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防護服生產解密:1件衣服10多道工序,5000個針眼全封閉!

2020-12-25 騰訊網

「可以幫我們組建流水線,生產口罩、防護服嗎?這幾天,經常有這樣的電話從遠方打開。面對疫情,我和同事們,只能以錦薄之力,助企業快速生產,因為工廠每多生產出一副防護用品,就能守護多一個生命。中國製造,曾一直在幕後,但在關鍵時刻,臨危受命,挺身而出,極速生產,讓眾人放下了焦慮。

為中國紡織、服裝人點讚!

視頻:防護服裝車間解密。

醫用防護服,高端紡織製造,5000個針眼全封閉!

整個車間只聽見機器的轉動聲,員工們全力以赴。

在武漢市新洲區城北工業園內,武漢協卓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的大部分員工春節只放了不到一天假,從1月22日開始,他們就在全員加班加點趕製防護服等物資,為前方醫務人員提供護身「鎧甲」。

工人必須腳不沾地穿鞋套

員工正在進行消毒吸塵

防護服是公司的重點產品之一,並設有專門的「手術衣」車間,車間的防護措施非常嚴密。

在車間的大門上,張貼著醒目的安全規定,共有7條,提醒必須穿工作服、必須換車間專用鞋、外來人員需穿鞋套等要求。

工作人員蔻大瓊伸出右手食指,在大門旁邊的一臺指紋識別儀進行身份驗證,驗證通過後,她才能拉開車間的大門。

走進車間大門,是員工套鞋套和戴「蘑菇帽」的地方。公司人力資源經理餘建橋說,這兩件裝備看似不起眼,但公司有非常嚴格的要求:穿鞋套時雙腳不能沾地、戴「蘑菇帽」時不許露出一根頭髮。

穿戴區有一排長凳,蔻大瓊就坐在長凳上,雙腳懸空,將無紡布的鞋套穿好,再轉身踩到到另一側的地墊上,長發也是仔細盤起,收納在帽子裡。

第五關後,才能進入車間。

餘建橋說,之所以有這樣的要求,是在第一道關口儘量減少汙染源的帶入。公司有專人巡查,一旦發現穿戴不合格,就會要求立刻整理,直到達標為止。

鞋、發處理好後,蔻大瓊推開一扇密閉的門,換上防靜電工作服,進入消毒環節。

這個區域有一處水槽,員工用流水和消毒液仔細清洗雙手,用帶有殺菌功能的烘乾機烘乾雙手,然後塗上一層自動噴灑消毒液,確保雙手徹底殺菌。

在進入生產區域之前,工作人員還要接受最後一次消毒。工作人員逐一進入一間如同街頭電話亭的風淋室,接受7秒鐘的消毒處理,而且在消毒過程中,必須自覺張開雙臂,將身體旋轉一周。

風淋室是一種通用性較強的局部淨化設備,安裝於潔淨室與非潔淨室之間。當人與貨物要進入潔淨區時需經風淋室吹淋,其吹出的潔淨空氣可去除人與貨物所攜帶的塵埃,能有效的阻斷或減少塵源進入潔淨區。風淋室的前後兩道門為電子互鎖,又可起到氣閘的作用,阻止未淨化的空氣進入潔淨區域。

我算了下,一共要經過4次不同的消毒滅菌程序,才能進入核心生產區域。

生產區潔淨度堪比手術室

員工仔細檢查防護服有無縫隙

走進「神秘」的生產區,仿佛進入了一個偌大的無塵手術室。

數百平方米的廠房內,數十名工人全身穿著防靜電工作服,正在各自不同崗位上奮力工作。有的在處理剛送到的無紡布,有的在給防護服上加工各種配件,有的則在給一件件完成的防護服貼上寫有產品規格數據的標籤。

員工正在對縫隙進行粘貼

令人驚奇的是,這麼多的人、衣物在一起,空氣中和地面上卻看不到一點灰塵。「我們的生產車間的潔淨程度和醫院的無塵手術室差不多」,餘建橋說。

檢驗員對每一件成品再次檢驗

根據國家相關標準,衡量潔淨度的一個重要標準是「在每一立方米的空氣中直徑等於或者大於0.5um的灰塵粒的數量」,0.5um大小的灰塵粒數量越少,代表著淨化級別越高。現在無塵車間每一立方米的空氣裡面,0.5um直徑灰塵粒整體數量低於10萬個,「普通人在室外呼吸的一口新鮮空氣中含有的0.5um直徑灰塵粒就有近百萬個」,餘建橋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

