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都能用靶向治療嗎?為什麼會耐藥?耐藥了該怎麼辦?

2020-12-27 劉永毅醫生

15年前,自第一個治療肺癌的靶向藥物在我們國家上市後,新的靶向藥物就層出不窮,讓許多病人在生存時間、生活質量上都有明顯獲益!靶向治療不但有效性較化療高,而且毒副反應較化療也要低很多,那麼,是不是所有的肺癌都可以用靶向藥物治療嗎?

並不是,只有一部分肺癌病人適應於靶向治療,適應才能獲益!

癌症,從某種角度上講就是一種基因病。人天生就攜帶有各種原癌基因,在某些致癌因素刺激下或發生突變,與之相對應的抑癌基因若失活、力量不足,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就會形成癌細胞了。

現在,已知肺癌突變的基因大概有數十種,如EGFR、ALK、ROS1、MET、BRAF、Her-2、KRAS、NTRK、RET等。抑制原癌基因異常的治療稱為靶向治療TKI,一個蘿蔔一個坑,一種靶向藥物抑制一種基因突變。

某些肺癌突變的基因我們現在還不知道,或者已明確但沒有相應的藥物,這就導致只有一部分肺癌可靶向治療!

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非小細胞肺癌又分為肺腺癌、肺鱗癌、大細胞肺癌。可明確原癌基因突變又有相應靶向治療的肺癌大多是肺腺癌,約60%左右的肺腺癌病人可選擇靶向治療。

雖然肺癌靶向治療效果顯著,但是大多病人使用靶向藥物8—14個月後耐藥了,藥物效果不行了,疾病進展了

為什麼會耐藥呢?耐藥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基因突變的點可能不同,藥物對有些點有效,對有些點可能沒效,這就是原發性耐藥,比如EGFR陽性肺癌靶向治療有效性也只有80%左右,20%左右的病人或許就是原發性耐藥。

癌症不是一種基因突變的結果,或是以某種基因突變為主,靶向藥物只是針對特定的一種基因治療,隨著時間推移,其它突變的基因也可能變成主要的了,耐藥!包括二次突變、旁路生成、轉化,比如非小細胞肺癌轉化成小細胞肺癌。

靶向治療主要是用於驅動基因陽性復發、局部晚期、轉移性肺癌,若靶向治療過程中疾病進展、耐藥又該如何?

疾病進展分為局部孤立病灶或腦轉移瘤出現和全身多部位發現轉移瘤。

局部孤立轉移、腦轉移還可以考慮繼續原靶向治療繼續,加上轉移瘤行手術、放療等局部治療!

若是全身性廣泛轉移該怎麼辦呢?

若使用的是一代靶向藥物,再次基因檢測看能不能二代、三代的藥物治療?比如EGFR陽性肺癌用的是「吉非」、或「厄洛」,大約50%多的病人耐藥是發生二次突變,T790M突變,三代「奧希」的適應症。現實當中有人檢測,也有人直接換三代,一半對一半的機率。

若耐藥後沒有發現突變的基因、或無藥可治、或藥物太貴該怎麼辦呢?身體狀況允許下化療!或免疫治療。我們國家自主研發「安羅」適應於用過靶向治療、或化療失敗的病人,效果也可以。

