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要去火星當總統?盤點三大玩家,2020太空競賽超出想像

2020-11-19 創業邦傳媒

編者按:

《海外頭條》是創業邦推出的海外欄目,服務於廣大創業人群,為他們提供專業、有啟發性和實用性的海外訊息。

我們面對的現實是,地球的資源每分鐘都在消失。

上世紀60年代,蘇聯和美國展開最後一次太空競賽,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但自那之後太空探索的進展已經停滯了幾十年。

空間技術進展緩慢有多重原因。也許美國宇航局被官僚主義和政治所束縛,也許人類沒有意識到發展太空之旅的緊迫性。

然而這一切即將再次發生轉變,太空競賽正在進行。

本期推介An Idea的文章《2020太空競賽的重要性超出想像》(The Space Race 2020 Is More Important Than You Realise),作者Trisha Kumar。

更直白地來說,你可以想像,只有世界上最富有的1%的人才能進入太空。

億萬富翁們目前正在建立私人太空公司,以便將人類送上軌道,並最終徵服太空。

在我們面臨資源過度開發的時候,利用太空所提供的無限資源可以減輕地球的負擔。

這些億萬富翁已經在地球上建立了自己的帝國,現在他們正在尋求開拓太空之路。

作者簡單介紹了目前在競賽之中的三大玩家。

1. 傑夫·貝佐斯:藍色起源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是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在2000年創立了藍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

這家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太空公司的任務是建造主要的基礎設施,這將使子孫後代能夠在太空中拓展人類的生活。

貝佐斯的主要目標是開發月球,使人類在未來的「太空殖民地」生活和工作成為可能。

他的計劃包括建造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和發展高效的空間基礎設施。

該公司的想法是,未來幾代人將把地球留給「輕工業」使用,而重工業由於會產生汙染和廢物可以在太空殖民地進行。

像「新謝潑德」號、「新格林」號和「藍月」號這樣的火箭都是藍色起源公司的可重複使用的亞軌道飛行器。

它們由液化氮驅動,這是最難使用的燃料之一,但也是我們擁有的性能最高的火箭燃料。

它的價格非常便宜,貝佐斯決定現在就習慣它,因為他相信這是人類最好的選擇。

作者認為,藍色起源之所以有優勢,是因為貝佐斯有很多錢。他每年都會拋售亞馬遜股票,將收入再投資到藍色原點。

每年投入10億美元,就會使該公司處於增長的有利地位。

對比來看,NASA2020年度預算是226.29億美元,政府開支的0.48%,而藍色起源的年度預算是1700億美元。

到目前為止,藍色起源已經進行了13次成功的試飛,一系列未來目標雄心勃勃,包括太空旅遊、月球探索和最終建立人類太空殖民地。

不過,藍色起源會繼續面臨來自長期競爭對手SpaceX越來越大的壓力。

與此同時,它的火箭「新謝潑德」(New Shepard)也在與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展開太空旅遊的競爭。

2. 埃隆·馬斯克:SpaceX

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於2002年創建了這家公司。馬斯克和貝佐斯在確保太空中無限資源的重要性方面有著相似的觀點。

但對於馬斯克來說,他有一個到達火星的任務。

他的目標是通過提供快速、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將人類送上火星,並在2024年開始在那裡建立人類文明。

馬斯克表示,火星是地球最適宜居住的鄰居行星,如果我們的星球發生任何不測,它將是人類的下一個最佳選擇。

自2002年以來,該公司經歷了3次失敗的火箭發射,這不僅讓他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也讓人們對他們的能力產生了質疑。

2009年,一切都改變了。第一枚火箭「獵鷹9號」成功進入軌道,此後SpaceX取得了很大進展。

這讓埃隆·馬斯克非常樂觀。儘管美國宇航局預測人類最早會在2050年登上火星,但馬斯克堅信我們可以更早地做到這一點。

不過,作者表示多年的測試和幾起事故給SpaceX的預算帶來了很大壓力。

幸運的是,該公司被選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探月計劃成員,並獲得了幾家大型企業集團的資金支持,這使公司重回正軌。

