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子》聚焦「八子參軍」熱血史詩

2021-01-12 新華網客戶端

  《八子》海報

  發布會上,主演劉端端、邵兵溫情重聚,共憶拍攝點滴。

  日前,根據贛南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史詩大片《八子》在江西贛州舉行新聞發布會。導演高希希、主演劉端端、邵兵溫情重聚,共憶拍攝點滴。電影《八子》以1934年秋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進入最艱難時期為背景,講述了排長楊大牛(邵兵 飾)在六個弟弟全部壯烈犧牲後,帶領全排戰士包括最小的弟弟滿崽(劉端端 飾)歷經數次以寡敵眾的激烈戰鬥,與敵人浴血肉搏拼至最後一刻、最後一人的悲壯故事。影片已被國家電影局列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影片」,將於6月21日全國公映。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岸

  熱血史詩首登大銀幕

  「兄弟背」現手足情深

  從現場曝光的預告片看,《八子》在視覺上場面宏大,故事樸實卻扣人心弦,電影的故事原型是江西瑞金沙洲壩七堡鄉一位名叫楊顯榮的老人,將自己的八個兒子全部送上戰場,全部壯烈犧牲。

  據統計,被稱為新中國「紅色搖籃」的贛南中央蘇區當年總計有33餘萬人參加紅軍,60餘萬人參加赤衛隊等支前作戰,有名有姓的烈士達10.82萬人,可謂「家家有烈士,戶戶埋忠骨」。

  影片以「八子參軍」為背景,著重展現的是兄弟八個最後只剩老大和老么,兩人在戰場上的成長和堅持。

  現場,邵兵和劉端端還原了片中的「名場景」——兄弟互背。說到這個場景,兄弟倆都頗有感觸。「哥哥大牛就像小時候一樣背起弟弟滿崽上演『兄弟背』。然而實際上,滿崽即將要去完成一項極為危險的任務,作為家裡僅剩的兩兄弟,彼此都希望對方活著,但是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戰場,大牛知道,那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背弟弟了。」邵兵說,片中哥哥背著弟弟這個細節在影片前後呼應,是個特別巧妙的設計。

  飾演老么「滿崽」的劉端端則透露,拍攝這場重磅戲時,邵兵提議不要過度煽情,「他說該怎麼拍就怎麼拍,反而能拍出那種戰爭的殘酷感」。

  劉端端表示,片中的「滿崽」自始至終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回家。最初他上戰場是為了找哥哥回家,但看到哥哥們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他開始對戰場有了認識,最後自己也走上戰場,其實是為了保全更多人的家:「戰爭其實是這部戲的外殼,在更大的角度上它講的是母子、兄弟之間特別深摯感人的愛,是我們內心都需要的那種溫暖的東西。」

  外景拍攝條件艱苦

  轉戰多處實地取景

  影片《八子》自去年12月在江西開機,轉戰當地密林、河灘、山谷等多處實地取景,但時值寒冬,連續兩個月的拍攝期間非雨即霧,沒有晴過一天。

  談到拍攝時的艱苦,兩位演員也對高希希進行了「控訴」。劉端端表示,他在拍戲時就是泡在冰冷泥濘的河水裡,一泡就是好幾個小時。

  邵兵則直接吐槽,不知道為什麼每次高導找他拍的戲都這麼苦?「戲裡我的每個鏡頭旁邊幾乎都在冒黑煙,還有各種爆破點,每天拍完回房間,咳出來的都是黑痰。高導拍戲非常嚴格,有時候會指著眼前的一攤冷冰冰的泥水就讓人躺上去,一躺就是好久,拍完又冷又累。」

  對於大家的「吐槽」,高希希直接回嗆:「我的戲就沒有一個不苦的。」他表示,這部片有四五十個群眾演員,因為太苦了,拍到一半時有一半人就跑了,留下來的一半人堅持到最後:「我問他們你們為什麼還在,他們說,我們對電影是真的熱愛啊。這一點讓我很感動。其實拍戲本來就是要吃苦的,這是非常正常的事。」

