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中蔣幹盜書了嗎?歷史上的蔣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2020-12-22 小鎮上的茶餘飯後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裡,關於赤壁之戰,描寫的相當的精彩,誘使曹操走向失敗的第一步就是殺了自己的水軍將領蔡瑁、張允。曹軍多為北軍,騎兵非常驍勇,說到水戰,那簡直一竅不通。因此作為荊州降將的蔡瑁、張允,兩人作用非常之大。周瑜一直對此二人非常的忌憚,欲除之而後快,只是苦無良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蔣幹登場了。

演義小說中,蔣幹和周瑜是小時候的同窗好友,兩人關係非常密切。蔣幹正在曹操手下當謀士,也苦惱沒有立功的機會,於是毛遂自薦願意前往說服周瑜投降,曹操聞之大喜,還親自為蔣幹送行。後面的事情大家都清楚,蔣幹到周瑜大營後,兩人相談甚歡,一同回憶了當年的種種趣事,喝的酩酊大醉,當晚同榻而眠。殊不知兩人都沒喝醉,都是假醉。古人玩起心機來,水平也是夠可以的。終究還是周瑜勝過一籌,蔣幹以為周瑜真醉了,偷了周瑜事先寫好的一份蔡瑁、張允的假降書。第二天天剛亮,周瑜又偷偷摸摸地假裝接見了蔡瑁、張允派來的使者,這一切都被蔣幹看在眼裡。藉機溜出周瑜大營,回去報信。曹操果然中計,殺了蔡瑁、張允,為赤壁之敗埋下伏筆。小說中把蔣幹描繪成一個智商低下,形容猥瑣的小人。

歷史上的蔣幹可是一位大帥哥,口才極好。《江表傳》中記載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準之間,莫與為對",在江淮一帶相當的有名。曹操也確實秘密派蔣幹前往周瑜處說降,只是蔣幹一到周瑜處,就被周瑜識破了用意。 "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蔣幹自己也識趣的沒有提說降的事,只是一起回憶了當年和周瑜幼時讀書的趣事。接著周瑜又帶蔣幹到處參觀,除了顯示自己的兵力強大外,還帶蔣幹參觀了自己的私人財富,表明東吳待我不薄。最後周瑜對蔣幹說,吳主和自己,名義上是君臣,實則情同骨肉,自己是不會反叛的。蔣幹連說降的話都沒有機會說,就回曹操處報告去了。