它還不止於此。SpaceX仍有短期目標,為其帶來額外收入。

他們的技術不僅能使地球間的旅行速度更快,公司還打算將他們的星鏈(Starlink)送入軌道,在世界任何地方提供網際網路覆蓋。他正在建立自己的網際網路。

就在前兩天,馬斯克的星鏈服務條款中要求用戶同意「地球上的政府對火星上的活動沒有權威或主權」。

也就是說,馬斯克可以說是商業圈第一個敢於宣誓火星主權的人,有網友稱,馬斯克這是要當火星第一任總統的節奏。

3.理察·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維珍銀河

布蘭森是維珍集團的創始人,他在2004年創建了維珍銀河。

維珍銀河的主要願景是進入太空旅遊行業,瞄準私人客戶。

從本質上講,客戶將接受3天的培訓,然後由火箭將他們送往太空邊緣。

他們將有幾分鐘的失重狀態,體驗地球外生命的瞬間,然後火箭將帶他們穿過大氣層,降落在跑道上。

經過幾次測試和兩次成功的試飛,理察·布蘭森本人準備最早在明年進行首次飛行。

通過維珍銀河的炒作,以及它是三家太空公司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的事實,它已經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一些客戶。

目前已經有超過600人預訂了一個座位,僅僅一個座位的價格就在20萬到25萬美元之間。

儘管在過去的三個財政季度裡,維珍銀河的收入損失了數百萬美元,但它對自己的使命充滿信心。

該公司相信自己的架構是安全的,而且系統在過去的十年中已經經過了密集的測試。

因此,這些高智商、掌握更多話語權的人在思考未來,他們深刻理解了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地球資源是有限的。

為了推動人類進步,我們需要保護地球。否則,我們的後代將面臨配給的負擔和痛苦,而地球的資源繼續消失。

馬斯克和貝佐斯意識到,我們這一代人實際上無法建立他們想像中的太空帝國,這需要未來幾代人來解決。

然而,要讓他們這麼做,我們就必須為未來的企業家創造一個可以使用的基礎,把他們的想法變成現實。

貝佐斯說,1994年,如果沒有交通、網際網路、計算機和電信系統等現有的基礎設施,他是不可能創辦亞馬遜的。

因此,太空企業家如今無法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是進入太空的巨額開支。通過提供基礎設施來降低成本,我們可以為人類最終進化成多行星物種奠定基礎。

