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習俗與數九歌

2021-02-16 康貿


隨著時代進步,社會發展迅猛,物質豐富,很多年輕人或許對於中國年民間習俗陌生。進入冬月就開始數九歌了,馬上就要過年了,在此康貿搜集了全國各地的「九九歌」與過年習俗和康貿粉絲一同分享。

過年童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十二月歌正月要把龍燈耍,二月要把風箏扎,三月清明把柳插,四月牡丹正開花,五月龍舟下河壩,六月要把扇子拿,七月雙星橋上會,八月中秋看桂花,九月重陽登高去,十月初十打餈粑,冬月天寒要烤火,臘月過年笑哈哈。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裡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


大年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傳說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為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佔書》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這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

初八是穀日,傳說是穀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傳說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鬥出得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農曆大年初九,民間習俗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臺灣新竹不少信眾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擁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天公壇,向天公祝壽,並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


初十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說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著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嶽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過了正月十一,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從正月十二開始選購燈籠,搭蓋燈棚。童謠是這麼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了,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這一天少不了還要吃元宵、湯圓。

還記得小時候耳熟能詳那段數九歌嗎?小編幫大家回憶一下。

我國地域廣闊,各地「九九歌」不盡相同;但大同小異。有一首較通俗的民謠是這樣的: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凍死貓狗。五九六九,隔河著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寒盡,春暖花開。

我國地域廣闊,氣候差異很大,各地的"數九歌"也有不同。

(北京)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濟南)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凍,八九雁歸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九九歌(湖南):

冬至是頭九,兩手藏袖口; 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三九二十七,見火親如蜜; 四九三十六,關住房門把爐守;五九四事務,開門尋暖處。六九五十四,楊柳樹上發青絛; 七九六十三,行人脫衣衫; 八九七十二,柳絮滿地飛; 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鬥笠。

九九歌(長沙)

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手插在袖筒或口袋裡);

三九二十七,簷前倒掛筆(冰柱);

四九三十六,人行道途宿(回家過春節);

五九四十五,窮漢階前舞(贊春、送財神);

六九五十四,枯椏枝發嫩刺;

七九六十三,人行道上脫衣裳;

八九七十二,麻拐子(青蛙)田中嗝;

九九八十一,脫去蓑衣戴鬥笠。

九九歌(河北)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

(棗強縣)五九半,凌消散。 春打六九頭,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擔。 八九不犁地,不過三五日,九盡楊花開。

(新河縣)一九二九,啞門(形容張嘴)叫狗(形容打嗝兒);三九四九,凍破碌碡;五九六九,開門大走; 七九河開河不開,八九雁來雁準來; 九九河重凍,米麵撐破翁。

(尉縣)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籬頭吹 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家家推鹽虎。 六九五十四,口中哂暖氣。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擔(單)。八九七十二,貓狗尋陰地。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


鄂爾多斯的數九歌:頭九二九,凍爛碓臼(搗糕的那個石頭碓臼)。三九四九,拉門叫狗。(拉開門縫喚狗):五九六九,水到浮頭:(水到冰上面的意思)七九八九,開門大走: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一說牛牛(甲蟲)遍地走。

湖北:一九二九,懷中抱手;三九二十七,

簷前雨不滴;四九三十六,簷前膠蠟燭;五九四十五,

家家打年鼓;六九五十四,春風如榨刺;七九六十三,

行人把衣寬;八九七十二,看牛兒坐潰潰;九九八十一,安排蓑衣和鬥笠。

銀川的《數九歌》是"頭九、二九,關門閉守,三九、四九凍破茶口,五九、六九開門大走,七九鴨子、八九雁、九九刺狫漫天轉,九九再一九,犁鏵篦頭遍地走。

九九歌(江蘇常武)頭九二九相逢不出手, 三九四九凍得索索抖,五九四十五窮漢街上舞,六九五十四蚊蠅叫吱吱,七九六十三行人著衣單,八九七十二赤腳踩爛泥, 九九八十一花開添綠葉。


冬至:冬至嚴寒數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極參加夜技校,增產豐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進入三九天,豐收致富慶元旦,季參加培訓班,不斷總結新經驗。

大寒:大寒雖冷農戶歡,富民政策誇不完,產承包繼續幹,歡歡喜喜過個年。

節氣百子歌

說個子來道個子, 正月過年耍獅子。

二月驚蟄抱蠶子, 三月清明墳飄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 五月端陽吃粽子。
六月天熱買扇子, 七月立秋燒袱子。
八月過節麻餅子, 九月重陽撈糟子。
十月天寒穿襖子, 冬月數九烘籠子。
臘月年關四處去躲帳主子。


一首別具特色的「數九歌」(記載於清代顧祿的《清嘉錄》)

