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幹下落的另類解讀,一個王牌間諜的功與名

2020-12-28 觀四象讀名著

蔣幹是個王牌間諜,他的能力不下於《潛伏》中的餘則成、《滲透》中的許忠義。

蔣幹這個人,事跡很少,在史書《三國志》沒有單獨的傳,不過周瑜傳中倒是提了一下:

初曹公聞瑜年少有美才,謂可遊說動也,乃密下揚州,遣九江蔣幹往見瑜,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間,莫與為對。……幹還,稱瑜雅量高致,非言語所間。

這段史料和《三國演義》「群英會」蔣幹第一次見周瑜的故事很相似,但盜書一是純屬子虛烏有,甚至曹操赤壁之敗,也是因為軍中疫病,曹操燒船撤軍所致!

曹公曰:「孤不羞走」。後書與權曰:「赤壁之疫,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因為史書中沒有蔣幹的結局,《三國演義》也沒有說蔣幹的下落。演義中蔣幹的兩次腦殘行動直接導致了曹操赤壁之戰的慘敗,即使不死於亂軍之中,也得被曹操找理由殺掉。

「蔣幹盜書」和「連環計」,使得蔣幹長期以來都是是個丑角的形象。說他是個二傻子也並不過分。不過最近看三國多了,突然有了一個奇怪的想法:蔣幹會不會是一個王牌間諜呢?是不是周瑜請老同學出山專門忽悠曹操呢?

產生這種奇怪的想法(並非是為蔣幹翻案)基於五點原因:

1、周瑜說蔣幹是他的同窗契友,一般來說學霸和學渣不可能玩得好(當然也不排除工作關係的吹捧,但也有可能就是如此)。

2、蔣幹擅長辯論,不管是史書還是演義都是認同的。擅長辯論的人一般邏輯思維能力都非常強,一些小聰明很難瞞過他們的眼睛。另外擅長辯論擅長遊說的人都有遊說方案,蔣幹倒好,一到江東直接被周瑜堵死。

3、蔣幹是九江人,距離周瑜的大本營柴桑並不遠。赤壁戰之前他一直是不出世的狀態,是什麼原因讓他突然出仕投奔了曹操呢?

如果說他是個官迷,他可以投奔孫權,就是不靠名氣就靠和周瑜的同學關係,也能獲得不錯的官位。就是欣賞曹操,也可以早去投奔,為何偏偏在這個時候去呢?動力很值得懷疑。

4、曹操是個人精,為什麼假書信能騙過他,事後才發覺上了當,這中間有沒有蔣幹在一旁忽悠?

5、蔣幹請來龐統,忽悠著曹操打造了連環戰船,(在當時)他是立了大功的,但此後蔣幹再也沒有出現過!這說明什麼?

這五點疑問都指向了蔣幹就是一個王牌大間諜,是周瑜提前布下局(也只有幫忙才能讓一個不出仕的人出來活動),先混入曹營,打探虛實(周瑜分析曹操的兵力正是參照的蔣幹情報),再以勸降為由進周瑜大營制定破曹良策。達到目的後,功成身退。

如果蔣幹真是王牌間諜,那麼他就掌握著非常準確的作戰計劃,東風起之前就應該撤出了戰場,或者早早地找個藉口離開了,就像龐統給徐庶支招撤離戰場一樣,事後又回九江過他的隱居生活去了!

