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陸芳
賀歲檔大家都憋著一股勁兒,想樂一樂。
「女版周星馳」吳君如來了,而且還是她自導自演,《妖鈴鈴》。
和大家一樣,我也是抱著哈哈哈的想法,進影院的。
吳君如、沈騰、小嶽嶽這樣的組合,明擺著就是讓人笑的嘛。
看完,倒覺得有點出人意料。
《妖鈴鈴》不僅有喜劇,還糅合了驚悚、警匪和江湖片元素,是一部非常風格化的喜劇。
電影一開頭就準備嚇人一跳,月黑風高的夜晚,「外賣小哥」趙英俊來到「萌貴坊」送外賣,這是一幢被高樓大廈包圍的破舊的釘子戶拆遷樓,然後就遇到了「女鬼」。
喜劇片以驚悚片開頭,會想起彭浩翔的《志明與春嬌》,不過《妖鈴鈴》是全程「驚喜」。
吳君如是香港最有名的女笑星,我是很喜歡的。
她和周星馳的那部《無敵幸運星》百看不厭,總是被那個善良呆萌搞笑的「勒瑟鳳」感動。
而其實了解了吳君如創作《妖鈴鈴》的緣起才知道,原來喜劇女王對驚悚片情有獨鍾。
她一直想拍驚悚片,但其夫君、著名導演、監製陳可辛一直沒完全答應,直到加入喜劇元素,才終於點頭。
《妖鈴鈴》講了一幢老房子裡的「鬧鬼」和「捉鬼」故事。
吳君如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幾則社會新聞。
在電影裡,這是一幢老樓,地處CBD,就剩下四戶人家困居在此不願搬離,僵持540多天。片中所有戲劇和情感衝突,也都發生在樓裡。
拆遷似乎是全球的電影題材,從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到安德烈·薩金塞夫的《利維坦》都是拆遷引發的故事。
不過吳君如的特色是,在一個拆遷故事中,成功地將「驚悚」和「喜劇」等多種元素融合在一起。
這幢老房子叫「萌貴坊」,為什麼叫「萌貴」?是「猛鬼」的諧音。
「萌貴坊」是劇組用了2個月時間,花了2000萬元,在廣州特意建成的一幢6層樓,猛一看,讓人想起周星馳《功夫》的豬籠城寨。
再仔細一看,美術主打驚悚風,據說內部陳設也花了2個月。
老樓外表驚悚,但住在裡面的人卻很搞笑。
有把老婆治死了的「神醫」」張譯,潦倒民間發明家潘斌龍、PAPI醬夫婦,網紅主播焦俊豔,過氣古惑仔方中信、吳鎮宇,他們的服裝、造型、個性都過火、誇張,甚至有點癲狂。
還有江湖上人稱「萬能大師」,會搞衛生也會除鬼的「鈴姐」吳君如。
就是扮紅衣女鬼、清朝殭屍的房地產商的兩個跟班,也是又呆又傻的類型。
當然最搞笑的是沈騰和小嶽嶽這對父子,他們的對手戲,是整部電影最好笑的橋段。
在設置了各具特色的喜劇角色的同時,《妖鈴鈴》大膽挑戰了各種「鬼」,殭屍、喪屍、吸血鬼,還有陰曹地府,密室逃脫。
《妖鈴鈴》的喪屍戲是該片一大看點,這麼大場面的喪屍戲,在國產片中是第一次出現。
說實在的,電影一開始出現喪屍時,我還以為看錯了,但看到後來,還真的有點恐怖。喪屍的造型、化妝、特效,都已接近好萊塢大片的水準。
不過除了喪屍戲,電影裡其他驚悚場面,我都不害怕,反而想笑。
這也與整個電影的喜劇氛圍有關。
而能做到驚悚與喜劇這麼無縫銜接,也需要導演的能力。
上世紀八十年代,吳君如演過不少喜劇鬼片,僅1989年就有《猛鬼撞鬼》、《捉鬼有限公司》、《猛鬼大廈》、《一眉道姑》、《猛鬼霸王花》等。
《妖鈴鈴》裡鈴姐一角延續了她在《猛鬼大廈》、《一眉道姑》中的捉鬼大師角色。
電影中「阿仁」方中信、「阿明」吳鎮宇,這對過氣古惑仔,也很有意思。
取這兩個名字是對《無間道》致敬,不過「阿仁」梁朝偉變成了禿頂大叔,「阿明」劉德華也變成了神經刀。
吳鎮宇句句不離「我是警察」,一本正經搞笑,演技超級在線。
當這對古惑仔拿著刀衝出去的時候,響起了陳小春那首金曲《亂世巨星》,親切、熨帖。
《妖鈴鈴》在喜劇、驚悚外衣下,內核是溫暖的。
小人物團結起來,最終打敗黑心開發商。
片中最感人一幕,出現在鈴姐與王保健兒子雞丁,在老房子前帳篷裡的一段對話,十分溫馨。
而電影結尾譚詠麟的那首《朋友》,亦讓人無限感慨。
縱覽今年賀歲檔,《妖鈴鈴》可以說是一部很獨特的電影。
吳君如將自己從藝多年積累的,喜劇、驚悚片、殭屍片等類型片的經驗用到了導演處女作上,加上金牌監製陳可辛整體把控,使得《妖鈴鈴》成為一部完成度較高的作品。
就電影本身而言,《妖鈴鈴》的價值在於拓展了內地喜劇片的類型。
除了開心麻花的舞臺喜劇,大鵬的段子喜劇,寧浩的情節喜劇之外,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喜劇風格。
電影貴在創新,陳可辛、吳君如作為資深電影人,《妖鈴鈴》也確實是他們非常有誠意,打磨了好久才拿出來的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