一九二九,相喚弗出手。

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窮漢街頭舞。

不要舞,不要舞,還有春寒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蒼蠅躲屋。

七九六十三,布衲兩肩攤。

八九七十二,貓狗躺涼地。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剛要伸腳眠,蚊蟲跳蚤出。

顧祿當年所記載的「數九歌」,描繪了衣衫單薄的「窮漢」苦度寒冬的情景。

其實,在江南地區也流傳著一首更具體、更生動的數九歌,只因摻進了很多地方方言,換作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普通話去說,在合轍押韻上有些拗以致沒有廣為流傳。今實錄之,並配以簡單解釋和一則趣談,以饗讀者。

一九、二九,

霜風不離手;

三九二十七(念qì音),

簷前倒掛筆(bì);

四九三十六,

晚上水裡撲(pù,指天太冷,被窩總是涼的,躺裡面如躺水裡般)

五九四十五(ǒng),

走路似豬哼(hǒng,指打哆嗦時嘴、鼻發出如豬習慣的「哼哼」聲);

六九五十四,

籬上抽嫩刺;

七九六十三。

走路脫衣單;

八九七十二(à),

窮人說硬話(指過去的窮人一到冬天,沒有什麼抵禦嚴寒的衣服穿,凍得成天哆嗦,抬不起頭做人,這時候天暖和了,不怕了,可以挺直腰板說硬話了);

九九八十一(yì音需念得短促有力),

窮人難運去(qù,也要念得短促有力,指窮人過冬,如經歷一個災難性的厄運,到九九好了,一切都過去了。有趣的是,偏有那穿裘衣皮毛過冬的富人們,看不得窮人脫難時的神氣樣,拋出一句說:「去不去,春寒還有四十日(nì)。

聽這話,窮人們生氣了,「噢!你們有錢不怕寒,就總希望多冷些日子,好看我們的笑話,真是「打你個漏話(wà音,指撒謊之意),放你個屁,逢了春總有暖和氣。」


所以,當你弄懂了這南方數九歌的真正含義後,再去完整的念一遍,特別是用上地方方言,會覺得很有意思:

一九二九,霜風不離手;

三九二十七,簷前倒掛筆;

四九三十六,晚上水裡撲;

五九四十五,走路似豬哼;

六九五十四,籬上抽嫩刺;

七九六十三,走路脫衣單;

八九七十二,窮人說硬話;

九九八十一,窮人難運去。

富人說:「去不去,春寒還有四十日。」

窮人說:「打你個漏話,放你個屁,逢了春總有暖和氣。」

流行於江南地區的是:

冬至進一九,兩手插袖口;

二九一十八,凍得下巴塌;

三九二十七,見火甜如蜜(冷在三九);

四九三十六,人人焐被窩;

五九四十五,起勁打鑼鼓(過年了);

六九五十四,河邊抽柳絲;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袒;

八九七十二,天上飛大雁(天氣轉暖,南雁北飛);

九九八十一,耕牛沒得歇(農忙了)。

晉冀魯豫等北方區域流傳的是「一九二九莫伸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西南區域流傳的是「一九二九懷中揣手,三九四九凍死老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脫了衣衫走,九九八十一,農民田中立。」


-

記載較早的數九歌謠:

「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籬頭吹鬍鬚;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家家推鹽虎;

六九五十四,口中出暖氣;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單;

八九七十二,貓狗尋陰地;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

不同地區由於不同的氣候特徵,也流傳著不同的《冬九九歌》。

如黃河中下遊《冬九九歌》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開河八九雁來,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江蘇常州的 《冬九九歌》是:

「頭九二九,相逢不出手;

三九四九,凍得索索抖;

五九四十五,窮漢街上舞;

六九五十四,蚊蠅叫吱吱;

七九六十三,行人著衣單;

八九七十二,赤腳踩爛泥;

九九八十一,花開添綠葉。」

清道光年間,學者王之瀚寫了一首《冬九九》長詩,則更具藝術性和知識性:

「一九冬至一陽生,萬物資始漸溝萌,莫道隆冬無好景,山川草木玉妝成。

二九七日是小寒,田間休息掩柴關,室家共享盈寧福,預計來年春不閒。

三九嚴寒春結冰,罷鉤歸來蓑笠翁,雖無雙鯉換新酒,且喜床頭樽不空。

四九雪鋪滿地平,朔風凜冽起新晴,朱堤公子休嫌冷,山有樵夫赤足行。

五九元旦一歲周,茗香椒酒答神麻,太平天子朝元日,萬國衣冠拜冕梳。

六九上苑佳景多,滿城燈火映星河,尋常巷陌皆車馬,到處笙歌表太和。

七九之數六十三,堤邊楊柳欲含煙,紅梅幾點傳春訊,不待東風二月天。

八九風和日遲遲,名花先發向陽枝,即今河畔冰開日,又是漁翁垂釣時。

九九鶯啼上苑東,青青草色含煙蒙,老農教子宜耕早,二月中天起臥龍。」


----

數九歌謠之一: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數九歌謠》之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緣凌走;

