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幹是個冤大頭

2021-02-13 聊墅

《三國演義》中,魏蜀吳三國鏖戰赤壁,曹操所帶的北方之兵不習水戰,幸得荊州降將蔡瑁、張允為水軍都督。此二人久居江東,諳習水戰之法,周瑜一直視為心腹之患,久欲除之而後快,但一時苦無良策,難以下手。恰巧自告奮勇說降周瑜的蔣幹過江來了。周瑜略施小計,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蔣幹盜書」,讓蔣幹盜得蔡張二人寫給他的「密信」,致使曹操錯殺了二將。然而周郎破曹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避難江東的龐統雖想出了連環計,但如何讓龐統平安過江,又如何使曹操不生疑竇?正在周瑜為此發愁的時候,又是這個蔣幹,又自告奮勇過江來了。是他把龐統引見給曹操,曹操輕信了名士龐統獻的連環計,導致了戰爭的失敗。

《三國演義》中,在決定三國命運的關鍵之戰——赤壁之戰中,蔣幹兩次過江,兩次中計,不僅葬送了曹魏的83萬人馬,連曹操本人也差點命喪黃泉。蔣幹也給人留下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腐儒形象,成為千古笑柄。

但是,事實卻是兩次過江兩江中計,完全是羅貫中演義出來的,蔣幹完全是個冤大頭!

蔣幹,字子翼,九江(治今安徽壽縣)人,東漢末年的說客和三國時曹魏官員。歷史上的蔣幹是當時的名士、辯論家,而羅貫中在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則將蔣幹刻畫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實在冤枉。

《三國志·周瑜傳》裴注引《江表傳》描述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當初,曹操聽說周瑜年少有美才,於是密下揚州,派九江蔣幹去見周瑜,希望能勸說周瑜離開孫權投奔自己。蔣幹有美好的儀表,以辯才著稱,在長江,淮河一帶出類拔萃,沒有人能與他論辯。於是蔣幹布衣葛巾,以私人拜訪的名義去見周瑜。周瑜親自出迎,立刻向蔣幹說:「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蔣幹說:「吾與足下州裡,中間別隔,遙聞芳烈,故來敘闊,並觀雅規,而雲說客,無乃逆詐乎?」周瑜說:「吾雖不及夔、曠,聞弦賞音,足知雅曲也。」然後和蔣幹一同進食。三天後周瑜邀請蔣幹參觀軍營,宴飲時還請侍者展示服飾珍玩,並向蔣幹說:「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蔣乾笑著但始終沒有說話。但是回去後向曹操稱讚周瑜氣度寬宏,情致高雅,不是言辭所能離間的。即是勸其放棄招降的念頭。

由此可見,歷史上蔣幹確曾幹過說降周瑜之事,也確實無功而返,但並非赤壁大戰期間,兩次過江、兩次中計更是子虛烏有,完全是演義的結果。

《三國演義》中,對這個「有儀容」的蔣幹的外貌特徵甚至沒有點滴描寫,但通過兩次過江、兩次中計,而且在曹操殺了蔡、張二人後立馬恍然大悟,悔不當初,心理對周瑜和蔣幹恨的牙痒痒的時候,旁邊的蔣幹居然還在得意洋洋,自認為立了大功一件。一個被周瑜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小丑形象,躍然紙上。

在已經上演的各版《三國演義》影視劇中(包括港澳臺),飾演蔣幹的演員也都不是「有儀容」的。可以說都比較忠實地忠誠於《三國演義》原創的。即非但不是「有儀容」、「獨步江、淮」的名士,完全就是一個小丑、笑柄。

   蔣幹也並不是沒有學問,而且可以說是博古通今、學富五車。他和周瑜自幼同窗受業,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四書五經也早已爛熟於心。這麼一位博學之人,江南名士,又是周瑜同窗,對周瑜應該是非常了解的,怎麼可能輕而易舉上周瑜的當?

由上可見,蔣幹的小丑形象,完全是羅貫中演義的結果,是《三國演義》的「劇情需要」,那就是為了突出周瑜的智慧,為「既生瑜,何生亮?」作鋪墊。只是委屈了蔣幹!

   為了「劇情需要」,把「有儀容」、「獨步江、淮」的名士蔣幹,生生塑造成了小丑形象。蔣幹真是十足的冤大頭!