而能達到這麼高的潔淨程度,除了進入車間前的嚴格除塵、消毒措施外,生產車間內的空調也是特製的,不僅可以除塵殺菌,而且一直保持正壓,阻止外面的灰塵顆粒「溜進來」,目的就是「用最好的環境生產最好的產品。」

5000多針眼全部被密封

檢驗員確保產品萬無一失

製作防護服的原材料是無紡布,公司本身自己在生產。加工好的無紡布被送到這個車間,工人們就像裁縫一樣,用這些特殊的材料製作出一件件防護服。

餘建橋說,防護服的製作工藝並不簡單,從生產無紡布開始,到成品防護服完成,中間至少有10多道工序,每個環節都不能出紕漏。公司採取的是流水線生產,都是熟手,確保每道工序耗時最少。

包裝檢查

生產現場的一道特殊工藝,工人將已經加工完成的防護服攤開,對衣袖、腰身等所有經過縫合的部分進行再加工,將藍色的貼條「壓」到縫合處。

這道工序叫「壓條」(上圖),工人用熱合機將特製的壓條材料「焊接」到縫合處。記者用手試了一下,果然壓條材料已經跟衣物材料融合在一起,渾然天成。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病菌從針孔滲透進來」,餘建橋說。因為每件防護服都是由合格的無紡布裁剪成裁片拼接,然後根據生產技術、工藝要求縫合在一起的,針孔總數至少在5000個以上,如果不處理這些針孔極有可能成為病菌侵入的通道,危及穿戴人員的安全。

該公司的防護服此前都是出口到歐美,他們生產的防護服曾用於抗擊「非典」和伊波拉病毒。

工人每2小時量一次體溫

員工對每一件產品一絲不苟

員工每隔2小時就會測量一次體溫,不僅是保證員工健康,更是確保產品質量。

「我們春節只放了一天假就回來上班了」,蔻大瓊說。1月21日放假,第二天就接到通知返廠開工,一直到現在都在加班加點。

據悉,因為任務重,工人們每天基本要從清晨7點工作到晚上11點,餘建橋等管理人員每天睡眠時間只有近5個小時,大家都在想辦法提高產能。

據介紹,為了做好生產的員工的防疫保障,員工每次上崗前都會進行檢測,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及時控制好相關風險因素。工人生產時要穿戴好工作服、口罩等防護用品,確保最佳工作狀態,以工人的安全確保生產的產品高品質。據悉,目前該公司已有400多員工投入生產,產能在逐日提高。

化簡為繁,每件成品必檢

檢驗員對產品進行最後質量的篩查

「非常時期,我們大幅增加了對產品質量的監控,確保每一件出廠的防護服都沒有瑕疵」,餘建橋說。

蔻大瓊就是負責車間質檢的工作人員,在她看來,現在對質量要求標準遠高於平時。

針對醫用防護服(醫療防護服)的質量研究,目前比較靠前的為美國,有較為完善的一套測試認證標準,生產廠家均需要權威機構的認證,並定期對廠家評估、審核,不定期進行抽檢,協卓公司也取得了美國等歐盟國家的資質認可。我國在「非典」後,也完善了GB19082-2009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技術要求。作為一直向歐美出口的產品,該公司的醫用防護服質量標準是很高的。

因此,在此前的生產中,公司只是對成品進行相應隨機抽檢,每個車間只需要1—2名質檢人員即可勝任。

接到任務後,公司提出了「保質增量」的目標,將質量放在首位,為此強化了質量抽檢,每道環節都會增加抽檢的頻次,沒有問題才允許進入下一個環節;每件成品都會一一檢查,確保「零瑕疵」。

為了保證有足夠的質檢人員,公司抽調了近50人專門從事質檢,每個車間的質檢人員數量近10人。據悉,為了儘早給前線提供防護服和各種物資,公司全員動員返廠,邊集結邊生產,逐日提高產能。

記住:

