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的歷史由來和飲食習俗原來是這樣的,看完才知道了

2020-12-28 七寶醬的廚房

中元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同清明節、重陽節、除夕等都屬於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的大節。中元節是道教的一種叫法,民間俗稱一般就是七月十五或者七月半,這個節日的主要習俗就是焚燒紙錠、祭祖,還可以說這個節日就是追懷先人的一種傳統的文化節日,文化核心就是敬祖盡孝,不忘根本。

中元節的來歷

七月十五原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日,到了東漢時期道教稱之為「中元節」,而佛教稱其為「盂蘭盆節」,在唐代時期統治者開始推崇道教,因此道教的「中元節」開始盛行,節日設在七月十五,並一直延至迄今。

很多人認為中元節就是盂蘭盆節,其實這種認識存在很大的誤解,正確來講七月半祭祖、中元節以及盂蘭盆節分別屬於民間俗信、道教和佛教的說法,三者呈現並列關係,而不是一個節日有三個稱謂,在民間,七月半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就是敬祖盡孝,在佛教中「盂蘭盆」是梵文的音譯,大概的意思就是解救在地獄受苦的鬼魂,而非「鬼節」,而道教中的「中元節」主要是祭祖,強調的是孝道,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所以如今的中元節可以說是世俗、道教與佛教的融合。

中元節的鬼神論

提到中元節,很多人都有點害怕,因為在民間中元節又被稱為「鬼節」,其實中元節只是民間祭祖習俗,上古時代就已經開始盛行,而「鬼節」只是後來的說法,這種說法應該是從道教普渡開鬼門關的思想演變而來,「中元節」是大約是東漢後時期道教的說法,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他們是天地派駐人間的代表,地官所管的地府自然是鬼眾了,據說中元之日,地官打開地府之門,考驗冥界的眾鬼,所以又被稱為「鬼節」,長久以來,很多地方就認為七月是個鬼月,是個不吉利的月份,後來以訛傳訛,七月成為一個諸事不宜的節日,很多喜事都不會放在七月去辦,其實這是不對的,從佛教的理論上來講,七月是個非常吉利的月份,而至於「鬼節」有沒有鬼,只是迷信罷了。

中元節國外習俗

了解了中元節的歷史由來以及文化內涵,再來了解一下中元節的節日習俗,關於中元節國內各個地區的習俗不同,如河北有些地區會攜帶水果、糕點、紙錢或者燒紙等物品前往祖先墓地上墳每個地區基本上都有各自的習俗,而且習俗不盡相同。中元節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也是世界的節日,國外很多國家也過中元節,只是各個國家叫法不同而已,最典型的就是日本,眾所周知,日本被稱為「盂蘭盆節」,日本的盂蘭盆節是由隋唐時期傳入日本,並沿用至今,日本人非常重視盂蘭盆節,每到盂蘭盆節全國上下不約而同的會放假一周,返鄉團聚祭祖,因此這個節日也成為了僅次於新年的一個大節。除了日本,泰國在七月十五這一天會舉辦「水燈節」,人們放天燈為逝去的亡靈祈福,朝鮮稱為「百中節」。

中元節的飲食習俗

中元節既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當然跟其他節日一樣,也有屬於自己的飲食習慣,全國各個地區的飲食習俗都有各自的說法和特點,不過很多地方都有吃鴨子的習慣,鴨子取其諧音,「鴨」同「壓」,寓意就是吃鴨子能壓住鬼魂,其實排除這個說法,從科學養生角度來分析,秋季吃鴨子對身體也是大有益處的,中元節吃鴨習俗還是比較好的習俗。

除了吃鴨子,有些地區還有吃粗茶淡飯的習俗,俗稱「掐嘴節」,中元節過後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了,白露之後天氣開始變冷,這個時節飲食調整要多吃清淡食物,少吃油膩的大魚大肉,所以吃粗茶淡飯也是一種比較養生的習俗吧。

中元節這天,在江蘇的有些地區會有吃扁食的習俗,扁食是一種用麵粉和糖做成的畚箕形的食物,類似餃子。在浙江地區中元節這天會吃「餃餅」,一種類似春卷的食物。其實關於中元節的飲食習俗還有很多,每個地區各有各的說法和吃法,無論什麼樣的飲食習俗其意思都是在中元節這天緬懷祖先和逝去的親人。

