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封建社會,權力最大的自然是皇帝,但是在很多王朝,太后和太監幹政的現象屢見不鮮。
如漢朝的呂后、唐朝的武則天、宋朝的劉太后、清朝的慈禧太后、元朝的皇太后答己。看到列舉發現了吧,對了就是沒有明朝。秦朝可不是從秦始皇開始老秦人女人幹政的就多了所以沒有舉例。
明朝大太監出了不少比較出名的就有劉瑾、王振、魏忠賢等,但是奇怪的大家沒有聽到明朝後宮的那些女人幹政的情況,即使皇帝年幼也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
為什麼明朝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難道明朝的那些太后們都不喜歡權力?
事實上,明朝之所i以沒有出現太后幹政,主要有四點原因:
一是因為朱元璋這個皇帝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貧民皇帝,他的起點是佃戶、乞丐,他和其他皇帝都是豪門大族的思想不一樣,甚至和同是從基層幹上來的劉邦也不一樣。朱元璋就規定,皇子娶妻妾,不選大族貴胄,而是鍾意寒門女子。寒門女子根基薄弱,即便成了皇后、太后,沒有娘家的靠山,也很難翻起什麼大浪,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外戚幹政。
二是因為明朝皇帝大多數都是在成年時繼位,比如朱允炆是22歲繼位,朱棣是43繼位,朱高熾是47歲繼位,朱瞻基是在28歲繼位。太后之所以垂簾聽政,主要是因為皇帝年幼,無法處理朝政大事,而明朝皇帝則因為成年繼位,就不需要太后垂簾聽政。
三是因為明朝的政治構架非常成熟。就算皇帝非常年幼,在內閣首府的輔佐下,國家也能夠很好地運轉下去,不需要太后垂簾聽政。
四是有個賢明的太后抵制了誘惑。明朝太后也不是沒有垂簾聽政的機會。明英宗繼位時年僅7歲,大臣請求張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張氏說:「不要破壞祖宗之法。只須將一切不急的事務全部廢止,時時勉勵皇帝向前人學習,並委任得力的輔佐大臣就可以了。」張後堅守了祖宗之法,讓這個政治傳統更多穩固,後世太后想垂簾聽政就更難了。如果她開了這個頭,後世太后聽政就會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