邑區人民檢察院對正在辦理的4件司法救助案件進行了公開聽證,並對已通過審批後資金撥付到位的4件國家司法救助案件進行了集中發放。
  • ——最高法四巡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工作紀實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最高法四巡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工作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