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總評分只給了3星,但覺得這部劇有許多值得討論的,所以決定寫一寫。以下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和感受,歡迎吐槽和交流。
清平樂自始至終帶給我的最強烈感受是憋屈,先是為官家,接著為曹皇后,最後為徽柔……皇家的無可奈何表現的淋漓盡致。給我帶來感觸最深的角色是徽柔這個公主,不是因為她的結局悲慘(我甚至覺得精神錯亂於她是最好的結局了),而是因為她身上集合了太多因果,又似乎是一個很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卻也是受著宮廷教育、無法自由的囚鳥。
生在王家並不是她的選擇,受盡父親的寵愛也不是她的決定,然而這兩個基礎決定了她一生的命運。王家的女兒肩負責任,寵愛最終發展成為擇婿的理由,所以她不得不嫁。嫁了之後卻還是有公主的權力、公主的幻想、公主的執拗,而這些也都是從小的寵愛積累出來的,深入骨髓,所以註定婚姻不幸。而此時出現了一個婆婆的形象,市井、粗鄙、潑辣,身上甚至沒有一點值得她尊重的,所以她精神受了折磨,甚至提到婆婆相關的人都會覺得噁心,甚至偏激地認為自己的相公也是一無是處的,甚至在侍女被指婚給駙馬做妾時還為了維護侍女要去跟爹爹理論。然後終於侍女的話給了我一個痛快的感覺:「難道公主嫌棄駙馬,他就不配被別人喜歡嗎?」看似別人帶來的不幸,卻實在是她自己的自私、任性更添油加醋了一番。
古時的婚姻由父母做主,也盡有這樣弄巧成拙的。官家認為對徽柔最好的是眼裡心裡只有她一個人的駙馬,大臣們認為對江山最好的是手無實權、胸無大志的駙馬,可徽柔眼裡當時最好的是長得神仙一樣的曹哥哥……官家還有私心,覺得由於自己不孝導致兒女接連夭折,須給母家更多恩典,徽柔就是最好的……自己欠的債自己不償,要用女兒的婚姻來還,最後終於無法如願,甚至險些又失去一個孩子。最諷刺的就是原本不將徽柔許給曹評的理由是風評不好,認定他會三心二意惹徽柔傷心,最終徽柔卻來求官家允許駙馬納妾,好讓別人幫她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
看著憋屈的原因其實是我們不能用現在的價值觀和處事方式去衡量當時的做法,也不能理解為什麼會有那樣的選擇。還有一個印象很深刻的場景,給了我一點點痛快的感覺,就是徽柔在上元節燈會時怒懟司馬光,為女子相撲正名的場景。袒胸露乳、有傷風化是司馬光的擔憂,申請取消這項運動;而徽柔搬出太祖太宗「明訓」,說曾經同樣場景下有人諫言,遭太祖太宗訓斥,心思不在比賽輸贏,全在女子的身體上,最後以同樣問題問司馬光比賽的輸贏,問得對方啞口無言,官家後回復,運動不會取消,卻也讓她們穿著的更得體些來平息了這場爭執。這讓我聯想到現在關於女孩子穿著暴露就是勾引人犯罪之類的言論,原來我們並沒怎麼進步。心思不澄明的需要修身養性,不要將自己的錯加在別人身上,女孩們穿多穿少都不能成為你侵犯她們的理由,非分之想可以有,但是非分之舉不能有!
還有一個人和徽柔的關係密切,甚至成為了她們夫婦關係惡化的導火索,他叫懷吉。與公主的緣分不淺,不離不棄,甚至互相表白了,然而他是個內侍,也因此才能長久陪伴徽柔,沒人懷疑他會有問題,然而徽柔的愛差點兒害死他。她想靠近他,想靠得再近一些,甚至逾越了「禮」,又在事發之後要求扛下所有罪責,求官家不要傷害他,之後又說只有他了……她不知道這會害死他麼?我想潛意識裡她是清楚的,可是她是最受寵的公主,她覺得她可以要求,她可以自私,她可以把她有的都拿出來交換這個夥伴,她不信那些大臣能左右父親……她還是天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