  高希希:最看中的是拍出真實性

  此次為《八子》保駕護航的主創陣容亦是大咖雲集:劇本由打造過《建黨偉業》《建軍大業》《智取威虎山》《百團大戰》的華表獎優秀編劇董哲執筆,同時聚齊了劉端端、邵兵、嶽紅、何潤東、程媛媛、於濱、高志強等多位新生代、老戲骨鼎力加盟。

  而導演高希希,更是拍戰爭題材的一把好手。從《毛澤東》《歷史的天空》《血戰長空》到《幸福像花兒一樣》,由高希希執導的多部戰爭、軍事、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廣受觀眾喜愛,並且實現了飛天獎、華表獎、金鷹獎、百合獎「全滿貫」。

  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專訪時,高希希表示,身為江西土生土長的導演,將家鄉的熱血史詩搬上大銀幕,自己一度倍感壓力:「家鄉的父老鄉親對這個故事也特別熟悉,我一定要做好這部電影。」

  但拍攝這一題材,高希希並非照搬原型故事,而是希望能跳脫出原有的框框:「只是講一個母親把孩子送到戰場還不夠,我們主要講的還是成長。一個孩子從朦朧的年少時期,到最後在戰場歷經艱難,真正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高希希坦言,在看歷史資料時,自己就被這個故事震撼了:「一個普普通通的母親深明大義,把八個孩子送上戰場,等了35年,沒把孩子等回來。」具體到拍攝時,高希希最看中的就是拍出真實性,避免套路和模式,劇本改了十幾稿,不斷摳細節,就是要把故事的溫度拍出來:「做到雅俗共賞很難,但我也希望大家看了這個影片能夠真正地感受到當時革命前輩的不容易,這些歷史事件都是真實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必須把它拍好才對得起先烈。」

  談到具體細節,高希希舉例,片子裡的語言都特別接地氣。例如母親在孩子出門前對孩子們說的話,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夠回家,非常樸實:「我拍這部電影,就是要讓觀眾感受到這事確實是發生過,我們把勁兒都使在真真實實的細節中。哪怕有半分的不真實,觀眾必將離你而去。現在的觀眾,尤其是年輕的觀眾對電影是非常挑剔的。」

  演員選真正合適角色的、能吃苦的

  高希希坦言,自己拍電視劇和電影時的狀態完全不同:「一拍電影大家就覺得我太矯情了。」他透露,拍《八子》時好幾場大戲重拍了好幾次,還有一次他站在劇組搭的一個浮橋上,糾結了半天,覺得這橋得重新搭一個:「當時劇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搭了半個月,但必須得重新搭,否則效果出不來。後來劇組重新在懸崖上搭了一個索橋,花了很多物力人力,後面我想想也後怕,萬一完不成就是前功盡棄了。」

  對於記者問到為何這次主創沒有選擇太多的明星大腕?高希希回應道,影片在拍攝之初他就希望把這部電影往大片方向上做。因此,自己更希望在故事、戰爭場面上精心打磨,至於演員方面則更希望找到真正合適角色的。他透露,像拍攝環境這麼艱苦的一部戲,並非所有演員都有勇氣挑戰,而跟自己已經第五度合作的邵兵,已默契十足,劉端端也是一個願意吃苦的年輕演員。

  高希希透露,在拍攝現場,他經常鼓勵演員們集思廣益。例如,邵兵就給他提過很多很有益的建議,後來都被採納了。「大牛每犧牲一個弟弟,就會在手臂上刻下一道深深的傷痕,有的血痕已經幹了,又刻上了新的血淋淋的一條,那種切膚之痛撲面而來,這個催人淚下的細節,就是戲裡的演員提出的。」

  而作為本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的評委主席,高希希也談到了時下電視劇市場的發展。他認為,隨著觀眾審美的提高,以及市場逐步「去粗取精」,如今的電視劇市場數量緩衝了,質量則普遍上來了,未來會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相關焦點