科學抗癌,關愛生命!我是劉永毅醫生,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首個第三代肺癌靶向治療藥泰瑞沙(奧希替尼AZD9291)突破耐藥瓶頸
    數據表明,自2005年一代靶向藥進入中國,十多年來,累積發生耐藥的患者數量龐大,很多患者不得不轉為化療或是處在無藥可治的困境中。近日,阿斯利康宣布首個第三代肺癌靶向藥物泰瑞沙(甲磺酸奧希替尼片)在中國獲批,並於4月中旬進入中國市場,可解決經EGFR-TKI藥物治療發生耐藥的治療難題。
  • 9291(奧西替尼)耐藥後該怎麼辦?
    ,AZD9291(學名:奧西替尼,商品名:泰瑞沙)在中國內地上市快滿一年了,再加上該藥物上市之前(以及之後),大量病友服用孟加拉版的仿製藥,對該藥物出現耐藥的晚期肺癌病友越來越多。      攜帶EGFR T790M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接受AZD9291靶向藥治療,中位無疾病進展生存時間約為10-12個月。目前來看,耐藥的機制主要分為3大類:EGFR基因上又產生的新的突變,其他基因發生了變異,轉化為小細胞肺癌。
  • 53歲癌症患者,吃7年靶向藥沒耐藥,醫生驚嘆:已成慢性疾病
    在2012年的一次常規體檢時發現肺部有結節,在進一步檢查後發現自己已經是中晚期肺癌患者。 手術後,看到病理報告上寫著「低分化腺癌、癌組織侵犯肺膜、1/4見腺癌轉移」這些字樣時,我覺得我可能活不了多久了。我忍不住上網偷偷查詢自己還能活多久,腦海裡想的都是該如何去面對親人,生命該如何繼續。
  • 宋霞、田瑞芬教授:阿帕替尼聯合EGFR-TKI治療EGFR-TKI耐藥的NSCLC...
    目前有的患者也用了二代、三代的TKI藥物聯合治療。後續的研究可能會往後線傾斜。我們也會觀察一些二代、三代TKI藥物聯合靶向治療的數據。 問題3:對於抗血管生成藥物聯合EGFR-TKI,您認為哪些患者是潛在的獲益人群?
  • SETD5調控針對胰腺癌靶向治療的適應性耐藥
    SETD5調控針對胰腺癌靶向治療的適應性耐藥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0 15:37:00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Pawel K.
  • 肺癌靶向藥,三代誰更強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 王東林 □副主任醫師 王璐璐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第一位。肺癌可分為小細胞和非小細胞兩種。對於非小細胞肺癌,傳統的治療方法是細胞毒藥物治療(即化療)。
  • 全面解析肺癌靶向治療藥物群像
    肺癌的發病率無論是海外還是中國,肺癌都是發病率最高的癌症,肺癌治療藥物也是各大藥企的研發重點。根據WHO統計,2018年全球預計有1810萬腫瘤新發患者,其中肺癌約209.4萬,佔比11.6%。這兩種類型肺癌的生長特點、擴散風險和治療方案均不相同,所以首先要區分開。絕大多數肺癌是NSCLC,約佔85%,NSCLC又能進一步被分為三類,分別是:腺癌、鱗癌和大細胞癌。其中腺癌是最主要的類型,約佔非小細胞肺癌中的50%。分期主要描述肺癌細胞擴散程度。在肺癌確診後,醫生用一系列檢查來判斷癌細胞是只在局部,還是已經擴散到了淋巴結或身體其它器官,以此來決定肺癌的分期。
  • 易瑞沙靶向藥耐藥後可以服用泰瑞沙嗎?
    易瑞沙新型的靶向藥物,主要是用到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患者剛服用的時候效果還很好,但是用藥的時間長了,就會產生耐藥,影響到治療。那麼易瑞沙靶向藥耐藥後可以服用泰瑞沙嗎? 易瑞沙可用於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其是靶向藥物,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效果好,副作用少。
  • 腫瘤化療多藥耐藥(multidrugresistance,MDR)
    3.作用藥物:MRP與P-gp之間存在交叉耐藥種類,包括長春鹼類、阿黴素、足葉乙苷等,均為能與GSH共結合的藥物。甲氨蝶呤,依託泊苷,米託蒽醌等很多化療藥物也都是MRP2的底物。LRP(肺癌耐藥蛋白)孫小梅:穀胱甘肽(GSH)在腫瘤胞內濃度確實會影響耐藥的發生,目前也有針對該靶點開發的臨床藥物研究,但目前臨床運用保肝類藥物是為避免發生化療藥物造成的肝損害,且化療多藥耐藥並非一開始就產生,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酌情使用。
  • 肺癌晚期吃靶向藥能活多久?解決這件事,可以活更久
    目前,肺癌的診治水平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由於發病隱匿,早期無明顯症狀,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手術已然不適合,那麼化療與靶向,哪個更能延長生存期?化療與靶向藥相比副作用大一些,但對所有癌細胞都具有抑制作用。靶向藥副作用較小,只能抑制有靶點的癌細胞,因此在腫瘤治療方案上,醫生要綜合病人的身體耐受情況和藥物效果來綜合運用。不同臨床分期的生存率有所不同,隨著期別的增加,其1、3、5和8年生存率遞減,I期的1、 3、 5和8年生存率均>50%,中位生存期達9年,而IQ、IV期的遠期生存率明顯降低。
  • 肺癌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王潔教授vs菠蘿直播實錄