五九半,凌碴散;

春打六九頭,脫襖換個牛;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寬;

八九不犁地,只待三五日;

九九楊花開,以後九不來。

《數九歌謠》之三

一九二九,相呼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籬頭吹好粟;

四九三十六,夜宿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窮漢街頭舞;

不要舞、不要舞,還有春寒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蒼蠅躲層次;

七九六十三,布衲兩肩攤;

八九七十二,豬狗躺海地;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

剛要伸懶腰,蚊蟲虼蚤出。


冬至這一天開始數九,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提冬數九」。

數上9天是一九,再數9天是二九……數到「九九」就算「九」盡了,「九盡楊花開」,那時天就暖了。人說「冷在九、熱在伏」,數九雖冷,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冷也冷得不一樣:黃河中下遊的《九九歌》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 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開河,八九雁來;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江南的《九九歌》是:一九二九相見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篳篥;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鷺宿;五九四十五,太陽開門戶,六九五十四,貧兒爭意氣;七九六十三,布袖擔頭擔;八九七十二,貓兒尋陽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齊出。

最冷的是三九、四九,在吉林:三九四九凍死狗,在江蘇則是「三九四九拾糞老漢滿街遊」,可見氣溫相差很大。

好了,聽了這麼多總有一段適合你。喜歡就收藏或轉發吧!


喜歡就點個讚吧!