不是連體帶帽的就是防護服,請不要讓一線戰疫醫護人員「裸奔」

_

_

GB 19082-2009 《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技術要求》

_

在本標準中對防護服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_

衛護防護服

_

產品介紹

點擊播放 GIF 0.0M

_

_

點擊播放 GIF 0.0M

產品特點

不斷絮、不產塵。長纖聚酯纖維材料不斷絮、不產塵,不因摩擦水洗造成起毛或纖維斷裂,可有效降低脫絮引起的感染風險。

具備防護功能。長纖聚酯纖維材料具備永久疏水性和有一定抗靜水壓的雙向阻隔屏障功能。醫用三層複合材料中間層採用微多孔透氣膜用以雙向阻隔細菌、病毒及化學溶劑的穿透,可對醫護人員進行有效的防護。

醫用三層複合材料

三層貼合材料,提供極高水平防水阻菌的防護效果。吸水層(長纖聚酯纖維): 超強吸水,耐磨,不產絮;阻液層(PU膜、PTFE膜): 防病毒穿透,防酒精等化學溶劑穿透,單向導溼,使皮膚產生的熱氣或水蒸氣從內排出,維持生理舒適性;基層(長纖聚酯纖維):防水,透氣、無絮、抗靜電。

防護服還應滿足一定的透氣舒適性,減少穿著過程中的悶熱感。長纖聚酯纖維織物經特殊工藝處理與編織方法結合,使其具備單向導溼功能,可大幅提升醫護人員的穿著舒適度。

材料應具備抗靜電功能,可有效消散醫療儀器的射頻漏電流,摩擦不起靜電,織物不易吸附粉塵,符合醫療機構對功能材料表面潔淨度的高規格要求。

材料應具備一定的機械性能,即織物的抗撕裂和脹破及耐磨損性能。材料破裂與磨損會降低對醫護人員的防護能力。

本文來源:長江日報,編輯:創嘉精益

地區信息交流群

免費進入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及圖片系轉載,僅為交流學習,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有準確來源的轉載文章均註明出處,實在無法查找準確來源的未做標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小編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探秘武漢防護服生產車間:4分鐘生產一套,生產區潔淨度堪比手術室
    視頻截圖湖北的產能正逐步上升2月3日,長江日報記者進入一家防護服生產車間探訪在「疫戰」中另一個如火如荼的「戰場」和「加速度」進工作區前有4道消毒滅菌程序餘建橋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普通人在室外呼吸的一口新鮮空氣中含有的0.5um直徑灰塵粒就有近百萬個」,而現在無塵車間每一立方米的空氣裡面,0.5um直徑灰塵粒整體數量低於10萬個。5000多針眼全部被密封餘建橋告訴記者,防護服的製作工藝並不簡單,從生產無紡布開始,到成品防護服完成,中間至少有10多道工序,每個環節都不能出紕漏。
  • 晉江:七匹狼「請戰」 同時生產口罩防護服
    2月14日,由七匹狼生產的第一批口罩大貨正式發出。這是七匹狼近百位員工夜以繼日的階段性成果。「面對疫情防控物資緊缺的情況,市政府相關部門希望我們可以幫忙。急政府所需、急人民所需,是我們身為服裝領軍企業的擔當。
  • 遼寧丹東成東北最大防護服生產基地
    左圖 12月5日至6日,2020首屆中國(丹東)服裝周暨防護服產業洽談會在丹東舉行。圖為服裝周上模特展示丹東服裝企業的防護服新品。劉海東攝(中經視覺)右圖 丹東防護服企業生產線。 劉海東攝(中經視覺)從一件沒有,到日產百萬件,遼寧丹東防護服產業的崛起只用了半年多時間。
  • 20多天,9000套防護服!65歲老父親重新坐回了縫紉機前……
    抗擊非典時期,公司曾專門開闢了一條生產線,生產加工防護服。至今還一直保留著企業防護工裝的流水線。周令華在工廠庫房翻出了三件女款防護服的樣衣,還是當年以母親為模特設計的。母親穿上後,周令華拍了幾張照片,發了條朋友圈。很快,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打來電話,問能不能生產防護服。
  • 福建全省口罩日產量提高到近200萬個 防護服日產能1.3萬件
    據介紹,截止昨日,全省口罩生產日產量提高到近200萬個,是春節前產量的6倍多,目前福建有2家企業生產防護服,日產能1.3萬件。  據了解,疫情發生後,口罩、防護服等防控物資需求巨增,全國供應十分緊張,而我省相關生產企業少、產能產量小、品種單一,關鍵原材料、設備依賴省外、國外。