中元節後的養生

除了中元節的飲食習俗,這裡還要講一下中元節後的養生,中元節與白露相差幾天,白露節氣後,氣溫開始逐漸下降,天氣逐漸開始轉涼,早晚溫差較大,這時候需要注意防寒,同時也要注意飲食上的調整,無論是蔬菜還是水果都要了解其性質,從而根據它們的營養特點來幫助身體獲得健康,那麼白露後什麼可以吃什麼要少吃或者不吃呢,接下來簡單分析一下,白露正是秋意漸濃的時期,秋天是進補的最佳季節,進補需要先將脾胃調理好,所以飲食上一定要注意不要吃損傷脾胃的食物,最常見的西瓜就是其中之一,西瓜屬於寒涼水果,夏天消暑止渴,但是過了夏天就不要再吃了。這個時候要多吃應季的水果,如梨、葡萄等,梨有滋陰潤肺的功效,任何食物再好也要攝入適量。秋季根據養生原則要多吃豆類、蓮藕、銀耳、大棗、茄子、胡蘿蔔等食物,飲食要清淡,不要油膩。

總結

中元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很多人了解的並不多,本篇文章從中元節的來歷、中元節的鬼神論、中元節的國外習俗、中元節的飲食習俗以及中元節後的養生等方面給大家做了分析,中元節從上古時代就是祭祖的節日,只是因為東漢後道教的理論思想演變成「鬼節」,其實中元節只是追懷先人的一種傳統文化的節日,而七月也並非不吉利的月份,只是人們返鄉祭祖和盡孝的日子。

