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通山縣孟壠村三位脫貧帶頭人的脫貧故事
□ 吳傑鵬 唐 凌 本報記者 張 華
湖北省鹹寧市通山縣黃沙鋪鎮孟壠村位於大幕山麓,交通閉塞,土地貧瘠,素有「土壤不到3寸、樹木不到3丈」之說。2014年被列為省級貧困村,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53戶763人。
「新一輪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後,在湖北省市場監管局駐村扶貧工作隊(以下簡稱工作隊)的幫扶下,全村在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的同時,堅持實施『長線』『短線』項目相結合的精準扶貧戰略。『長線』管長遠,推廣黃精、獼猴桃等道地中藥材種植;『短線』富當下,發展小種植、小養殖、小加工等『三小』產業。2017年,整村實現脫貧,目前正全力鞏固脫貧成果。」孟壠村黨支部書記阮士利說。
8月5日,記者走進孟壠村,聆聽鄉親們在脫貧一線的奮鬥故事。陽光下,那一張張洋溢著幸福的笑臉,講述著村民們努力脫貧的收穫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蜂王」吳欣竹的甜蜜生活
從村委會出發,沿著村內七彎八拐的水泥路蜿蜒而行,記者來到一棟平頂小樓前,剛邁進大廳,就聽見一陣陣「嗡嗡嗡」的蜜蜂聲。
這就是遠近聞名的「蜂王」吳欣竹的家。
1968年出生的吳欣竹,今年52歲。1996年在山上用炸藥開採石頭時,不小心炸斷了左手,失去了勞動能力,因殘致貧。
「我原來住的是土坯房,做夢都想住上磚瓦房。現在住的房子是前幾年新建的,有90多平方米,政府補貼了7000多元。彩電、冰箱等家電應有盡有,與城裡人的生活沒什麼差別。」吳欣竹一邊介紹,一邊引著我們來到屋後的山上,參觀密密麻麻棲滿了蜜蜂的蜂箱。
因為失去了一隻手,行動不便,吳欣竹既不能做農活,也無法外出務工,加上妻子患有慢性病,家裡經濟十分拮据,生活陷入困頓。「去年,在工作隊的幫助下,自幼對養蜂感興趣的我開始學習飼養蜜蜂。」吳欣竹說,剛開始,由於資金不足,他只飼養了30箱中華蜂,一箱可賺1000多元,共賺了3萬多元。今年,嘗到甜頭的他將養蜂規模擴大到60箱,純收入將超過6萬元。工作隊按照每箱蜂100元的獎勵標準,為他提供了3000元的補助。
談起蜂蜜的銷路,吳欣竹自信滿滿。自從向村裡的年輕人學會微信的玩法後,他便開始在朋友圈賣起了自己釀的土蜂蜜。「我的蜂蜜品質好,十分俏銷。尤其到了釀桂花蜜的季節,更是秒搶一空。依靠這些收入,我還清了因建房等欠下的債務。」談起現在像蜂蜜一樣甜蜜的生活,吳欣竹充滿自信地說,作為村民小組組長,2021年,他不僅要把養蜂規模擴大到100箱,爭取收入達到10萬元,還要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
「雞司令」孟凡衝的致富路
盛夏時節,熱浪襲人。但在孟壠村一個叫勞塘的山坳,卻涼爽宜人。站在高高的山坡上遠遠望去,只見一座現代化的雞舍整齊地一字排開,「咕咕咕」的雞鳴聲,在幽靜的山谷此起彼伏。
「這裡就是『雞司令』孟凡衝的『司令部』。」工作隊隊長鍾清明形象地介紹道。
「我今年57歲,家庭成員4人,自小患有骨髓炎,不能負重勞動,加上兩個孩子讀書學費貴,2014年被定為因學因病致貧的貧困戶。」在孟凡衝夫婦居住的板房,他自我介紹說。
2019年底,工作隊在了解村貧困戶產業發展情況時,得知孟凡衝有養雞技術,決定由他作為村養雞致富帶頭人,採取「村集體+專業養殖戶+貧困戶」的模式,大力發展林下生態養雞「短線扶貧」項目。工作隊出資購買雞苗、飼料,與村委會進行養雞合作。孟凡衝只負責提供養殖場地、飼養技術和銷售渠道。
「今年5月,第一批從嘉魚縣購買了5500隻江漢林下土雞苗,每隻18元,駐村工作隊和鹹寧市政府各出8元,我只出2元。」孟凡衝說,這種雞品質好,下的都是綠殼蛋。為了提高養雞的效益,他與在城裡工作的小兒子視頻商量,打算走品牌養雞之路。
據介紹,今年孟凡衝計劃養3批雞,收入20萬元。為了帶動其他貧困戶脫貧,村裡還成立了以他妻子方桂華為理事長的榮華種養殖業合作社,村裡共有61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入股分紅,他承諾每戶貧困戶每年分紅不少於1000元。
「兔女郎」吳金釵的脫貧經
「別靠近,兔子怕陌生人,容易受驚!」
8月5日下午3時,穿過一段崎嶇的山路,記者來到一座位於半山腰的兔舍,正要走近參觀時,在當地有「兔女郎」之稱的吳金釵趕緊提醒道。
「我家共有4口人,除自己患有類風溼關節炎,女兒也是先天性聾啞人,全家僅靠丈夫在外做水電工賺錢維持生活。前些年看病花了20多萬元,幾乎傾家蕩產。」吳金釵說。是工作隊的真心幫扶,讓她樹立起脫貧的信心。
原來,2017年本已脫貧的吳金釵,由於疾病有返貧的苗頭。工作隊隊長鍾清明得知後,積極支持她學習養兔技術,通過發展養兔產業脫貧致富。
「目前,我養有種兔和成兔300多隻,預計收入2萬多元。」吳金釵說,兔肉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富含大腦和其他器官發育不可缺少的卵磷脂,有健腦益智的功效。不過,受疫情影響,現在的銷路不是很好。鑑於鄂南地區有吃臘肉的傳統,她打算將兔肉做成燻臘製品,銷往通山縣城的餐館酒店。
為確保吳金釵脫貧致富,村裡專門制定了「雙產業」扶貧計劃。在支持她養兔的同時,工作隊還出資為她購進了600隻江漢雞苗和1000多米圍網,幫扶她從事林下生態養雞。「今年通過養兔和養雞,預計收入6萬多元,能讓我徹底告別貧困。」吳金釵高興地說。
《中國質量報》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