  • 福建全省日產口罩提高至近200萬個、防護服1.3萬件
    人民網福州2月10日電(陳歡歡) 2月10日下午,福建省第五場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新聞發布會舉行。發布會上, 福建省工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傳芳通報了口罩、防護服等防控物資生產情況。疫情發生後,口罩、防護服等防控物資需求巨增,全國供應十分緊張。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分析省內口罩、防護服產業基礎薄弱,現有產能發揮有極限,供需矛盾尖銳,難以滿足「上班、上工、上學」需求後,立足福建自身,充分調動全省力量,發揚福建企業「敢拼會贏」和工匠精神,發揮企業家聰明才智。
  • 新疆蝶王針織有限責任公司助力口罩防護服生產
    2月18日,在新疆蝶王針織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加班趕製口罩。2月18日,新疆蝶王針織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蝶王公司)生產車間,9名工人正在工位上忙碌著。只見裁剪工張紅梅熟練地裁剪布匹,只用10秒,她就能裁剪好一個民用口罩坯子。
  • 高新區「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觀摩:迪尚醫用防護服應急保障基地...
    記者 張妮:「我現在是在迪尚醫用防護服應急保障基地三期項目淨化車間,預計到十二月中旬,這裡將完成六條防護服、手術衣生產線的安裝並投入使用,屆時僅三期項目日產量就能達到9萬件。」今年2月,在新冠疫情最緊張的時候,迪尚集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僅用24小時就組建了一個防護服廠,全面啟動醫用防護服生產,僅用3天便達到日產1.2萬套防護服產能,目前已達到日產防護服5萬套、500萬件口罩產能,累計銷售防護服600萬套、口罩10億件,為我國抗擊疫情作出了突出貢獻。
  • 130道工序一支的開化堂,到底有多神?
    「130多道工序,選用優質馬口鐵,純手工製作……」聽起來噱頭十足,廢話不多說,這支茶筒到底有多優秀?  從開始製作到徹底完成,130道工序可以大致劃分為8個基本步驟:1、原材料切割;2、柔軟鐵皮;3、固定筒身;4、製作筒底;5、焊接底部;6、檢查蓋子和筒身的貼合性;7、打磨;8、調整完成 而其中最令人驚豔的地方
  • 2020最特別的一件衣服 銘記防護服這件特殊的戰袍守護,致敬最美...
    2020最特別的一件衣服 銘記防護服這件特殊的戰袍守護,致敬最美逆行者時間:2020-12-27 14:50   來源: 快科技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最特別的一件衣服 銘記防護服這件特殊的戰袍守護,致敬最美逆行者 你知道2020年最特別的一件衣服是什麼嗎?
  • 1個針眼10多分鐘!微創手術成功解決「天下第一痛」
    哈醫大四院神經外科三病房積極響應醫院號召,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近日為多名三叉神經痛患者實施微創治療,每次手術僅用一個針眼,十幾分鐘,就為患者解除了病痛。一個針眼,十幾分鐘,一個創可貼就可以解決苦不堪言的疼痛。入院後經過術前的檢查和評估,兩位患者均接受了微創手術治療,手術過程非常順利,只用了15分鐘的時間。術後顏面部的疼痛均消失,臉上僅粘了一張創可貼,6個小時就正常吃飯喝水。兩位叔叔均在術後一至兩天順利出院。
  • 潯興:70萬條防護服拉鏈分批送往防護服生產企業
    4日,又一批防護服拉鏈從福建潯興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潯興拉鏈」)發出,至此,已有40萬條防護服拉鏈被分批送往下遊防護服生產企業,最終馳援武漢,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醫護人員提供安全保障
  • 多地醫生用雨衣當防護服,大家「為件雨衣又爭又讓」