大家好,我是七寶醬,一個非常熱愛美食和跑步的人。我不是做飯的高手,只是認真生活的普通人。每天用心分享一道原創美食,如果分享對您有用的話,歡迎點讚、轉發和關注,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中元節又叫鬼節?中元節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嗎?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匯總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它也並不是陰氣森森的「鬼節」這麼一個文化氛圍。 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今天,我們就講一講關於它的由來和習俗,以及其他傳統文化的知識。
  • 詳解中元節的由來及習俗
    那麼中元節的由來是什麼呢?還有中元節的習俗都有哪些呢?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吧! 中元節的由來及習俗 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是道教的說法。
  • 中元節由來習俗丨農曆七月為啥叫鬼月?為何在中元節這天超度亡靈
    農曆七月,民間稱為「鬼月」,由此衍生出很多怪力亂神的習俗與傳說。七月初一:閻王打開鬼門,放出餓鬼,來到人間獲得短暫時間的自由。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說的也不是人間的事兒。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宗親先人,打點孤魂野鬼。七月十九:太歲星君聖誕。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薩聖誕。其中,以七月十五最為重要。今年九月二日,就是中元節。
  •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由來介紹 中元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中元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祭祀的節日,並且中元節是一個有深遠歷史的節日,那麼中元節的來歷是什麼呢?中元節是什麼意思呢?中元節祭祀的含義是什麼呢?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由來介紹  中元節釋義:指農曆七月十五日,舊俗有燒衣包、祭祀亡故親人等活動。
  • 「七月半,鬼亂竄」,中元節是怎麼來的?都有什麼習俗?
    中國的悠久歷史讓這個古老的東方帝國有很多的習俗,正是因為如此顯得中國神秘又富有韻味,中元節就是人們常說的「鬼節」。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有句古話叫:「七月半,鬼亂竄。」就是描述的這一節日,也因為涉及到鬼魂這個節日的神秘色彩也更加的濃鬱,很受家中長輩的重視。
  • 今日中元節 中元節的來歷是什麼?安徽中元節有什麼習俗?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俗稱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同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各地習俗祭祖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
  • 傳統文化節日:中國的中元節,有哪些文化習俗
    在新疆幾十年,我感覺人們對各種節日較為淡薄,特別是對中國傳統節日,除了較大的傳統節日外,一些延續幾千年的歷史傳統節日,當地幾乎都不會舉辦什麼活動,我想後世對文化傳承這個概念還是很模糊,需要學校和當地文化部門,還是要重視和加強中國各種傳統節日的學習和宣傳。
  • 傳說中元節之日鬼門關大開,你知道中元節的歷史嗎?
    中元節 ,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是個什麼節日?老祖宗留下哪些習俗呢
    今年的中元節馬上就要到了,相信不少地方的馬路上,又多了一些燒紙錢和元寶的人。「鬼節」一詞成了中元節的代名詞。那麼這個節日究竟是怎樣來的?又有哪些習俗呢?中元節的由來中國傳統節日中有三個「元」節,分別是上元節,中元和下元節。
  • 中元節|念先祖,顯孝道,護平安
    ,慶元宵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食寒食,紀念賢人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部分地區在七月十四中元節適逢小秋飲食文化01吃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為什麼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02吃瀨粉在中元節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快到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吧!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習俗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 中元節有什麼禁忌?上元節和下元節又是什麼?
    中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得按農曆計算,也就是農曆的七月十五日,通常也被叫做鬼節。據說,中元節這天,眾鬼都可以獲假一天到陽間來。有子孫的鬼可以回家看看自己的後代,並接受後人的祭拜,而那些孤魂野鬼就只能四處遊蕩,伺機找點東西吃。
  • 「中元節」這天,你知道都有哪些習俗呢
    農曆七月十五,道教稱「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中國歲時節令有所謂"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你知道「中元節」都有哪些習俗呢?吃鴨子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為什麼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在廣西也有個說法,廣西大部分是水鄉,養鴨居多。
  • 國學知識:中元節,可不只「鬼節」那麼簡單
    道教中的中元之日,是地官的誕辰,地宮打開地獄之門,眾鬼都要離開冥界,請地官赦免罪過,早升天界,這便是「鬼節」一說的由來。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三大祭祀先祖、感懷古今的節日。而中元節,除了「鬼節」一說,你還知道其他習俗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臺灣中元節習俗:拜好兄弟
    中元普度其實是道教「中元節」和佛教「盂蘭盆會」的結合。魏晉以來佛道融和成為民間信仰,將神佛混為一體乃民間信仰的普遍現象。道教以農曆正月十五為上元節,是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日為中元,是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為下元,乃水官解厄日,三位神明民間合稱為「三界公」,其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佛教的盂蘭盆會是根據「盂蘭盆經」目連救母的故事演繹而成。
  • 除了放河燈,中元節還有什麼習俗?
    原標題:中元節 白天吃茄餅晚上放河燈今天是農曆七月半,是老皇曆上講的中元節。老早,逢到這一天的習俗真怪多的。這天,好多人家祭臺上會擺上果蔬供品,祭奠已故的亡靈。更有不少人家,在門口空當地方燒紙,意思是給逝去的人帶點錢用。
  • 中華禮法| 中元節習俗包袱寫法
    」是農曆7月15日,有些地方,尤以華南,是七月十四日,相傳是宋代中元節 荷葉燈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傳說在這天的晚上,每個家庭的祖先們都會「回家」看望活著的親人,所以每家每戶都會為逝者焚燒包袱、靈屋、元寶等,所以民間也把中元節稱作鬼節,也稱盂蘭盆會,盂蘭盆節。
  • 三月三是傳統節日上巳節,還知道是什麼節日,有何由來和習俗?
    今天還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和傳統的中國情人節,你知道節日的由來和習俗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首先來看看三月三,上巳節的由來「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傳統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位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農曆三月初三,同時這一天是軒轅黃帝的生日,每到這天,人們紛紛來到水邊舉行祭祀,洗濯去垢,消除不祥,被稱為祓禊,也叫春浴日。用蘭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點頭身的儀式。
  • 七月十五,中元普度——中元節由來
    在中國民間的傳統觀念中,農曆七月神秘而幽暗,地府鬼門大開,萬鬼都從陰間來到人間,探視親友子孫、或尋求供奉,直到七月底關閉鬼門時才返回。作為禁忌,人們很少選擇在七月舉行結婚、搬家或開幕等喜慶儀式。而這個「鬼月」的高峰,無疑是「七月半」也就是被稱為「中元節」的這個日子。  中元節從何而來?
  • 萬聖節的由來和習俗
    萬聖節,是西方的一個傳統節日,是讚美秋天,祭祀亡魂,祈福平安的日子,相當於中國的中元節,具體時間是每年陽曆的11月1日,不過在現在絕大多數人都選擇在萬聖節前夕(即10月31日)開展慶祝活動。一、萬聖節的由來1、名稱的由來:有關萬聖節由來的版本有許多種,流傳最多的是: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斯。這幾處的古西歐人叫德魯伊特人。德魯伊特的新年在11月1日,新年前夜,德魯伊特人讓年輕人集隊,戴著各種怪異面具,拎著刻好的蘿蔔燈(南瓜燈是後期習俗,古西歐最早沒有南瓜),他們遊蕩於村落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