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韓國電影《計劃男》的喜劇電影《溫暖的抱抱》上映後票房節節攀高,上映7天票房突破6億。
作為常遠導演的處女作,票房能一個星期賣6億,皮哥覺得有兩個原因。
一是:喜劇。
本片除了常遠和李沁兩位主演外,還聚集了很多觀眾熟悉的喜劇臉:
飾演「妙手神醫」的沈騰,飾演「渣男」的喬杉,飾演男主父母的「王老師」和「秋雅」,還有飾演靈車司機的魏翔,最讓人感動的是馬麗還挺著大肚子在片中的驚喜亮相。
這些喜劇人集結在一起通過自己的表演帶給觀眾簡單歡樂,從中也能看出常遠在圈子裡朋友是真的多。
二是: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本片故事雖然很荒誕,可片中一個個看似荒唐的人物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原型,甚至就是你自己,影片不過是用誇張的手法把這些性格特質呈現在觀眾面前罷了。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溫暖的抱抱》就是如此,它荒誕故事的背後,講述的是成年人難以啟齒的黑白人生,這也是本片讓觀眾代入感很強最重要的原因。
影片中幾乎人人都是「病人」,如果要取個別名,皮哥覺得這部片子叫《眾生皆有「病」》也挺合適。
我們細數一下本片中的幾類人。
第一類是被事業困住的人,他們有個外號叫「奮鬥逼」。
大家一定還記得,沈騰飾演的醫生帶著常遠和李沁飾演的角色來到了天台,這裡是怪人聚集地,每個人的症狀不同,笑料百出。
這一段在哈哈大笑之後其實是略有苦澀的,因為導演是用一種黑色幽默的方式給我們展現了什麼是「群體孤獨感」。
比如有一位前戰地記者,她極度缺乏安全感,要時刻背著降落傘和救生圈準備逃生。
比如一位模特,他一天可能要拍幾百張照片,擺幾十個pose,所以只要一被圍觀,他的職業病就犯了,開始不停切換pose。
聯想到現實中的你我也同樣如此。
比如學生時代我們一聽到上課鈴聲就會變得緊張,步入社會成為打工者後一聽到手機響,身體就會本能地緊縮,尤其在假期時這種感受尤為明顯。
這些都是被事業困住的人的典型症狀,而「未知的恐懼」是他們內心難以言說的痛楚。
第二類是被愛情困住的人,我們稱之為「戀愛腦」。
片中的李沁飾演的宋溫暖就是典型。
她和喬杉飾演的王為仁陷入愛河,宋溫暖立刻「戀愛腦」附體,她是個創作歌手,極具天賦,卻無償把原創歌曲的署名讓給了男友,直到男友功成名就,一腳把她踢開上了別人的床。
現實中這樣的「戀愛腦」也比比皆是。
比如前幾天《我就是演員3》裡的演員張檬,當年也長得驚為天人,還出演了《天龍八部》裡的王語嫣,可是後來就沒影了,原來她談了戀愛,男友覺得她醜,她就去整容了,越整越垮,演藝之路也一度中斷。
同樣的例子還有鄭爽,當年也是清純妹子一枚,後來和某男星戀愛,覺得自卑,就為愛整容,結果兩人分手了,她的顏值也回不去了,現在變得神神叨叨。
古話就說了「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各位有「戀愛腦」的妹子看了《溫暖的抱抱》一定要引以為戒啊。
第三類人是被自己的生長環境困住,我們稱之為「原生家庭之殤」。
皮哥身邊有很多身患心理疾病的朋友,和他們深入長談後,我發現他們的不幸都源於原生家庭的不幸。
有個朋友有被迫害妄想症,和他聊天才知道他從小倍受溺愛,上小學了小便還需要爹媽端著尿盆送到床邊才肯撒尿,長大之後沒了親人的「呵護」,他開始陷入「自我封閉」。
有個朋友得過偏執型精神分裂,和她聊天后得知,她的父母在她中考那年生了個弟弟,她就此覺得父母把全部的愛都給了弟弟,而她上高中後異地求學,很快就犯病了,整天也不愛和同學交往。
有個高中的朋友高三之前一直在普通班,他媽媽是學校的老師,上了高三他爹媽找了各種關係把他調進了實驗班,而不堪重負的他狀態越來越差,最後抑鬱休學了。
本片中的男主角鮑抱也有著類似的遭遇。
他的父母也是對完美和整潔有絕對執念的人,抗拒親熱生育,卻還是用試管嬰兒的方式把他帶到這個世界。
他從出生開始似乎就與別人不同,每日跟隨父母循規蹈矩地生活著,之後父母遭遇意外,極度傷心之下鮑抱也開始像父母一樣對完美充滿執念。
我有個不能生育的親戚,我曾私下偷偷問她,幹嘛不選擇試管嬰兒。她平靜地說:「我覺得這個世界太髒,我活著都耗盡全部力氣,幹嘛要帶我的孩子來世上受苦?」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治癒,好在鮑抱遇到了宋溫暖,可更多因為原生家庭影響而鬱鬱寡歡的普通人,誰能給他們一個擁抱呢?
我們總結了這麼三類人,我敢肯定,大部分成年人都能在這三類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身體的疾病好治,心理的痛苦難愈,面對心疾,許多人本能地選擇逃避。
我那個抑鬱的朋友就說:「我害怕愉悅,有愉悅就會有痛苦。」
這讓我想到顧城的詩歌《避免》:
「你不願意種花
你說:
『我不願看見它
一點點凋落』
是的
為了避免結束
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顧城在殺妻後選擇自縊,因此這絕對不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正確的態度應該是積極面對,該休息休息,儘可能去擁抱那些生命中的陽光與溫暖。
張國榮在出演《霸王別姬》後,仿佛沾染了陳蝶衣「不瘋魔不成活」的氣息,鬱鬱寡歡跳樓輕生,使得一代影迷緬懷近二十載。
而她的好友梅豔芳得了宮頸癌,依然積極治療,即使在生命最後時刻,她穿著尿不溼在紅館開唱,演繹了一首生命的讚歌,至今依舊被稱作「香港的女兒」。
在戰勝心魔的時候,除了積極勇敢的面對以及尋求專業的治療外,朋友的幫助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常遠為了將本片拍好,他反覆打磨劇本,期間瘦了30斤。
他的努力也打動了身邊的人,沈騰、喬杉、魏翔、張子棟這些喜劇大咖好友紛紛前來助陣,而馬麗更是挺著大肚子參演支持,這背後除了鼓勵,還有一群喜劇人對這份事業夢想的共同支持與熱愛。
最終電影裡主角鮑抱戰勝了心魔擁抱了愛人,電影外常遠也借本片證明了自己。
以上就是我對《溫暖的抱抱》一點深入的思考,這部電影笑過之後能給人現實的啟迪,也希望現實中的你我能夠和故事裡的人物一樣,打破心理枷鎖,重獲新生。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