相關焦點

  • 赤壁之戰中蔣幹盜書了嗎?歷史上的蔣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蔣幹登場了。演義小說中,蔣幹和周瑜是小時候的同窗好友,兩人關係非常密切。蔣幹正在曹操手下當謀士,也苦惱沒有立功的機會,於是毛遂自薦願意前往說服周瑜投降,曹操聞之大喜,還親自為蔣幹送行。後面的事情大家都清楚,蔣幹到周瑜大營後,兩人相談甚歡,一同回憶了當年的種種趣事,喝的酩酊大醉,當晚同榻而眠。殊不知兩人都沒喝醉,都是假醉。
  • 三國演義:蔣幹盜書,愚蠢的不是蔣幹,而是曹操
    對於蔣幹的塑造,同樣帶有這樣的偏見和醜化。但是即使如此,從原文的字裡行間,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蔣幹的人設塑造與其實際所作所為應得的評價是不盡一致的。我們這裡,僅先就「蔣幹盜書」試析之:蔣幹第一次過江的緣起,是周瑜偷看曹軍水寨後,曹操提出「今又被他深窺吾寨。吾當作何計破之」?這時節,蔣幹自告奮勇「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往江東說此人來降」。
  • 蔣幹盜書真有其事?蔣幹真庸才乎?
    當初,曹操聽說周瑜年少有美才,於是密下揚州,派九江蔣幹去見周瑜,希望能勸說周瑜離開孫權投奔自己。蔣幹有美好的儀表,以辯才著稱,在長江,淮河一帶出類拔萃,沒有人能與他論辯。於是蔣幹布衣葛巾,以私人拜訪的名義去見周瑜。周瑜親自出迎,立刻向蔣幹說:「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
  • 蔣幹怎麼死的
    蔣幹畫像除此之外史書中對此人的記載可謂一片空白,不僅沒有記載他生於何時,更沒有人確切知道蔣幹怎麼死的以及死於何時。甚至陳壽的《三國志》中正文部分都找不到這個名字,只有在《周瑜傳》的註解部分才能找到關於他的隻言片語。歷史上的蔣幹並不像羅貫中在《三國演義》寫的那樣愚蠢無知,被周瑜像小丑一樣玩弄於鼓掌之間。
  • 蔣幹才華怎麼樣
    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曹操為什麼會突然殺了蔡瑁和張允,這裡面有位非常關鍵的人物就是蔣幹。蔣幹原本充當的角色是曹操的說客,而且蔣幹和周瑜還是同窗,兩人見面有些話也比較好說。但是周瑜已經提前知曉蔣幹前來的目的,無非就是勸降,而周瑜又是抗曹的堅定派代表,所以肯定不會輕易投降。實際上周瑜的應變能力非常強,這也是他最大的優點,周瑜總能把幾件事給串在一起解決,不光提高了效率而且能夠一招制敵。
  • 【成語蔣幹盜書的典故】
    蔣幹盜書,成語典故。背景這個故事發生在三國赤壁大戰前夕,曹操親率百萬大軍,駐紮在長江北岸意欲橫渡長江直下東吳。東吳都督周瑜也帶兵與曹軍隔江對峙,雙方劍拔弩張,準備大戰一場。起因蔣幹,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謀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讀書,便向曹操毛遂自薦,要過江到東吳去作說客,勸降周瑜,免得大動幹戈。
  • 三國志小人物之蔣幹
    要說的話,蔣幹之所以名聲不好,無非是群英會和連環計兩件事的失敗。那麼,這些事情是真的嗎?先看第一個,群英會,也就是經常被叫做蔣幹盜書或蔣幹見周瑜的事件。蔣幹遊說周瑜,這事還真有,「初曹公聞瑜年少有美才,謂可遊說動也,乃密下揚州,遣九江蔣幹往見瑜(《三國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
  • 蔣幹,三國最失敗的窩囊間諜
    因此,曹操十分重視蔣幹前往江東的策反工作。那麼,蔣幹是何許人也,竟敢誇下海口,只身前往東吳做主帥的策反工作?蔣幹,字子翼,九江人,不僅善於舌辯,而且一表人才,獨步江淮,無人能敵。因此,蔣幹的口才學問雖不能名動天下,但能夠獨步江淮也足讓人刮目相看,不可輕視。再說,他又是周瑜的同學。俗話說,一輩同學三輩親。蔣幹既是周瑜同學,又誇下策反的海口,不難想見,他們之間必然有著一定的情誼。
  • 蔣幹很鬱悶,我到底惹了誰?
    在正史中能查到的赤壁之戰的資料極少,《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 記載是周瑜擊敗了在赤壁擊敗了曹操,也僅僅215個字。 在裴松之所作的注中: 「瑜等率輕銳尋繼其後,雷鼓大進,北軍大壞,曹公退走「。這是講周瑜在赤壁之戰之後,在一次陸戰中又擊敗了曹操,更是惜字如金。
  • 蔣幹坑了曹操兩次,最終結局如何?
    正愁沒人教,天上掉下個粘豆包,蔣幹來了。這蔣幹也是有兩下子,孤身一人來見周瑜,周瑜猜到了蔣幹的來意,眼珠一轉,計上心來,設宴款待蔣幹,賓主盡敘同學之誼,回顧當年撒尿和泥放屁崩坑的日子,感慨萬千。周瑜都這麼說,蔣幹非常害怕,不敢提來的目的了。
  • 蔣幹之死是否與曹操有關?
