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通、蔣幹、徐榮,吐槽下被《三國演義》黑化的「三流」角色們

2021-01-11 37度2的漫畫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拔高了一些人,又黑化了一些人,更有的是功績被抹殺或給了別人。

除了曹操、曹仁、曹真、董卓、公孫瓚、周瑜、王朗、李典、樂進等名將,我們現在那不是在出個人傳記漫畫,一個個區分演義和歷史的不同嘛,還有些不知名的,或者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三流」角色,今天就給大家簡單說說這些人。

李通

李通這人我很少跟發燒友們提到過,今天放在第一個稍微多講一些。

我們在看《三國志》時候經常會看到誰誰誰,比如魯肅、曹操、袁紹等他們幼年時,喜歡聚集些遊俠類的人物組個小團體。李通就是活躍在江夏地區的這樣的小團體老大,後來他帶著他的部下加入了曹操,被任命為威中郎將,屯駐汝南郡。

在第二次宛城之戰,也就是曹操第二次攻打張繡,突然撤退,賈詡讓張繡第二次追擊大敗曹軍。就是這裡,是李通帶著部下連夜趕到,補充了曹操的兵力,曹操命李通為先鋒,大破張繡軍。

官渡之戰中,袁紹派使者到李通駐地,任命李通為徵南將軍,劉表也在暗中招誘李通,但李通全都拒絕了。

原文是這樣的:通按劍以叱之曰:「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紹雖強盛,而任使無方,終為之虜耳。吾以死不貳。

「曹操英明智慧,一定能平定天下。袁紹雖然強大,卻統率無方,最終仍要被俘虜。我拼死也不懷貳心。」於是李通殺了袁紹的使者,把袁紹送來的徵南將軍印綬送交曹操。又平定了淮、汝一帶的強盜,被拜為汝南太守。

李通死於赤壁之戰後,營救曹仁的途中。這裡李通表現得也相當英勇,遺憾的是李通不是戰死而是病死在營救路上,享年42歲。

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在《演義》中被描寫成在潼關之戰,被馬超一槍斃命,成就了馬超天威將軍之名。

總結:演義讓李通多活了三年,但成了馬超的練級刷經驗的跑來送死的甚至臉都不知道什麼樣的那誰。

說到馬超,就要講講被弱化的韓遂及西涼八部。

他們與馬超的關係是聯盟,平級的,他們都是西北軍閥。尤其是韓遂,一生都在造反,我們之前《韓遂、馬騰篇》裡有介紹過。在曹操出兵漢中時,韓遂都做了馬超的「乾爹」,有些大決定比如讓曹操渡河,在渡河時發起進攻,也是馬超聽韓遂的。

但在演義裡韓遂及西涼八部成了馬超的部下,韓遂弱化成苦口婆心,說啥馬超都不聽的可憐「叔父」。

被完全黑化的蔣幹

《三國演義》「蔣幹盜書」這個故事大家想必都熟悉,不用我多介紹。歷史上的蔣幹找周瑜的目,以及蔣幹的結局和《三國演義》中的完全不一樣。

歷史上蔣幹找周瑜的事出自《江表傳》,具體沒說什麼時候,有可能是到赤壁之戰後了。

曹操發現周瑜是個人才就讓蔣幹去挖牆腳,周瑜一見蔣幹來了就知道他是來幹什麼的。周瑜不讓蔣幹開口,好酒好菜招待蔣幹又帶蔣幹去軍營裡轉了一圈,然後跟蔣幹說,你看孫權待我這麼好,我得知恩圖報啊。蔣幹也明白周瑜的意思了,知道周瑜是不可能歸降曹操了,也就不說什麼了。回去後蔣幹向曹操如實稟報,曹操稱讚周瑜氣度寬宏,情致高雅,不是言辭所能離間的,便放棄了勸降的念頭。

總結:歷史蔣幹做說客確實是有,但從頭到尾,沒有被周瑜耍也沒有丟面子。雖然勸降未遂但依然保持著君子風度。

既然沒有「蔣幹盜書」,那自然也沒有曹操在衝動下殺蔡瑁和張允了。蔡瑁出身於襄陽的大族蔡家,張允是他的支黨。用腳趾頭想想,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殺了他,若真殺了蔡瑁和張允那影響得多大,不用等劉備孫權來打他,襄陽當地豪強們就先造反了。

