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影院息影,有多少人,把年後第一次院線觀影留給了《八佰》?又有多少人,刷了一遍又一遍?這部影片當初你看哭了嗎?
電影《八佰》由管虎導演,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於2020年8月21日全國影院上映。《八佰》的主創陣容非常強悍。導演管虎,是第六代導演裡的領軍人物。攝影曹鬱,是殿堂級的攝影大佬。很多大牌明星,都位列其中,或重點描摹,或倉促露臉——王千源、張譯、姜武、李晨、鄭愷、姚晨、黃曉明、歐豪、杜淳、魏晨、劉曉慶、李九霄、辛柏青、侯勇、俞灝明、黃志忠、唐藝昕、梁靜……
除群星薈萃之外,《八佰》在技術手段上,同樣頗具顛覆。經費投資,高達5.5億,是「亞洲首部IMAX全程拍攝的戰爭大片」。不管是戰場呈現,還是戰鬥展現,《八佰》都在工業化水準上做到了極致,為國產戰爭片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片中出現的建築,全都1:1復刻原型。劇組不但動用20萬平米的面積挖出了一條長達200米的蘇州河,還在河兩岸搭建了200畝建築。從布景、質感到運鏡、音效,全都是看得見的大片水準。
影片沒有一味地弘揚英雄主義,而是為小人物立傳,讓觀眾看到他們的惦念,怯懦和成長。《八佰》正是這樣的一部很接地氣的影片。
電影由四行守軍背後的故事一一揭開,在殘酷戰爭面前這些鐵血戰士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有怯懦、有牽掛、有猶豫、有仇恨。有情有義的戰士們拼死戰鬥與個人故事交織,令無數銀幕前的觀眾潸然淚下。
正如山東兵所說「誰沒有家,誰以前不是種地的。」這群衝鋒陷陣在前線的每一位士兵背後都有一個關於家的故事,他們舍小家為大家,英勇無畏的精神令人動容。
《八佰》最為人稱道的,是片中的群像處理。
在短短幾天的戰鬥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華民族的覺醒、不屈和血性。
《八佰》的故事,是從幾個底層士兵開始的。他們要麼被人潮衝散,找不到自己原來的隊伍;要麼對戰爭沒有概念,以為自己只是來打掃戰場的保衛兵;要麼是未成年的孩子,帶點天真無邪;要麼是文職出身,對作戰避之不及…影片從他們引入,帶出了一種「自上而下」、「以小見大」的特殊視角。
在國產戰爭片裡,我們很少能夠看到這麼鮮活、這麼卑微的小人物。他們和我們每個人一樣,有懦弱、有恐懼,會怕死、會貪生。他們害怕殺戮,在危險面前,他們會條件反射地逃跑,會挖空心思地逃到租界。
而《八佰》要讓觀眾見證的,就是這些散兵遊勇從懦弱無能到捨生取義的角色裂變。
比如,端午(歐豪 飾)從剛開始試圖逃跑的逃兵變成後來誓死護旗的英雄。又或者,老鐵(姜武 飾)從剛開始不敢拿槍的「瓜慫」變成後來英勇就義的英雄。正是這些前後反差,促成了他們從普通人變為英雄的遞進式轉變。
在各種英雄傳說裡,平民英雄一直是最感人的一類。因為一個普通人在不經意間做出的英雄舉動,往往更容易讓人落淚——他們本不是英雄,甚至從沒想過要當英雄,但命運使然,讓他們走上了意想不到的道路,最終達成了我們想做卻不敢做的英勇事跡。
這段英勇壯舉,並非編劇杜撰,而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正如管虎所說,「這恐怕是中國最早的一場直播秀」。直到今時今日,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依然保留著這一幕。
見慣了大場面的何香凝(姚晨 飾),都不由暗暗感嘆: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和影片中百姓一樣,作為觀眾的我們,同樣深受感染,淚目不已。
正因如此,所以早前觀看《八佰》時,有不少人都說:一定要帶紙巾,肯定會哭的。
值得一提的是,《八佰》的血腥鏡頭很多,尺度也比較大。所以不推薦家長帶10歲以下的孩子觀看,就算和10~15歲的孩子一起觀看,家長也一定要注意引導。
總體來說,《八佰》不但喚醒了中國的電影市場,還拍出了中國人骨子裡最熱血的民族精神。它用影像提醒我們:吾輩當有報國之心,一寸山河一寸血!
自上映以來,《八佰》持續刷新2020的票房新紀錄,超過8080萬人次的觀眾走入影院觀看《八佰》,目前累計票房已突破31億,位列中國內地影史票房第9位。電影不僅在票房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對整個電影市場大盤的回暖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市場累計票房已突破130億,正式超越北美,歷史上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而其中《八佰》貢獻超過23%,登頂2020年全球票房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