這個願景很宏大,跨越了幾代人。但就像貝佐斯所說,大事始於小事。

相關焦點

  • 【新知】新龜兔賽跑:馬斯克與貝索斯的太空競賽
    【新知】新龜兔賽跑:馬斯克與貝索斯的太空競賽 人類從來未曾否認過對太空的幻想:電影和書籍中對外星人、蟲洞、高維空間的描摹充分顯示了人們的想像力。沒有人希望登月是人類與太空最後的聯結,但太空這個一說起來就覺得浩瀚無邊的領域,要想取得大的突破,燒錢必不可少。因而很長一段時間,與太空有關的計劃都由NASA和美國政府主持發展。
  • 馬斯克尬舞開啟新一輪太空競賽,我們如何實現太空漫步?
    2020年7月23日12:41分,「胖五」火箭以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推動「天問一號」開啟漫長的奔火(星)之旅,在海南島碧藍的天空中,「胖五」留下了三道耀眼的光柱、燃料撕裂空氣的聲音和蛟龍般的尾跡雲……問候的送到要在202天以後,2021年2月10日,「天問一號」將到達火星近火捕獲點,在無盡的宇宙黑暗中,中國將點亮自己的「小燈」。
  • 馬斯克的星辰大海,並非一片祥和:火星是繼承者還是背叛者?
    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對於我們整個人類社會帶來的改變和機會,超出所有人的想像。在近20年網絡高速發展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機會,即便沒有成為引領者,僅僅作為時代的跟隨者,只要跟上E-mail、BBS(論壇)、OICQ(QQ前身)、淘寶、微博、網遊、比特幣、公眾號、短視頻、直播……等等任何一個節點,都可以輕鬆實現人生的改變,甚至階級的跨越。
  • 太空狂人馬斯克的「火星自由夢」,真能實現嗎?
    這是緣於11月初,馬斯克的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向參加Starlink(星鏈計劃,衛星網際網路服務)項目的內測用戶發送了一封內含服務條款的邀請測試郵件,條款中的第九條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意味著,如果用戶同意這個條款,在有生之年踏入火星之後,無論是通過SpaceX還是通過其他的飛船登陸火星,都要承認火星的自治主權,也就是用戶要從一名有國籍的地球人變身成為「火星人」。這消息一傳出,瞬間在輿論場上「炸開了鍋」。
  • 第二次太空競賽的新邊疆
    網絡上有不少人認為航天領域是國家的事,雷軍只是譁眾取寵,更有嘲弄小米本身的核心技術還沒弄好,雷軍再怎麼折騰也成不了馬斯克。其實,大家對商業航天還存在不少誤解,就好像大家潛意識裡一定覺得造火箭比造車貴一樣。事實上,商業航天不止有Space X,中國也有很多企業在做,這也是第二太空競賽的主要特徵。
  • 火星移民計劃交給馬斯克,「零重力」太空睡眠體驗交給SIMBA
    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在《2001太空漫遊》曾說過:[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都與魔法無異]。因為這句話的「魔法」,讓Tesla特斯拉執行長、SpaceX公司的執行總裁,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發明了電動車Tesla, 研發出SpaceX火箭,他一直都有一項宏偉的計劃,就是把火星變地球!
  • 地球尚未流浪,馬斯克和貝索斯已在太空較勁二十年
    這也正是馬斯克和貝索斯要讓美國振作太空的重要原因。 在華盛頓高調亮相時,距離馬斯克決定去火星不過一年。就在頭一年,2002年,31歲的馬斯克把PayPal出售給了eBay,從中淨賺1.8億美元。在這之前,他已經著手尋找下一個創業機會。 馬斯克賣掉PayPal那年,NASA發現了一顆小行星所在的軌道離地球很近,甚至預測稱它會在2029年撞擊地球,引發一場大災難。
  • 中國「胖五」發射成功,美國就在月球「圈地」,太空競賽開始了?
    其中頂級玩家就是埃隆·馬斯克、傑夫·貝佐斯。除了利潤豐厚的火箭發射業務,太空領域更大的金礦則集中在衛星業務上,特別是低軌衛星。在一個越來越離不開行動網路的時代裡,試問,誰願意自己的網絡卡的要死,流量費還賊貴?新太空競賽,已經從國家層面開始下沉到離我們普通生活更近的日常消費領域。
  • 火星移居要來了?馬斯克將打造1000艘飛船,運送10萬人到火星!
    如今人類已經把探索的重點放到了火星上,說起對火星情有獨鐘的粉絲,那不得不說特斯拉的創始人馬斯克,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火箭狂人。就在上周,馬斯克接受採訪時聲稱,自己將會在2~3年內乘坐宇宙飛船去往宇宙,人類或在6年內就可以登陸火星了。
  • 馬斯克:2030年移民火星!劉慈欣早就打算移民木星、土星、海王星
    馬斯克:2030年移民火星!劉慈欣早就打算移民木星、土星、海王星!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5月31,13點02分,SpaceX公司的"龍"飛船,帶著兩名太空人成功升空,並與國際空間站接軌,整個世界為之沸騰。