相關焦點

  • 蔣幹,三國最失敗的窩囊間諜
    此時的作為東吳的三軍主帥周瑜自然是一副東道主的風度,把蔣幹迎進軍帳之內,大擺酒宴,為老同學接風。他吩咐眾人說:「這是我的老同學蔣幹,今晚他不是說客,只是同學。所以今天酒宴上,只敘同學友情,不談軍國大事,否則一律殺頭!」這一句話,硬是把蔣幹一路上想好的如何策反勸降的話給噎了回去。其實,這不過周瑜反間諜計劃的第一步棋。
  • 三十六計第三十三計:反間計,蔣幹盜書周瑜反間曹操
    利用反間計有兩種辦法:收買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給間諜製造假消息,讓間諜後的敵人產生錯誤的判斷。《孫子兵法》專門有一篇《用間篇》,指出有五種間諜:因間:利用敵方鄉裡的普通人做間諜;內 間:收買敵方官吏作我方的間諜;
  • 給大家講一個電商界蔣幹的故事
    畢業於人大這樣的名校,娶了清華的老婆,劉強東一定知道蔣幹,這個被周瑜戲耍、坑了主公曹孟德的赤壁第一功。
  • 三國演義:蔣幹盜書,愚蠢的不是蔣幹,而是曹操
    在這場大戲中,有一個幾乎是公認的「笑柄」人物。羅貫中先生把他塑造成了一個小丑——他作為曹操的部下,卻在關鍵環節對曹操的大敗發揮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此人「乃九江人,姓蔣,名幹,字子翼,現為(曹操)帳下幕賓」。比較公認的看法是:這蔣幹對於曹軍簡直是罪大惡極,而對東吳卻是另類的功莫大焉——因為他盜書,導致蔡瑁張允被誤殺,嚴重影響了曹軍水師訓練。
  • 《蔣幹外傳》:我在周瑜那發現了一個秘密!
    蔣幹,字子翼,今安徽人。 正史上的蔣幹是當時的名士,辯論家,口才不錯,然而在大家心目中的蔣幹,卻是一個被周瑜戲弄的小丑,形象不佳。其實在正史中,蔣幹這號人物也是屬於打醬油的,《江表傳》裡說他一表人才,善於才辯,在江淮一帶打遍天下無敵手,獨孤求敗。
  • 蔣幹是個冤大頭
    恰巧自告奮勇說降周瑜的蔣幹過江來了。周瑜略施小計,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蔣幹盜書」,讓蔣幹盜得蔡張二人寫給他的「密信」,致使曹操錯殺了二將。然而周郎破曹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避難江東的龐統雖想出了連環計,但如何讓龐統平安過江,又如何使曹操不生疑竇?正在周瑜為此發愁的時候,又是這個蔣幹,又自告奮勇過江來了。是他把龐統引見給曹操,曹操輕信了名士龐統獻的連環計,導致了戰爭的失敗。
  • 還原歷史 蔣幹究竟是一個盜書的蠢材還是一代名士
    蔣幹遊說周瑜,是《三國演義》中比較有名的一個橋段。
  • 蔣幹之死是否與曹操有關?
    三國時期的蔣幹本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但是經過《三國演義》的描述,三國蔣幹成了非常有名的人。那麼,三國蔣幹的故事有哪些?圖片來源於網絡赤壁之戰之前蔣幹曾做過曹操的說客,試圖勸說周瑜投降。曹操帶領的北方士兵並不擅長打水戰,所以幸虧有荊州降將蔡瑁、張允作為水軍都督來領導。這二人一直住在江東,所以比較熟練水戰之法。
  • 間諜戰爭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經典動作片間諜電影推薦
    間諜戰爭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經典動作片間諜電影推薦  在電影中,間諜這個神秘的職業總是讓人覺得很酷,隱藏自己的身份,竊取需要的情報,還要擔心隨時露出的馬腳。有哪些好看的間諜電影推薦,來看看間諜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 這位開國少將,16歲立奇功,38歲活捉美國王牌間諜,今年106歲
    這時,一個小夥子突然靈機一動,說:「古時候不是有個叫田單的嗎?他當年打燕國,不是用過火牛陣嗎?咱們也可以試試呀!」大隊長嘿地一笑,拍手道:「好伢子,這是個好辦法啊!你聽誰說的?」小夥說:「我以前聽爺爺說的,他常和我說行軍打仗的故事。」
  • 蔣幹很鬱悶,我到底惹了誰?
    於是羅貫中想啊找啊,突然腦洞打開,想到了一個小人物,姓蔣名幹,用蔣幹這小子來給周瑜做陪襯。 於是就有了周瑜擺群英會,設反間計,殺了曹操的水軍大都督,再設苦肉計讓黃蓋詐降。 蔣幹自告奮勇「某自幼與周郎同窗交契,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往江東說周瑜來降「。並一再表示,「幹到江東,必要成功」,「只消一童隨往,二僕駕舟,其餘不用。」 蔣幹一副牛皮吹炸,輕率自負,貪功邀寵的幕僚嘴臉躍然紙上。