資政通鑑裡面記錄的蔣幹說降周瑜的事情發生在赤壁之戰後,既公元209年的冬天。此時曹操派蔣幹去周瑜處,打探東吳情況的意圖怕是更大。

相關焦點

  • 赤壁之戰中,蔣幹作為關鍵人物,卻坑了兩次曹操,他的結局如何?
    「蔣幹盜書」和引薦龐統,被周瑜使反間計除掉張、蔡二人,最終導致曹操赤壁之戰大敗,8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曹操差點也命喪黃泉,蔣幹以一人之力改變全局,成為後世之笑柄。在赤壁之戰,蔣幹是個很關鍵的人物,羅貫中寫這一場著名戰役的時候,其實就是把成敗押在了蔣幹一人身上。曹操在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和平定遼東公孫瓚後基本上是統一了北方。
  • 蔣幹盜書真有其事?蔣幹真庸才乎?
    蔣幹在《三國演義》裡,是曹操帳下幕賓。人物不大,在赤壁之戰中卻舉足輕重。戰前兩次自告奮勇過江去遊說周瑜和打探虛實,兩次被周瑜巧妙利用:第一次要去說降周瑜,周瑜設計,故意讓蔣幹發現偽造的蔡瑁、張允私通東吳的書信,使蔣幹將書盜回向曹操報功,曹操氣急之下,中了周瑜的離間之計,誤殺水軍都督蔡瑁、張允;第二次蔣幹又主動要求過江去探聽甘寧、黃蓋欲降之真假,周瑜再次設計,使蔣幹與龐統「不期而遇」,蔣幹將龐統邀至曹營,使曹操接受了龐統獻上的致命的連環計。
  • 還原歷史 蔣幹究竟是一個盜書的蠢材還是一代名士
    而此事寫於赤壁之戰前,也使得周瑜的謀略,才華盡顯,曹操的亂世奸雄的形象也是更加的鮮明!可是,歷史上是否真的有蔣幹遊說周瑜一事麼?蔣幹是否真的又有那麼笨麼?此文,將會為您揭曉答案!因為這時周瑜已立下大功,成為東吳第一號人物,決不是曹操一個說客能打動的,曹操也不致於在赤壁大敗之後向周瑜勸說歸降。果真如此,曹操便真是個大傻瓜了。這是劉逸生先生的看法。 再就是《三國演義》所說,蔣幹遊說周瑜是在赤壁大戰之時。這跟《江表傳》的記載顯然相違,只是小說家移花接木的藝術手法而已。
  • 蔣幹怎麼死的
    蔣幹畫像除此之外史書中對此人的記載可謂一片空白,不僅沒有記載他生於何時,更沒有人確切知道蔣幹怎麼死的以及死於何時。甚至陳壽的《三國志》中正文部分都找不到這個名字,只有在《周瑜傳》的註解部分才能找到關於他的隻言片語。歷史上的蔣幹並不像羅貫中在《三國演義》寫的那樣愚蠢無知,被周瑜像小丑一樣玩弄於鼓掌之間。
  • 三國演義:蔣幹盜書,愚蠢的不是蔣幹,而是曹操
    在這場大戲中,有一個幾乎是公認的「笑柄」人物。羅貫中先生把他塑造成了一個小丑——他作為曹操的部下,卻在關鍵環節對曹操的大敗發揮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此人「乃九江人,姓蔣,名幹,字子翼,現為(曹操)帳下幕賓」。比較公認的看法是:這蔣幹對於曹軍簡直是罪大惡極,而對東吳卻是另類的功莫大焉——因為他盜書,導致蔡瑁張允被誤殺,嚴重影響了曹軍水師訓練。
  •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的蔣幹,根本就沒有坑過曹操
    演義裡的蔣幹被塑造成一位黑白顛倒,是非不分的腐儒形象,而就是這個腐儒兩次出使江東間接導致了赤壁之戰的失敗,蔣幹從此也就遺臭萬年,成為無數文人墨客諷刺的對象,但歷史上的蔣幹真的是被冤枉了。總之,在《三國演義》中,蔣幹這樣一個人物,基本上就是一個丑角,自作聰明。所謂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說的便是他。《三國演義》是小說,並不是歷史。但蔣幹這個人,並不是羅貫中杜撰出來的,他在歷史上是確實存在的。
  • ​揭秘三國演義:赤壁之戰中,坑了兩次曹操的蔣幹,最終結局如何?
    蔣幹兩次前往江東大營企圖勸降周瑜,順便打探東吳的消息,結果第一次是被周瑜組織的一場群英會騙了,蔣幹想說的,一句話也被沒說出來,就被騙到周瑜的臥室裡去了,在周瑜的大帳中偷走了一封信,還聽到有人說對岸有人過來,隱約其辭,很是可疑。
  • 【成語蔣幹盜書的典故】
    這個故事發生在三國赤壁大戰前夕,曹操親率百萬大軍,駐紮在長江北岸,意欲橫渡長江,直下東吳。東吳都督周瑜也帶兵與曹軍隔江對峙,雙方劍拔弩張。曹操手下的謀士蔣幹,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讀書,便向曹操毛遂自薦,要過江到東吳去作說客,勸降周瑜。結果周瑜設下計策,令蔣幹盜得假冒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蔣幹獻書曹操,令斬了蔡瑁、張允。後來蔣幹盜書用來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
  • 三國志小人物之蔣幹
    要說的話,蔣幹之所以名聲不好,無非是群英會和連環計兩件事的失敗。那麼,這些事情是真的嗎?先看第一個,群英會,也就是經常被叫做蔣幹盜書或蔣幹見周瑜的事件。蔣幹遊說周瑜,這事還真有,「初曹公聞瑜年少有美才,謂可遊說動也,乃密下揚州,遣九江蔣幹往見瑜(《三國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
  • 蔣幹兩次坑慘曹操,赤壁之戰後他去了哪裡?結局如何?
