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寶棟,男,1936年生,江蘇東臺人。中國畫家,高級講師,副教授,戲劇評論家。著名國畫家戈湘嵐之子,翻譯家戈寶權之堂弟。1961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曾受名師潘天壽、諸樂三、顧坤伯、鄧白的授授藝,學業優異。
蔣幹的那張笑臉
戈寶棟
蕭長華前輩在《群英會》中的蔣幹開的臉頗有講究,他將其面部中間鼻梁部位的「豆腐塊」畫得妙極。因為這一塊純白色,缺少對比,感覺是一塊平面,淡化了面部的凹凸關係,給人一種塌鼻梁的感覺。兩邊的三角眼窩弱化了眼神,給人一種鼠目寸光的近視眼感覺。這個面部形象似乎始終保持著一種狐疑的問號,好像什麼都看不透的表情。更妙的是頰部的兩道曲形正好在笑線部位,讓他始終保持著一付笑臉。此「笑」,意味無窮!試想一個無能的人,常常面臨一種難以擺脫的的窘境局面時,往往是賠一付笑臉。久而久之,其笑容便常留在他的面部。因為他時不時地賠笑臉,其笑容便固定在面部了。伴隨著蔣幹的出場,始終與笑容分不開。
他一見久別重逢的老同學周瑜,當然是笑臉相迎。這種笑是符合常態的。接著,周瑜劈頭問他是否是為曹操作「說客」來的!這是非常敏感的問話。因為蔣幹在曹營謀事,各為其主是明擺的事實。周瑜此問,明顯就是封他的口。蔣幹一聽,味道不對,本該憤怒。但是礙著情面,又因為本來他是懷著一種使命前來的。不能無功而返,雖然很生氣,但是無奈,還是陪著「笑」臉告退!那是無奈之笑。周瑜也是想留下利用蔣幹的,就解嘲說,僅僅是一句玩笑話。蔣幹順勢賠「笑」下臺階,說「我倒當真了」。接著周瑜讓眾將見過「蔣先生」,作為客套,蔣幹也得「笑臉」相迎。不料,東吳眾將也是以 「說客」對他相責,他只好「笑臉」求助於周瑜,周瑜出面為他解圍。酒晏開始後,冷不防周瑜又下令命,由大將太史慈執劍監酒,誰在晏會上提「孫、曹」二字斬首!這一狠招,嚇得蔣幹魂飛魄外,他傻了。
經周瑜三喚,才還過神來,趕忙陪「笑臉」,這是完全是皮笑肉不笑。再次周瑜讓他評價手下將領和帳後糧草以示威。蔣幹當然只得逢迎陪「笑」,雖然其「笑」並不由衷,那是一種無奈的應酬。在酒晏中周瑜在酒辭中暗喻必勝曹操的決心。然而蔣幹也以酒性暴烈為由,暗喻曹操兵力不可輕敵。但是這種針鋒相對的言詞交鋒,仍然是在「笑容」中答對。
在酒席上,周瑜借酒興舞劍,幾番劍掃蔣幹天靈蓋,他嚇得魂不附體,但是還是要保持一付「笑容」,那是十分無奈的「假面具」!後來二人都「醉」了,都是假醉,各懷鬼胎,同榻共臥。展開「盜書的情節。在「盜書」中,蔣幹發現書案上有「兵書」,他心中暗喜,那是真喜。發現其中有信件,必定有情報,心中又一喜。發現是蔡瑁、張允的信件更是喜出望外!。這三層次的笑是「真笑」。盜書回營後,曹操中計誤殺了蔡瑁、張允後,蔣幹在曹操面前邀功,那是一付獻媚的「饞笑」,有點恬不知恥。馬屁精之笑!那知道曹操不見其情,反而怒目而視。蔣幹不解其意,一頭狐疑,但又不敢衝撞領導!不得已只好「強顏歡笑」,那是一種無恥之笑!事後嘆息道:「曹營的事真難辦!」面帶苦笑,那是一種無奈之笑!「自我解嘲」之笑。蔣幹這個人物以笑貫串始終。雖然各種笑的內涵不同,但都離不開「笑」。所以開臉就保持著一個「笑的基調。但是在演出的過程中必須靠演員的面部肌肉的動作強化其表情,使其更加生動。當然還要配合動作的文人酸腐之氣。這是頗有難度的人物。我看過一位擅長武功的武丑演員,一次扮演蔣幹角色,說實話不很理想。可見文丑另有一功!我仔細看,曹操臉上也有「笑」紋。但是他那「笑」紋與蔣幹不同。他那笑,帶有陰氣。曹操的臉譜本來就兇殘,加上兩條笑紋,更加陰森可怖。好像「智取威虎山」中的座山雕,他發怒時還不甚可怕,但是他發笑時,就是要殺人了!可見笑紋的形狀與出現相配的人物不同,其功效也不同。這也體現出京劇臉譜的藝術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