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書單君 書單
前幾天,書單君看了一部特別「省錢」的紀錄片——《美容的真相》。
看完之後,頓時覺得今年的護膚開支砍了一大半。因為其中揭露了很多日化行業的「騙局」:
片子一開始就是一位「美容上癮者」的自述:
「我在外貌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假如有一樣產品或者美容保養,能讓我更靠近理想中的相貌,我就願意一試。」
鏡頭一轉,我們就看到了浴室中大量的護膚與美容用品。
像她這樣對美容上癮的人,並不是少數。很多人每天像做實驗一樣將各種護膚、美容用品用在身上。
每次見到這種情形,書單君都忍不住在想:
我們的皮膚真的需要這麼多護理嗎?
那些抗衰、保溼、去皺的產品,真像他們說的那麼有效嗎?
這些疑問,後來都在今天分享的這本《皮膚的秘密》中,得到了解答。
本書的作者耶爾·阿德勒是一位皮膚科醫生,他從心理和生理角度,揭秘了日化公司為我們精心打造的「陷阱」。更重要的是,他還講述了簡單卻更加有效的護膚秘訣。
相信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在護膚的路上,少走一些彎路。
無暇肌真的存在嗎?
很多人使用大量護膚品,就是想讓自己擁有無暇肌。
「一抹無瑕,美出魅力「
「完美無瑕,美肌新生「
類似的護膚品廣告非常多,擁有「無皺紋「、」零毛孔「,白到發光的藝人們,通常會是這類廣告的標配。
但其實,「無暇肌」只是日化公司打造出的」陷阱「之一。
2017年,我國護膚品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787億元。據預測,今年,我國護膚品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
如此巨大的商機讓日化公司上了頭,為了販賣產品,他們通過廣告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口號,打造出所謂的完美皮膚,並造就了美的樣板。
這些廣告大多不是為了對產品功效進行宣傳,而是為了給消費者造成心理壓力,讓她們覺得自己「太不美了」,進而購買產品。
一旦以「無暇肌」的標準來進行衡量,普通人身上原本無關緊要的瑕疵,可能突然就成了問題。
你會發現自己簡直前所未有的不完美:毛孔粗大,眼角有細紋,黑頭也令人生厭......怎麼看怎麼與「美麗肌膚的標準」不沾邊。
為了緩解這種焦慮,很多人就開始購買大量的護膚、美容用品——之前一項調查顯示,女性平均每天使用的護膚產品足有7.7種。
< 香港貿發局針對女性護膚需求特徵的一項調查>
人們如此拼命地護膚,卻忘了質疑最重要的前提——所謂的無暇肌,真的存在嗎?
雖然答案令人沮喪,書單君還是要戳破日化公司打造的這一謊言:世界上並不存在沒有瑕疵的肌膚。
廣告中明星透亮到發光的「無暇肌」,脫離PS後就成了「騙局」,她們也會有膚色暗沉、黑眼圈過重等普通人擔憂的問題。
人的皮膚天生就是不完美的,沒有人能做到100%無暇。
對此,耶爾·阿德勒說:
「在沒有Photoshop美化照片的過去,長有斑紋、凹凸不平的女性皮膚,屬於常見現象,難道這有悖於當前對美的定義?
重要的是女性本身,重要的是人類身體,作為一件大自然的藝術品,這裡那裡出現一點瑕疵都屬於正常現象。「
「零細紋「、」零毛孔「的皮膚,只會也只能存在於PS之中,普通人一定是會有斑點、皺紋、甚至是疤痕,但這才是活生生的,正常人的皮膚。
有瑕疵並不等於不美,真實與自然,從來都是美不可或缺的要素。
接受了這一前提,再來談護膚,才是實際的。
貴婦護膚品,可能並沒必要
護膚很燒錢,已經成了一個公認的事實。
據調查顯示,75%的中國女性消費者存在抗衰老需求,而且多數偏好高端產品,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貴婦護膚品」。
日化公司抓住這一商機,使用各種昂貴原料,製作抗衰功能為主的高價化妝品,賺得盆滿缽滿。
跟大眾護膚品相比,這些高端產品在使用感受和效果上,確實有一定優勢,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貴婦護膚品」的性價比還是太低了。
更重要的是,我們明明有個更簡單且便宜的法子,能解決衰老問題。
在這之前,我們先要了解是什麼導致了衰老。
紀錄片《美容的真相》中,針對這一問題做了相關的調查。
長途車司機吉爾,發現自己比同齡人衰老的更快,於是去做了檢查。嚴密的檢測過後發現,這一切都是紫外線的鍋。
負責檢測的科學家認為:紫外線是導致皮膚老化與皺紋形成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為了維持好的皮膚狀態,使用各種高價保溼、抗衰、去皺產品,卻忽略了最基礎也最重要的——防曬。
書單君就有一位朋友,皮膚白皙,經常不做任何防曬措施就出門。沒過幾年,臉上的皺紋,就比用那些做防曬的同齡人多了不少,她這才急忙去研究祛皺產品,耗時費錢不說,還收效甚微。
與其事後挽救,不如一開始就做好防曬。
關於防曬,很多人都存在一些誤區,最經典的一個就是——「只有夏天才需要防曬」。
實際上,是否需要防曬和季節無關,有時甚至和肉眼看到的太陽強度也無關,而是跟紫外線指數有關。
只要紫外線指數大於3(可以在天氣軟體上查看),就要採取防曬措施,冬天和陰天也會有紫外線指數大於3的時候。
護膚的要義,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減少甚至避免問題的產生。
臉要窮養
日化公司除了營造高不可及的「無暇肌」標準,還使人們產生了「對皮膚來說,護膚品多多益善」的錯覺。
一方面是強調護膚產品的種類一定要多。針對同類型產品,他們打造出了無數個細分產品,僅補水的,可能就能有不下十種。
很多美妝博主分享護膚過程時,都會使用各種水乳、精華、面膜.......