董卓手下大將徐榮

歷史上的徐榮很強,曾經打敗過曹操和孫堅,還把潁川太守李旻用大鍋煮了。如果說曹操剛起兵實力弱,被徐榮打得慘敗,多虧曹洪讓馬才撿回一命;那徐榮把孫堅打得潰不成軍,還靠著祖茂冒死掩護才脫險足以證明實力了吧。

《演義》裡面徐榮被描寫成躲在人堆裡偷雞摸狗的太守,先讓部下們打個埋伏,等曹操他們中招後再殺過來,還好旁邊生出個夏侯惇把徐榮殺了。

歷史中,徐榮看到曹操兵散了就沒再追,自然沒有夏侯惇殺徐榮這事。董卓死後徐榮就歸屬朝廷,跟呂布和胡軫去抵禦李傕郭汜的叛亂,戰死在沙場上。

同樣李傕、郭汜、樊稠、張濟也都被演義弱化了,其實董卓都被弱化成只會喝酒泡妞的暴徒,部下們被弱化下又何妨?

最後忍不住吐槽下,被憑空加了汙點和弱化的魏將、吳將

五子良將之首于禁,《演義》裡的出鏡還沒徐晃多,還多了妒忌龐德立功的事;

徐晃跟隨曹操南徵北戰,被譽為「有周亞夫之風」,歷史上徐晃跟著司馬懿去襄陽抵擋諸葛瑾,但在《演義》裡卻成了跟著司馬懿去討伐孟達,結果被孟達一箭射死;

我就不提張遼被丁奉射死,讓遼粉們氣憤的事了;就讓在《演義》裡,憑空被吳將馬忠一箭射死的黃忠,來平衡點魏粉們氣憤的心吧,要知道黃忠只是病死。

東吳左大司馬朱然,愣是在夷陵之戰中被趙雲一槍斃命,提前20年結束了性命;