    雖然現在還沒有很強的證據,但對多線治療(比如靶向治療或者化療)失敗以後,考慮免疫治療時可以檢測。這時基因檢測的目的不是為了找一個特定的靶點指導靶向治療,而是去計算腫瘤的突變負荷。突變負荷高的患者可以推薦做免疫治療。菠蘿:小細胞肺癌要檢測嗎?
  • 名醫功夫茶 | 免疫治療會是癌症的「終結者」嗎?
    人體的免疫檢測點已發現有四十個,開發新的檢測點抑制劑非常重要,至少對於PD-1、PD-L1無效的病人來說,可能新的抑制劑可以達到好的治療效果。第三、聯合治療,包括化療、靶向治療、表觀遺傳治療等療法跟免疫治療進行組合,可以提高有效率,克服耐藥問題。今年報導的多項研究顯示,抗血管生成抑制劑聯合免疫治療在肝癌等腫瘤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 多少人「因癌致貧」,吃得起的肺癌靶向藥,幫你解決這個「老大難」
    目前,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主要以化療和精準化的靶向治療為主;雖然化療的治療費用較低,但是消滅癌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的細胞傷害更大,令很多中晚期肺癌患者生存率大大降低。精準化的靶向治療成為越來越多中晚期肺癌患者唯一的"救命稻草",那麼,精準化靶向治療對中晚期肺癌患者有哪些優勢呢?
  • 深度長文:一文盡覽2019非小細胞肺癌最新治療方法
    而且,利用化療藥物進行治療,因其化療藥物不能區分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會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直到基於分子分型的靶向治療的出現,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才延長到幾年。 在第一代和第二代EGFR-TKI治療8-14個月後,不可避免的都會出現耐藥。耐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EGFR外顯子20的T790M突變耐藥,約佔50-60%。如果出現T790M耐藥,可以用第三代EGFR-TKI(奧希替尼)進行治療。然而不幸的是,患者在用奧希替尼進行治療數月後,仍會出現耐藥。
  • 「盲吃」肺癌靶向藥,不靠譜
    打個比方,靶向藥就如同「生物飛彈」,在突變基因這個「GPS」的精確引導之下,對癌細胞實施「斬首行動」而不傷及周圍正常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並不是一種靶向藥包打天下,而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同的突變基因對應著不同的靶向藥。目前針對肺癌不同突變基因的上市靶向藥已多達十餘種。
  • 「耐藥細菌」可致死?別聽信謠言!
    Z大爺在65歲的時候,查出來得了肺癌。經過X醫生治療,他的病情原本已經穩定下來了。可是沒過多久,Z大爺又得了一場流感,進而發展成肺炎,很快去世了。X醫生很納悶,為什麼眾病之王癌症都沒打倒的人,卻被一場小小的肺炎奪去了生命呢?
  • 孟加拉布加替尼仿製藥介紹及用藥注意事項-針對克唑替尼耐藥
    2017年4月28日,布加替尼獲美國FDA加速批准上市,用於治療在克唑替尼治療後病情出現進展或不耐受的ALK陽性的局部晚期或靜態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布加替尼能抑制ALK以及ALK融合蛋白,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在體外與體內試驗中,布加替尼均彰顯了良好的抑制效果。因此,它也曾先後獲得過美國FDA 頒發的突破性療法認定與孤兒藥資格。
  • 肺癌晚期能治癒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各種治療方案及生存期匯總
    肺癌到了晚期,有治癒的個案報導,但是更多的是延長生存期。 本文列舉了目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各種治療方案(最佳支持治療、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和生存期以及不同方案的五年生存率。
  • HER3靶向抗體偶聯藥物(ADC)!第一三共patritumab deruxtecan治療...
    2020年09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 --第一三共製藥(Daiichi Sankyo)近日公布了HER3靶向抗體偶聯藥物(ADC)patritumab deruxtecan(U3-1402)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I期研究的最新數據,包括劑量擴展部分一個隊列的首批結果。
  • 吳一龍:腫瘤免疫治療時代,晚期肺癌患者活10年不稀奇
    2018年是肺癌治療激動人心的一年,多個重磅研究結果顯示分子靶向治療、腫瘤免疫治療可以顯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讓肺癌治療「變了天」,有望讓不治之症轉變為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的慢性病。Scagliotti教授指出,在中國,降低肺癌死亡率,必須注重早期發現。推薦高危人群要定期做篩查,主要是低劑量螺旋CT。低劑量螺旋CT能發現小於一公分的腫瘤,此時通過早期幹預手術治療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幾乎能達到5年、10年,甚至100%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