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阿里巴巴的增長飛輪
文/(創新觀察者、創業分析師)
沒有雙十一,就沒有今天的阿里。
這麼說,肯定有很多人不服氣,那一劉就從飛輪效應開始說起。
什麼是飛輪效應?
是指一個公司的各個業務模塊之間,會有機的相互推動,就像咬合的齒輪一樣互相帶動。一開始從靜止到轉動可能需要花費比較大的力氣和比較長的時間,但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一旦轉動起來,齒輪就會轉得越來越快。
那麼阿里主要有哪些飛輪呢?
淘寶、天貓、支付寶、阿里雲、菜鳥裹裹、雙十一等都是,其它的在阿里生態中都是小樹,暫且不論。
這些飛輪中,最容易讓人忽略的就是雙十一。
業界都說亞馬遜有三個飛輪,分別是會員服務、第三方賣家平臺、AWS,這些無一不是亞馬遜生態系統中的核心成員。
作為一種促銷手段,一個打折節日,甚至很多人都沒想過它也可以算是阿里的飛輪之一。
那為何要說雙十一也是阿里的飛輪?
一句話就可以讓你心服口服!
淘寶、天貓、支付寶、阿里雲,包括菜鳥裹裹,都需要雙十一,都從中獲益巨大,它們的高速增長都得益於雙十一。而雙十一不需要它們。
可以說,在過去的10年中,阿里不能沒有雙十一,但雙十一可以沒有阿里。
這就是雙十一對於阿里不可或缺、無可取代的意義。
那在所有的飛輪中,雙十一這個飛輪扮演著什麼角色呢?
一、影響力飛輪
2009年的電商江湖,不像現在京東、阿里、拼多多三足鼎立,而是群雄並起,騰訊、百度都想從中分一杯羹。
那時候的阿里,雖然是行業領頭羊,但並不佔據絕對的領導地位。
天貓剛剛從淘寶中分化出來,B2C業務發展比京東晚了不少。
很多品牌和商品還不在網上銷售,想要它們快速到電商的碗裡來還需要時間。有些行業甚至還在抵制電商。
阿里需要破局,需要行業影響力,需要電商話語權。
要想做到這一點阿里需要一個影響力飛輪。
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只有雙十一。
如果能夠查詢2003-2009,2010-2020淘寶的相關數據,你就會發現,有沒有雙十一的數據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原本雙十一或許只想通過促銷來增加成交量,但後來,阿里意識到雙十一的巨大意義,每年不僅巨額投入,而且根本不考慮是否盈利,只想打造平臺影響力。
有了影響力,就有一切!
通過不計成本的投入,每年刷新一個讓人目瞪口呆的天文數字。這個數字,通過各種媒體,投放到全世界,無異於一顆顆核.彈,其威懾力無與倫比。
可以說,雙十一就像一張大網,這張大網灑向太平洋,無論是長江還是黃河、松花江還是瀾滄江,無論是洞庭湖還是青海湖、無論是印度洋還是大西洋的魚,都嚇得主動跳到了阿里的碗裡,連噹噹和蘇寧易購這樣的大魚也不例外。
亞馬遜如果放下面子,在阿里開個旗艦店,銷量也不會差的。
通過雙十一,阿里徹底奠定了電商老大的地位。百度關閉了有啊,騰訊將易迅、QQ商城給了京東,曲線分享電商的蛋糕。
今年為什麼新增了那麼多商家和品牌,增加了房、車交易,還拉長了時間?為什麼比往年更不惜代價的投入?
因為阿里需要持續、擴大的影響力!
這種影響力,隨著2020年雙十一4982億元的成交額將再一次擴大!
二、增長飛輪
雙十一帶著淘寶、天貓、支付寶、阿里雲等飛輪一起飛,帶著阿里一
起飛。
一個飛輪在高速旋轉,其它的飛輪速度必須跟上。
雙十一一秒鐘成交58.3萬筆訂單,那麼淘寶、天貓你們要跟得上,支付寶得跟上,阿里雲得跟上,菜鳥裹裹也得跟上,哪一個跟不上,就會成為短板,都會影響雙十一的戰果,都會影響阿里的增長。
因此,哪一個都不敢懈怠,都會力爭做到最好。反過來,又推動了雙十一的增長,雙十一的增長也就有了支付、數據處理和物流方面等方面的保障。
業內人士都知道,處理不同量級的數據,需要的技術和架構是完全不同的。
阿里雲能夠完美處理雙十一的巔峰數據,其他公司的數據儘管來,沒有處理不了的。
以能處理雙十一的數據為標準,這恐怕也是阿里雲成為僅次於AWS、微軟雲,成為「3A」的原因之一吧。
11月2日,正好是10天前,財富雜誌將阿里評委2020年度增速最快的公司之一。一劉認為,雙十一功不可沒。
沒有雙十一,阿里不會有今天的規模。
沒有雙十一,電商江湖的格局不會是現在的樣子。
沒有雙十一,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或將落後五年。
你覺得呢?