甘寧在夷陵之戰前就已經掛了,但在《演義》中又起死回生,就是為了去挨沙摩柯致命一箭,還好後來夥伴們殺了沙摩柯為甘寧報仇了。

最辛苦的是司馬懿,搶了曹真的功勞拔高自己,最終目的只是為了襯託自己還不如諸葛亮。自然曹真也是被《演義》極大黑化弱化的人,我們以後再單獨講吧。

#三國#不過還是要嘮叨一句,《演義》只是文學小說,大家不要把他當歷史看。

相關焦點

  • 被三國演義忽視的五大名將,能力超強卻鮮為人知
    《三國演義》雖說是名著,但也改變不了它是小說的事實,小說就有作者自己的價值取向,就註定了有很多人會被美化,也有很多人會被黑化和忽視。都說時勢造英雄,在三國,確實湧現了許多的的英雄人物。但是世人現在對三國的了解大多都基於《三國演義》或者電視影視劇之類的,因此,為了故事情節需要,很多的名將都被人遺忘了。但是仍然有一大批傑出的軍事將領,締造著屬於他們的傳奇,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那些被世人忽視的三國名將們。
  • 被《三國演義》歪曲的六位歷史人物!為了捧劉備這夥人,他們可真是被黑了幾千年!
    被《三國演義》歪曲的歷史人物很多,無法全部列舉,以下只舉例六人與各位一同探討。在《三國演義》中周瑜被描寫為心胸狹隘、心狠手辣的英雄形象。三氣周瑜的橋段,雖然膾炙人口,但歷史上根本沒有。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長嘆,更是為了凸顯諸葛亮的智慧而進行的文學創造。
  • 三國演義:蔣幹盜書,愚蠢的不是蔣幹,而是曹操
    赤壁大戰,是三國演義全書情節的最高潮。在這場大戲中,有一個幾乎是公認的「笑柄」人物。羅貫中先生把他塑造成了一個小丑——他作為曹操的部下,卻在關鍵環節對曹操的大敗發揮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此人「乃九江人,姓蔣,名幹,字子翼,現為(曹操)帳下幕賓」。
  •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的蔣幹,根本就沒有坑過曹操
    在《三國演義》,蔣幹作為江東名士,是周瑜同窗好友。曹操大軍與周瑜在赤壁相持時,蔣幹向曹操自薦,願憑自己這三寸不爛之舌。去說服周瑜歸順。曹操正愁拿周瑜沒辦法,蔣幹有此辦法,自然是開心不已。結果是蔣幹遭到了周瑜的算計,周瑜借蔣幹之手,巧施反間計,幫助自己除掉了蔡瑁、張允兩個心腹大患。後來又因為龐統,向曹操獻上連環戰船之策,導致周瑜火燒赤壁時,戰船無法散開,最終全軍覆沒。
  • 再讀《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下)群英會蔣幹中計
    曹操大喜,一看,這人是九江人蔣幹,字子翼,現在是帳下幕賓。曹操問道:「子翼與周公瑾交情很好嗎?」蔣幹說:「丞相放心。我到江左(江左即江東),一定成功。」曹操問:「你要帶哪些東西去?」蔣幹說:「帶一童僕就夠了。」曹操非常高興,置酒為蔣幹送行。蔣幹駕著一隻小船,到周瑜寨中,命人傳報:「故人蔣幹拜訪。」
  • ​揭秘三國演義:赤壁之戰中,坑了兩次曹操的蔣幹,最終結局如何?
    蔣幹這個人很好笑,在《三國演義》裡他就是以小丑的面目出現的,這些場景羅貫中設計的很好,就如同一群大人在愚弄一個兒童一般。
  • 蔣幹是個冤大頭
    但是,事實卻是兩次過江兩江中計,完全是羅貫中演義出來的,蔣幹完全是個冤大頭!蔣幹,字子翼,九江(治今安徽壽縣)人,東漢末年的說客和三國時曹魏官員。歷史上的蔣幹是當時的名士、辯論家,而羅貫中在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則將蔣幹刻畫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實在冤枉。
  • 蔣幹盜書真有其事?蔣幹真庸才乎?
    當初,曹操聽說周瑜年少有美才,於是密下揚州,派九江蔣幹去見周瑜,希望能勸說周瑜離開孫權投奔自己。蔣幹有美好的儀表,以辯才著稱,在長江,淮河一帶出類拔萃,沒有人能與他論辯。於是蔣幹布衣葛巾,以私人拜訪的名義去見周瑜。周瑜親自出迎,立刻向蔣幹說:「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
  • 三國志小人物之蔣幹
    要說的話,蔣幹之所以名聲不好,無非是群英會和連環計兩件事的失敗。那麼,這些事情是真的嗎?先看第一個,群英會,也就是經常被叫做蔣幹盜書或蔣幹見周瑜的事件。蔣幹遊說周瑜,這事還真有,「初曹公聞瑜年少有美才,謂可遊說動也,乃密下揚州,遣九江蔣幹往見瑜(《三國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
  • 徐榮:三國裡唯一的瀋陽人,人狠話不多,連勝曹操、孫堅