  • 《八子》首曝預告絕命一戰 劉端端邵兵何潤東生死與共
    廣告由著名導演高希希執導,根據贛南蘇區真人真事改編的戰爭史詩催淚巨製《八子》將於6月21日全國上映。
  • 《八子》:硬核戰爭片,生死兄弟情
    「八子參軍」的英雄故事在贛南中央蘇區流傳甚廣,感人至深,電影《八子》便以該故事為原型而展開。這部由導演高希希執導,劉端端、邵兵、嶽紅、何潤東、於濱、高強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出人意料地並沒有依託「八子參軍」的故事展開濃烈的情感攻勢,而是通過接連不斷真實殘酷炮火連天的戰爭場面將影片定位為戰爭大片。
  • 電影《八子》在瑞金開機,著名導演高希希執導!
    就在今天上午電影《八子》在瑞金開機!一大波著名導演、演員齊聚 計劃2019年上半年殺青!△12月3日,電影《八子》在瑞金開機。12月3日上午,根據大型贛南採茶歌舞劇《八子參軍》改編的電影《八子》在共和國搖籃瑞金開機。
  • 看完電影《八子》,收穫的不僅僅是感動……
    觀電影《八子》有感作者:劉士華「母送子上戰場、兒以血肉鑄山河。」觀賞完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片《八子》,滿崽背起重傷的哥哥楊大牛拼命向前奔跑的這一幕場景久久讓人不能忘懷,這正是那段硝煙四起、國破家亡的歲月,10萬贛南革命先烈舍小家為大家,拋頭顱灑熱血的一個縮影,正是蘇區人民對革命的信仰和忠誠、奉獻和犧牲的真實寫照。
  • 著名導演高希希執導,電影《八子》在瑞金開機
    電影《八子》得到了國家電影局的高度重視,並專門指派國家電影局產業處副處長侯霄到開機儀式現場致賀。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江平通過視頻發來祝賀。省委宣傳部副巡視員林大建代表省委宣傳部對電影《八子》開機投拍表示熱烈祝賀。導演高希希介紹電影拍攝情況。省廣播電視局巡視員劉玉東,省文聯副主席龍紅出席開機儀式。市領導胡雪梅致辭並宣布開機,市領導郭素芳主持。
  • 電影《八子》在江西瑞金開機,著名導演高希希執導
    拍攝電影《八子》,既是「紅色故都」贛州貫徹中央文藝工作座談會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當地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對革命烈士的一份獻禮和致敬。「八子參軍」就是當年蘇區擴紅支紅的典型代表,「八子參軍」也蘊含了蘇區人民對革命的信仰與忠誠、奉獻和犧牲,是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源泉。
  • 觀眾看完電影《八子》怎麼說?
    4「有代入感,又能回顧當年熱血的歷史。每次的慢鏡頭,會讓我感覺到它裡面包含著憐憫和對戰爭中犧牲的人的那種關懷。」5「整個呈現出來的感覺,超出我的想像,層次遞進的這種感覺。」6「滿崽,就是主角,要去捍衛他的家庭,去保護他的家人的這種力量和精神迸發出來了,我覺得這一點非常吸引我。」
  • 電影《八子》觀後感
    電影《八子》是筆者今年在影院觀看的第一部紅色題材戰爭片。這部根據贛南蘇區真實歷史故事改編的電影,整體看下來沒有辜負筆者的期望。
  • 寸寸紅土地 殷殷戰士血——電影《八子》觀後
    「八子參軍」的真實事件講述了一個具有奠基意義的當年蘇區鬧紅、擴紅的故事。1934年5月蘇區《紅色中華》報刊載了瑞金一個叫楊榮顯的老漢,在第五次反「圍剿」中把8個兒子都送上了前線,8個兒子先後犧牲。老人臨終前想見兒子一面的願望沒能夠實現。這個紅色故事的「硬核」是蘇區人民的犧牲奉獻。80餘年來,這個故事廣為流傳,被賦予多種戲劇舞臺藝術形式。
  • 電影《八子》在京舉行首映禮
    根據贛南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史詩催淚巨製《八子》即將於6月21日在全國各地院線上映。6月19日,該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小禮堂舉行首映禮,導演高希希攜主演劉端端、邵兵、嶽紅等集體亮相,共憶臺前幕後故事。圖為《八子》劇組大團圓談創作歷程。作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影片,電影《八子》聚焦於戰爭年代下的戰場與家園,講述了一位普通的蘇區母親將八個兒子全部送上戰場卻有去無回,全部捐軀的悲壯故事。
  • 高希希電影《八子》:面向「新新人類」的「初心」敘事