  • 蔣幹兩次坑慘曹操,赤壁之戰後他去了哪裡?結局如何?
    即使孫劉聯手,實力也遠遜曹操,但曹操內部遇到了一個棘手問題,即他的士兵多為北方將士,不善水戰,這與以水戰著稱的江東士兵不在一個級別,讓曹操頭疼不已。帶著勸降周瑜的使命,蔣幹去了江東。但周瑜只敘舊不談軍事的做法,讓蔣幹苦惱。宴席上,周瑜多喝了幾杯後,有了醉意後和蔣幹同塌而眠,周瑜很快呼呼大睡,蔣幹卻因心事重重難以入眠,下床到帳中走動,在書桌上發現了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書信,蔣幹趕緊將信裝入懷中,又跑回去裝睡。
  • 蔣幹坑了曹操兩次,最終結局如何?
    這時曹操內部遇到了一個棘手問題,新接管的荊州水軍並沒得到曹操的信任,而他鐵桿多為北方人,不善水戰,讓曹操頭疼不已。正愁沒人教,天上掉下個粘豆包,蔣幹來了。這蔣幹也是有兩下子,孤身一人來見周瑜,周瑜猜到了蔣幹的來意,眼珠一轉,計上心來,設宴款待蔣幹,賓主盡敘同學之誼,回顧當年撒尿和泥放屁崩坑的日子,感慨萬千。
  • 赤壁之戰中,坑了兩次曹操的蔣幹最後結局如何?
    在這場曹操想要橫掃南方的戰爭中有一個重要人物起了很大的反作用,他就是蔣幹,在這場戰役中他坑了曹操兩次,蔣幹最後結局是怎麼樣的呢?    在赤壁之戰前曹操當已經連滅強敵,統一了當時的北方,於是曹操決定南下奪取荊州和江東。攻取荊州是曹操不費什麼力氣就奪去了荊州,因為當時劉琮在蔡瑁的說服下不戰而降了,曹操又擁有了荊州數萬兵馬,當然其中包括戰力不俗的水軍。
  • 蔣幹盜書真有其事?蔣幹真庸才乎?
    當初,曹操聽說周瑜年少有美才,於是密下揚州,派九江蔣幹去見周瑜,希望能勸說周瑜離開孫權投奔自己。蔣幹有美好的儀表,以辯才著稱,在長江,淮河一帶出類拔萃,沒有人能與他論辯。於是蔣幹布衣葛巾,以私人拜訪的名義去見周瑜。周瑜親自出迎,立刻向蔣幹說:「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
  • 蔣幹怎麼死的
    蔣幹畫像除此之外史書中對此人的記載可謂一片空白,不僅沒有記載他生於何時,更沒有人確切知道蔣幹怎麼死的以及死於何時。甚至陳壽的《三國志》中正文部分都找不到這個名字,只有在《周瑜傳》的註解部分才能找到關於他的隻言片語。歷史上的蔣幹並不像羅貫中在《三國演義》寫的那樣愚蠢無知,被周瑜像小丑一樣玩弄於鼓掌之間。
  • 王牌間諜俄羅斯惡搞電影推薦
    ◎譯  名 潛入黨衛軍:王牌間諜/希特勒完蛋了◎產  地 俄羅斯/烏克蘭◎類  別 喜劇/動作
  • 蔣幹才華怎麼樣
    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曹操為什麼會突然殺了蔡瑁和張允,這裡面有位非常關鍵的人物就是蔣幹。蔣幹原本充當的角色是曹操的說客,而且蔣幹和周瑜還是同窗,兩人見面有些話也比較好說。但是周瑜已經提前知曉蔣幹前來的目的,無非就是勸降,而周瑜又是抗曹的堅定派代表,所以肯定不會輕易投降。實際上周瑜的應變能力非常強,這也是他最大的優點,周瑜總能把幾件事給串在一起解決,不光提高了效率而且能夠一招制敵。
  • 精通6國語言,立功無數的王牌間諜,是怎麼栽到一個小孩手裡的
    精通六國語言,功勳無數的王牌間諜,最後落到了一個13歲孩子的手中,武俠小說中常有"千面"人物,這樣的角色設置往往善於變裝,變成另一個人的樣子來搜集情報。從某種程度上說,"千面人"就是間諜,一個間諜不僅要懂得偽裝,還要時刻注意身份的公開,只要暴露了哪怕一點點錯誤的地方,就會面臨危險。魯道夫·阿貝爾是蘇聯的"王牌間諜",人稱"千面人"、"間諜之王"。他從24歲開始間諜生涯,不僅幫助蘇聯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被派往美國建立情報網,搜集重要情報。
  • 蔣幹盜書讓曹操錯殺蔡、張二人,曹意識到錯殺,卻為啥不殺蔣幹?
    在周瑜策劃如何除掉蔡、張二人時,曹營裡也在思謀如何除掉周瑜,此時,一人站了出來,此人姓蔣,名幹,字子翼,是曹操帳下的一位幕僚,他與周瑜曾是同學,想借著這層關係,去充當說客,說服周瑜投降曹操,還立下了「丞相放心。幹到江左,必要成功。」的豪言,行下「只消一童隨往,二僕駕舟,其餘不用。」的壯舉,親赴周瑜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