    近日,多地醫院醫療物資緊缺的消息引發關注。有醫生發文稱,因為缺乏防護裝備,很多醫護人員將雨衣作為防護服,「誰都知道這根本達不到防護要求」。500人的醫護大群聊天截圖顯示,一位醫生說「雨衣拿過來了」,總共1050件,分別勻給兒外科、神外科、呼吸科、急診、腫二等科室,醫生們群裡讚揚:「太給力了」,「雪中送炭」,「真的很感動,咱們出去買浴帽都沒買到幾個」……一位醫生發朋友圈寫道:謝謝好心人送給我們的雨衣,不然我們連建議裝備都沒有,領的僅有的幾套防護服都要給醫生轉運病人和採集咽拭子
  • Prada生產防護服,寶格麗生產洗手液,而蘭博基尼決定生產這個
    目前Covid-19新冠病毒在義大利肆虐,當地政府正在亡羊補牢投入防疫工作,然而眾多奢侈品牌也沒閒著,Prada、Gucci相繼投入製作防護服,Bvlgari寶格麗與香水廠商ICR生產乾洗手。蘭博基尼負責內裝設計和特殊客制化服務部門的員工,原本負責縫製華麗皮革內飾,為了疫情投入縫紉機運轉,每天生產1,000副的Lamborghini醫療口罩。 這項「抗疫」生產計劃不只口罩,還加入屬於研發部門的複合材質產線和研發部門,運用3D列印與碳纖維,每天可以供給200個醫用防護罩。並將捐贈給博洛尼亞的Sant』Orsola-Malpighi醫院使用。
  • 防護服、口罩日產量百倍增長的背後,15個駐廠員的花樣復工招數
    江蘇省工信廳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1月22日即成立廳物資保障組,協調推進防控物資生產企業緊急復工復產;1月27日起派出廳領導帶隊的工作組,分赴13個設區市召開重點企業復產協調會;1月29日向13家企業派出第一批10名駐廠員,深入企業車間一線,現場協調解決問題,推動企業提升產量,指導落實國家和省調撥任務。
  • 【我為企業找訂單】環球服裝:數位化生產,加速企業發展!
    12月25日,記者走進青島環球服裝股份有限公司,在生產車間看到,傳統的人工剪裁完全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全自動的機器,電腦、投影、機械精妙配合。這就是依託海爾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實現的智能化生產場景。 老牌企業 積澱過硬實力 環球服裝是我市一家老字號製衣企業,今年1-11月份已生產衣服178萬套,年產值約可達到2.1億元。 「環球服裝70%的市場份額面向歐美國家,受今年疫情影響,美國的訂單量有所下降,但目前的年產值與去年持平。」
  • 72道工序,鍛造一張「中國名片」
    然而卻鮮少有人知道,在這些精美的藝術品背後,有著「需經手72道工序,方可成器」的說法,一件手工瓷器的製作工序之複雜,遠遠超乎你我的想像。如果你對於從瓷土變為瓷器的過程感興趣,不妨看看紀錄片《手造中國》。《手造中國》的拍攝前後歷時三年,攝製組走訪了景德鎮的百餘位手工瓷工匠。
  • Discovery「臺灣製造大解密」專訪解密寶熊MAKAIRA麥坎納
    Discovery 頻道節目涵蓋內容非常多元,動物節目、各式研究、甚至是人文歷史都有涉獵製作,而在社會產業的影片製作開始越來越多,「臺灣製造大解密」這個節目更針對亞洲的製造業有更深入的研究拍攝,也協助臺灣高質量製造業在國際間露出的優點
  • 標準股份:公司生產的熱風機產品可用於防護服的加工
    穿防護服是一線工作者重要的防護手段,能夠保障一線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服是這次疫情的重中之重。據報導,貴司春節不休,助力防護用品生產企業。早在除夕之前,緊急復工,放棄休假投入防護服生產之中,為各大地區提供了上百臺的防護服加工縫製設備消息是否屬實?貴司能否介紹一下對這次疫情提供的幫助,謝謝。
  • 榆林緊急上馬3個醫用口罩防護服生產項目
    西安新聞網訊(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永存)榆林市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用口罩等防護物資嚴重短缺問題,抓緊復工復產,緊急上馬3個生產項目,以緩解市場需求。據了解,總投資1500萬元,廠址位于于神木市的陝西曼德裡夫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投資新建的醫療器械製造項目已動工,主要建設醫用口罩生產線2條、KN95口罩生產線1條,防護服生產線1條。項目建成投產後可日產一次性醫用口罩15萬隻、KN95口罩2.4萬隻、防護服100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