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言:《大明王朝1566》在2007年首播,如今已經走過了13年。從筆者看來這13年裡,國產歷史劇沒有哪一部劇能夠超過它。在豆瓣上超過10萬的觀眾給出了9.7高分,還曾獲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金鷹獎最佳美術獎等獎項。另外,這部劇可謂是大牌雲集,主演都是老戲骨如陳寶國、倪大紅、王勁松、黃志忠等等。
編劇劉和平曾說:「《大明王朝1566》這個戲,標誌著中國長篇電視劇的成熟,讓任何文學藝術門類的人看了之後,不敢小瞧電視劇。我敢在這裡說一句,我們這部電視劇出來之後,不管你哪個界,文學界的、史學界的,方方面面的,最後都得承認,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學作品。」
能堪稱文學作品的影視劇必定有深厚的思想內涵,有人說,這部劇才是真正的「權力的遊戲」,裡面每一句臺詞都是高智商對決。裡面每一個人物都是經過細細打磨的官場人物縮影。
下面我們從這部劇中選取幾個重要人物分析他們的選擇,來窺探一二所謂的「官場哲學」,當然放在當下也適合於職場。
一、 嚴嵩的選擇:嚴嵩一句話才知道他為何能把持朝政幾十年
為官三思:思危,思退,思辨
《大明王朝1566》不同於別的劇,它不僅講述權力的角逐,還講述古代官場中三大核心要素:百姓-權力-名聲。三個要素混合在一起構成了複雜的幾千年帝制的官場文化。
這部劇一開始就進入了決戰的巔峰。明嘉靖三十九年,大旱。欽天監周雲逸上奏朝廷腐敗導致天降災禍,太監馮寶直接傳令仗斃。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場御前財務會議召開了。
這場會議奠定了整部劇的格調,我們可以看到一方是內閣首輔嚴嵩和他工部、吏部掌權的兒子嚴世藩。一方是內閣次輔徐階和戶部、兵部掌權的高拱、張居正,這一方背後的人物是皇太子。這兩方針鋒相對,吵得你死我活。還有一方保持中立,那就是司禮監呂芳,背後人物是皇上。
御前會議中,各方因為財務問題爭執不下,到最後徐階,張居正方因為一筆皇宮修建費用沒有籤字,給嚴世藩留了口實。嚴世藩認定欽天監背後的慫恿者就是徐階他們,因為張雲逸清晰知道工部的開支,這些數據肯定是內閣的人透露的。此時皇帝的天平猛烈傾斜到了嚴嵩那邊。千鈞一髮之際,生死在一念間。
此時,嘉靖皇帝問嚴嵩:「你認為在你內閣裡有張雲逸的後臺嗎?」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在這生死關頭,嚴嵩顫巍巍說,沒有。
皇帝又問,沒有的話,張雲逸一個欽天監為什麼知道工部的開銷?
下面這句話回答,顯露了嚴嵩的高妙之處,滴水不漏又深謀遠慮。
他緩緩說出以下大意:朝廷無私帳,所有的開銷都會對外公布。所以工部的開銷也是透明的,張雲逸自然就知道了。
為何滴水不漏?高秒在哪裡?
首先,嚴嵩知道張雲逸的確是徐階那邊的人,但他不會拿這件事置讓對方死地。因為張雲逸也屬於裕王,裕王是下屆皇帝,他必須深謀遠慮。如果此時徐階他們被殺了,那麼裕王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殺嚴嵩。嚴嵩看得長遠,所以他知道合謀才能共生。
其次,他必須為兒子開脫。兒子的確貪汙不少,但是又不能讓對方抓到痛處,這樣一說無私帳,說明工部的帳是透明的,兒子沒有貪汙。
嚴嵩這一句話救了兩方人,可謂是力度拿捏到位。
其實如果在職場上更是如此,合謀共生,長遠著眼。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好人,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壞人,在利益面前任何人都會變成另一個模樣。但是從大局,從長遠看,沒有永恆的對立。
嚴世藩不懂這個道理,他要讓對方死。他不懂皇帝的心思是制衡,如果徐階他們倒臺了,嚴嵩未必能保全。
嚴嵩為何能把持內閣多年?嘉靖皇帝那麼足智多謀,不知道嚴嵩貪汙嗎?他當然知道,但是他更是知道,朝廷離不開嚴嵩。一旦徐階上位不一定比嚴嵩好到哪裡去。其實後來徐階上位,新一輪的貪汙又開始了。
所以,嚴嵩的職業生涯能夠如此順暢也得益於他懂得如何進退,如何合謀共生。 就如呂方告訴馮寶那句話:為官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辨,放在職場上更是如此。預判出現的職場危機,做事知進退,更要靈通思辨。這句話更能指導人生規劃。
二、 胡宗憲的選擇:關鍵人物胡宗憲為何堅持追隨嚴嵩?