    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片,電影《八子》在這樣一條脈絡中回應了大國崛起的「初心」。楊家八子的故事能夠體現這樣的主題和意義,一方面是由瑞金沙洲壩的楊榮顯一家在蘇區革命中真實犧牲的事實保障的,另一方面是由文藝創作者不斷地用各種藝術樣式講述楊家八子的故事來重構的,這種講述,賦予了歷史人物與歷史真實在當下存在的形式與意義。
  • 被《八子》的年輕粉絲感動,在同期國產電影中排名第一
    由著名導演高希希執導,主演劉端端、邵兵、嶽紅、何潤東主演的催淚戰爭大片《八子》正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在「撞檔」的情況下電影中,《八子》上映後的口碑持續上升,貓眼、淘淘票票等專業票務平臺綜合得分超過8.5分,在同檔國產電影中排名第一,逆襲比例穩定。
  • 高希希執導電影《八子》在江西瑞金開機(圖)
    高希希執導電影《八子》在江西瑞金開機(圖) 2018-12-03 13:49:5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葉攀
  • 宜春市第二人民醫院組織觀看電影《八子》
    近日,根據江西贛南地區家喻戶曉的「八子參軍」的故事改編的電影《八子》在影院熱映。為傳承紅色革命精神,敬仰革命先烈,宜春市第二人民醫院組織黨員幹部職工走進電影院,聲臨其境的感受中國革命戰爭年代一群普通農民前赴後繼為國家利益為信仰拋頭顱灑熱血的家國情懷和精神狀態,引導並激勵廣大黨員幹部職工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奮鬥終生。
  • 紅軍史上悲壯的故事,一老父親送八個兒子去參軍,八子沒回來一個
    有一部電影《八子》,主要講述的是該片講述了上世紀30年代的贛南老區,一位母親將自己的八個兒子送上戰場,追隨中國共產黨,為了光明的新中國前赴後繼、
  • 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八子》上映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記者白瀛)董哲編劇、高希希導演的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八子》將於21日起在全國上映。影片改編自贛南中央蘇區「八子參軍」的真實歷史事件,講述一位蘇區母親將八個兒子全部送上戰場卻全部犧牲的悲壯故事。
  • 電影《八子》在瑞金開機啦!著名導演高希希執導,還有一大撥明星主演!
    一起去看看吧12月3日上午,根據大型贛南採茶歌舞劇《八子參軍》改編的電影《八子》在共和國搖籃瑞金開機。拍攝電影《八子》,既是我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一大舉措,也是我市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一份獻禮,和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
  • 看完電影《八子》,他們竟然都說......
    影片從大哥楊大牛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幼弟滿崽踏上尋兄參軍之路開始,著眼細微到人物內心的蛻變,又宏觀到戰爭場景的整體把握,展現了骨肉相連的母子情、不離不棄的兄弟情、赤膽忠心的家國情,情節無一不讓人動情悱惻。在兩個多小時觀影和二刷中,筆者的思緒難以平復,不禁回想起60年前同樣反映中央蘇區艱苦鬥爭的影壇經典——《紅孩子》,具有千絲萬縷的耦合點。
  • 電影《八子》熱映 穩居同檔國產片之首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楊母滿崽緊握槍管準備參軍尋找哥哥大牛由著名導演高希希執導,編劇董哲執筆,劉端端、邵兵、嶽紅、何潤東等主演,電影《八子》正在全國院線激燃熱映,貓眼、淘票票專業票務平臺均分達8.5,始終穩居同檔上映的國產片首位,好評率更高達91%,良好口碑持續上揚
  • 真實題材革命戰爭電影《八子》上映引關注
    新華社南昌6月28日電(記者袁慧晶)日前,由高希希執導,邵兵、劉端端等出演的真實題材革命戰爭電影《八子》登陸各大院線,講述了革命年代的一個感人故事。  電影題材源自江西瑞金髮生的一個真實故事。瑞金沙洲壩下肖區楊家的農民楊榮顯,為響應「擴紅」號召,先後讓八個兒子全部參加紅軍並送上前線,但一個都沒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