相關焦點

  • 今日冬至,數九從什麼時候開始呢?是冬至數九還是「逢壬」數九?
    導讀:節日冬至,數九從什麼時候開始呢?是冬至數九還是「逢壬」數九?今天是傳統節日冬至,這一天被譽為是:冬至大如年。北方地區今天的習俗當然是吃餃子。各式各樣的餃子擺上了餐桌,成為冬至必不可少的美食。但很多人冬至其實並不吃餃子,但也沒有看到誰的耳朵被凍掉,這也是一種民間說法而已。只不過餃子的模樣跟耳朵確實很像,所以吃餃子保護耳朵的說法,就成為了一種習俗。冬至之後就開始了數九寒天的季節。夏季熱在三伏天,冬季冷在三九季,冬至之後什麼時候開始數九呢?農諺有句老話叫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 【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2020-12-20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詩詞鑑賞|是日冬節萬物衰,寒天數九伴陽來
    冬至,又稱冬節,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也是四時八節中的「八節」(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之一。公曆2020年12月21日(庚子年十一月初七)18時02分,迎來了進入今年冬季的第四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
  • 今年「數九時間表」來了,「數九寒天」是什麼意思?你會數嗎?
    數九,是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習俗之一,從冬至開始也算真正進入到「數九寒天」階段了!那麼2019年數九從哪一天開始的呢?數九寒天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會有「數九」的習俗呢?數九天最冷是幾九?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
  • 民族小學 | 二十四節氣——冬至逢壬數九
    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諺語:「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中的「數九」說的就是民間計算寒暖日期的方法,冬至之後,人們便開始數九,也就是開始計算寒天。 中國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是說年關將近了。
  • 冬至起源由來習俗盤點
    冬至起源由來習俗盤點 今日冬至!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古語有云:冬至大如年,在古人心中,冬至的地位不亞於新年.它是農曆中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意味著這一年將要結束. 古人認為,從冬至起每數九天算一個九,數到九個九,     原標題:冬至具體時間是幾時幾分?
  • 數九從哪一天開始 數九寒天第一九開始於哪一天螞蟻莊園[多圖]
    數九是怎麼數的?數九寒天是從哪一天開始的?數九的歷史可以說是非常的悠久了,數九要數九個九天,九天一輪迴,數完了九個九天才能說冬天過完了。而不是像我們認為的不下雪冬天就完了。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明日冬至,又是一年數九與寫九消寒的開始
    曾經冬至大如年關於數九的習俗,可能起源於氣候寒冷的南北朝時朋,南北朝時期《荊楚歲時記》當中就有這樣一句話: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清代陳枚《先展消寒九九圖》根據專家的考證大概最晚是從北宋開始,」數九「的習俗逐漸風靡。
  • 冬至起源由來習俗盤點 冬至飲食...
    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古語有云:「冬至大如年」,在古人心中,冬至的地位不亞於新年。它是農曆中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意味著這一年將要結束。古人認為,從冬至起每數九天算一個「九」,數到九個「九」,共計八十一天後春天便翩然而至。冬至時間幾月幾日幾時幾分?
  • 冬至數九還是逢壬日數九,農民這樣說
    數九作為預測寒冷與溫暖的方法,到底以冬至為準,還是逢壬日為準,大家比較關心。在幹支曆法中,冬至後逢壬日,才作為數九的第一天。民間有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冬至逢壬才數九」,說的就是這個問題。當然,如今大多數人以冬至日開始數九,反映了民間曆法與太陽曆的接軌,除了追求簡單之外,也是向科學靠近。其實,無論哪種方法,今年的數九框定在四天之內,時間基本差不太多。今年最冷的日子在什麼時候?在數九歌中,一九二九,拿不出手;三九四九,凍死老狗;五九六九,河邊看柳,說的是入九後的氣溫變化,最冷的時間在三九和四九。
  • 數九歌是什麼意思古詩每句的意思 數九歌中一共是多少天
    數九歌是什麼意思 數九歌中一共是多少天  從冬至逢壬日起,中國即進入了數九寒天。天文專家介紹說,「九九」是我國北方特別是黃河中下遊地區更為適用的一種節氣。它從冬至逢壬那一天開始算起,進入「數九」,俗稱「交九」,以後每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那時就春暖花開了。
  • 中國南北方冬至習俗,從8個地方的習俗了解冬至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南北方冬至習俗,從8個地方的習俗了解冬至習俗 冬至,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節氣,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21日冬至,整理了一下關於中國南北方的一些不
  • 冬至小習俗有哪些 冬至吃酒糟是哪裡的習俗
    冬至小習俗有哪些1、贈鞋冬至節,民間習慣贈鞋,其源甚古主要體現在孩童身上,希望孩子們健康成長。過去主要是手工刺繡。送給男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繡的也是猛獸。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鳳形,鞋上刺繡多為花鳥。
  • 白晝時光短,數九思夜長!今日冬至,溧水人應該吃啥?
    白晝時光短,數九思夜長!今日冬至,溧水人應該吃啥?自冬至開始我們正式進入「數九」天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生動形象地記錄冬至到來年春分的物候變化
  • 冬至|冬至節日習俗|冬至節日吃什麼過節
    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冬至節日習俗、冬至節日吃什麼過節的相關內容 。冬至節日吃什麼過節的習俗南方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南方地區有在冬至酬神祭祖的傳統。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習俗著裝,民間婚禮服飾習俗
    本文乃作者劉雲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特殊的著裝方式民間各地有著不同的服飾習俗,尤其是在許多特殊的場合下,民間也有與之相應的特殊的服飾和著裝方式,一般都有象徵含義,並與民間巫術和祭祀活動有關
  • 今日冬至,數九從今天開始嗎?為何有「冬至逢壬才數九」的說法?
    因為冬至節氣代表著寒冷冬天開始的意思,所以在民間還有用「數九」來計算寒天的說法。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童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21日冬至,數九開始,不出手的「一九」晴冷相伴
    從這一天起,民間俗稱的「進九」開始,市民們也可以看著日曆「數九」了。 根據江蘇省氣象臺發布的最新天氣預報,未來一周前期氣溫回升,周中後期有兩次冷空氣影響江蘇,23日後期-24日,大部分地區降溫幅度3~5℃;周末27日前後還將有一次較強冷空氣影響。期間伴有陸上5~7級,江河湖海面6~8級的偏北風。
  • 今年冬天啥時開始數九?為啥農村老人說2021年是「盲春年」?
    三九是數九後的第三個九天,那麼今年什麼時候開始數九呢?儘管距離2021年還有2個多月的時間,但是人們已經開始關注2021年的事情,很多農村老人說2021年是「盲春年」,何為盲春年?數九,又叫做冬九九,是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在民間有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花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從數九童謠中我們可以得知,從進入到數九後天氣就開始變冷,到三九四九時天氣最為寒冷,等到五九六九後天氣變會慢慢變暖,到了九九、十九後,農民又要開始新一年的耕作了。
  • 哈尼族民間歌曲,習俗功能為主的分為了哪八大類
    與此同時,哈尼祖先的博大智慧形成了哈尼族民間音樂的族群記憶。哈尼族的民歌分類是當今我國學術界研究少數民族民歌分類的其中之一。談及紅河州的哈尼族音樂,於第二大部分把哈尼族民間歌曲,按照其習俗功能為主的多元化標準分為了八大類:節日宴會與嫁娶活動中產生的「哈吧」和「然阿米畀」兩類民歌;祭祀祈禱與喪葬儀式中產生的「貝瑪突」和「謎剎圍」兩類民歌;領哄娃娃與兒童娛樂中產生的「阿尼託」和然阿咕納差昌」兩類民歌:勞動與談情說愛中產生的「阿哧」一類民歌以及慶典娛樂與社交來往中產生的「羅作」一類舞蹈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