辯證的忠誠:選好陣營,不忘初心
為了緩解朝廷的國庫虧空,嚴嵩提出了「改稻為桑「。而這個實驗特區就是在浙江。為何選在浙江,嚴嵩提出來那一刻就想好了,浙江是他的地盤,他的弟子胡宗憲掌管此地。
胡宗憲是本劇裡最關鍵也是情商極高的一個人,可謂是嚴嵩陣營裡的王牌。
他雖然在嚴嵩陣營裡,但是卻得到了嘉靖皇帝、裕王、海瑞、嚴嵩等人的高度認可。每個人都想拉攏他,都認為他是難得人才,可是胡宗憲卻從改變未自己初心,即便是他知道嚴嵩即將被皇帝罷免抄家,也不惜辭官也要共進退,這樣的選擇為何呢?
其一,感念提拔之恩,重情重義
胡宗憲對嚴嵩是師徒之情,是提拔之恩。師徒如父子,他對嚴嵩的感情就像尊敬自己的父親一樣,他不會背叛自己的「父親」。這是從情感上說,如果從另一方面說,如果在他得知嚴嵩快要倒臺,就立即倒戈,那他胡宗憲根本得不到皇帝、裕王、海瑞等人的尊敬。只會覺得他見風使舵,見利忘義。參照《甄嬛傳》裡曹貴人的下場。
其二,大事不含糊,小事隨大流
胡宗憲如果僅僅是第一層的話,那麼他可能就有點「迂腐」了。因為嚴嵩父子做了太多惡事,他這麼保全他們是在給百姓雪上加霜。為什麼還這麼做?
其實胡宗憲在任,在大事上從來不含糊,他雖然跟著嚴嵩父子,但是他更是以百姓利益為第一要義,哪怕是違背嚴嵩父子的命令,他也要維護浙江百姓的利益,比如本劇的核心「改稻為桑」就是因為胡宗憲的反對而不能順利實施。但是小事上如製造局和杭州知府那些勾當他知道,但是不追究。
他自己曾經說過,嚴嵩父子權傾朝野,如果他不在嚴嵩陣營裡,他早就被罷黜了。之所以選擇在這個陣營裡,跟隨嚴嵩,最重要的是他能利用這個身份為百姓做一點事。
這句話才是最感人的。
胡宗憲從未失去理智,他的初心不是為了效忠嚴嵩,而是為了黎民百姓。他選擇在邪惡的陣營裡就是能更好地為百姓做事,因為他知道,在其它陣營裡,連這點事做不到。
其三,深謀遠慮,全身而退
嚴嵩倒臺之後,胡宗憲其實可以繼續為官。皇帝和裕王都知道他是文武雙全的人才。他們不在意胡宗憲曾經是嚴嵩的人,願意繼續委以重任,可是胡宗憲為何辭官明志呢?
答案當然不是因為胡宗憲為了和嚴嵩共進退,他不是愚忠。答案在於他知道徐階、趙貞吉也並非善類,甚至還不如嚴嵩。從哪裡可以看出?
跟著星期五文藝一起看19集,這裡趙貞吉去找胡宗憲說鄭必昌、何茂才找了安徽績溪的幾個商人買沈一石家產,這是要把事情往胡宗憲頭上推。胡宗憲知道後大怒,希望趙貞吉稟報朝廷,趙貞吉不願意怕自己受到牽連,然後給胡宗憲保證他肯定不會讓胡宗憲老鄉牽扯其中。
可是趙貞吉一上任,立即就把這件事推到了胡宗憲幾個商人老鄉頭上,做得比誰都絕。
二十年的友誼,就這樣沒有一點情分。可見之後徐階、趙貞吉入駐內閣會是如何?
胡宗憲早已經看透世事,他如果繼續在朝為官,很可能無法保全自身。所以整好嚴嵩倒臺,他稱病未愈,藉此機會遠離漩渦。
總結
星期五認為,這部劇最厲害的地方不在於視聽語言和鏡頭運用,在於臺詞和角色表演,在於劇情的設計和情節的推動,環環相扣,人物形象每個都十分飽滿。
剛才咱們提到了嚴嵩和胡宗憲的選擇,其實皇帝的選擇讓人深思,呂芳的選擇更是意味深長,他派愛徒馮寶跟著裕王,早已經布局了下一代。他所有的布局都是為了全身而退,保全徒子徒孫。再比如沈一石的選擇,他無論選擇什麼都會被殺,這一點他始終看不透,也可能早就看透所以做了為芸娘鋪路的準備。
這是歷史劇,講述明朝官場故事,但是對於當下每個職場的人更是有著啟發。你如何選擇自己在職場的位置,如何選擇自己的立場和走向,是每個人值得深思的地方。
關注【星期五文藝】,解讀經典影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