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1日,我偶然來到梅林村,看到三個女孩子在陽臺上玩。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羅家姐妹
一次偶然的邂逅,使三姐妹成為我一生的牽掛
本文首發於南方人物周刊
圖、文 | 謝佩霞
編輯 | 方迎忠 鄭潔
全文約1836字,細讀約需4分鐘
緣於偶然的機會,我於2012年4月21日來到廣西作登瑤族鄉梅林村。從一座房屋經過時,屋內女孩們的說話聲吸引了我。這是瑤族農村常見的杆欄式房屋,三個女孩子正在陽臺上玩耍。
我敲門進入堂屋,發現家裡沒有一件像樣的東西,唯一的電器就是電燈。沒有桌子,也沒有凳子,吃飯的碗都是破的,只有四隻,都不夠這個五口之家每人一隻。房子是用樹枝紮成籬笆圍建而成的,房頂是茅草,地面木板之下就是養羊的地方。大風大雨時,屋裡也透著風、下著雨。
10歲的大姐羅豔城讀小學三年級,8歲的二妹羅豔欣和6歲的三妹羅豔周都沒有讀書。孩子們有點呆木,沒有她們這個年齡段應該有的天真快樂。
就是這一次偶然的邂逅,使三姐妹成為我一生的牽掛。
2012年12月15日,大姐在土灶前做飯。柴火因潮溼燃不起來,她趴在地上用嘴往灶裡吹氣
2012年12月15日,三姐妹吃完早飯後在陽臺上學習,大姐充當兩個妹妹的老師
2013年5月11日,在政府的幫助下,羅家搬進了磚混結構的平房裡,三姐妹終於住進了不透風的房子
作登瑤族鄉位於廣西田東縣南部,離縣城23公裡。梅林村是一個深度貧困村,屬於典型的大石山村,九分石頭一分土,地表沒有溪流,嚴重缺水,自然環境惡劣。全村1755人,瑤族人口佔96.3%,主要糧食和經濟作物是玉米和豆類。村民的收入主要來自外出務工,部分村民只能靠民政救濟維持生活。
羅豔琴一家,因三姐妹年紀尚小,母親患病,所以爸爸沒能外出打工,家裡沒有經濟收入。第二次來到她們家時,大姐正在「老虎土灶」前做飯。飯做到一半,家裡沒了柴火。兩個妹妹跑到屋前屋後撿柴火,可撿回來的都是一些雜草和潮溼的樹枝。大姐直接趴在地上,用嘴往灶裡吹,任憑她怎麼吹火都燃不起來。那天,三姐妹只能吃著夾生的飯,然而她們已習以為常了。
2013年,村裡舊房改造,政府想方設法為羅家建了一間平房,三姐妹終於住進了不透風的房子,但家中依舊一無所有。大姐寫作業時,就蹲在角落的地上,把一塊水泥磚當桌子。家中唯一的木床鋪留給了生病的媽媽,三姐妹就在地上打地鋪睡覺。
這樣的場景,令人心酸。之後,我尋求愛心人士幫助,在多方努力下,籌得一些生活物品資助羅家。而善款直接送到學校,指定作為兩個妹妹上學前班的費用。兩個孩子終於讀上了書。
2013年6月2日,我們為三姐妹帶去了新鞋子新衣服,兩個妹妹開心地試穿新鞋子
2013年5月11日,大姐四年級了,作業比較多,她正蹲在角落,用水泥磚當桌子寫作業
2014年2月6日,好心人送了一臺彩色電視機,她們每天都會坐在電視機前看外面的世界
2016年1月30日,大姐二姐展示她們的獎狀,妹妹沒有得獎。家中唯一的木床鋪留給了生病的媽媽,三姐妹就在地上打地鋪
縣裡某中學得知情況,資助了四套課桌椅,我也為三姐妹添上了檯燈和學習用品。一位做工程的朋友幫忙,利用工程的邊角餘料,給她們做了兩張上下鋪的鐵架床,讓她們不用再打地鋪。有好心人送來一臺彩色電視機,課餘時間,三姐妹都會坐在電視前,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又聯繫了林逢鎮醫院,她們的母親經過住院治療,生活基本能夠自理。2019年,大姐考上了縣一中讀高中。今年,兩個妹妹小學畢業,順利升上了縣裡的初中。如今,家裡基本上有了家的樣子。
八年來,我去羅家數十次,去的次數多了,和三姐妹便成了好朋友。過去,她們不苟言笑,總是把自己關在家裡,從不出門和其他孩子玩。現在,她們會和我玩遊戲,說說笑笑。一切正慢慢改變,令人欣慰。
2020年7月6日,梅林村村部所在地,包括林上屯和林下屯。通村道路硬化了,學校大樓、村部大樓、所有的農民房子都是新建的,原來的欄杆式房子沒有了
2020年4月14日,學校因為疫情暫緩開學,大姐在家裡上網課,二妹寫作文,三妹畫畫。家裡只有一部手機,主要是讀高中的大姐用來上網課。網課結束後,兩個妹妹便用手機向老師詢問作業
2020年7月15日,三妹羅豔周(左)在教室裡和同學們一起看她們班的畢業合影
2020年9月1日,二妹羅豔欣(中)和三妹羅豔周小學升初中入學了。爸爸帶她們到縣城註冊時在田東縣第二中學校門口合影
中國人物類媒體的領導者
提供有格調、有智力的人物讀本
記錄我們的命運 · 為歷史留存一份底稿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訂閱和購買最新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