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購物,超市好熱鬧,到處都張燈結彩,喜慶的音樂,人們臉上的笑容,讓我感受到新年的腳步。買完東西,超市還送我一個大禮包,裡面有一副對聯、一打紅包和一個「福」字。
看著火紅的春聯,我想起小時候過年的情景。
爺爺雖然沒上過幾年學,但是字寫得極好,每到年前,街坊鄰居都會拿著紅紙來找爺爺。伴著紅紙一起的,還有我喜歡吃的糖果點心。當然糖果也不是白吃的,那時候街坊拿過來的都是整張紅紙,手一摸,滿手紅豔豔的。大人們嫌費事,裁紙的任務便落在我們小孩子身上了。我們按原來紙的長度折成對聯寬度,然後用細細的尼龍線剌開,比小刀切得都好。請爺爺寫春聯的人太多了,為了讓家家不一樣,但又家家吉祥,爺爺寫之前總會拿出那本已經磨得不成樣子的《春聯大全》,照著書中的對聯從頭寫到尾,幾乎能寫完整本書。除了寫春聯,爺爺還寫「福」字和揮春,揮春和春聯的區別在於春聯分為上下聯,講究對仗平仄,而揮春多為四字詞語,比如院裡貼的「春光滿園」,臥室的「身體健康」,三輪車上面的「出入平安」都是揮春。正對大門口的牆上貼個「出門見喜」,再配上10釐米見方的「福」字,有一次我出門後不小心摔了一跤,正應了小夥伴們的戲言「出門見喜,跌倒就起哩!」寫完之後,需要把字晾乾,那時候爺爺房間滿屋都是紅紙黑字,下腳的地方都沒有,頗為壯觀!貼春聯的時間也有講究,很多地方的民俗是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把舊春聯撕破貼上新春聯,寓意破除黴運,除舊布新。在我老家,雖說貼春聯也是除夕的上午,但更多的原因是怕春聯貼早了被寒風吹走,而且除夕中午要上供,所以上午春聯一定要貼好。媽媽先用麵粉配水熬成漿糊,然後用小刷子在每幅春聯後面蘸層漿糊,遞給爸爸,這時我會扶好椅子,讓爸爸站得更穩。只要有門的地方就要有春聯,那時候我家有一個院子,三間堂屋,東西屋各兩個,加上廚房和倉庫,一共要貼10副春聯。看起來貼春聯簡單,其實一貼就要一上午。爸爸貼春聯時還有個任務,就是貼「掛錢兒」。「掛錢兒」也叫「門錢子」,寓意吉慶有餘。一般都是色彩絢麗的紙張配著各種鏤空的剪紙造型貼在門楣和窗戶框下,「掛錢兒」隨風飄蕩,看著就讓人歡喜。紅色的春聯,絢麗的「掛錢兒」,配上大門上的秦叔寶、尉遲恭兩位門神,晚上再點亮倆大紅燈籠,伴著從屋中傳來的歌聲笑語,再沒有比這更讓人心安的時候了。2013年,爺爺和爸爸相繼去世,之後我家三年沒有貼春聯了。他很可愛,時而調皮搗蛋,在我眼中也是生機勃勃。我愛他,一如父母愛我一樣。有段時間我想練字,買了宣紙和筆墨,正好家裡還有以前剩的水粉顏料,兒子就這樣開啟了他的塗鴉生涯。他拿著顏料塗抹,歡喜地搭配出各種顏色,本來他是一點都坐不住的,但玩多了,他竟然也能樂在其中了。兒子最喜歡的顏色居然是紅色。有時候他會把一張白紙大面積塗紅,然後在上面換種顏色亂塗亂抹,像極了我小時候纏在爺爺身邊胡亂塗畫春聯。如今兒子三歲半,我準備教他寫春聯、貼春聯,一如我小時候爺爺教我那樣。紅紙黑字造就的春聯,不只是新的開始,還是愛的傳承。時光帶走了至親,但記憶中關於他們的歡樂畫面,早已鐫刻在我心中。火紅的春聯裡,藏著暖暖的愛。願我們都在這濃濃的儀式感裡,迎接朝氣蓬勃的新的一年!作者|簡小單,霍霍的小世界 ID:huohuo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