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諦見緣起,是為見佛
佛法是智慧的信仰,皈依佛法,信受奉行,是理智善良之人的正確選擇。佛法的智慧,是出世間的解脫智慧。修學佛法,信仰佛法就要常常聞思,以正覺的緣起思想,來諦觀諸法的生滅相續,在生起煩惱的時候,能夠用緣起思想來對治。佛法對於物相的色法和心識的心法,都是以緣起來作觀的。
因為無論色法還是心法,在其不斷生住異滅的過程中,都沒有恆常不變的自性可得。一切心色諸法,其生住異滅的過程,都可以稱為「行」,又因為諸法無自性的流轉相依,生滅相續的過程中,始終是無自性的,這就是諸行無常的道理,《雜阿含經》稱之為「常恆不變易法空」。
人,在眾生之中;眾生不斷輪迴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我執。能夠破除我執無明的智慧法門,就是佛法的緣起思想,因此不聞思佛法是不能明了諸行無常的道理,諸行無常是一切有為法的生滅動態,佛法以度盡眾生為根本,佛度眾生最終是要眾生證悟空性,破除我執。
佛法的無我智慧,是破除我執的根本智慧力,因此能夠對佛法經藏的文字般若生起聞思信證之心,才是行善止惡的根本途徑。佛法中的善,不僅包含世間善法中的遵紀守法、禮義廉恥,同時更為精妙的是破除我執、法執的解脫智慧。
▲佛為眾生說法,是為眾生斷除我執,涅槃得證
佛法的智慧是非常精深的,不通過長久的聞思,很難從根本上生起信解。一切有為法都在生滅相續的運行之中,這種無常的遷流變幻,是無常無我的顯現。但未經過佛法薰習的人,其意識能力是非常粗淺的,不會思惟到無常的流變和無我的空性義理,古代的佛門大德,將這種現象叫做看山還是山,因為當一座大山矗立在普通人的面前時,人們會自然地以為這座山就是實實在在的。佛法的空性正見,不是否定這座山的存在,只是對這座山進行緣起的思惟時,會發現這座山所處的地理位置,最初並不像現在這個模樣。曾經的滄海桑田,到當下的高山聳立,這就是無常的遷變。這座肉眼望去並沒有什麼變化的大山,其實是在這滄海桑田的時間流動中,不斷匯聚而成,只要處在遷變之中的色法,就不存在恆常不動的實在。佛法所講的空性,不是說這座山不存在,而是說這座山的表象,符合緣起性空的義理,處在無常的遷行之中,其中並無恆常的實體性可得。緣起的空性知見,並不會礙著諸行無常的表象妙有。
▲聞思信解無我真諦,是開悟成覺的根本智慧
佛法是高度思辨的智慧之學,聞思佛法的緣起智慧,就不會落於認為一切有為法皆不存在的斷滅見,和固執認為梵我合一的常見。將佛法的因果業報錯誤理解成一種神秘的現象,是缺乏聞思的緣故。佛子一定要堅持聞思,尤其要過對般若經典下大功夫聞思,因為般若妙慧都是破除虛妄執著的根本法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