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
2017年,許宏宇首執導筒的電影《喜歡你》上映,獨特的敘事風格和大膽的演員搭配獲得觀眾認可,他也憑藉該片入圍了當年的金像獎新晉導演獎。時隔三年,許宏宇帶來了其執導的第二部電影《一點就到家》,影片集熱血、治癒、詼諧、奇幻等多種元素於一體,獨特「配方」讓人回味無窮。
「拍這部片最爽最開心的一點就是,我找到了將我以前喜歡的電影大師所做的電影呈現與商業電影相融合的方法。我希望能通過這部電影,讓年輕觀眾看到電影可以有不同的表達。」在與羊城晚報記者的獨家對話中,許宏宇坦言,希望《一點就到家》能獲得觀眾的認可,讓他可以繼續嘗試和創新,用更新鮮同時也不失藝術美感的表達方式去演繹現實題材。
許宏宇(中)在片場說戲
一度拒絕,最終被故事大綱打動
羊城晚報:是怎樣的機會,讓您接下了這部作品?
許宏宇:去年9月,陳可辛導演找到我,說他手上有一個電商創業的故事,但那時候我拒絕了,因為我對這個題材並不是特別感興趣。但今年年初,張冀老師寫了故事大綱給我,我看過以後卻非常有感觸。那個故事已經不是單純在說電商創業了,而是講三個在城市裡奮鬥過、有點迷茫和焦慮的年輕人如何回到家鄉重新出發,我覺得這是我想拍的電影。4月我最終決定拍、7月初開機、8月中殺青……整個過程很奇妙,張冀老師作為劇本監製,帶著整個編劇團隊一起完成了這部看起來不太一樣的電影。
羊城晚報:打磨劇本的過程中,你加入了哪些自己的思考?
許宏宇:那時候我跟大家一樣,因為疫情在家休息。「活在當下」,其實就是那段時間我個人很相信並且也在嘗試的一種生活狀態。這可能是很俗套的四個字,但那段時間的我宅在家裡,不去想未來,不去想過去,也不再追逐別的東西,只想拍一個自己相信的故事。就像片中的三位主角一樣,他們就是很開心、很快樂地共同做一件事情,而不是一上來就想要做什麼品牌開什麼店……這就是最終的《一點就到家》的理念——找到當下自己內心最想做的事。
羊城晚報:很多人將《一點就到家》和《中國合伙人》進行比較,是否會給你壓力?
許宏宇:的確,一開始我也會去回想當年看《中國合伙人》時的感受。但我覺得,我不能去重複《中國合伙人》,而是要去尋找我自己相信的故事。《一點就到家》有青春片的感覺,但它又不屬於校園、戀愛等青春片的常見主題,它是講創業的,有治癒、勵志的感覺。相比之下,《中國合伙人》有特定的時代特色,講的東西更厚重,而且它不同於我們的虛構,是真人真事,拍得很真實。兩部作品想表達和感興趣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沒法直接拿來對比。但有《中國合伙人》珠玉在前,我反而可以拍得更任性、更過癮一些。
普洱咖啡,象徵傳統與現代並存
羊城晚報:聽說這次拍攝去了雲南的千年古寨,有什麼特別的感受?
許宏宇:是的,我們去的那個千年古寨,過去還從來沒有劇組到那裡拍攝過,連去那裡旅遊的人都相對較少。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拍攝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比如,因為那是一個高海拔地區,一會兒天晴一會兒下雨,我們經常需要改變拍攝方式,或者苦等我們需要的天氣。這個過程中心態真的很重要,但經歷一次大家都沒有經歷過的拍攝其實挺好的。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群演就是當地的村民,他們流露出的情感特別真實,相信很多觀眾會有共鳴。
羊城晚報:片中的創業項目為什麼選擇了普洱咖啡?
許宏宇:普洱咖啡是很早之前張冀老師選定的。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普洱原來還是個地名,而且普洱那裡除了有普洱茶,還有咖啡。片中尹昉和張琪飾演的父子,他們倆有一場戲我很喜歡——他們最後和解的時候,就是一口咖啡一口茶。這場戲其實是一種比喻,咖啡跟茶都在同一個土壤種出來,不分彼此,象徵著傳統和現代可以並存。
三面鏡子,反映當下年輕人狀態
羊城晚報:《喜歡你》中有一些魔幻、浪漫、非現實的橋段,《一點就到家》裡類似風格的設定更多了,你為什麼總喜歡這麼拍?
許宏宇:其實《喜歡你》原本就不是現實題材,金城武和周冬雨之間的愛情是完全「不接地氣」的,所以我加了一些自己喜歡的拍攝方法,讓它有一個比較極端的呈現。這方面,我一直很欣賞導演韋斯·安德森,他的風格就是很有藝術感和設計感,對鏡頭、剪輯、橋段的設定都很特別,其中有不少手法是我很喜歡並且一直想去嘗試的。在拍完電影《喜歡你》和網劇《穿越火線》之後,我對自己多了一些信心,所以拍《一點就到家》的時候就更「放縱」。說實話,若是以前,我是肯定不敢這麼拍的。
羊城晚報:如何評價電影中這三個「放飛自我」的年輕人?
許宏宇:我覺得這三個角色就像是三面鏡子,反映出當下年輕人的不同狀態,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但同時,這三個年輕人都很熱血,都在追尋自己熱愛的事情,這一點讓整個故事變得很青春也很燃。有時候,他們不確定明天會怎樣,但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也擁有往前走的勇氣與堅持,這就是整部電影最想激勵年輕人的精神。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艾修煜
審籤|謝哲
實習生|陳愷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