    《三國演義》因為以蜀漢為主線,中原及西南諸事,說得詳詳細細,唯獨對東北一地,只有三言兩語。東北在三國時期,其實並不寂寞,崛起了一位不亞於後世大帥張作霖的東北王——公孫度。公孫家族,割居東北將近50年。不過,這位公孫度,之所以能成為東北王,根源在於一位貴人,徐榮。
  • 蔣幹才華怎麼樣
    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曹操為什麼會突然殺了蔡瑁和張允,這裡面有位非常關鍵的人物就是蔣幹。蔣幹原本充當的角色是曹操的說客,而且蔣幹和周瑜還是同窗,兩人見面有些話也比較好說。但是周瑜已經提前知曉蔣幹前來的目的,無非就是勸降,而周瑜又是抗曹的堅定派代表,所以肯定不會輕易投降。實際上周瑜的應變能力非常強,這也是他最大的優點,周瑜總能把幾件事給串在一起解決,不光提高了效率而且能夠一招制敵。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46他在歷史上叱吒風雲,但在《三國演義》裡只是個龍套
    請按住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本人微信公眾號,您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各位的支持和厚愛如果沒仔細看過《三國演義》,
  • 蔣幹盜書讓曹操錯殺蔡、張二人,曹意識到錯殺,卻為啥不殺蔣幹?
    《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幹中計」中,曹操在三江口吃了魏軍不善水戰的虧,十分氣惱,整頓軍隊時,喚蔡瑁、張允責之曰:「東吳兵少
  • 蔣幹之死是否與曹操有關?
    三國蔣幹,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刻畫的人物,九江(安徽壽縣)人。
  • 赤壁之戰中蔣幹盜書了嗎?歷史上的蔣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裡,關於赤壁之戰,描寫的相當的精彩,誘使曹操走向失敗的第一步就是殺了自己的水軍將領蔡瑁、張允。曹軍多為北軍,騎兵非常驍勇,說到水戰,那簡直一竅不通。因此作為荊州降將的蔡瑁、張允,兩人作用非常之大。周瑜一直對此二人非常的忌憚,欲除之而後快,只是苦無良策。
  • 曹操遇蔣幹歇後語講什麼
    這是發生在《三國演義》裡的故事。著名事件赤壁之戰後,曹操因將戰船全部連接在一起,導致火燒戰船後,曹操損失很多的兵將,最終逃回北方。但是之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早已經算出曹操會走華容道逃跑,所以諸葛亮派關羽去攔截曹操。曹操和關羽在此之前,早有舊情。在當時劉備落敗,很多劉備的大將被曹操殺害。但是曹操欣賞關羽,認為關羽是一個忠義之人,更是一個有才之人。
  • 蔣幹下落的另類解讀,一個王牌間諜的功與名
    蔣幹是個王牌間諜,他的能力不下於《潛伏》中的餘則成、《滲透》中的許忠義。蔣幹這個人,事跡很少,在史書《三國志》沒有單獨的傳,不過周瑜傳中倒是提了一下:初曹公聞瑜年少有美才,謂可遊說動也,乃密下揚州,遣九江蔣幹往見瑜,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間,莫與為對。……幹還,稱瑜雅量高致,非言語所間。
  • 蔣幹很鬱悶,我到底惹了誰?
    羅貫中不愧是偉大的小說家,雖然孫劉聯盟《三國志》沒有寫,但是總歸是曹操敗了,在尊重這一結果的前提下,就靠他的演繹了。 簡單點說,就是一個字「編「,編的越精彩、越玄乎越好。 所以,你只看《三國演義》小說,赤壁之戰的故事是這樣的: 孫權一方抗曹不堅決,所以找來諸葛亮舌戰群儒、智激周瑜,堅定對方的鬥爭信念! 水戰用的弓箭不夠,既然史書上也沒說,那就認定是劉備一方提供的。可劉備也沒那麼多箭,那就編一個大神諸葛亮的「草船借箭「。
  • 蔣幹怎麼死的
    蔣幹畫像除此之外史書中對此人的記載可謂一片空白,不僅沒有記載他生於何時,更沒有人確切知道蔣幹怎麼死的以及死於何時。甚至陳壽的《三國志》中正文部分都找不到這個名字,只有在《周瑜傳》的註解部分才能找到關於他的隻言片語。歷史上的蔣幹並不像羅貫中在《三國演義》寫的那樣愚蠢無知,被周瑜像小丑一樣玩弄於鼓掌之間。
  • 被遺忘的三國猛將(一):漢末董卓軍第一大將徐榮
    一部《三國演義》,塑造了無數文臣虎將,其中武將更是描繪得精彩紛呈。其中武功第一為呂布,蜀漢的五虎將,曹魏的五子良將,東吳十二虎臣等……但《三國演義》畢竟還是小說,歷史上的三國比起演義中的更為血腥,更為直接。同時也有著更多的悍將在舞臺中心展現自己,只可惜他們沒能跟對領導,從而被歷史所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