產品之多,手法之繁雜,讓人嘆為觀止。
另一方面,則是強調用量要多。
博主們通常會反覆說:「一定要厚塗,多塗一點才有效果。」
但實際上,除了防曬霜,很多厚塗的護膚品大多並沒什麼用,還可能會給肌膚造成負擔。
皮膚狀態一直很好的演員韓雪,之前就分享過自己的護膚心得——「皮膚是最大的代謝器官,而不是吸收器官。」
我們可以把肌膚看作一棟三層小樓,不過,這棟樓是向下延伸的,你可以把它想像成為地下車庫。
首先是表皮,其次是真皮,然後是皮下組織。
表皮相當於一個磚牆,這個磚牆之下才是複雜的皮膚組織,護膚品中的各種成分必須作用到地下二層,也就是真皮層,才能起到他們宣稱的抗衰、修復作用。
但實際上,表皮層的密度很高,多數護膚品根本無法滲透。連真皮層都碰不到,更別說修復、護理肌膚了。
大多數時間我們所認為的吸收,其實不過是揮發,就連清潔,這些產品有可能也做不好。
耶爾·阿德勒略帶氣憤地控訴:
「許多護膚品都宣揚自己的產品,能夠有效控制皮膚出油,簡直是一派胡言!油脂位於真皮層,任何護膚霜都無法滲入這裡。「
而且,有些護膚品還會破壞肌膚原有的屏障,造成肌膚問題。
《皮膚的真相》的譯者在書中提到,有一次她爆發了非常嚴重的皮膚問題,醫生建議她只用清水洗臉,但她總覺得清水洗得不夠乾淨,一定要用洗面奶,結果把臉洗爛了,後來才發現,是過度清潔破壞了肌膚原有的保護屏障。
很多藝人也有「過度護膚」的經歷,比如陳建州原本是健康肌,後來在美容師的慫恿下做了果酸換膚,結果變成了敏感肌,直到現在也沒恢復。
皮膚表皮就像是一層含有鍍膜的磚牆,試想一下,如果你想讓整個建築更緊實,卻只在表皮塗一層有可能破壞保護膜的產品,這怎麼可能起效果呢?
反觀疫情期間,很多人因為不用出門,減少化妝甚至不化妝,對皮膚的護理也不像之前那麼重視,結果反而擁有了長時間以來,最好的肌膚狀態。
耶爾·阿德勒更支持的護膚方式也是這一種,她認為:「要是真心想對皮膚好,就不要為它做得太多。它完全可以照顧好自己。「
皮膚天然的屏障原本就很強大,足以抵抗各種外界的侵擾,只要不破壞這種屏障,做一些基礎護理,雖然無法擁有無暇肌,但做到皮膚健康自然,還是沒有什麼難度的。
書單君認識的一位阿姨,年過50,只用大寶進行保溼,外加一些物理防曬,既不用洗面奶,也不用任何的保養品。當然會有一些隨著年齡增長而產生的皺紋,但除此以外,幾乎沒有任何肌膚方面的困擾。
雖然不排除她是天生底子好,但這種「不作為」,肯定也幫了不少忙。
少即是多,是護膚應該謹記的至理名言。
✎✎✎
前段時間被罵得很慘的綜藝《你怎麼這麼好看》中,有一個女博士因為從不化妝被主持人指責,女博士說:「這些都是消費主義的陷阱。」
日化公司,正是打造這類陷阱的「中堅力量。」
他們推出的護膚品,有很多只是為了打造概念,製造焦慮,而不是真正地解決問題。
當然,書單君也不是說要完全不用護膚品,那就是另一個極端了。
基礎的清潔、保溼和防曬護理一定是需要的,但前提是,不要盲目追求無暇肌與高價貴婦護膚品,更不要貪多。否則最後解決的只有焦慮,而不是護膚需求。
自然本身就是一種美,護膚的目的是以最小成本維護這種美,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讓皮膚成為護膚品的「試驗田」。
只有明白這一點,才能擺脫日化公司的營銷騙局,真正做到有效護膚。
作者 | 鄒雨 編輯 | 燕妮
圖源 |《美容的真相》、部分來源於網絡
原標題:《良心科普:你桌上的護膚品,有多少是無效的?這本書全揭穿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