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黃芪是應該很常見的中藥,很多人喜歡用黃芪泡水來養生,他們認為黃芪不僅可以補肺益氣,還可以增強抵抗力,減少疾病的侵襲。但是有些人在飲用黃芪水後,會出現口乾舌燥、皮膚長痘,甚至是流鼻血、牙齦發炎,咽喉腫痛等上火的表現。大家就會感覺很奇怪,黃芪不是滋補的中藥嗎,怎麼越吃身體問題越多呢?
黃芪雖然很補,被稱之為補氣王,具有補中益氣、扶正固表、利水消腫、生津養血、強身健體等作用,但是吃黃芪也有不少的禁忌,並且也不適合所有的人,若吃錯了,輕則上火,重則傷身。生活中有很多人不了解黃芪的禁忌,盲目的跟風食用,從而不僅沒有達到調理身體的作用,反倒感覺身體會常常不舒服。今天就帶大家具體來了解一下黃芪的禁忌,以及不適宜黃芪的人群,希望大家別吃錯了。
禁忌也不少,吃前得要了解
有些人白天沒時間,都是等到晚上有時間了才會吃點黃芪。但是黃芪其實更適宜早上吃。黃芪宜早不宜晚,黃芪有補氣益血的作用,吃完能夠讓身體變得更加的有精神,早上吃黃芪一天都會變得很有精氣神,改善人的精神面貌,但是晚上吃就容易失眠。所以若錯誤的時間內食用黃芪,可能會給身體帶來不好的情況。
再好的東西吃多了對身體都是負擔,就比如黃芪,不宜多吃。黃芪補氣又補血,屬於大補之物,適量吃點黃芪,能夠強身健體和提高免疫力,吃太多補太過了就容易上火,從而出現心煩意料,口乾舌燥、失眠和口臭等現象。這個也是很多人吃黃芪會出現的情況,每天吃黃芪不能超過20g,並且一周不要吃超過4次,一定要控制好量,避免吃的過多,從而影響身體健康。
還有當身體存在某些疾病時最好不要吃黃芪。吃黃芪雖能夠增強人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使人身體不容易出現問題。但也只限於沒有存在疾病的時候,若身體已經出現問題了,就得要暫停吃黃芪,等到身體好了之後再吃。例如感冒發燒的時候吃黃芪,可能會增加發燒的現象,不利於疾病的恢復或加重疾病的發生。
另外吃黃芪和喝黃芪泡水的時候最好不要單獨吃,可以搭配點枸杞、桂枝、山地黃、山楂、紅棗、玫瑰花、金銀花等,這樣一方面會營養會翻倍,且促進黃芪藥效的發揮,另一方便可以降火,減少黃芪的副作用,對人體有助。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黃芪,以下幾種人不建議食用
1、陰虛火旺的人不建議吃黃芪,不適宜通過吃黃芪來補身體。黃芪溫補,吃黃芪時不注意本身就容易上火,陰虛火旺的人,內火比較旺盛,平常應該吃些清熱去火的食物,若吃黃芪,無疑是火上澆油,會使身體出現各種不適。
2、體內陽氣過旺的人不建議吃黃芪,陽氣旺盛的人,身體一般比較好,免疫力比較強,不需要刻以補身體,黃芪更適合陽氣不足和體虛的人,陽氣旺盛的人吃也容易上火。
3、心腦血管問題的人不建議吃黃芪,對於有心腦血管問題的人,吃黃芪容易使血壓上升,這對血管是不利的,所以最好不要吃。
4、肺不好的人不建議吃黃芪,平常有經常咳嗽、經常發燒、常常口乾舌燥現象的人,往往肺不是很好,這種人不適宜吃黃芪,吃黃芪會加重身體的不適。
5、孕婦和經期女性不建議吃黃芪,孕婦吃黃芪不利於保胎,經期女性吃黃芪會影響經量,使經量突然變多,經期延長。女性吃黃芪應該避開孕期和經期,這樣才更健康。
綜上所述,我們對黃芪的一些禁忌有所了解,所以若想通過黃芪來調理身體,一定要先對照看一下,自己是否適合,不可盲目的服用,且身體若有不適的時候,及時的去醫院檢查並治療,不要隨意的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