    三國時期的蔣幹本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但是經過《三國演義》的描述,三國蔣幹成了非常有名的人。那麼,三國蔣幹的故事有哪些?圖片來源於網絡赤壁之戰之前蔣幹曾做過曹操的說客,試圖勸說周瑜投降。曹操帶領的北方士兵並不擅長打水戰,所以幸虧有荊州降將蔡瑁、張允作為水軍都督來領導。這二人一直住在江東,所以比較熟練水戰之法。
  • 蔣幹盜書讓曹操錯殺蔡、張二人,曹意識到錯殺,卻為啥不殺蔣幹?
    周瑜帳內,公瑾演足了醉酒戲,還安排人送來一封書信,故意讓蔣幹「得知」了一個大秘密,即:蔡瑁、張允已投降周瑜。蔣幹立功心切,又口說無憑,就盜取了那封「投降」的書信,連夜趕回曹營,面呈曹操。而為啥不殺蔣幹呢?你想一下,如果曹營是一家公司的話,老闆因公司不盈利發火,員工蔡、張在找原因和解開,而員工蔣幹則是提出迅速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的員工,老闆會開除?回到三國裡,說服周瑜是最快速的破吳軍的辦法,蔣幹自告奮勇前去,正是提曹操想辦法的「好員工」,曹操自然不會殺他。
  • 曹操遇蔣幹歇後語講什麼
    曹操遇蔣幹的歇後語是倒灶的事全來了。關於這個歇後語還有一個故事,故事來源於羅貫中先生所著的《三國演義》一書。蔣幹是曹操的一位謀士,在人才濟濟的東漢末年,蔣幹投入曹操門下,重用的機會沒有多少。一次,曹操帶領著大部隊,想要徵服江東。蔣幹就自告奮勇地告訴曹操,自己有把握能勸服周瑜投降,不用花費一兵一卒,蔣幹說自己和周瑜是朋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就能勸服周瑜,希望曹操能給他一次機會。
  • 《蔣幹外傳》:我在周瑜那發現了一個秘密!
    蔣幹,字子翼,今安徽人。 正史上的蔣幹是當時的名士,辯論家,口才不錯,然而在大家心目中的蔣幹,卻是一個被周瑜戲弄的小丑,形象不佳。其實在正史中,蔣幹這號人物也是屬於打醬油的,《江表傳》裡說他一表人才,善於才辯,在江淮一帶打遍天下無敵手,獨孤求敗。
  • 蔣幹下落的另類解讀,一個王牌間諜的功與名
    蔣幹是個王牌間諜,他的能力不下於《潛伏》中的餘則成、《滲透》中的許忠義。後書與權曰:「赤壁之疫,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因為史書中沒有蔣幹的結局,《三國演義》也沒有說蔣幹的下落。演義中蔣幹的兩次腦殘行動直接導致了曹操赤壁之戰的慘敗,即使不死於亂軍之中,也得被曹操找理由殺掉。「蔣幹盜書」和「連環計」,使得蔣幹長期以來都是是個丑角的形象。說他是個二傻子也並不過分。
  • 給大家講一個電商界蔣幹的故事
    畢業於人大這樣的名校,娶了清華的老婆,劉強東一定知道蔣幹,這個被周瑜戲耍、坑了主公曹孟德的赤壁第一功。
  • 再讀《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下)群英會蔣幹中計
    曹操大喜,一看,這人是九江人蔣幹,字子翼,現在是帳下幕賓。曹操問道:「子翼與周公瑾交情很好嗎?」蔣幹說:「丞相放心。我到江左(江左即江東),一定成功。」曹操問:「你要帶哪些東西去?」蔣幹說:「帶一童僕就夠了。」曹操非常高興,置酒為蔣幹送行。蔣幹駕著一隻小船,到周瑜寨中,命人傳報:「故人蔣幹拜訪。」
  • 還原歷史 蔣幹究竟是一個盜書的蠢材還是一代名士
    蔣幹穿著布衣葛巾,以個人身份見周瑜,周瑜熱情相迎,當即對蔣幹說:「子翼(蔣幹字)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耶?」蔣幹藉故否認,推說自己跟周瑜是同一州裡,闊別多年,前來敘舊,並作參觀。周瑜款待蔣幹後告辭去辦事,讓蔣幹獨自住了三天。臨別時,周瑜請蔣幹參觀其軍營、軍庫,設宴餞行,稱說自己遇到了知己之主,君臣十分相得,表示決不會有所動搖。蔣幹只是笑著聽周瑜表達心志,始終沒有說一句遊說之辭。
  • 戈寶棟戲曲文集精選:蔣幹的那張笑臉
    伴隨著蔣幹的出場,始終與笑容分不開。        他一見久別重逢的老同學周瑜,當然是笑臉相迎。這種笑是符合常態的。接著,周瑜劈頭問他是否是為曹操作「說客」來的!這是非常敏感的問話。因為蔣幹在曹營謀事,各為其主是明擺的事實。周瑜此問,明顯就是封他的口。蔣幹一聽,味道不對,本該憤怒。但是礙著情面,又因為本來他是懷著一種使命前來的。
  • 蔣幹的事跡證明: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他讓曹操十分頭疼,本來,面對曹孟德的八十三萬大軍,東吳的文人們都聞風喪膽,一個個都哆嗦著準備投降了,東吳的孫老闆也六神無主地準備歸順了,看樣子,曹先生很快就可以兵不血刃,順順噹噹地拿下東吳這個前景廣闊的市場了。可是曹操沒想到,一個名叫周瑜的年輕人偏偏跳出來了,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