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開始在中國內地全線上映的電影《急先鋒》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震撼。
這部由唐季禮指導,成龍領銜主演的動作大片,不僅場面宏大,還首次出現美國航空母艦的身影。相信很多觀眾都會驚訝於國產電影中會出現如此清晰的美國航母鏡頭,而且從航母上緊急彈射起飛的F-35C「閃電II」隱形艦載戰鬥機,還發射飛彈擊落了偷襲航母的無人機。這樣的場面想必會讓很多影迷印象深刻,多年之後依舊能記憶猶新。
電影《急先鋒》中最真實地展現了現階段美國航母艦載戰鬥機新老交替的狀態,不僅有F-35C還有較老的F/A-18E/F「超級大黃蜂」,這一點非常的真實。要知道,很多美國的戰爭大片中,美國航母要麼全都部署F/A-18E/F,讓人懷疑用了資料片,要麼就全都部署F-35C,讓人感覺看科幻電影,像這樣如此反映美國海軍真實裝備狀態的電影還是比較少的。
F/A-18E/F由之前的F/A-18C/D「大黃蜂」艦載戰鬥機升級而來,機體尺寸增大了25%,機載設備更是進行了大幅升級,因此綽號改為「超級大黃蜂」,是美國海軍現役主力艦載戰鬥機。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進氣口改為平行四邊形,E為單座型,F為雙座型。從現在的角度上來說,「超級大黃蜂」依舊算是一款先進的艦載戰鬥機,但是美國海軍並不會因此減緩武器裝備的升級換代步伐。為了追求「代差優勢」,美國海軍參與了美國空軍、海軍陸戰隊搞的「聯合攻擊戰鬥機(JSF)」計劃,F-35C就是該計劃的產物。
電影《急先鋒》中,出現了F-35C「閃電II」艦載戰鬥機的彈射起飛鏡頭,這絕對是中國電影的第一次。在彈射器的巨大拉力之下,F-35C輕盈地升空,給人一種最直接的視覺衝擊力。由於F-35C具有雷達隱形功能,因此普通的對空警戒雷達很難發現這種艦載機,無形中極大提升了美國航母的戰鬥力,改變了未來戰爭的格局。這就是美國海軍斥巨資追求的「代差優勢」,而實現這個優勢的就是F-35C隱形艦載戰鬥機。
作為艦載戰鬥機,F-35C的研製工作比F-35A空軍型、F-35B海軍陸戰隊型都要複雜。因為作為艦載機,F-35C需要嚴格控制重量,這讓備受「體重超標」困擾的F-35項目很難推進下去,F-35C也成為三種型號中最晚服役的一個,其中的難度可以想像。
為了滿足著艦的速度要求,以及起飛時所需的升力,F-35C的翼展是F-35系列中最大的,外部機翼可以摺疊,這樣可以減少佔地面積,讓航母可以多搭載一些戰鬥機。而為了達到艦載部署的要求,還增大了結構強度,採用了結構更粗壯的起落架,配備著艦鉤。所有改進都經過無數次著艦和起飛,反覆進行測試才最終確定。
電影中還展現了F-35C打開機腹彈艙,發射空空飛彈的鏡頭,與很多人想像的不同,整個過程非常迅速而流暢。相信拍攝過程中,製片方查找了大量資料,才能實現這樣的效果。
為了實現F-35C「閃電II」的雷達隱形功能,通常情況下,F-35C的彈藥都掛載在兩個機腹彈艙中。這樣可以避免機翼下的掛架和彈藥破壞隱形線條,讓雷達散射截面積(RCS)實現最小化。在雷達顯示屏上,F-35C就會與背景雜波混淆在一起,從而實現雷達隱形的目的。
當然,機腹彈艙容積有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F-35C的彈藥掛載量,進而制約了它的任務彈性。不過在實際作戰中,從航母上起飛的F-35C會在第一個攻擊波中利用隱形優勢,首先摧毀敵方的對空雷達系統和防空武器系統。這樣敵方就不會使用雷達搜索和鎖定F-35C,同樣也沒有飛彈對其構成實質性的威脅。屆時,F-35C就會在機翼下掛載各種彈藥,全力投入到對地攻擊任務中,這樣的滿載攻擊狀態就是所謂的「野獸模式」。未來,美國海軍航母介入一些熱點地區衝突時,由於對手太弱,沒有防空系統,因此F-35C可能會直接以「野獸模式」執行打擊任務。
F-35C「閃電II」艦載戰鬥機的服役,讓美國海軍航空兵一舉進入「雷達隱形時代」,對其他國家形成了「代差優勢」。美國航母戰鬥群在幹涉熱點地區事務,「維護美國利益方面」會更加肆無忌憚。這是因為,很多國家空軍的戰鬥機連一架隱形戰鬥機都沒有,更別說與F-35C抗衡了。這也讓我們對中國艦載隱形戰鬥機的研製,有了更多的期待。
在電影《急先鋒》中,從美國航母上彈射起飛的兩架戰鬥機,除了那架擊落無人機的F-35C「閃電II」之外,還有一架F/A-18E「超級大黃蜂」。不過,後者在飛行甲板上就被無人機發射的飛彈擊毀,這是否也預示著「超級大黃蜂」被F-35C所取代的最終命運?
這樣一部「曝露美軍軍情」的電影,很值得軍迷來看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