    在這一戰中,曹操損失了十幾萬大軍,使他短時間內無力南下統一全國,被劉備和孫權抓住機會快速壯大,天下由一家獨大變成了三足鼎立。赤壁之戰前,曹操佔盡優勢,大有一統天下趨勢,但因諸多因素,慘敗於赤壁,而這些因素中,有他的謀士蔣幹的身影。在赤壁之戰中,蔣幹連坑曹操兩次,最終導致曹操赤壁慘敗。赤壁之戰後,蔣幹又去了哪裡呢?他的結局如何?
  • 這裡有蔣幹盜書和群英會的歷史真相
    《三國演義》的赤壁一戰中,有一個精彩的環節就是蔣幹盜書。周瑜的睿智,蔣幹的愚笨打造了一出經典的群英會。可我們縱觀整個三國史書,在赤壁一戰的描述中都沒能找到蔣幹過江盜書的情節,那這一段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呢?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此事。
  • 蔣幹盜書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蔣幹盜書,蔣幹:《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蔣幹盜去書信回到曹營殺自己大將。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蔣幹盜書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中計。蔣幹盜書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蔣幹盜書(jiǎng gàn dào shū)成語釋義:蔣幹:《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蔣幹盜去書信回到曹營殺自己大將。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成語用法:可作賓語、定語;指中計。
  • 蔣幹是個冤大頭
    恰巧自告奮勇說降周瑜的蔣幹過江來了。周瑜略施小計,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蔣幹盜書」,讓蔣幹盜得蔡張二人寫給他的「密信」,致使曹操錯殺了二將。然而周郎破曹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避難江東的龐統雖想出了連環計,但如何讓龐統平安過江,又如何使曹操不生疑竇?正在周瑜為此發愁的時候,又是這個蔣幹,又自告奮勇過江來了。是他把龐統引見給曹操,曹操輕信了名士龐統獻的連環計,導致了戰爭的失敗。
  • 《亂談三國》第三期 蔣幹盜書的真相竟然是這樣!還有這種操作?!
    大家都知道,周瑜是吳國著名的將領,更是在赤壁之戰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主戰派,與諸葛亮聯合抗擊曹操的主要謀劃者。
  • 赤壁之戰中,坑了兩次曹操的蔣幹最後結局如何?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
  • 蔣幹很鬱悶,我到底惹了誰?
    在正史中能查到的赤壁之戰的資料極少,《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 記載是周瑜擊敗了在赤壁擊敗了曹操,也僅僅215個字。 在裴松之所作的注中: 「瑜等率輕銳尋繼其後,雷鼓大進,北軍大壞,曹公退走「。這是講周瑜在赤壁之戰之後,在一次陸戰中又擊敗了曹操,更是惜字如金。
  • 李通、蔣幹、徐榮,吐槽下被《三國演義》黑化的「三流」角色們
    我們在看《三國志》時候經常會看到誰誰誰,比如魯肅、曹操、袁紹等他們幼年時,喜歡聚集些遊俠類的人物組個小團體。李通就是活躍在江夏地區的這樣的小團體老大,後來他帶著他的部下加入了曹操,被任命為威中郎將,屯駐汝南郡。在第二次宛城之戰,也就是曹操第二次攻打張繡,突然撤退,賈詡讓張繡第二次追擊大敗曹軍。
  • 《蔣幹盜書》曹操真的中計了嗎?事實的真相讓人更加佩服曹操
    導讀:《三國演義》描述赤壁之戰前夕,曹操被周瑜水軍打敗了幾次,於是就有了招降周瑜的想法,這時候,周瑜少年時的同窗好友,蔣幹毛遂自薦,說自己有把握說服周瑜來降。而周瑜當時正擔心蔡瑁和張允幫助曹軍訓練好水軍,於是,將計就計,擺下「群英會」,誘導蔣幹盜走假造的蔡瑁和張允的投降書。
  • 現實版的蔣幹盜書,解放軍高官叛逃臺灣,被我軍設反間計除掉
    我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當中,有一個膾炙人口的經典情節,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與周瑜兩軍對壘,曹操委派一個說客蔣幹 意圖策反東吳,沒想到偷雞不著蝕把米,中了周瑜的反間計,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津津樂道的蔣幹盜書。故事雖然精彩,畢竟只是小說家的演繹。
  • 蔣幹盜書讓曹操錯殺蔡、張二人,曹意識到錯殺,卻為啥不殺蔣幹?
    《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幹中計」中,曹操在三江口吃了魏軍不善水戰的虧,十分氣惱,整頓軍隊時,喚蔡瑁、張允責之曰:「東吳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