  • 美國科技大亨馬斯克詳解火星登陸探索計劃
    作為火星探索計劃的第一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在2018年發射一艘貨運飛船前往火星,之後於2024年發射載人太空飛行器,並於2025年抵達火星。開闢貨運航線運設備馬斯克在專訪中說,前往火星長達數月的旅行「艱難、危險、難度極大」,但肯定會有人願意前往火星,「就像英國殖民地的建立一樣,有人願意冒險,他們希望成為先遣者」。
  • 人類太空探索總是需要馬斯克這樣的人,沒有他也會有別人
    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有個星際飛船(Starship)計劃,其需要就是通過建造太空飛船和重型火箭,從而建立一個重複使用太空運輸系統,實現廉價的星際旅行。前幾天SpaceX測試星艦的星飛船SN8,經過近6時45分左右的飛行,未能實現平穩著陸,爆炸了。
  • 「搭乘」特斯拉,馬斯克火箭式榮登全球首富!夢想卻是葬在火星
    2020年7月,馬斯克超越沃倫·巴菲特成為全球第七大富豪;8月,超越LV老闆、路威酩軒集團董事長貝爾納·阿爾諾成為第四大富豪;9月,超越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成為第三大富豪;11月,超越比爾·蓋茨,成為第二大富豪。而在2020年初馬斯克的身家僅約270億美元,特斯拉股價在過去一年上漲超9倍,使得馬斯克的淨資產增長超1500億美元。
  • 太空投資成新寵,為什麼創造歷史的只有「宇宙網紅」馬斯克?
    賣房子去火星的億萬富翁SpaceX獵鷹9號火箭的成功發射是2011年以來美國首次再度從本土發射載人飛船,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使用私人商業公司研發的載人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更被看作是開啟了商業太空旅行的新時代。「他(馬斯克)本可以用自己的財富去玩豪華遊艇。」
  • 馬斯克「搭乘」特斯拉成為世界首富:只想租房,錢都要撒向太空
    逐夢太空 馬斯克從小就是一個太空迷,在創辦SpaceX之前,馬斯克就提出了「火星綠洲」(Mars Oasis)的設想,並嘗試從俄羅斯購買火箭,但高昂的價格讓他望而卻步,轉而決定自己製造所需要的火箭,然後才有了SpaceX。
  • 馬斯克:我本人或在兩三年內上太空,死後葬在火星
    12月7日消息,據新浪財經報導,特斯拉和Space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近日接受德國傳媒巨頭施普林格CEO馬蒂亞斯·多夫納採訪時表示:他本人可能在「兩到三年內」乘飛船去太空,並預計將在六年內看到人類登陸火星。
  • 為何美國和中國都在今年發射火星探測器,又上演「太空競賽」嗎?
    因而,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美蘇兩國率先發明出火星探測器來對火星進行探測和研究。我們都知道,上世紀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國進入了冷戰狀態,隨後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太空競賽。在登月計劃實行的同時還不忘發射火星探測器。先是前蘇聯向火星發射探測器,再是美國發射。前蘇聯前前後後總共發射了16枚火星探測器,成功的只有4個。而美國發射了8個火星探測器,成功了6個。
  • 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美俄之間又將引發一場太空競賽
    太空梭的概念1961年至1972年,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可謂是非常成功,他們對太空探索充滿了信心。但是,阿波羅計劃期間總耗資達到了驚人的254億美元,如果以今天的標準來換算,那將是驚人的1530億美元。因此,美國下一階段的太空計劃將採用低成本、可重複使用的組件,太空梭的概念就是從這裡開始。
  • 馬斯克:我的房子賣給了中國人 未來想葬在火星
    儘管如此,你還是決定去德國,在柏林附近建房。這是不是也受到了這個想法的驅使——我要去全球汽車工業的主導國家,去他們所在的地方?還是純粹是為了吸引人才,因為這是一個既好又便宜的地方?馬斯克:首先,對特斯拉來說,在歐洲擁有大規模的生產和工廠非常重要。所以,你知道,從效率的角度來看,在加州製造汽車,然後把它們運到半個地球以外的地方是沒有意義的。
  • 馬斯克:特斯拉最大競爭者可能來自中國 想葬在火星因為很酷
    在訪談中,馬斯克還分享了自己對新冠疫情、特斯拉發展目標、自動駕駛、個人財富、移民火星諸多領域事務的看法。在新冠疫情方面,馬斯克表示疫情並未改變自己對病毒的看法,今天夏天可能有用不完的疫苗。他還表示,mRNA尤其有趣,因為他們可能是癌的潛在治癒方法。「我認為BioNTech、CureVac和Moderna是對的,醫學的未來是mRNA,基本可以使用mRNA治癒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